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383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docx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方案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1、综合说明1

1.1项目概要1

1.2项目背景1

1.2项目范围、内容、规模与工期3

1.3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

1.4效益分析4

1.5项目管理5

2、项目区概况7

2.1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7

2.1粮食生产7

2.2农业水利设施8

2.3中低产田改造8

2.4农业机械化9

2.5农技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9

2.6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推广10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

3.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2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

4、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7

4.1指导思想17

4.2基本原则17

4.3实施目标19

5、项目实施地点、内容及规模20

5.1项目实施地点20

5.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1

5.3、主要技术措施21

6、工程设计25

6.1田间工程建设内容25

6.2农田水利工程25

6.3土地平整工程设计33

6.4机耕道设计36

7、施工组织设计38

7.1施工条件38

7.2主要建筑材料及设备的来源38

7.3施工组织方案38

7.4施工进度安排39

7.5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40

8、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42

8.1水土保持42

8.2环境影响评价42

9、招投标设计45

9.1工程招标范围45

9.2招标方式45

9.3招标组织形式45

10、项目管理46

10.1组织管理46

10.2建设管理46

10.3资金管理47

10.4项目建后管理与运行管理47

11、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49

11.1概算编制说明49

11.2投资主要指标51

11.3工程概算附表51

2.2.概算附表64

12、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68

12.1评价依据68

12.2效益分析计算68

13、保障措施71

13.1组织措施72

13.2技术措施72

13.3监督措施74

13.4政策措施74

14、结论76

15、附图77

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某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2年)实施方案

实施单位:

某区发展和改革局、某区农牧局

建设地点:

某区河东乡上腰墩村、汪家寨村和河东村

建设期限:

6个月

配套面积:

1万亩

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538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资金43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8万元。

建设内容:

衬砌浆砌石梯形断面斗渠7.8km,修建渠系建筑物41座;衬砌砼预制“U”型农渠14km,修建渠系建筑物630座;修建机耕道14km,平整土地2000亩,改良土壤1000亩。

预期效益:

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玉米)64万kg,除去成本新增产值52万元,节劳效益20万元。

1.2项目背景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国家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基础,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把粮食问题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来考虑和安排,始终牢记把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不能动摇。

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但水土资源、气候等制约因素使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同时,生物燃料发展,导致全球粮食消耗量急剧增加,国际市场粮源偏紧,粮价波动变化加剧,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的空间越来越小。

为此,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改善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推广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改进耕作方式,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保证供需平衡,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

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

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

某市某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较好,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依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2020年)》及甘肃省发改委召开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会议的总体部署,某区被列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粮食非主产区120个产粮大县”,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神圣职责。

积极开展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工作,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客观需要,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和政府为民富民的政策的重要体现,对促进实现某市城乡融合及全市共同富裕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牧局、市水务局《关于转下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武发改投资[2012]1414号),受某区发展和改革局委托,编制完成了《2012年某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2项目范围、内容、规模与工期

1.2.1项目范围、规模

某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范围为某区河东乡上腰墩村、汪家寨村和河东村,共配套建设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1万亩。

1.2.2项目内容与工期

(1)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区共衬砌渠道21.8km,其中衬砌浆砌石梯形断面斗渠7.8km,衬砌砼预制“U”型农渠14km,修建渠系建筑物671座;修建机耕道14公里,平整土地2000亩,改良土壤1000亩。

(2)建设工期

项目计划工期6个月,施工期安排在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

1.3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工程概算总投资538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446.034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5.031万元,临时工程9.221万元,独立费用52.047万元,基本预备费15.667万元。

项目总投资538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资金430万元,占总投资的80%。

地方配套资金108万元,占总投资的20%。

1.4效益分析

1.4.1经济效益

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玉米)64万kg,除去成本新增产值52万元。

同时由于工程的建设,节约了农民修渠浇水、频繁施肥等劳力,节劳效益20万元。

农业抗风险能力增强,年际间波动幅度减弱,达到成本降低、产量稳定增加的目标。

1.4.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将会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大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对项目区农业科技人员、农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有效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的科技技术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

同时,通过项目区示范带动作用,使项目区周边区域农民提高科技意识,学会科学种田,达到成本节约、粮食增产。

对农业服务体系的扶持、完善将会进一步增强本区域农业的服务功能。

在项目区开展以“三节”(节约用肥、节水灌溉、节约农药)技术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将会为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通过衬砌渠道等水利措施的运用,将会激发项目区农民的节水意识,项目区实行分区轮作制,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减轻耕地连年耕作的压力,又有利于土地的休养生息,降低病虫危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同时,通过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与无机、农艺措施与良种良法相接合,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更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渠系结合,可以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减少水资源污染,有利于群众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增强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田间道路的配套完善,为机械化作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1.4.3生态效益

田间工程建成后,可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同时节约水量可用于发展林草,改善本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这对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渠、路、田的综合配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4.4经济评价指标

(1)经济分析期:

项目工程施工期为1年,经济计算期15年。

(2)基准年确定:

基准年选在工程开工的第一年。

基准点为年初。

(3)财务评价指标基准收益率取8%,经计算各项经济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评价

1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

8.6

大于8%

2

经济净现值(ENPV)

万元

18.59

大于零

3

经济效益费比(FBCR)

%

1.03

大于1

4

静态投资回收期Tt

8.4

1.5项目管理

为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某区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审计、环保、水务、农牧、农机、农业开发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某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全面负责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和投资控制。

领导小组成员及各科室人员要认真学习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的各项相关政策、条例、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所有项目顺利完成。

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程序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严格按规划设计的范围、地点、规模组织实施,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规模、投资、建设期限、质量等负全责。

对符合招标要求的项目,由项目办公室组织进行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某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某绿洲的中心,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59′35″,北纬37°23′15″至38°12′54″之间,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接,南与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相靠,西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连,北与永昌县、民勤县相邻。

辖区东西长约122km,南北宽约90km,西南部为山区,中北部为走廊平原区,东部为沙漠区,总的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趋势,海拔高度在1440~3262.9m之间。

全区总面积5081km2,其中:

山区1311km2,走廊平原区1974.51km2,沙漠区1795.49km2。

某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寒冷、干燥、多风的特征。

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2500h,年均气温7.8℃,无霜期150天,干旱天数120天,降水量160mm,蒸发量2020mm。

土壤类型以中壤土为主,土壤容重1.42t/m3,田间持水量23%左右。

某区作为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较快的主要区域,是一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区,全区有耕地面积146万亩。

全区辖37个乡镇、2个生态移民指挥部,4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2万人,农村劳动力40.84万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2012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54元。

2.1粮食生产

某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紧缺,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始终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某区认真实施科技增粮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积极落实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立足区位优势,紧抓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良好机遇,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在粮食生产上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生产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

在黄羊、西营灌区形成了40万亩的优质加工玉米基地,年产量达30万吨;在张义、西营灌区形成了8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年产量达20万吨,粮食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通过用科技、挖潜力、创高产,着力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区粮食生产发展迅速。

2012年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73.27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55万吨左右,平均亩产达到746kg。

2.2农业水利设施

近年来,某区抓住《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动农民自筹资金和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等多种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灌溉农田实行渠路田配套,并积极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粮食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某区已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输结合,干、支渠道相配套的水利工程灌溉体系,累计建成各类渠道14145条8391.32km,建成黄羊、南营、西营3座中型水库,总库容9994万m3,有效保灌面积134.4万亩。

2.3中低产田改造

自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某区认真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多个乡镇开展了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通过耕地地力调查、土壤养分测试和田间试验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进一步挖掘土壤的增产潜力,使全区中低产田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土壤肥力不断增强、作物单产增加、肥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肥料浪费减少,通过养地用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田改造、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某区110万亩中低产田中的42.46万亩已得到有效改造。

2.4农业机械化

某区积极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铺膜施肥播种、联合收割机高茬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深松作业、机械化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等多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农机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

引导扶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农机大户,加强农机维修、销售、作业“三大市场”的监督管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低耗、高效、健康和谐发展之路。

2012年底全区各种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了20.21万台(件),大中型拖拉机有2853台,配套机具3146台,全区粮食作物耕、播、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7%,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

2.5农技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某区基层农技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推广体系不断健全。

初步形成了区、乡、村、组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农技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基本形成。

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职能是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

截止2012年底,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14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30人。

中心现有办公大楼1栋,建筑面积2786m2,2吨取暖锅炉1台;气调冷库1座,占地100m2;化验室1座,占地面积640m2,车库面积110m2,库房230m2,实验玻璃温室1座,面积400m2,电脑复印机、扫描仪办公设备基本完善。

拥有各类仪器设备860套(件),资产452.8万元。

近年来,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省、部列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项目,积累了丰富推广经验。

某区农机服务体系较为健全,设有农机局、农机推广站、农机化学校和农机监理站等农机化管理、推广和服务机构,各乡镇均设有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现有各类农机人员200人,其中技术人员105人,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6个,具有较强的技术推广力量。

2.6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推广

项目区集成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垄膜沟灌、科学施肥、病虫综防等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推广应用,粮食品种不断更新优化,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有效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农业部门按照当前粮食生产发展对品种优质、高产、高抗的总体要求,以国家良种补贴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广各类农作物优良品种,扩大主导品种种植规模,推进良种区域化布局和统一供应,引进马铃薯、小麦、玉米新品种100多个,筛选出适合某区种植的当家品种10个以上。

马铃薯品种重点推广了陇薯3号、大西洋、克新1号等高淀粉和加工专用品种;在小麦品种重点推广了陇春26号、永良15号等优质高产高蛋白品种;玉米主推甘鑫2818、吉祥1号等高产优质品种。

同时,某区设立综合科技试验示范点,积极开展试验示范。

对引进新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品比试验、栽培技术试验。

近年来,某区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农田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新技术,集成组装推广了玉米垄膜沟灌、免耕种植等栽培技术模式,积极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连续四年开展了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推广高产、抗病、抗倒伏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提高机械化水平,综合运用合理密植、优化施肥结构、加强水肥管理和适时进行药剂防治等措施,保持了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某区是一个以生产玉米、小麦、马铃薯、啤酒大麦为主的农业大区,具有较好的粮食生产基础,但由于老式耕作方式和严重老化的农业基础设施,使某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机械化水平低,阻碍了粮食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某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着力搞好某区粮食增产能力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虽然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较好局面,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粮食安全面临七大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维护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

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张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民生问题。

为次,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支持“三农”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应对粮食和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财政部门建立多项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意见》指出,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

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

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改良引进品种,推广应用新的灌溉、种植、耕作、施肥等新技术,降低产粮成本,增加单位产出,提高粮食质量。

因此,项目的实施首先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

(2)是项目区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某区虽然是农业大区,但目前仍为传统农业,新型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薄弱,设施不配套,尤其是田块不规则、渠路不配套、病虫害侵害严重,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水平较低,农民增收困难。

通过项目的建设,配套田间灌溉渠系,修建机耕道,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提高生产条件。

(3)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某区农业生产受传统思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大片耕地仍为老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机耕路不通,田间配套率极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通过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可使某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灌溉水利用率、机械化作业率全面提高。

同时,通过增加财政投资,可以充分引导和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建设项目的积极性,通过修建渠道、配套渠系建筑物、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整修机耕路、科技示范和培训,进一步提升项目区整体形象和水平。

(4)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对农民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科技培训,既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须条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可靠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科技水平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和谐社会的根基在农业、在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5)项目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通过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内农业科技人员、财会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和新品种的推广及科技的嫁接,可以全面提高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力水平。

使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的载体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使项目区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新品种的展示基地、辐射源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课堂。

(6)是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高土地产能的需要。

某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田常因缺水、不能适时灌溉、施肥不当、选种不精、病虫害范控不利等因素,造成粮食减产。

通过田间工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平整、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各项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措施,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国家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决定、意见,特别是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800个产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