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837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一、学科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熔铸其里,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渗透其中。

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旗帜之一。

加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沿着先人的足迹,追寻中国文学的过去,展望中国文学的未来,缅怀昔日的荣光,创造未来的辉煌。

这是历史的重托,这是民族的期盼,这是中华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所主攻的领域内,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争取有新的突破。

努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史及其它艺术门类,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及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材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唐宋文学

以文献为基础,研究唐五代及宋代多体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创作成就,重点研究唐五代及宋代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过程及其规律。

2.元明清文学

研究元明清文学思潮的演变及其内在规律,重点研究明清小说与诗文,尤其是重要作家与作品。

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与演变,重点研究诗歌与辞赋。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至二年为硕士必修课程和指定专业课程的学习,三年级进行教育实习、撰写毕业论文与进行论文答辩。

实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

六、课程介绍(见附录):

七、教学与社会实践

一至二年级各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在导师指导下赴外地查阅学术资料与进行学术交流等),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两周。

八、学位论文

1.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2学期中段初步确定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应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一定的前瞻性。

2.在第2学期末向指导小组成员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选题的理由,该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构架,材料准备情况,研究方法。

3.开题报告通过,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立论应以文献为基础,论证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撰写应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研究应遵守基本的学术道德。

至迟应在毕业前两月完成论文的定稿。

4.毕业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

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达到要求后,提交答辩委员会。

答辩表决通过,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九、培养方式、方法

1.课堂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

除学位课学习之外,研究生还应按时按要求完成导师指定的阅读书目,努力充实相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2.加强研究与写作训练。

每年撰写学年论文一篇,培养基本的研究与写作技能。

3.实行导师制。

除必修课、选修课教学由专业指导小组统一安排外,各自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论文撰写等工作。

4.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每个研究生的学术特长。

5.指导小组每学期检查一至二次培养计划执行情况。

 

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必修课(学位课程)

0000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000003

英语

216

5

6

6

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090001

文学研究专题

54

3

3

至少修6学分

090002

语言学研究专题

54

3

3

090003

研究方法专题

54

3

3

0904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36

2

2

至少修6学分

090405

中国古代文化史

36

2

2

090406

中国古代文体研究

36

2

2

090407

唐前诗歌研究

36

2

2

12

090408

辞赋研究

36

2

2

090409

唐诗研究

36

2

2

090410

唐宋词研究

36

2

2

090411

唐宋文学史料学

36

2

2

090412

明清小说研究

36

2

2

090413

明清诗歌研究

36

2

2

090414

专家专书研究

36

2

2

090415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36

2

2

教学

实践

2

*

 

附录:

课程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

090404课程名称:

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传统“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中国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一项专门学问,是从事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必须具备的一门专业知识。

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知识,对于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育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的学问,它需要丰富广博的知识储备、严谨细致的探索精神、心静如水的治学心态。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目录、版本与校勘。

另外包括与此相关的古典文献的基本形态、标点、辑佚、辨伪等。

目录学主要学习古典文献目录的分类、沿革、结构与作用,版本学主要学习古典文献版本的源流、类别、装帧方式及鉴别方法,校勘学主要学习古典文献错误的主要类型及校勘的资料、方法、成果的处理形式,辨伪学主要学习古典文献中的伪书及其文献价值、辨伪的方法与历史,辑佚学主要学习古典文献的散佚、辑佚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方法等。

主要参考书目:

1.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巴蜀书社版。

2.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书店版。

3.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版。

4.徐有富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版。

5.程千帆等《校雠广义》,齐鲁书社版。

中国古代文化史

课程编号:

090405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化史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深入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相关问题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

本课程拟以儒、佛、道典籍的阅读为突破口,在锻炼学生阅读元典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传统文化素养,开阔研究视野,夯实专业功底,为以后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北大出版社1991年;

4.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7.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国古代文体研究

课程编号:

090406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体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对古代文体知识的学习,增加对古代文章体裁的直观感觉,了解古代文体的文化内涵,提高文体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当代文体的写作提供借鉴。

教学内容:

了解古代文体的基本含义、古代各种文体的相互区别和联系、每个文体的代表作品、主要文体的演变发展,正确理解古代文体的优劣得失,古为今用,取其长,弃其短,吸收其中有用的东西,为提高当代文体写作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书目:

1.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2.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3.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4.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5.徐师曾《文体明辨》,四库全书本

唐前诗歌研究

课程编号:

090407课程名称:

唐前诗歌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诗歌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

对我国古代诗歌早期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客观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唐前诗歌研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断代史研究,研究上古到南北朝时期中国诗歌的发生及早期发展的历史;研究古代诗歌在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情况和艺术规律,分析重要作家作品,把握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上古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萌芽、创立到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建构的诗歌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要参考书目:

1.《毛诗正义》[汉]毛公撰,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2.《楚辞补注》[战国]屈原等撰,[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古诗十九首集释》[汉]无名氏撰,隋树森集释,中华书局,1955年版

4.《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版

5.《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6.《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沅君著,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辞赋研究

课程编号:

090408课程名称:

辞赋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词赋的发生发展形成基本的认识,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体流变、文学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相关作品独立分析,以便增进学生对我国文学传统的了解,从中汲取营养。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基本事实和知识,还要研读作品,通过作品了解赋体文学发展的历史、感知赋体文学的实质。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开阔视野,多闻阙疑。

教学内容:

《词赋研究》是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研究,研究时限从上古到清末;研究对象包括此间的作家、作品、文体流变、文学思潮等。

本课程试图通过对赋学史史实和现象的系统梳理,描述词赋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主要参考书目:

1.《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2.《全汉赋》费振刚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

4.《汉魏六朝赋选》瞿蜕园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版

5.《历代赋汇》[清]陈元龙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版

6.《赋史》马积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研究

课程编号:

090409课程名称:

唐诗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性,认识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开阔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维,为独立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

唐诗对其后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发展均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

文本的优秀与影响的巨大,吸引着众多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

掌握关于唐诗的基本知识,对了解、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学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诗研究以专题形式讲授有关唐诗的有关知识,分唐代诗歌与宋代诗歌之差异、唐代诗歌的形式(文体)、唐代诗歌的艺术、唐代诗人团体与诗歌流派四大部分。

唐代诗歌的优长是讲课的重点,但也兼及唐代诗歌的先天缺陷;唐代诗歌的历史发展也时有涉及,但重点在横断面的剖析。

也许有错误,也许有遗漏,但尽可能不尽作人云亦云之谈。

主要参考书目:

1.梅祖麟、高友工《唐诗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2.胡可先《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3.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版。

4.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5.葛兆光《汉字的魔方》,复旦大学出版社版。

6.周相录《〈长恨歌〉研究》,巴蜀书社版。

唐宋词研究

课程编号:

090410课程名称:

唐宋词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对唐宋词重要作家及作品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唐宋词的发展、地位等方面的了解,加深对唐宋音乐文化与已有传统文学形式关系的理解,深化与丰富学生关于唐宋文学史的认识,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唐宋词,具体包括:

唐宋词的相关文献、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流派与词论、传播方式与发展轮廓、词学研究前沿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唐宋的发展状况和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为深入研究词学相关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1、钱锡生,《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3、杨柏龄,《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黄山书社,2007年

4、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王兆鹏,《词学研究方法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唐宋文学史料学

课程编号:

090411课程名称:

唐宋文学史料学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有关唐宋文学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史籍、总集等)、作家与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基本工具书的编纂等基本情况与基本知识,为以后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奠定扎实的文献基础。

教学内容:

包括:

唐宋时期的总集、别集,唐宋时期的笔记小说,有关唐宋文学的诗文评,有关唐宋文学的史书、方志、碑刻、类书,有关唐宋文学的佛道文献,有关唐宋文学的域外史籍,唐宋文学史料的检索等。

主要参考书目:

1.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版。

2.潘树广等《中国文学史料学》,齐鲁书社版。

3.掏敏等《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版。

4.黄永年《碑刻学》,未刊稿。

明清小说研究

课程编号:

090412课程名称:

明清小说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明清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轮廓,加深对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理解,熟悉明清小说有关文献,为进一步的明清小说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明清小说的源流发展、明清小说的类型等宏观问题的关注之外,还以一些有代表性的明作为专题,从微观上对其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具体包括:

小说的成书情况;小说的作者、版本;小说的思想意义及美学追求、艺术创新等。

通过分析,力求揭示其特质和内涵。

主要参考书目:

1、袁世硕著《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齐鲁书社,1999

2、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袁健,郑荣编著《晚清小说研究概说》,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4、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明清小说研究》(辑刊),中国文联出版社

明清诗歌研究

课程编号:

090413课程名称:

明清诗歌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诗歌的发展轮廓与脉络,掌握明清诗歌的重要理论、重要流派、重要作家及作品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明清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简介: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为明清诗歌,具体包括:

明清诗歌流派、明清诗歌理论、明清诗歌创作、明清诗歌选本、明清诗歌研究概况及发展方向等几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明清诗歌的发展状况和明清诗歌的地位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对其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

1、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2、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3、陈伯海,蒋哲伦主编《中国诗学史清代卷》鹭江出版社,2002

4、陈伯海,蒋哲伦主编《中国诗学史明代卷》鹭江出版社,2002

5、丁放《元明清诗歌批评史》,安徽大学出版社,1995

 

专家专书研究

课程编号:

090414课程名称:

专家专书研究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某重要作家或重要别集、总集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深化学生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指导学生的专业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研究水平。

主要内容简介:

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重点安排具体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视内容而定。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课程编号:

090415课程名称: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课时:

36学分:

2

开课单位:

文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加强对相关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古代文献利用的规范,为他们日后的学习与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解电子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电子文献的检索与利用,具体包括:

基本检索工具、图书馆电子图书的格式与特点、重要网络数据库(中文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西文全文数据库包括EBSCO,ElsevierScience,ABI等检索;学位论文PQDD等数据库检索;社会科学引文检索SSCI等;专业及文摘数据库如人大光盘数据库、上图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Econlit,SocialogicalAbstracts,其他数据库如OCLCFirstSearch,PA,CSA检索等;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异地电子文献的索取等。

主要参考书目:

1、陈冬花,《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刘绿茵,《电子信息检索与利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祝希山,《图书馆利用与文献信息检索教程》,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2年

4、史改红等,《实用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