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452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寻乌中学2017-2018学年度新高二入学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共60分)

1.东汉时期的民谣说: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2.宋代租佃制的普遍流行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生产力的发展B.土地兼并的加剧C.雇佣关系的发展D.农耕经济的发达

3.“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宋朝统治者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

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工作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

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

”这种做法

A.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B.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D.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4.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

”由此可见当

时的扬州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北右图是“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构架,辞退俾斯麦的主要是德皇,那么,该法律制度反映了

A.德皇与帝国宰相之间权力相互牵制

B.德皇的权力凌驾于帝国宰相之上

C.政府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

D.德国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6.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在经济方面他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B.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C.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7.“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8.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巨大障碍D.洋务企业惧怕民企与之争利

9.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D.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0.中山装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

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B.孙中山个崇高的政治威望

C.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D.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

11.“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

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这主要反映了()

A.风俗的变迁B.交通的发展C.通讯的发展D.传媒的发展

12.下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

“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20世纪50年代末期B.20世纪60年代末期C.20世纪70年代末期D.20世纪80年代末期

13.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设立经济特区

C.开始推行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

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

15.英国学者雷文斯但“推拉理论”认为:

人口迁移现象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为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的机会较少D.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16.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

A.陆路——海路B.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

C.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

17.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8.19世纪上半期,随着火车的出现,贵族男女同下层百姓同挤一列车。

这种情景,使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9.如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A.地主B.工人C.农民D.资本家

20.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开垦荒地

21.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B.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2.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23.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

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D.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24.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

图10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

“YourMONEYorYourLIFE!

”该图的立意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环境污染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的重视

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25.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B.促进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工厂制度的确立D.使机械化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6.2012年,随着利比亚开始从冲突中复苏,该国请求国际组织在公共开支、基础设施修复等

方面提供长期贷款,可以提供该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27.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之所以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是源于()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8.今年小王计划暑假去法、德等欧洲国家旅游。

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

A.马克B.法郎C.美元D.欧元

29.中国“入世”(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

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0.下图所呈现出的问题是自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从历史的经

验和教训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支撑C.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条件D.创造更民主的政治环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什么特点?

我国古代采取了什么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三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

(3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

及其作用?

(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

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

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

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

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

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

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

体制:

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

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

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要

评价(6分)。

江西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度新高二入学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C2.B3.D4.B5.B

6.B7.B8.C9.D10.C

11.C12.A13.D14.B15.D

16.C17.C18.B19.C20.A

21.B22.D23.B24.C25.D

26.A27.D28.D29.D30.A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5分,32题15分共40分)

31.

(1)特点男耕女织(2分)政策:

重农抑商(2分)瓦解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2分)

(2)时间:

一战期间(民国初年)(3分)

(3)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的发展(4分)

 

32.(25分)

(1)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10分)

(2)变化:

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

(9分)评价:

打破了“华夷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