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645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6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docx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

考点

 落实字词 关注句式 做好翻译题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翻译句子是文言文考查中的每年必考题,正确翻译语句的前提是熟悉新课标大纲上规定的实词和虚词,要清楚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要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要熟知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作用。

除了这些,做好翻译题还必须要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不丢分。

对于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考查,在全国卷中没有单独设题,但一般在文言句子翻译题中一起考查,分值为10分。

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中单独考查实词、虚词,一般是选择题,分值3分。

  文言文翻译题,在粗知全文大意情况下,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都是得分点。

译准词义、句式、句子语气和句间关系,力争做到“信、达、雅”。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译成现代汉语。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做好翻译试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熟知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即信、达、雅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是要在需要翻译的语句中找出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其中实词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种类,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式、省略句式、判断句式、固定句式等种类;三是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做到词达句顺,字字落实。

通过阅读试题

(1)可以找出的重点字词是:

申饬、惭。

重点的句式结构:

何以……为。

根据语境分析:

申饬,饬令,指示;惭,羞惭。

何以……为,表疑问的固定句式,其中“何以”为宾语前置,“为”是语气词。

试题

(2)可以找出的重点字词是:

肆、罗织、发。

结合语境分析:

肆,肆意而行;罗织,虚构罪名;发,打开,挖开。

3.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1)许将说:

“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失分剖析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题思路

1.审读句子,还原语境。

2.根据前后语境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特殊句式。

3.落实关键词、特殊句式,初步翻译。

4.连缀成句,保证语句顺畅,无语病。

核心要点

翻译句子要记清两个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遇到发语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词时,考生可不必译出来。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词语,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

考中进士第一名。

宋神宗召许将入宫对答,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

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被无理阻挠刁难的。

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出使的使者不敢前往,就任命许将前往应对。

许将入朝对答说:

“我充任侍从之职,朝廷的重要决定不容许不知道。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反驳他们的话,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

“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

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说:

“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

”许将说:

“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

第二年,许将任秦州知州,又改为郓州知州。

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进狱中,许将说:

“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把他们全部释放遣散,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

父老感叹道:

“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讲堂中议论国家的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习俗自然而然地止息了。

朝廷下诏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

他上疏说:

“治理军队有制度,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要让万众像一人。

”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皇帝询问宰辅重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

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

“挖别人的墓,不是有崇高品德的人所做的事。

”出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

在大名六年,他多次请求辞去职务,被任命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年,许将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

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

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注];石麒多所平反。

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

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

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

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

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

石麒奏曰:

“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

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

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

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

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

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

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

“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

”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

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

仆祖敏、李升从死。

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

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

[注] 深文:

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坐:

因为

B.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裁:

制裁

C.士英恶之恶:

诋毁

D.其博闻强识识:

记忆力

答案 C

解析 C.恶:

憎恨,讨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

B.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

C.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

D.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

答案 D

解析 断句应先理解句意,“御史……有物议”语意完整,应在“物议”后停顿,排除A、C两项;“愤甚”的主语是“石麒”,所以“石麒愤甚”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项,选择D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石麒正直敢言,清廉无私。

无论是为御史黄尊素出力奔走,还是反对马士英索要封赏,都表现了一位朝廷命官光明磊落的本色。

B.徐石麒执法公正,宽严有度。

对量刑苛刻的案子他重新审核,尽力纠正;即便朝廷重臣违法乱纪,他也照样依法惩戒。

C.徐石麒忠于朝廷,至死不渝。

担任吏部尚书时,他以进贤退奸为己任,积极建言献策,深得皇上赞赏;南都被攻陷时,他誓与国家共存亡,寸步不离所在城池。

D.徐石麒博闻强识,平易近人。

他饱读诗书,尤其精通国家的典章制度;他爱惜人才,不遗余力地举荐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普通士人。

答案 C

解析 C.“寸步不离所在城池”错,南都被攻陷,徐石麒移居嘉兴城外,驾船在水上居住;等到嘉兴城池快要被攻破,他又到城中居住;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麒身着朝服上吊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

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

仆祖敏、李升从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黄耳鼎也连上两封奏章弹劾徐石麒,马士英也帮着他们说话。

徐石麒更加气愤,就坚决请求卸任,最终托病辞官。

(2)真实和尚把他的遗体藏在柜子中,超过二十天才入殓,他的脸色还像活着一样。

仆人祖敏、李升跟从他一块儿自杀。

解析 第

(1)句关键词:

无何,不久;力,坚决;引疾,假托有病。

(2)句关键词:

逾,超过;颜色,脸色;从,跟从。

参考译文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天启壬戌年进士,被授予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关进监狱。

徐石麒为他出力奔走,魏忠贤非常生气,用贪污的罪名诬陷他,剥夺了他的官职。

崇祯年间,被重新起用到南京任职,经过了十二年,才进京任通政司。

以后升迁为刑部侍郎,掌管刑部事务。

当时皇帝用刑法威权统治臣下,法官引用刑法时大都很严苛。

徐石麒经常重新审核纠正使用法律过于严苛的地方。

不久升迁做了刑部尚书,判决诛杀了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来发生了熊、姜的案件,最终因为公正执法而被免去官职。

(明)在江南建国后,被起用任右都御史,还没有到任就被改任吏部尚书。

(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

于是就入朝,当即上奏陈请“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等七件事,都被皇上褒奖采纳了。

徐石麒正要以推举贤臣、清退奸佞为己任,而马士英、阮大铖培植党羽,结成私人集团,公然行贿受贿,权倾朝廷内外。

徐石麒经常用祖宗的法律制裁他们。

马士英想得到侯爵的封赏,就暗示司礼监韩赞周到内廷对皇帝说这件事,请求施加恩惠,颁布圣旨,封赐自己爵位一直延续下去。

徐石麒上奏说:

“世宗(嘉靖皇帝)以外藩的身份继承帝位,将要封辅佐自己的大臣为伯爵,而杨廷和、蒋冕却谦辞不接受。

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却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

况且,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讨论这件事也不晚。

”马士英很憎恨他,凡是他所上奏的官吏考核成绩,很少有被称赞认可的。

之前,御史刘宗周秉公考核筛选,打算定庄元辰等十三个人为科道,马士英庇护他的党羽,改换了近一半人员。

御史黄耳鼎、陆朗被众人指责,徐石麒依照旧例将他们调离京城。

陆朗急忙贿赂内廷太监,得以在京留用。

徐石麒非常气愤,于是就揭发陆朗外官私通内廷之罪,陆朗恼羞成怒,诋毁徐石麒,徐石麒就称有病请求离任。

不久,黄耳鼎也连上两封奏章弹劾徐石麒,马士英也帮着他们说话。

徐石麒更加气愤,就坚决请求卸任,最终托病辞官。

离任后获得最大的恩典,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第二年,南都被攻陷,徐石麒移居嘉兴城外,驾船在水上居住。

等到城池快要被攻破,他到城下喊着说:

“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

”又到城中居住。

(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麒身着朝服上吊自杀,当时是闰六月二十七日。

真实和尚把他的遗体藏在柜子中,超过二十天才入殓,他的脸色还像活着一样。

仆人祖敏、李升跟从他一块儿自杀。

闽中唐王被立后,赐他谥号“忠襄”。

徐石麒在朝中明正端方清廉耿介,正遇到奸佞掌权,郁郁不得志。

中贵田成等人收取贿赂,替人求他帮忙,都被拒绝,并且徐石麒还上疏弹劾他们。

他博闻强识,尤其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

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

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穆宁好学,善授诸子。

家道以严称。

事寡姊以悌闻。

通达体命,未尝服药。

每诫诸子曰:

“吾闻君子之事亲,养志为大,直道而已。

慎无为谄,吾之志也。

”贞元十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九。

四子:

赞、质、员、赏。

赞,字相明,释褐为济源主簿。

时父宁为和州刺史,以刚直不屈于廉使,遂被诬奏,贬泉州司户参军。

赞奔赴阙庭,号泣上诉。

诏御史覆问,宁方得雪。

诏曰:

“令子申父之冤,宪臣奉君之命,楚剑不冲于牛斗,秦台自洗于尘埃。

”由是知名。

累迁京兆兵曹参军、殿中侍御史,转侍御史,分司东都。

时陕州观察使卢岳妾裴氏,以有子,岳妻分财不及,诉于官,赞鞫其事。

御史中丞卢佋佐之,令深绳裴罪。

赞持平不许。

宰臣窦参与佋善,参、佋俱持权,怒赞以小事不受指使,遂下赞狱。

侍御史杜伦希其意,诬赞受裴之金,鞭其使以成其狱,甚急。

赞弟赏,驰诣阙,挝登闻鼓。

诏三司使覆理无验,出为郴州刺史。

参败,征拜刑部郎中。

因次对,德宗嘉其才,擢为御史中丞。

时裴延龄判度支,以奸巧承恩。

属吏有赃犯,赞鞫理承伏。

延龄请曲法出之,赞三执不许,以款状闻。

延龄诬赞不平,贬饶州别驾。

丁母忧,再转虔、常二州刺史。

宪宗即位,拜宣州刺史、御史中丞,充宣歙观察使,所莅皆有政声。

永贞元年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

赞与弟质、员、赏以家行人材为搢绅所仰。

赞官达,父母尚无恙,家法清严。

赞兄弟奉指使,笞责如僮仆,赞最孝谨。

(节选自《旧唐书一百零五》)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为济源主簿释褐:

脱去平民衣服,喻升职

B.诏御史覆问,宁方得雪覆问:

审察讯问

C.诉于官,赞鞫其事鞫:

审问犯人

D.赞三执不许,以款状闻款状:

审察情况

答案 A

解析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2.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

即“守孝”。

“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孝悌,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

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C.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D.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有“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

答案 D

解析 D.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氏家族治家之道很严格,父亲穆宁率先垂范,因侍奉寡居的姐姐很友爱而著名,穆赞是兄弟中最孝顺恭谨的。

B.穆赞执法公正,刚正不阿。

无论是高官的妻子还是大臣的属官犯了法,穆赞都秉持公正,给予惩处,不徇私情。

C.穆氏家族看重亲情,穆赞为昭雪父亲冤情奔赴朝廷。

弟弟穆赏听说哥哥穆赞身处险境,形势危急,就急速赶到朝廷为哥哥击鼓鸣冤。

D.穆赞治民有方,所到之处都有好的政绩。

五十八岁去世的时候,朝廷追赠他为工部尚书。

答案 B

解析 B.卢岳的妻子没有犯罪,只是财产分配不公。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君子之事亲,养志为大,直道而已。

慎无为谄,吾之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裴延龄判度支,以奸巧承恩。

属吏有赃犯,赞鞫理承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听说君子侍奉双亲,以顺承父母的心意最为重要,这只是正直之道而已。

谨慎而不做谄谀之事,这才是我的志向。

(2)当时裴延龄兼任“度支”(这一掌握财政实权的官职),凭借奸猾机巧得到皇帝恩宠。

他的属官有贪赃枉法的,穆赞审查案件让他承认并服罪。

解析 第

(1)句关键词:

事,侍奉;直道:

正直之道;慎,谨慎;谄,谄谀。

(2)句关键词:

以,凭借;承恩,得恩宠;鞫,审查;伏,服罪。

参考译文

穆宁好学,善于教子,治家之道以严格著称。

侍奉寡居的姐姐以友爱闻名。

靠着胸襟豁达使身心健康,从不依赖服药。

常告诫儿子们说:

“我听说君子侍奉双亲,以顺承父母的心意最为重要,这只是正直之道而已。

谨慎而不做谄谀之事,这才是我的志向。

”穆宁在贞元十年十月去世,去世的时候七十九岁。

四个儿子是:

穆赞、穆质、穆员、穆赏。

穆赞,字相明,始任官职为济源主簿。

当时穆宁为和州刺史,因为对廉使刚正不阿,于是被诬陷弹劾,贬为泉州司户参军。

穆赞赶到朝廷,哭号流泪向上申诉。

皇帝下令御史审察询问,穆宁才得以洗刷冤情。

皇帝下诏说:

“儿子申诉父亲的冤情,御史奉国君的命令,就如楚剑不冲于牛斗,秦台自洗于尘埃一样让冤情大白。

”穆赞也因此得名。

经多次升迁任京兆兵曹参军、殿中侍御史,转任侍御史,分管东都。

当时陕州观察使卢岳的小妾裴氏,生养了儿子,卢岳的妻子分发的家财不够,裴氏就向官府上诉,穆赞审查这件事。

御史中丞卢佋辅佐他,让他重处裴氏的罪。

穆赞坚持公平处理不答应。

宰臣窦参与卢佋关系好,窦参与卢佋一起把持政权,愤怒于穆赞因小事不受指使,于是将穆赞下狱。

侍御史杜伦迎合窦参和卢佋的心意,诬陷穆赞接受了裴氏的钱财,想把他屈打成招,情势很危急。

穆赞的弟弟穆赏,赶到皇宫,为穆赞敲鼓申冤。

皇帝下诏三司审察案件,但没有找到证据,让穆赞出京担任郴州刺史。

窦参失势,穆赞被征召授予刑部郎中的官职。

在皇帝访以政事的论对中,德宗欣赏穆赞的才华,提拔他为御史中丞。

当时裴延龄兼任“度支”(这一掌握财政实权的官职),凭借奸猾机巧得到皇帝恩宠。

他的属官有贪赃枉法的,穆赞审查案件让他承认并服罪。

裴延龄请求枉法让他的属官出狱,穆赞多次坚持不答应,并把审察情况汇报朝廷。

裴延龄诬陷穆赞不公平,穆赞被贬为饶州别驾。

穆赞母亲去世,守丧期满后先后转任虔、常二州刺史。

宪宗登帝位,授予他宣州刺史、御史中丞的官职,充任宣歙观察使,所到之处都有好的政绩。

永贞元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五十八,朝廷追赠他为工部尚书。

穆赞与弟弟穆质、穆员、穆赏因家风人才被缙绅仰慕。

穆赞官运通达,父母也安康无恙,家法清正严明。

穆赞兄弟听指挥,犯了错如对待僮仆一样被责打,穆赞是最孝顺恭谨的。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谢绛,字希深,其先阳夏人。

祖懿文,为杭州盐官县令,葬富阳,遂为富阳人。

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李顺反成都,攻陷州县,涛尝画守御之计。

贼平,以功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累官至太子宾客。

绛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

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

天禧中,上疏谓宋当以土德王天下。

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用天为统,以金为德。

诏两制议,皆言:

“用土德,则当越唐上承于隋;用金德,则当越五代绍唐。

而太祖实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传继之序?

”绛、行父议皆黜不用。

杨亿荐绛文章,召试,擢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院。

丁母忧,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

用郑氏《经》、唐故事议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请以真宗配之。

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以为不可。

寻出通判常州。

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

绛上疏,仁宗嘉纳之。

初,诏罢织密花透背,禁人服用,且云自掖庭始。

既而内人赐衣,复取于有司。

又后苑作制玳瑁器,索龟筒于市。

龟筒,禁物也,民间不得有,而索不已。

绛皆论罢之。

又言:

“号令数变则亏国体,利害偏听则惑聪明。

请者务欲各行,而守者患于不一。

请罢内降,凡诏令皆由中书、枢密,然后施行。

”因进《圣治箴》五篇。

使契丹,还,请知邓州。

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溉公田。

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

奸人蓄薪茭,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

绛按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