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1250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 《岳阳楼记》真题训练.docx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1《岳阳楼记》真题训练

《岳阳楼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

(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连月不开

(4)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

(4分)

【答案】

16.(共4分)

(1)同“嘱”,嘱托 

(2)壮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

17.

(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分)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2分)

18.C(3分)

19.参考示例: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4分)

【解析】

16.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大观”是名词。

“景”是古今异义词,这里译为:

日光。

17.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用法的词语。

(1)要注意译文的语气。

(2)要注意“庙堂”“忧”“江湖”的含义。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古仁人无悲喜之情,只是古仁人能够做到开朗、达观的看待,把家国、天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19.围绕“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为民而奋斗”回答,语意通顺即可。

二、(2019年广东中考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

(1)同“嘱”,嘱托;离开;一起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解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大观:

雄伟景象。

备:

详尽,完备。

矣,语气词“了”。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嗟夫:

唉。

尝:

曾经。

求:

探求。

或:

或许,表委婉口气。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给人的感受,而不是表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第6~9题。

(13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下面句子中,对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B.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C.则有去国怀乡(国家)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行道之人弗受      

 B.然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然曰

 C.感极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 其必曰            其真无马邪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

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6.(3分)C

7.(3分)A

8.(3分)B

9.(4分)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解析】

6.(3分)C(国都,都城)

7.(3分)A(A.都是:

的;B.这样/……的样子;C.表顺承/表转折;D.他/表诘问语气)

8.(3分)B(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不同)

9.(4分)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词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通顺即可。

本题译为:

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重点词语:

“以”解释为:

因为;“忧”解释为:

忧虑。

四、(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jǐn):

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

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

粮仓。

④晏然:

安宁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答案】

7.B

8.

(1)(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9.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10.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

发司农之菜;C:

募民兴利。

【解析】

7.此題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B。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作”,新建;“日”,每天:

“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

9.此题考查文言断句(即加标点)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

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

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意思有三层:

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因”“此”,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

较为简单。

附:

【《范仲淹救灾》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

“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

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

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五、(2018年云南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2分)

(1)百废具兴   具:

(2)宠辱偕忘   宠: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文:

                  

16.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7.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4.

(1)(1分)具:

同“俱”,全,都,皆。

 

(2)(1分)宠:

荣耀。

15.

(1)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分)

 

(2)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2分)

16.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2分),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1分)。

17.(3分)答题示例:

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的思想(2分)。

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1分)

【解析】

14.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句意理解即可。

(1)“具”为通假字。

同“俱”,全,都,皆。

 

(2)宠:

意为“荣耀”。

15.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含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分)

(2)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2分)

16.注意找准修辞方法。

注意答题格式。

本题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2分),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1分)。

17.本题考查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结合文意及作者思想主张分析即可。

六、(2018年重庆市B卷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

“淫雨霏霏”,鄂教版写作“霪雨霏霏”;“日星隐曜”,鄂教版写作“日星隐耀”。

9.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

②百废具兴______

③则有去国怀乡______

④至若春和景明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__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抨击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12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9.①景象②通“俱”,全,皆③国都④日光

10.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1.B

12.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词语所在句句意为: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

观:

景象。

②词语所在句句意为: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

是通假字,通“俱”,全,皆。

③词语所在句句意为: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国:

国都。

④词语所在句句意为: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景:

日光。

10.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

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话,注意“庙堂”指在朝廷作官;故翻译为:

在朝廷作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②句中重点词有:

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句意为: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ACD正确;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故选B。

12.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可以看出不管何时都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

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