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1292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包括必做和选做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封建制度无法长期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能保障

D、圣贤在分封制下很难出现

2、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度化。

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有利于排除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3、唐朝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得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

B、唐朝统治者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

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

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

4、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如何选择陪审员……克利斯提尼的做法是,德谟(区,demos)向中央政府提供6000名预备陪审员(每个德谟600名),然后,抽签决定任职人选。

”克里斯提尼的做法

A.沿用了梭伦时期形成的惯例

B.体现了古代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

C.提高了古代雅典的审案效率

D.确保了雅典陪审法庭能依法判案

5、“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

……如果某人在他人的木板上作画,有些人认为木板添附于画;另一些人则认为:

画,无论是怎样的,添附于木板。

但朕(指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木板添附于画较好。

”对这一罗马法原始文献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恶意添附的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B、皇帝鼓励文字作品的传播和绘画的创作

C、法律重视对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

D、认可新物的归属取决于皇帝的裁量

6、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

“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资产阶级革命对国内外产生重大政治影响

C、确立君主立宪制符合英国民众的心理预期

D、民众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作用茫然无知

7、1871年帝国议会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

议员作为整个帝国人民的代表并不服从某一特定团体的特殊指示……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

联邦议会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帝国议会。

下列说法符合这些规定的是

A、帝国议会的行政权力非常广泛

B、帝国议会具有专制主义的典型特征

C、联邦议会对帝国议会拥有支配权

D、帝国议会有立法权但皇帝有否决权

8、蒋廷黻说:

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其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D、公使驻京

9、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

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

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

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10、1912年,记者黄远生说:

“雄才大略之袁公,四通八达,绰绰乎游刃有余。

受任未及期年,而大权一一在握,《约法》上之所谓种种限制不足以羁勒袁公,犹之吾国小说家所言习遁甲术者,虽身受缚勒,而先生指天画地,念念有词,周身绳索蜿蜒尽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B、《临时约法》没有达到目的

C、袁世凯上台具有历史必然性

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

“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该材料说明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12、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

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13、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14、“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转变

15、毛泽东提出,中共遵守国民党也已赞同的协议,但有些事要“先斩后奏”,有些事则“斩而不奏”。

他最后说,“有些则暂时不斩不奏,例如那些做了就要妨碍大局的事情,总之,我们一定不要分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

”这里的“大局”是指

A、建立国共联合政府B、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16、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

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17、1947年马歇尔发表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

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进程

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

D、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

……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它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19、《法德化解百年恩仇》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抛弃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作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法德实现和解的前提是

A、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B、欧洲成为冷战的主战场

C、欧洲走向联合的需要

D、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20、《史记·货殖列传》说:

“孝、昭(秦孝公、秦昭襄王)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21、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这主要反映了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政府维护地权的流转

D、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22、下表中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出的是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前206-221)

18

19

4

5

1

0

1

1

4

1

0

0

0

1

1

隋(598-618)

9

4

3

1

0

0

1

1

2

0

4

0

0

2

0

唐(618-907)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0

4

7

1

A、从汉代到唐代疆域不断扩大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23、《天工开物》所涉及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1720-178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19世纪初,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有6个。

与同一时期的西方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在

A、质量上提高B、数量上增加

C、水平上先进D、技术上创新

24、下表是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及其在全国关税总额中所占比重的统计。

由此可知

分类

康熙二十五年

雍正三年

乾隆十八年

嘉庆十七年

全国关税总额

122.0万两

151.5万两

459.6万两

481.0万两

运河诸关税额

占全国关税总额%

61.6万两

50.5%

61.4万两

40.6%

150.5万两

32.8%

140.0万两

29.1%

沿海诸关税额

占全国关税总额%

18.2万两

14.9%

20.3万两

13.4%

103.2万两

22.5%

177.5万两

36.9%

长江诸关税额

占全国关税总额%

37.3万两

30.6%

48.7万两

32.1%

114.6万两

24.9%

134.7万两

28.0%

三者合计

占全国关税总额%

117.1万两

96.0%

130.4万两

86.1%

368.3万两

80.2%

452.2万两

94.0%

A、新式交通工具的采用便于商品流通

B、海禁政策严重束缚中国的对外贸易

C、政府的财政开支日益倚重关税收入

D、清代的国内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其中25、26题为必做题,25题18分,26题14分,27、28、29题为选做题,三道题中任选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

25、(18分)阅读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1月初,武汉民众举行庆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活动。

英国水兵与民众发生冲突,造成民众死伤。

激愤的人群大批拥入租界,英工部局不得不向国民政府外交部请求派军队进入租界保护,这促使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汉口特别区仍然保留英国人的部分参与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就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到1930年,中国的关税自主终于实现,而领事裁判权方面最终因“九一八事变”而不了了之;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国和英国签订条约,规定废除美英在华特权,包括:

在华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以及废除《辛丑和约》等。

是为战时废约。

材料二: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为了争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美英在未征得中国同意的情况下,便在外蒙古独立、大连商港国际化、租借旅顺及东北铁路等问题上,对苏联作了有损中国主权的许诺;1946年11月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所处的地位,有人把它称为新形式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它一反民国历届政府的软弱,决意彻底扫除不平等条约的残余。

1950年2月,通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废除了苏联在东北的特权,至此,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以上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分析材料一,战时废约得以实现的原因(6分),你是如何评价民国历届政府的废约行动的?

(4分)

(2)材料二中《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背景及后果如何?

(4分)

(3)根据以上三段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过程的特点。

(4分)

 

26、(14分)阅读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其盛非宋州可比。

——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二: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

材料三:

隋唐时,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王建《夜看扬州市》诗曰: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李绅《宿扬州》诗曰: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

(2)唐朝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4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并概括指出明清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

 

以下为选做题,三道题中任选二道题,请在答题纸上标清所选题号。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达拉斯被暗杀,林登约翰逊继任总统。

接过了自由主义改革大旗,他继承了肯尼迪自由主义改革遗产,并发扬光大。

1964年5月22日,约翰逊在密歇根大学发表了关于“伟大社会”的演讲,在随后18个月的重要讲话和提交国会的立法建议中,约翰逊明确地表达了“伟大社会”改革目标:

第一,全力以赴消灭贫困;第二,消除种族歧视,追求社会平等;第三,改善生活质量。

约翰逊希望通过改革结束贫困和不公平,使所有人都有机会平等进入美国主流政治经济生活,有机会分享美国的富裕,使每一个美国人都能过上充实、富裕、安详的生活。

围绕这些目标,约翰逊在民权、反贫困、医疗和教育、城市改造和建设、改善生活质量等领域发动了全面改革。

“伟大社会”改革是基于约翰逊的许多假设的基础上:

第一,经济持续增长产生改革所需要的“红利”,在不牺牲中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使所有美国人都有机会共享社会经济繁荣……第四,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善意的权力集中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和支持的……改革的进展并不以约翰逊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改革中,许多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联邦、州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阶级和集团利益、国家的财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等诸多现实问题……约翰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伟大社会”是他的理想目标,这些理想需要在现实中去逐渐地实现,不能脱离现实,而约翰逊将现实理想化了,一些改革措施脱离了美国社会的现实,推进得太快了,太远了,已经超出了自由主义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弹性范围,约翰逊的退出和民主党在1968年总统选举中的失败标志着“伟大社会”改革的终结。

但“伟大社会”改革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王庆安《林登•约翰逊和伟大社会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改革的背景。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伟大社会”改革为美国留下了哪些遗产?

(4分)

 

2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以下摘自《权利法案》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材料二:

在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紧张局面,促使议会授权总统紧急时刻的特别权力,罗斯福据此得以实施其“新政”措施。

……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这种做法的结果自然是首相权力的巨大增长。

……二战后,德国重建时期,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及其办公室成了实际上的政府中枢。

……在法国,戴高乐制定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剥夺了议会选举总统的权利,赋予总统以任命总理的权力、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权力”以及越过议会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2分)对比材料一、二,分析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2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7年11月8日,法国财政部长博内(后改任外交部长)对路经巴黎的德国驻奥大使巴本说:

法国对1936年7月《德奥协定》签订后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没有任何异议,并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应享有广泛自治。

随后,法国总理肖当又会见了巴本,说他自己“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

英国一直谋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在“总解决”中,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

1937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大臣哈里法克斯在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亦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迟早定会发生,英国所关心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

——方连庆、王炳元《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38年2月12日)这两个奥地利人在小小的休息室里等了两小时后,才给带进去跟新任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和巴本相见。

里宾特洛甫递给他们一份用打字机打的两页协定草案,……但是在他(奥地利总理许士格尼)细看了这个文件后,他的安心之感立即化为乌有。

……对奥地利纳粹党的禁令要取消,所有监禁着的纳粹分子统统都要释放,要由亲纳粹的维也纳律师赛斯·英夸特博士担任内政部长,他要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的权力。

要委任另一个亲纳粹的人格拉斯·霍尔斯特瑞为国防部长,要通过若干措施,包括有步骤地交换100名军官,来使奥地利军队和德国军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威谦·夏伊勒《第三帝国兴亡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法两国对德国法西斯扩张的态度,并指出其实质目的。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他的安心之感立即化为乌有”?

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6分)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A

B

B

C

D

A

C

B

B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D

C

B

C

B

D

A

C

A

B

D

25、

(1)原因:

中国军民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英等国需要中国牵制日军;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中国各阶层人民的长期斗争;国际上正义力量的支持。

(任意3点,共6分)

评价:

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应予肯定(2分),但比较软弱,没能彻底根除(2分)。

(2)背景:

为得到美国支持发动内战,出卖国家主权(2分,如答美国对抗苏联,冷战的需要,给1分)。

后果:

美国取得大量政治、经济特权,损害国家主权,民族工业大受打击。

(2分)

(3)过程是渐进的;利用有利时机,一步步收回;历届政府努力的结果;人民群众的斗争与政府外交相配合,人民群众的斗争为废约提供坚实基础。

(任意2点,4分)

26、

(1)从北方黄河中下游向南方、沿海、运河沿岸地区发展(2分)

(2)商业大都会、手工业发达、外商云集、水运发达、夜市繁华(任4点,4分)

(3)原因:

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达。

(任2点,4分)

新特点:

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任2点,4分)

27、

(1)背景:

肯尼迪自由主义改革的实践;美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约翰逊的政治理想主义。

(6分,三点即可)

(2)遗产:

一方面基本清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状况,阶段性地改善了美国社会的贫困,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奠定了美国现代福利制度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引发美国70年代经济滞涨,联邦政府权力过于集中。

(4分)

28、

(1)迎合德国的要求,纵容德国的扩张。

(2分)实质目的:

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2分)

(2)德国将控制奥地利的内政外交,奥地利将丧失独立主权,成为德国纳粹的附庸(被吞并)。

(3分)助长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推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大战即将爆发。

(3分)

29.

(1)地位: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处于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2分)变化:

行政权力日益超过议会权力,议会至上的地位被削弱,行政权成为事实上的权力中心。

(2分)

(2)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积极有为;应对经济危机也要求政府获得较大权力;一战和二战中,为了应对战时需要政府的职能有所加强;战后西方社会的重建促进政府权力的增强;西方社会因贫富差距等问题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需要政府加强权力;长期的冷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行政权力。

(6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