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1413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

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8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教师用书人民版

时空坐标

专题主旨

西方人文精神最初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4、15世纪以来,面对教会的反抗统治。

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基本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腐朽统治。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把人文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启蒙思想成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大武器。

人文精神的起源、延续和弘扬体现了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演讲的历程。

第28讲 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

考点1

蒙昧中的觉醒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智者的启蒙

1.背景

(1)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3)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性质

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特点

(1)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2)注重实利。

(3)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及观点

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5.影响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易误警示]       正确认识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威,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1.历史地位

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哲学贡献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认识你自己”成为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

3.捍卫人格尊严

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

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概念阐释]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的意思是:

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2.代表人物:

芝诺、西塞罗、塞内卡。

3.主要主张

(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3)人生而平等。

4.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轻巧识记]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史料一 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你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普罗塔戈拉

史料二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③知识才是美德。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智者学派的主张

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指反对盲从、迷信神;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反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史料二:

苏格拉底的主张

③“知识才是美德”→旨在强调美德的重要性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普罗塔戈拉的主要思想,并评价他的这些主张。

【提示】 主要思想: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盲从和绝对权威;“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重视人的感觉,强调人的自由。

评价: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体现的苏格拉底的主张。

反映了雅典社会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特征?

【提示】 主张:

“美德即知识”。

社会特征: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

(3)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

【提示】 智者学派追求个人功利的最大化,忽视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

苏格拉底主张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探求人的道德本性,确立和谐有序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建立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

史论归纳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2)不同点

①对人的看待上: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②政治主张:

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③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而苏格拉底则更关心人的伦理道德,讨论“高尚”“正义”“勇敢”“节制”“美德”“幸福”等问题。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2017·长春质检)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

“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

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A [根据材料“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

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可得出智者的出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专门教人雄辩术和修辞学。

在古代雅典城邦中,公民珍视自己的政治权利,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在陪审法庭上都需要自己辩护,所以就使教授人们修辞学和雄辩术的职业成为社会需求,故A项符合题意。

]

2.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  )

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

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A [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

]

3.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

“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材料(  )

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

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

B [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材料“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表明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苏格拉底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

]

考点2

神权下的自我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1.背景

(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西欧经济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市民阶层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

2.表达形式

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3.旗帜

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4.兴起

(1)表现形式:

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

5.发展

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6.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轻巧识记]       文艺复兴运动

(1)一个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2)一个发源地:

意大利。

(3)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4)美术三杰:

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5)四点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宗教文化的钳制;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1.背景

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2.直接起因

1517年,教皇以修缮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3.兴起

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

4.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

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简化了宗教礼仪;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5.影响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轻巧识记]       图解马丁·路德与罗马教会主张的基本区别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文艺复兴的性质和特点

史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

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都是不错的。

因为从一方面来看,①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另一方面来看,②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史料二 大家知道,③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④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从“复生”和“新生”两个角度论述了文艺复兴的性质

①“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反映文艺复兴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

②“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反映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史料二:

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特点

③“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强调文艺复兴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

④“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强调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提示】 “复生”:

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

“新生”: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提示】 含义: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借助其力量反对封建神学。

史论归纳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3)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里的“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趋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A [此题的时间为文艺复兴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罗马天主教会势力衰落是在宗教改革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是在17、18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人们追求理性、民主、自由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5.“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

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

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

”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

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C [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A项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排除;B、D两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排除;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

]

6.马丁·路德提出:

“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

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

”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D [马丁·路德强调的仍是宗教的信仰,故A项错误;材料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没有涉及民族国家,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否认了他们的特权,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故D项正确。

]

主题一 蒙昧中的觉醒——智者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

[主题立意]

当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思想家们就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了,于是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由此滥觞。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

它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

智者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体现了人文精神在蒙昧中的觉醒。

[知识交汇]

1.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社会因素

(1)经济上:

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

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3)文化上:

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4)社会环境:

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信、不断探究的品质。

2.智者学派对神的态度

(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智者学派“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并不否定神的“存在”。

3.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5)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尤其是知识修养。

主题二 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运动

[主题立意]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

它宣传的是新文化,它的兴起是当时社会新政治、新经济发展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简单来说,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交汇]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2.文艺复兴的双重性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方面: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方面: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④文艺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⑤自然科学方面: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消极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之风泛滥,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 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文艺复兴

2016全国丙卷·32

古希腊戏剧台词古

希腊人文精神内涵

(3)宗教改革

2015·全国卷Ⅱ·40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点

古代儒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011·全国卷·27

苏格拉底的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6·全国丙卷)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注意关键信息“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

说明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

2.(2011·全国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表明”一词是强调由材料引申出的意义,材料中“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说明其坚持理性民主自由,宁死不屈。

1.D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

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

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不出当时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反对神灵崇拜和注重物质生活,故排除A、B、C三项。

]

2.B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可笑的比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意即“唤醒和捍卫思想自由”。

就选项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

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A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均以人及人性为研究的主题,此为人文精神,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悲喜剧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题目中悲喜剧研究人的优点和缺点,应为辩证看待人,并非自己的文化,故C项错误;悲喜剧研究的中心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社会能力无关,故D项错误。

]

2.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这实质表明两人(  )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D [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

]

3.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

“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街,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

”这表明伊拉斯谟(  )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B [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根据“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可知: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反对基督教的神学束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为追求世俗享乐主义,故C项错误;追求理性是启蒙运动的主题,故D项错误。

]

4.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俭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

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

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

D [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确实能够发挥作用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加尔文思想影响下宗教派别是加尔文宗教,故B项错误;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与材料中“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俭朴生活的热爱)”相左,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对于上帝的信仰(即宗教)与对职业劳动和俭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