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771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押题卷

(二)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

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建设“绿波带”能()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行道路

【答案】1.C2.B

【解析】

【1题详解】

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对。

可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A错。

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错。

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错。

【2题详解】

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对。

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错。

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错。

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错。

点睛:

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

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

寒冷地区城市排水管道的铺设受季节性冻土影响。

下图示意内蒙古海拉尔市季节性冻土层(0℃为冻层边界)温度随时间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海拉尔市季节性冻土层厚度最大的时间在()

A.1月末B.4月中

C.6月初D.8月中

4.地下3米内,土层越深()

A.冬、夏季温度变化越快

B.冬、夏季温度变化越慢

C.冬季降温越快,夏季升温越慢

D.冬季降温越慢,夏季升温越快

5.

防止该地排水管内水流冻结,可以()

A.减少排水水量B.减小水管埋深

C.提高管线坡度D.调整排水时间

【答案】3.B4.B5.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是季节性冻土的定义和变化特点和相关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3题详解】

季节性冻土,是指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壤或疏松岩石层。

自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

0℃为冻层边界,也就是0℃等温线是土壤冰冻线,该线以下温度是大于零摄氏度的,该线以上出现低于零摄氏度的地温——即冻土。

因此在4月中旬,0℃的冻层边界,是季节性冻土最后的时间,仍为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对照题中图片得知这个时候的厚度最厚。

故正确答案选择B。

【4题详解】

从图中得知,地下3米内,土层越深,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温度变化的等值线变化越疏松。

所以可以判断出冬、夏季温度变化越慢的分布规律。

故正确答案选择B。

【5题详解】

排水管内水流在外界温度0度以下,容易冻结。

减少排水水量,会导致排水压力变小、流速变缓,更易冻结,A错;减小水管埋深,受到外界地表气候影响的力度就更大,温度低更容易冻结,B错;坡度的变化直接会带来水流流速的变化,提高管线坡度,会增加水流流速,可以有效防止水流在管内冻结,C正确;内蒙古海拉尔市属于寒冷地区,冬季全天气温在零度以下、土壤中全天存在季节性冻土,调整排水时间,达不到防冻结效果。

D错。

故正确答案选择C。

【点睛】季节性冻土指的是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层。

自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

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

随着地球上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和化石燃料后遗症的不断凸现,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太阳能资源的开发。

“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实时跟踪太阳,通过水平和竖直旋转集热板,确保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其表面,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集热板图片。

完成下列各题。

6.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

C.纬度越低的城市,竖直旋转角度越大D.纬度越高的城市,竖直旋转角度越大

7.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

A.极地上空B.中纬度上空

C.副热带上空D.赤道上空

【答案】6.C7.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的是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和应用技巧,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是通过水平和竖直旋转集热板,确保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其表面,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那么就需要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从最小值的0度开始到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该地纬度数值)。

那么纬度越低,得到的太阳高度角也就越大,那么要求竖直旋转角也就越大,C正确。

水平旋转角度受到季节变化影响,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纬度越高,需要的水平旋转度角越大;冬半年,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纬度越低,需要的水平旋转度角越大。

综合来看,描述比较片面,排除A、B选项。

故正确答案选择C。

7题详解】

题干中说明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开发,那么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故又称天文辐射。

天文辐射的分布规律就是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分布规律,天文辐射的分布和变化不受大气影响,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

综合来看,全年赤道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从赤道向极地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极小值出现在极点。

故正确答案选择D。

【点睛】太阳直射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

太阳射不到的地方太阳高度角<0°。

越接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太阳位置就是季节:

1、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H)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H)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

3、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全球正午太阳高度(H)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普洱茶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

如今,“渥堆发酵”工艺可将普洱荼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

“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

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发酵B.传统经验丰富

C.运输时间缩短D.原料优质丰富

9.普洱茶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8.C9.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于茶业的影响,气候类型对于茶业的影响。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在过去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现在交通便捷,不能很好的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变化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的技术。

气候、传统经验,原料因素不是催生技术变化的原因,只是当地发展茶业的优势,排除A、B和D。

故正确答案选择C。

【9题详解】

“渥堆发酵”的技术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偏低的环境,勐海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结合该地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该地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

故正确答案选择A。

【点睛】云南气候基本属于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云南南部、云南西南部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偏热带季风气候。

石环,又叫分选环。

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

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系数大,会首先冻结,水分就向碎石附近迁移,并在碎石周围形成冰。

水变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发生位移,这样就产生了粗细物质的分异。

久而久之,泥土岩屑集中于中间,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形成所谓的石环。

下图示意某地石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①地形起伏较大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有充足

水分 

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下列河流流域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A.多瑙河B.尼罗河

C.叶尼塞河D.亚马孙河

【答案】10.D11.C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石环是冻融现象形成,所以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③对。

要有不断的冻融现象,就需要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时间较长,④对。

所以D对。

地形起伏应较小,①错。

石块颗粒大小不均,②错。

所以A、B、C错。

【11题详解】

多瑙河冻融现象持续时间短,地形起伏较大,可能性小,A错。

尼罗河、亚马孙河的纬度较低,没有冻融现象,B、D错。

叶尼塞河纬度高,地形平坦,水分充足,冻融持续时间长,C对。

考点:

地貌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地区。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如图)。

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

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

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500~8500℃,需水量大却怕涝。

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

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

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

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

材料二: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突出特征:

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1)说明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种植业只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

(2)分析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4)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扩张的原因。

【答案】

(1)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

(2)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奥基乔比湖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以草本沼泽为主,土壤较肥沃。

(3)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沼泽补给水源减少(与湖泊的联系被切断);甘蔗生长过程耗水量大,引水灌溉导致沼泽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

(4)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红树林适宜生长范围向陆地延伸。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是地形地势和人口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分布影响;热带经济作物的影响因素(水热条件、土壤等);农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变化的影响

【详解】

(1)从材料中得知,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

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

所以可以得出主要因为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

当地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

(2)甘蔗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

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有利条件是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

受奥基乔比湖调节,以南地区冬季不易遭受冷害。

以南地区以草本沼泽为主,有机质积累较多,土壤较肥沃。

(3)从材料中得知,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

说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减少,水质变差。

原因是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沼泽补给水源减少。

甘蔗生长过程耗水量大,导致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

(4)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减少,会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这样更易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这样的环境会变得非常适合红树林繁殖,从而红树林适宜生长范围向陆地延伸。

【点睛】农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

农业生产对气候有利有弊,过度开垦扩大耕地破坏气候条件,合理耕作,利于气候的保持;

水文:

农业生产用水迫使人类建设更多水利工程,这往往对水文和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破坏,另外,农药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水污染,围湖造田等也破坏水域环境;

地形:

梯田,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特征;

土壤:

不合理

耕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荒漠化,但合理耕作有利于土壤肥力保持;

植被:

扩大耕地往往以破坏植被为前提,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的灭绝。

农业生产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很多方面。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定西,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苦瘠之地,但马铃薯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且个大质优、口感醇香。

当地马铃薯4~5月播种,9~10月采收。

采用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并与豌豆套种的方式耕作。

不少农户将收获后的马铃薯窖藏,地窖避光且温、湿度适宜,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发芽或干枯。

定西市政府曾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但遇到了来自内蒙古东部乌兰察布市的强力竞争。

下图为定西与乌兰察布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定西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气候条件。

(2)分析定西马铃薯种植采用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并与豌豆套种的原因。

(3)分析定西马铃薯常用窖藏并用水反复打湿地窖的地面和墙壁的原因。

(4)与乌兰察布相比,分析定西竞争“中国薯都”的劣势。

【答案】

(1)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湿润;④喜温凉(任答2点)

(2)①年均温低,生长期短,有利于提高地温;②蒸发量大,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③黑色地膜,遮光性强,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④套种豌豆,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⑤豌豆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⑥增加农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或提高土地利用率。

(任答4点)

(3)①地窖中光线弱,避免马铃薯发芽;②地窖内温差小,有利于保持适当温度,延长储存时间;③反复打湿地窖,保持湿度,有利于马铃薯水分储存,避免马铃薯(发芽、干枯)变质.

(4)①地势相对崎岖,种植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条件差;③距离市场远,产品运输成本高。

(任答2点)

【解析】

【详解】

(1)定西位于西北内陆,降水较少,光照充足。

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

降水量大于400mm,位于半湿润区,土壤较湿润。

位于黄土高原,气候温凉,适宜马铃薯生长。

(2)该地气候温凉,年均温低,生长期短,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地温。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膜覆盖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黑色地膜,遮光性强,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

套种豌豆,能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分蒸发。

豌豆根部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

套种可增加农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或提高土地利用率。

(3)农户将收获后的马铃薯窖藏,是因为地窖避光且温、湿度适宜,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发芽或干枯。

地窖中光线弱,可避免马铃薯发芽。

地窖内温差小,有利于保持适当温度,延长储存时间。

反复打湿地窖,利于保持窖内湿度,有利于马铃薯水分储存,避免马铃薯干枯变质。

(4)与乌兰察布相比,定西的地势相对崎岖,地表沟壑多,种植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苦瘠之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条件差。

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远,产品运输成本高。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愁旅游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文化的寻根。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镇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是闽台民间交往的桥头堡,也是著名的侨乡。

该镇旅游资源具有“乡愁”的灵魂,寻根乡愁、田园乡愁、文化乡愁的市场开发潜力大,成功入选我国十大乡愁旅游小镇。

下表为该镇旅游规划简表。

分析湄洲镇发展乡愁旅游小镇的市场优势。

【答案】

湄洲镇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特色突出,市场吸引力大;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寻根乡愁的客源市场潜力大;随着城市化发展,田园乡愁的客源市场群体大;距离台湾等地较近,妈祖文化乡愁的客源市场前景广阔;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可进一步拓宽市场群体。

【解析】

【详解】湄洲镇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特色突出,市场吸引力大。

湄洲镇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是闽台民间交往的桥头堡,也是著名的侨乡。

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寻根乡愁的客源市场潜力大。

该镇旅游资源具有“乡愁”的灵魂,寻根乡愁、田园乡愁、文化乡愁的市场开发潜力大,随着城市化发展,田园乡愁的客源市场群体大。

距离台湾等地较近,妈祖文化乡愁的客源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表格内部,该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可进一步拓宽市场群体。

【点睛】旅游业发展条件包括资源特点、客源市场等因素。

该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俗节庆活动丰富。

该镇旅游资源具有“乡愁”的灵魂,寻根乡愁、田园乡愁、文化乡愁的市场开发潜力大,市场广阔。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

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粘附污染物。

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

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推测微塑料

来源,并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

【答案】暴露在环境中的各种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

危害:

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吸附有毒有害物质,颗粒小,易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

【分析】

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来源于暴露在环境中的各种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

危害主要是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水域,危害海洋生物多样性,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详解】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

来源于暴露在环境中的各种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

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

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

微塑料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产生的危害是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

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微塑料吸附有毒有害物质,颗粒小,易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

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