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827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中国摄影大师——庄学本

作为中国一位纪实摄影大师,一个虽然被时光遗忘,但近年又重新走入世人视野的摄影人,庄学本和他的作品处处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1909年,庄学本出生在上海浦东,16岁时到南京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庄学本在当时“失掉东北而开发西北”的思想标向影响下,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决心投身西部考察事业,立志把祖国腹地(当时称边地)各民族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国人,以期开发西部。

1934年,庄学本进入俄洛(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考察,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他的作品先后由《中央日报》《申报》《良友》画报连载,并在南京举办了个人摄影展,专著《羌戎考察记》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5年至1937年,他被国民政府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行署聘为摄影师,随专使行署由南京到西安,经兰州、西宁、果洛到玉树。

此行拍摄了九世班禅在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举行的盛大法会,又利用旅途间歇考察了蒙古、藏、土、撒拉等少数民族。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进犯上海,庄学本打算返沪参加抗战,到康定时闻知上海已沦陷,只好到成都报考航空机械学校,却未被录取。

正在彷徨之际,西康建省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即受聘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参议,从事民族考察。

这一时期,他考察了西康的藏、彝、普米、苗、傈僳、纳西等民族。

所著《西康彝族调查报告》、良友画报《新西康专号》、《康藏猎奇记》等分别由西康省政府、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出版、发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阔别10年的上海,整理《十年西行记》等图文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庄学本历任国家民委参事、民族出版社画刊编辑室副主任、民族画报社编辑部副主任,先后受到过毛泽东、朱德的接见,两次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出访。

1965年,庄学本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开除公职”,1975年“平反”时已中风偏瘫,1984年在上海浦东家中去世。

从1934年至1944年这10年间,庄学本用镜头“探测”了四川、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拍下了5000多幅西部少数民族风情照片。

这些照片形象地反映了六七十年前当地的民族风情、风光、独特的社会结构。

庄学本是名摄影师,同时还是位民族工作者。

他的工作成果也不只是图像的,还有文字的。

庄学本的图像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大空白,也为民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正如著名摄影师李樯在其博客中所说:

“庄学本的50多幅以西部少数民族人物肖像为核心的三四十年代的摄影作品,让我无比信服,信服到连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没有挑剔的理由。

我甚至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

原来,没有布列松的影响、马克·吕布的引导,中国人照样能拍好照片。

而且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

”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庄学本出生于繁华的大都市,有条件就职于政治中心南京,却偏偏要到偏远的地方去工作,纯粹出于自己的工作爱好。

B.庄学本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是建立在他大量的实地考察等基础之上的。

C.报考航空机械学校名落孙山,却能够使庄学本得以能够继续从事摄影事业,可谓塞翁失马啊。

D.庄学本被“开除公职”事出有因,后来“平反”也是理所当然的。

E.作者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

2.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考察对象(地名和民族名),意义何在?

(6分)

 

3.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

(6分)

 

4.文章说“庄学本和他的作品处处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读了文本之后,你有何感触?

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

(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

红色女谍黄慕兰的传奇人生

严格赵小燕

黄慕兰,湖南浏阳人,出身名门。

1926年,黄慕兰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

那一年,黄慕兰19岁。

此后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识,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黄慕兰的潜伏生涯从此开始。

黄慕兰的工作是江西省委秘书和机要交通。

身怀六甲的她,向省委书记陈潭秋学会了半夜在《圣经》上用米汤密写文件、去旅馆对接头暗号、在码头晃荡等待交通船。

1928年,她的孩子出生才三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4个月之后牺牲。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

她还兼任中央的机要交通员,经常与各省来上海找中央联系的地下交通员接头。

“在大城市里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的,大多以女性为主,因为她们便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化装成各种身份的妇女,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

”黄慕兰在其《自传》中回忆,到山区农村根据地去的地下交通员,以男同志为主,久在城市生活的女同志化装成农妇总不大像。

1929年在上海,经周恩来批准,黄慕兰与中央委员贺昌结婚。

1931年,贺昌主动请命秘密前往苏区,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

灾难在黄慕兰个人生活中重演:

与前后两位丈夫生离即为死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

离开丈夫的黄慕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中共地下工作元老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被捕的工联领导人关向应。

为此,黄慕兰接近了上海租界的进步律师陈志皋。

通过陈志皋,黄慕兰成功营救了关向应,开始打入上海社交圈,并成功使中共中央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据记载,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志皋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炳生谈起了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说此人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

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

这个人很可能是政治局主席向忠发!

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

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

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偶遇,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

1931年12月,国民党散布“伍豪(周恩来的笔名)等脱离共产党启事”,黄慕兰即通过陈志皋出面,委托法国籍律师巴和办理《周少山紧要启事》,驳斥敌人污蔑的内幕背景。

周恩来曾经将黄慕兰称为“党的百科全书”,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则认为“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写黄慕兰与宛希俨结识,并强调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其写作目的是为了表现黄慕兰与宛希俨一见钟情。

B.在写到黄慕兰的第二次婚姻时,文章在简短的记叙中强调批准人经周恩以及丈夫的中央委员身份,目的是说明黄慕兰的“红色”,即革命性。

C.倒数第三段详细地记叙了“咖啡馆偶遇”,表现了传主黄慕兰为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了她人生“红色”和“传奇”的色彩。

D.文章活画了一个女英雄黄慕兰的形象,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作者号召我们要向她学习。

E.本文选取了黄慕兰一生中富有代表性的典型经历,凸显了黄慕兰曲折的一生,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6.结合全文,理解标题中“红色”和“传奇”的含义。

(6分)

 

7.文章写黄慕兰的两次婚姻,用意何在?

(6分)

 

8.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黄慕兰的一生对你有何启示?

(8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5分)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现场,钱教授致开场白:

“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

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

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

”会场笑声一片。

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

“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

“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

开始吧!

”会场像炸开了锅。

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

“抄。

”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

“天下文章一大抄嘛!

”大家更傻了:

这不是误导吗?

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

“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的,手抄罗马尼亚的,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

”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

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

“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

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

”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不解:

“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

”这难道也是幽默?

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我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

而且这阴影始终不散,缭绕听课全程。

 

讲授《西游记》的猪八戒形象,施教授语出惊人地评议说此为农民典型,教室一下子沉寂下来。

那时高喊的是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二把手呢,可猪八戒形象却不怎么高雅,岂不是丑化农民吗?

施教授不为所动,严谨地摆出根据:

猪八戒的武器钉耙不就是农民用来翻地的吗?

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比较笨,农民的脑筋转得不是没城里人快吗?

说到此身边开始有些浮动,那时有不少工农子弟。

施教授提高声调说:

“但是猪八戒最可贵可爱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农民最朴实厚道。

”这下教室轻松了。

但施教授还是拖了一句:

“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但绝无鄙视农民兄弟。

”又十分低调。

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但在那时的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本色:

艺术至上。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

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

“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

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

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

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

“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

”施教授说的我们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

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

十年动乱开始,我坐不住了。

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

“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

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

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

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

此为劳改一得。

”我顿觉轻松:

施老师健在。

再读禁不住笑了。

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

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

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C.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D.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E.本文记述了施蛰存先生的几件事,有记叙,有议论,评传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施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0.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11.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

(6分)

 

12.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现?

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25分)

二噁什么情况下有害

富子梅

2010年7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有关媒体报道霸王(广州)有限公司洗发水含“1.4—二氧杂环己烷”(又名“二噁烷”)有关情况发出通报,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组织对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开展的现场检查及对相关产品进行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样品中二噁烷的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参与此次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组由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组成,包括毒理学、皮肤病学、化妆品工艺学、化学检测等领域的10余名权威专家,分别从原料及化妆品工艺、检测和毒理学3个方面开展风险评估。

  记者注意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曾于2009年3月2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过对卫浴产品中二噁烷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估结果与美国、澳大利亚等权威机构的结论一致,即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噁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过100ppm时,在毒理学上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二噁烷到底是什么物质,有什么危害,为何让人害怕紧张呢?

  二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稍有香味。

属微毒类,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研究表明,二(口恶)烷可能有致癌性,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

但它对动物的致癌性是已知的。

  二噁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

它并不是原料,而是在生产化合物时所生成的副产物,企业可通过工序降低二噁烷的含量,但这并非强制性的要求。

资料显示,目前各国均未制定化妆品中二噁烷的限量标准。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二噁烷为禁用物质。

2007年2月,卫生部通告,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的物质,如果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则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要求,在正常、合理、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专家指出,化合物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取决于其使用量以及使用条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就开始了对化妆品中的二噁烷含量进行监测。

从1992年至199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监测到一些化妆品中二噁烷含量达79ppm,该机构认为,这种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摘自201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1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规定,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噁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过100ppm。

B.二(口恶)烷危害肝、肾和神经系统的健康,有致癌性,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

C.二(口恶)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是在生产化合物时所生成的副产物,企业可通过工序降低二噁烷的含量。

D.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二噁烷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的物质。

E.专家指出,化妆品中二噁烷含量达79ppm,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14.根据文本,给“二噁烷”下个定义。

不超过30个字。

(6分)

 

15.二噁烷是为何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6分)

 

16.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污染的认识。

(8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25分)

满足“夹心层”阶段性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专访

王炜

 记者:

近年来“夹心层”住房问题凸显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公共租赁房符合“夹心层”的需求?

  齐骥:

近几年来,随着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已经或正在得到改善。

但由于部分地方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按照现行政策又不属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

这些家庭成为住房政策的“夹心层”。

此外,还有以下两类需要高度关注: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尚没有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住房较为困难。

二是新参加工作的职工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

  解决这些家庭的住房困难,如果全部依靠扩大廉租住房供应,短时间内财政无力承受。

另外,部分“夹心层”群体随着收入增长,几年后将具备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支付能力,对政府保障的需求是阶段性的。

  公共租赁房租金水平比较适度,租赁关系相对稳定,符合“夹心层”在一定阶段内租赁住房的实际需求,是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较好选择。

  记者:

公共租赁房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全国公共租赁房建设进展如何?

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

  齐骥:

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在部分省市已经起步。

江苏省多年来累计筹集公共租赁住房近40万套(间),2010年计划再筹集10万套(间)。

重庆市已建成农民工公寓130万平方米,2010年再开工建15万套。

厦门、深圳、天津、福州、常州5城市2008—2012年规划筹集公共租赁住房20万套。

  根据各地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统计,今年全国将建设37万套(间)公共租赁房。

各地正在积极制订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纳入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分年度组织实施。

  从目前看,这些先行地区在探索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首先是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一种类型,城市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包括财政直接投资和成立国有保障性住房公司投资。

第二种类型,开发企业或其他机构作为投资主体。

多数农民工公寓属于这一类型。

第三种类型,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

部分地区探索政府投入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共同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住房产权按照谁投资、谁持有的方式确定。

  其次,集中建设与配套建设相结合。

土地采用划拨和协议出让方式供应的,大多统一建设,如厦门、天津、福州等。

土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的,一般都约定在商品住房等项目中配建,建成后由政府回购或收回,如青岛、北京、常州市。

建设标准定为小户型,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进行基本装修,可直接入住。

  第三,租金水平趋于市场化。

多数地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以建设和运营成本为基础,结合市场租金及租赁对象承受能力综合确定、定期调整,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

也可采用市场定价,政府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承租人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

  从各地的实践看,一方面,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更广,覆盖的群体更多,能有效地缓解部分城市商品住房的供求矛盾,使新就业职工和城市中的“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加快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方式灵活、租金水平趋于市场化,加之开发过程中的优惠政策,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开发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7.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商品住房的价格高和人们的购买能力低是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根本原因。

B.解决“夹心层”家庭的廉租住房困难,如果全部依靠扩大廉租住房供应,短时间内财政无力承受。

C.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对住房的需求扩大了“夹心层”的队伍。

D.公共租赁房的建设用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的,一般都约定在商品住房等项目中配建,建成后由政府回购或收回,如厦门、天津、福州等。

E.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商品住房的供求矛盾,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开发建设。

18.为什么说近年来公共租赁房符合“夹心层”的需求?

请分条目概述。

(6分)

 

19.目前,公共租赁房建设在我国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

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6分)

 

20.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看法。

(8分)

 

【参考答案】

一、

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除了“自己的工作爱好”外,还有“爱国热情”。

D项,“事出有因”错误,原文说“因所谓的历史问题”。

E项,是著名摄影师李樯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

2.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考察对象(地名和民族名),目的是具体说明庄学本在成长为摄影大师过程中的艰辛、勤奋、成就大等。

(6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一是要在答题范围第三段和第四段筛选出有用信息,二是要进行分析和整合,三是要规范表述。

3.

(1)从思想上看,他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2分)

(2)从事业来看,他苦苦追求的是摄影事业,是民族的、国家的;(1分)(3)建国后,得到国家的重用和国家领导的肯定;(1分)(4)他还是一个位民族工作者;(1分)(5)他的在摄影艺术上没有得到外国著名专家的引导。

(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

找准思考的角度是答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把句子还原到文本中,找到句子说出的具体语境,该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要注意“同时”等信息,这样,就概括出后三个要点;然后,再结合全文,就比较容易找到前两个要点。

4.

(1)庄学本能够毅然舍弃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这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3分)

(2)文章启示我们,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正确对待现实,执著追求,勇于付出和牺牲。

(3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具有开放性。

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从文本中找到能够震撼自己的东西,切忌脱离文本空洞作答。

庄学本能够毅然舍弃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正确对待现实,执著追求,勇于付出和牺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其次,要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

二、

5.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A项,“为了表现黄慕兰与宛希俨一见钟情”之说与文章的主题无关;其写作目的不是为了表现黄慕兰的“红色”,即革命精神。

D项,“作者号召我们要向她学习”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E项,“凸显了黄慕兰曲折的一生”不准确,还有“革命”。

6.

(1)“红色”是指黄慕兰忠于自己的革命事业。

譬如,19岁就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身怀六甲的她仍然坚持从事危险的地下工作;舍弃襁褓中的孩子主动请命秘密前往苏区。

(3分)

(2)“传奇”是指黄慕兰不平凡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