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915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docx

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测量力与运动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

测量工具:

刻度尺;国际单位:

米(m);

2.质量(m):

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国际单位:

千克(kg);

3.时间(t):

测量工具:

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

秒(s);

4.温度(t、T):

测量工具:

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

开(K);常用单位:

摄氏度(℃)

5.体积(V):

测量工具:

量筒;国际单位:

米3(m3);

6.力(F、G、f、N):

测量工具:

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

牛(N);

7.电流(I):

测量工具:

电流表;国际单位:

安(A);

8.电压(U):

测量工具:

电压表;国际单位:

伏(V);

9.电阻(R):

测量方法:

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

欧(Ω);

10.电能(W):

测量工具:

电能表;主单位:

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小时(h)=60分(min)=3600秒(s)

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

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

注意:

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μg)

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μA)

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3.6×106焦(J)

三、机械运动

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匀速直线运动:

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

6.打点计时器实验:

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

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

思考:

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四、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

4.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

重力的大小G=mg,g=9.8牛顿/千克。

5.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6.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

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

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同向二力合成反向二力合成

 

7.惯性:

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8.摩擦力

(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2)静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描述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长度时,应该选用下列哪个合适的单位来表示[]

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

2.一只床的长度约为[]

A.20米B.20分米

C.20厘米D.20毫米

3.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107克的是[]

A.一个胖子B.一个书包C.重型卡车D.教室里的讲台

4.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5.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6.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的是[]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

7.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均静止在空中

8.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9.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

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10.奥运会赛况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B.月亮C.地球D.三者均可

二、填空题

11.根据以下图片请回答:

(1)鱼被鱼线拉上来的时候鱼竿会弯曲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

(2)瓶子压在海绵上海绵凹陷下去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

_________;(3)运动员用球拍挡球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4)脚用力踢球使球飞出去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题图第13题图

12.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主题是“传递激情,传递梦想”。

若火炬手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通过60m,需________秒,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火炬手是________的。

(选填“静止”或“运动”)。

13.图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

2008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千米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km/h=________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_______小时,车内乘客相对____________是静止的。

14.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__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_________运动。

15.如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

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_______随之运动(选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子__________。

16.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具有________;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计空气阻力)

17.下面一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中选取的。

请你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题图第19题图

18.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___________。

19.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已知F1

21.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向前推墙,她将向后运动,此时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上述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小明观看马戏团的精彩表演,小熊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小猴在高杆上倒立时帽子自由落下,而落地处却在掉落处正下方前面1米多处,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图第23题图

23.图中几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请你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运动项目比赛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尝试解答。

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题图

24.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其两端通过细绳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钩码,物体静止,如图(a)所示。

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小车也可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

当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手竖直向上托住左侧的钩码后,发现小车将继续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如图(c)所示。

(1)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

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析比较图中(b)和(c)可以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5.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为50牛。

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

27题

26.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球受到的重力为4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

27.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的作用沿水平桌面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

28.在图中,重为3牛的玩具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请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小车所受的重力G。

四.实验题

2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仔细观察该仪器,则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仪器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此时,该仪器的示数是___________。

30.下图所示为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最小刻度_______℃,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此时它的温度为________℃。

3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

实验序号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牛)

弹簧秤示数(牛)

滑动摩擦力(牛)

1

木块与木板

4

0.4

2

木块与木板

6

0.6

3

木块与毛巾

4

0.8

4

木块与毛巾

6

1.2

 

(1)实验中,木块B与弹簧秤应在水平木板上作_______________运动。

(2)根据上表中实验数据,在表中填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的实验数据,可以初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初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则根据学过的知识,再举出两个利用相同科学方法的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密度压强和浮力

要点提纲

一、密度

1.质量:

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环境变化而变化。

2.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

(定义式)。

3.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3);单位转化,如

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大小无关,对于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改变物质密度的因素有:

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等。

(可以和电阻的性质相类比)

5.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V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右图所示。

6.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使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液体和固体不同)。

二、压力:

由于两接触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注意:

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

(F压表示压力)

三、压强

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帕(Pa)。

2.公式:

,注意:

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

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

(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注意:

这是

的推导式,

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为深度,为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

中考选择题正方体压强题一般都会用到这个公式。

6.连通器:

上端开口或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应用:

液位计、茶壶、船闸等。

7.大气压强

(1)两个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是很大的;托里拆利实验:

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为76厘米汞柱,合1.01×105Pa。

(2)大气压的应用:

真空吸盘、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吸尘器、钢笔吸墨水等等。

四、浮力

1.产生原因:

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即F浮=F下﹣F上。

2.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a.弹簧秤竖直方向校零;

b.用细线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在空气中的读数F空,即物体重力G;

c.让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T;

d.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F浮=G﹣T。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到的重力,即

注意:

由公式看出,物体未浸没时,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当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另外中考计算题必考,属于送分题,配分4分,公式2分,数据代入1分,结果1分,属于送分题,一定要写完整算正确。

4.浮体或悬浮体:

本次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和一大桶水的密度相比较[]

A.一大桶水的密度大B.一杯水的密度大

C.一杯水和一大桶水的密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A、B、C是三支同样规格的试管,若把质量相等的硫酸、酒精和水,分别装入A、B、C三试管中,则[]

A.A试管中的液面最高

B.B试管中的液面最高

C.C试管中的液面最高

D.三支试管中的液面一样高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V乙

 

4.下列四幅图中的做法,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5.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一本初三物理课本平放在课桌桌面上时,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A.5帕B.50帕C.500帕D.5000帕

6.如图所示是一块砖.若将砖块从中央沿虚线竖直切开(如图甲)和若将砖块从中央沿虚线水平切开而取走上半部分(如图乙),则甲、乙两种情况下剩余一半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相比[]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7.α、b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之比ma:

mb=3:

5,把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平桌面受到圆柱体的压强之比pa:

pb等于[]

A.l:

1B.3:

5C.5:

3D.9:

25

8.“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当它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

A.压强减小,浮力不变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C.压强减小,浮力减小D.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9.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10.三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关系为甲乙丙。

若在三个正方体的上方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甲、F乙、F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已知向上的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________;铁钉越尖,越易钉入木板,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12.2006年5月20日,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大坝的船闸是________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13.为了安全,现在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________压强;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车内的人不会由于________而撞到车身上。

14.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有体积相同的铅块和铜块(图甲),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图乙),可以观察到天平都不平衡。

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某种特性,必须选择___________金属进行比较。

1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

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第14题图第15题图

16.把重力为6牛、体积为5×104米3的金属球全部浸入在盛满水的容器内,溢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____牛,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牛,方向竖直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A、B为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容器内部的底面积之比为2:

1。

现将质量之比为1:

3的木块a、b分别轻轻放入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材料密度ρ甲________ρ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若将两物体同时沿某一方向切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仍相等,则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两种沿不同方向切的具体做法)

第18题图第19题图

19.某同学为了研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用密度相同但体积不同的A、B两块实心物块,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进行实验。

已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13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a)和(b)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a)和(c)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