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990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docx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0609

小平谈话指明建筑业发展方向

重温邓小平同志20年前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我们备感亲切。

小平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为我国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回顾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小平同志谈话精神的正确、深刻和远见卓识。

  一、小平同志的谈话深刻地阐明了建筑业的性质和作用,确立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可避免地采取了许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不利于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1958年否定了建筑业推行的计件工资制,1959年取消了建筑业企业的法定利润,1964年取消了建筑活动中甲乙方的发承包制度,1966年实行了“实报实销、统收统支”吃“大锅饭”的办法。

长此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和观念:

即建筑业不是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而是消费领域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高度着眼,纵观发达国家建筑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筑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平同志指出:

建筑业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强调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

20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看,小平同志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首先,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建筑业总产值多年在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中占居第三位,仅次于农业和工业;建筑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占国内生产总值6%,仅次于工业、农业和商业,居第四位。

建筑业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建筑业企业发展到近10万家,从业人员达3500万人。

  其次,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列宁曾指出:

“大机器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提供燃料和建筑材料的工业以及建筑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年间,建筑业建成各类水利、交通、能源、通讯、化工、原材料等工程建设项目76万个。

2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建筑业通过提供建筑安装等活动,为各主要经济部门提供的新增生产能力计有:

原煤开采4.3亿吨,发电机组容量2.1亿千瓦,原油开采2.3亿吨,天然气开采124亿立方米,新建铁路交付运营1.6亿公里,新建公路里程9.9万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吞吐量6.6万吨等,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

  第三,建筑业为改善、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筑业以其最终产品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城镇居民住房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成了一大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仅以住宅为例,1980年至1999年,建成城镇住宅51.35亿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3.9平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9.6平方米,提前5年达到了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的目标。

  第四,建筑业在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年间,建筑业完成的增加值2.56万亿元,增长了21.4倍,年均增长12%左右;实现税金总额1803.8亿元,实现利润1025.5亿元。

  第五,建筑业有效地吸纳了城乡富余劳动力,为农村的稳定和城市的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9年全行业从业人员约980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8%;1999年全行业从业人员约3500万人,达到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7%。

1979年从事建筑业的乡村劳动者仅334.7万人,1999年则达到2393.5万人,增加了6倍多。

建筑业不仅为有效地缓解日益加剧的社会就业矛盾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第六,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发展。

建筑业所用材料计有60余个大类,数千个品种,涵盖了建材、冶金、化工、森林、石油、机械、电子等50多个工业部门。

所消耗的物资占当年国家物资总量的15%,其中钢材约占全国年产量的25%,木材占40%,水泥占70%,运输量占8%等。

据分析,建筑业每完成1元钱的产值,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创造1.76元的产值。

随着建筑产品逐步向高、大、精、尖方向发展,也相应带动和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

  二、在小平同志谈话精神的指引下,建筑业经过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小平同志谈话发表以后,建筑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极大地鼓舞了建筑业广大职工。

中国建筑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改革与发展阶段。

  小平同志的谈话,使全社会对建筑业的产业地位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全社会深刻地认识到,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构成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业企业不是政府的附庸,而必须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自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都对建筑业进行了扩权让利、恢复法定利润、两步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投资包干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探索。

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和建筑业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84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这个规定是小平同志关于建筑业是重要物质产业部门科学论断的结晶。

  同年10月,中央下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按照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在城市各业中,建筑业可以首先进行全行业的改革”要求,建筑业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进行改革,工程招标承包制作为建筑业改革的突破口在全行业全面推行。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建筑业最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为逐步实现建筑生产要素的社会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筑行业推行了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用工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

  为了改变建筑业企业按职工人头核定基本工资,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建筑业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度。

这项制度的推出,是当时各物质生产部门工资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建筑职工的积极性。

  1987年,建筑业开始推广鲁布革水电站建设经验,有步骤地调整改组施工企业,深刻地改变以建设项目施工组织实施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建筑生产力。

  进入90年代,建筑业企业积极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截止1997年底,进行改制的建筑业企业已达9166家,通过建筑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年来,在小平谈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建筑业通过改革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一是建筑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5万亿元,1998年比1980年增长了31倍;建筑业完成总产值超过10万亿元,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亿平方米,其中住宅23亿平方米,为前30年的近4倍。

20年间,一大批建筑业企业具备了承担各类高、大、精、尖工程的综合承包能力,部分工程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逐步拓宽了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领域和合作范围,从一般房屋建筑发展到冶金、港口、电力、通讯、机械、石油化工和水利建设项目,从简单提供劳务发展到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咨询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技术水平持续攀升。

1998年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达到人均7016元和人均5.9千瓦,分别是1980年2333元和4.0千瓦的3倍和1.5倍。

建筑科技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建筑施工向工厂化、装配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三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998年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上缴税金301.9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31.6亿元,占43.6%,比80年代初期增长18倍多,平均每年递增21.8%。

与此同时,集体企业上缴税金总额高速增长,1998年上缴税金119.5亿元,与80年代初期相比,增长50倍以上,平均每年递增30.6%,成为建筑业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四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从总体上看,基础设施工程、重大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好的,民用工程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工程质量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总趋势。

1999年,我部抽查在建工程合格率达95%。

各地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安检专业人员,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职能,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保证了建筑工程安全施工。

  三、在小平谈话精神指导下,继续推进建筑业的各项改革,把建筑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我国建筑业20年来走过的历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小平同志谈话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那就是:

(一)我们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把建筑业当做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来促进其发展。

(二)建筑业作为一项产业,就必须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

(三)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不断深化改革。

20年来我国建筑业按照小平同志谈话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新世纪,建筑业面临严竣的挑战。

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学习贯彻小平同志谈话精神,大力促进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将从2000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9万亿元,五年累计将达到61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7~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投资率将从目前的28%,提高到36%。

总的来看,我国工程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相当可观的规模,建筑市场仍将处于繁荣时期。

建筑业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严竣挑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国承包商将更多地进入中国。

而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建筑业结构不合理、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的问题,都将给我国建筑业发展带来许多困难。

为了实现小平同志对建筑业所勾画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

  20年来,按照小平同志指明的建筑业改革方向和《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精神,建筑业广大职工进行了多方面改革的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十五大精神,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入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建设部党组组织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国内外建设管理体制的调研,初步形成了深化建设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框架。

我们将按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加强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全力以赴抓好这项改革。

  

(二)严格管理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强化管理”,“全面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说是要依法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形成和健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机制”。

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推进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前的重点,一是要严格执行《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严格建筑市场管理,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逐步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秩序。

二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同时要加强建筑业企业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积极探索强化建筑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促进职工素质不断提高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优化结构

  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筑业战略调整,推动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型建筑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大改制改组力度,成为建筑市场中施工总承包的主体。

其中要重点扶植一批综合实力强、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的建筑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成为资金密集、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融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外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建筑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和开拓国际承包市场的主导力量。

同时要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建筑业中小企业逐步向专业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逐步建立起大、中、小企业分布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实现全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要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建筑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研究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适应国家投资方向变化,加大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力度,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四)努力开拓国际承包市场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走出去”的对外开拓战略,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建筑业企业要在巩固和发展已有国际承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大力发展集开发、建设、营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业企业,推动我国建筑业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的重组、联合和兼并,提高在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力。

  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他生前十分关心建筑业的发展。

关心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正确处理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为建筑业的振兴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是郑一军副部长在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谈话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节,标题是本报加的)

建设部副部长郑一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