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896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2020】安徽省蚌埠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分值:

100分命题人:

审核人: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

3。

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7:

6:

3B.5:

2:

1C.11:

6:

3D.9:

42:

49

2.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

1:

1B.2:

3:

1C.4:

4:

1D.1:

2:

1

3.现有矮杆(基因用d表示)抗锈病(基因用T表示)小麦若干,其中纯种ddTT占1/3,让其自交,则子代中纯种(ddTT)占子代总数的()

A.1/4B.1/3C.1/2D.2/3

4.下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

B.乙、丁植株杂交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甲、丙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1∶1∶1

D.在自然条件下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是乙和丙

5.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6.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守自由组合定律

B.乙图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7.下列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图形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图中(A+T)/(G+C)比例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

C.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D.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8.下图表示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B.过程②中只有RNA聚合酶起到催化作用

C.过程③中核糖体每次移动三个碱基的位置

D.过程①②③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中发生

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方法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通过果蝇实验并运用类比推理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格里菲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揭示遗传规律,其中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提出假说”

10.下列有关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过程中,由于产生配子时的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DNA分子中个别基因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基因突变

D.利用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1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肺炎双球菌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12.如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2n=6)处于分裂期的一个细胞中的6条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其中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基因型为BbXAYB.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该细胞内染色体已完成复制

1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D.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引起基因数量的改变

14.人类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  )

A.21 三体综合征B.苯丙酮尿症C.白化病D.红绿色盲

15.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在对某家族进行该病排查时获得如下信息:

患该病的女性与表现正常的丈夫婚后生育了一个患病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该女性的父母均表现正常,且该女性有一个表现正常的弟弟。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患病女性的父亲与其丈夫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C.该患病女性的女儿与一个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9/200

D.该患病女性的弟弟与一个患该病女性婚后所生孩子一定患病

16.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概率是1/18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细胞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B.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可能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

C.调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该在发病家系中调查

D.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

18.下列有关变异、育种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19.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人工诱变育种可定向提

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前所未有的生物新品种

20.将物种①(2n=20)与物种②(2n=18)杂交可产生子代③,对③将作如图所示处理。

(注:

①的染色体和②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过程皆可发生

B.⑥是一个新物种

C.由③到④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由③到⑥的过程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1.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生物体上

B.与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⑤⑥过程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图中A_bb的类型经过③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

1

D.④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2.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C.菜青虫的变异是为了适应农药环境

D.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最终不一定发生进化

2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自然选择能导

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B.长期地理隔离一定会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细菌在接触

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24.将基因型为Bb和bb的玉米混种在一起(两者数量之比是2:

1),若两种类型的玉米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

A.1:

4:

4B.1:

2:

3C.6:

2:

1D.1:

2:

1

25.下列关于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C.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果实的球状与盘状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红色与黄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

已知基因R和r位于5号染色体上,且花粉中5号染色体—旦异常就不能授粉。

现有一基因型为RrYy植株,5号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1)据图可知,该植株发生了________变异,这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

(2)为探究基因R是否在异常染色体上以及基因Y和y是否也在5号染色体上,研究小组用该植株进行了自交实验:

①若自交子代中球状:

盘状=_________,则基因R在异常染色体上。

②已证明基因R在异常染色体上,当自交子代中球状红色:

球状黄色:

盘状红色:

盘状黄色=________,则证明基因Y和y不在5号染色体上。

(3)研究小组发现另一植株的5号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假如该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时3条5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具有1条和2条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该植株为母本与一正常植株做测交,后代中染色体数目正常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如图表示甲病(D、d)和乙病(E、e)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7不是乙病的携带者。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1和Ⅲ—12婚配,后代中男孩的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

(4)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与上述中的__________(填“甲病”或“乙病”)相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有苯丙酮尿症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孩子,若该夫妇生育了一个女儿,则该女儿表现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

28(18分).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育种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④Ab可称作__________植株,获得该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I、Ⅱ过程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用I、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Ⅳ育种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图Ⅵ培育⑦的育种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若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应用酶处理切割DNA分子,此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

将该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四个操作步骤为:

提取目的基因、__

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9(8分).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是由

于河流产生___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

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

的实质是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

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蚌埠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5:

CB

CBA6---10:

DCADD11---15:

CADAB

16---20:

DDABB21---25:

DBDA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

染色体(结构)能1:

13:

1:

3:

11/2

27.(每空2分,共14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

DdXEXe1/61/3

甲病3/4

28.(每空2分,共18分).

(1)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

(2)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基因突变

(4)磷酸二酯键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29.(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共8分).

(1)地理隔离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殖隔离

(2)QR不一定

(3)25%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