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936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x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前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突破口,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原则,积极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认知自我。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我校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以此为指导。

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让学生走出单一的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得到深切的体验,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能力,培养敢想、敢干、又能想会干的创造型人材,努力形成学生关爱人生,关爱社会,关爱大自然的内在的人格和品质,形成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

它改变了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途径。

综合学习、实践学习、生活学习、研究学习是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一)学生层面

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基本常识和。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

分阶段目标

3-4年级学段目标

1.走近社区,亲近社区的自然环境,热爱生活周围的自然,形成自觉保护生活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的能力

   认识周围的自然生物和自然现象

  对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亲近感,并爱惜它

   初步了解生活周围自然环境的作用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

2.初步形成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观察社会,熟悉社会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与人合作,融入集体,参与力所能及的家乡服务活动,初步具有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观察社会,熟悉社会行为规范

 学会与人合作,积极参与家乡服务活动

关心他人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

 端正劳动态度,学会生活自理,展示整洁美好的自我

认识各种灾害以及危险性情景,学会自我保护

了解生活必备的技术与基本技能,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与制作

4.能有意识地以提出问题为起点来参加科学研究,关心科学发展,逐步认识科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阅读科学类书刊,初步产生探索科学的主动性

感知身边的科学,以模仿练写科学小论文,初步形成研究意识

关心科技新闻,初步了解当代科技的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展望科学的未来

通过采访、调查、观察、参观等形式,感性认识家乡的各行各业建设与科学的联系。

5-6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大自然,热爱周围大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大自然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了解周围的大自然,对部分能深入认识。

 对周围的大自然具有较浓的亲近感,并热爱它。

 较深地了解周围自然环境的作用。

   形成自觉保护周围大自然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体会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道理,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公德,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热心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逐步养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走入社会,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交往,热心社会公益活动。

  体会社会服务的意义,养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学会使用一些基本工具,形成勤劳合作的生活态度,初步具有服务意识

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

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技术创新的意识,初步具有技术探究和应用简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各种意识。

4.通过实践模拟科学的研究过程,在亲历中体验科学的艰辛与乐趣,产生科学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积极认识。

尝试运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身边的科学道理,如环保、气候、建筑等。

养成思考的习惯,关注科技动态,以科学幻想的方式转化积累信息,表达热爱科学之情。

 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如向科学类报刊投稿,举行科技创新比赛等。

走出校园,去工厂、农村、商店了解学科的作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

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红小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四、课程内容

综合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三)劳动技术教育。

(四)信息技术教育。

(五)非指定领域。

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五、课时安排

以上四个版块内容每周安排两课时。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一)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二)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

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三)全班或全年级活动

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七、实施措施

(一)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

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二)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

全体教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并注重几个结合:

即与学校的传统德育活动相结合;与班队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学习某种劳动,研究某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工作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科学》中的实验、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与校级兴趣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可考察、了解家乡的变化等)。

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并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人文景点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如参与敬老院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三)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

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八、组织管理

(一)健全组织领导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

大队部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管法世

副组长:

庄沛政、管芹

成员:

刘康宁、隋玉香

(二)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管理。

由教导主任组织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各任课教师应加强平时的研讨,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

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导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九、教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附后)

十、实施保障

(一)组织学习的培训。

(二)保证经费投入。

为保证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将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以及课题的开发、研究及成果的推广。

 

附1:

活动参考主题

资源

板块

主题

选题参考

适用年级

1.家乡楼房知多少

三年级

2.农村家电的调查

3.农村机动车辆知多少

4.家乡道路的变迁

四年级

5.关于农村娱乐活动的调查研究

6.关于农村家庭人口现状的研究

7.关于农村外出打工情况的调查研究

五六年级

8.关于农村交通现状的研究

9.关于家乡民居变化的研究

10.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

11.农村企业的调查研究

1.民居绿化状况的调查研究

三年级

2.家乡河流污染的调查研究

3.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的调查研究

四年级

4.农药瓶乱丢现象的调查研究

5.农村秸秆处理情况的调查研究

五六年级

6.家乡荒山绿化的建议

1.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

三四年级

2.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3.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研究

五六年级

4.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1.小学生业余爱好的调查研究

三年级

2.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3.我与动画片

四年级

4.少年儿童游戏的调查研究

5.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

五六年级

6.小学生肥胖情况的调查研究

7.小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研究

附2: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改新增设的必修课程,既是全新内容,又是课改的亮点,由于它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均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它的评价也有其特殊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理念

1.评价的整体观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一整合,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进行。

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即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二、评价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等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应采用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应放在过程评价上,从而体现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改进功能。

学生评价重点在参与态度、情感和过程体验方面;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上。

评价结论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过程性评价结论和终结性评价结论。

过程性评价结论是指对学生平时的活动进行表扬、表彰,对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成果在班内、校内或更大的范围进行交流,并把这些内容以图文声并茂的适当形式在校内外公开场所宣传、展出等。

终结性评价结论是指学生学年评价结论,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项评价的综合结论。

终结性评价结论采用等第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待提高四个等第。

三、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

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

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

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四、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

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全学期活动的表现情况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应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互评)、家长评价(暂不实行)、教师评价结合进行。

附:

1.大村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方案(学生)

2.大村小学学生课题研究报告

3.大村小学学生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记录表

4.大村小学学生劳动及技术教育活动记录表

 

大村小学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一、评价内容及标准

(一)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课程领域。

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得到升华。

具体目标为: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高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包括:

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

针对所探究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

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做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要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要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

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

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初步形成关注社会进步的意识;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等。

二、3-6年级分解目标

(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1.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2.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4.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1.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2.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3.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4.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增强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

(三)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1.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2.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3.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养成勤奋;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2.了解科学研究的历程,感受并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3.通过探索与研究,初步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4.实践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选题。

(一)正确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问题性——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

开放性——时间安排、主题确定、研究视角、方法运用、结果表达,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

综合性——围绕专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社会性一关注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实践性——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二)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

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具有不同的探究过程。

1.专题研究是指研究内容比较单一、所用课时数较少、一个教学班研究同一课题内容的课程模式,专题研究型属于研究性学习初级层次。

这种模式的探究过程包括:

选择学生感兴趣、结合教学实际、便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以突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为主的课题小结:

展示成果、做出评价。

2.小课题研究型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整理归纳的基础上,确定几个课题。

在一个教学班或一个年级内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的课程模式。

小课题研究型这类模式的探究过程包括: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自选课题的筛选、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

课题小结与展示评价成果。

3.主题研究型是指每学期全年级设立统一的范围宽广的主题通过对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自选小课题的筛选,分设若干各子课题,以小课题组为单位的自主、开放式的探究过程。

主题研究型这种模式的探究过程包括:

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动员;个人选择题目、拟订计划,方案;教师初审、合并详尽题目公布课题名称:

学生自由组成小课题组,在小课题组长的领导下共同设计方案、开题报告、方案评审;实施方案、教师指导;撰写研究报告,小组、个人总结:

研究成果的交流、评价。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论采用那种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都要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

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调查研究模式

通过走入社会,走向生活,对各种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某种结论或观点,并写出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

1.关于自然现象和状况的调查;

2.关于社会现象和状况的调查;

3.关于人文现象和状况的调查:

(三)调查内容:

溯源调查(问题或现象的根源或历史演变)

现状调查(问题或现象的当前状况调查分析)

跟踪调查(问题或现象较长时间的考察,分析问题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四)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

实地考察;

访谈调查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一种也可以采用几种结合进行。

 

大村小学学生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

名称

研究时间

课题

组长

课题组

成员

研究

目的

研究

内容

 

研究

结果

指导

教师

评价

 

大村小学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记载表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学号

入学

时间

所在班级

科目

社区服务

详细情况记载

年段

日期

小时数

社区服务内容

服务对象签名(签章)

自我评价(不少于200字,页面不足可在反面书写)

 

学校

认定

学校(盖章):

班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大村小学学生劳动及技术教育活动记录表

姓名

所在

班级

劳动

时间

劳动

地点

劳动后的收获与感想

(主要从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学生

自评

学生

互评

家长

评价

教师

评价

 

 

大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表

小组名称学生姓名填表日期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