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188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docx

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学考)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新】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

在生活、生产或科研中,都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就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下列气体中,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是()

A.Cl2B.SO2C.O2D.CO

2.在常温下,下列溶液不能溶解铁的是()

A.稀盐酸B.浓硫酸C.CuCl2D.FeCl3溶液

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正丁烷和异丁烷B.石墨和金刚石C.甲烷和乙烷D.16O和18O

4.下列实验中: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都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B.漏斗C.胶头滴管D.冷凝管

5.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单质硅可用于制光导纤维B.硅酸钠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C.Cl2常用于自来水消毒D.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

6.医疗上给病人的输液中,常含的糖是(  )

A.纤维素B.麦芽糖C.淀粉D.葡萄糖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Cl-B.Na+NO3-C.H+HCO3-D.Ba2+CO32-

8.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

C.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

D.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O)

9.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碱的是()

A.H2OB.H2SO4C.KOHD.KNO3

10.下列有关SO2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无色、有毒的气体B.易溶于水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1.下列各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分子式为C6H6的是

A.

B.

C.

D.

1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D.水变成水蒸气

13.核素铱—172(

Ir)具有放射性,可用于金属材料的探伤。

核素

Ir的质量数为()

A.77B.95C.172D.249

14.下列元素属于第ⅠA族的是()

A.氟B.钠C.磷D.铁

1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盐酸B.CuSO4溶液C.泥水D.Fe(OH)3胶体

16.关于图所示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流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锌片是该装置的负极,该电极反应为Zn—2e—=Zn2+

17.已知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

若在5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在上述条件下,SO2能完全转化为SO3D.达到平衡时,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18.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中,属于热分解法的是()

A.2HgO

2Hg+O2↑B.Fe+CuSO4===FeSO4+Cu

C.Fe2O3+3CO

2Fe+3CO2D.2NaCl(熔融)

2Na+Cl2↑

19.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O32-→CO2B.HCl→Cl2C.Na+→NaD.SO2→S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铁片插入稀盐酸中:

Fe+2H+===Fe3++H2↑

B.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2H++CO32-===H2O+CO2↑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Cl2+2Fe2+===2Cl-+2Fe3+

D.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a2++SO42-===BaSO4↓

2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O2B.HClC.NaClD.CO2

2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2=CH2+H2

CH3CH3B.

+Br2

HBr+

C.CH3CH2OH+3O2

2CO2+3H2OD.CH2=CH2+H2O

CH3CH2OH

23.对于1mol/L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数目为NAB.Cl-的物质的量为1mol

C.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D.NaCl的质量为58.5g

24.X、Y、Z是同主族的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XO4>HYO4>HZO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Y>ZB.元素的非金属性:

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X<Y<ZD.原子序数:

Z>Y>X

25.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2gSO2与2.3gNO2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B.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电子转移NA

C.1molNa2O2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L0.2mol/LFeCl2溶液中Cl-离子数为0.4NA

二、填空题

26.钠和铁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两种重要金属,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少量钠常常保存在_____中(填“煤油”或“水”),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__________(填“Na2O”或“Na2O2”);

(2)铁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_____(填“Fe2O3”或“FeO”)。

(3)Fe(OH)3_____(填“不”或“能”)溶于水,但能溶于酸,请写出Fe(OH)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NaOH的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是因为玻璃中的_______(填“SiO2”或“Na2SiO3”)和NaOH反应,导致难以打开瓶塞。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Cl-,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_________,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该溶液______(填“含”或“不含”)Cl-;

(3)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滴在纸上,发现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

28.Ⅰ、苯和乙烯是来自石油的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苯加入到盛有溴水的试管中,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充分振荡.静置,出现橙红色液体的一层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

(2)将乙烯通入到盛有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分子中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碳碳双键;

Ⅱ、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分子式为______,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填“羟基或羧基”);

(2)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加热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液,可发生_____(填“酯化”或“加成”)反应。

三、有机推断题

29.下表是现行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②、③两种元素相比较,原子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写出①与⑥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4)③和⑤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③______(填“<”或“>”)⑤;

(5)④和⑥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四、实验题

30.实验室配制480mL 0.1mol/L的CuCl2溶液,实际操作步骤有:

①在天平上称量一定量的CuCl2,放入烧杯,加水溶解;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1~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并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1)称量CuCl2的总质量是______;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3)本实验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    

(4)若没有进行④操作,会使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_____;

(5)若用天平称固体时,砝码上沾有油污,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氯气、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有毒,人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所以氧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A不选;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所以不能溶解铁,故B选;

C.CuCl2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被溶解,故C不选;

D.FeCl3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被溶解,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

铁、铝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和浓硝酸时发生钝化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但不等于说不反应。

3.D

【详解】

A.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和乙烷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故C不符合题意;

D.16O和18O属于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

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是有机物。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研究对象是单质。

4.D

【详解】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等;

②pH试纸的使用常用到玻璃棒、玻璃片或表面皿;

③过滤用到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

④蒸发用到酒精灯、铁架台(三脚架)、蒸发皿、玻璃棒等,

则都不会用到的仪器是冷凝管。

故选D。

【点睛】

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通常在蒸馏操作时使用。

5.A

【详解】

A.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作芯片,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光导纤维,故A错误;

B.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不易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B正确;

C.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自来水中的细菌变性死亡,所以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故C正确;

D.Na2O2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均可生成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故D正确。

故选A。

6.D

【详解】

人体血液中的糖是葡萄糖,可以直接被吸收,在生命活动中直接氧化提供能量,故输液中常含的糖是葡萄糖。

故选D。

7.B

【详解】

A.Ag+和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Na+和NO3-不会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H+与HCO3-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Ba2+和CO32-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凡是溶液中有关离子因发生反应而使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他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还原反应)。

8.B

【详解】

A.因氯水中有盐酸,电离生成H+,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A不选;

B.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不是因为Cl-的存在,故B选;

C.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Cl-,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C不选;

D.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D不选;

故选B。

9.C

【详解】

A.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2SO4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B不符合题意;

C.KOH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C符合题意;

D.KNO3是由金属阳离子及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二氧化硫是无色、有毒的气体,故A正确;

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即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能作还原剂也能作氧化剂,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C。

11.D

【分析】

比例模型不是物质空间结构及分子组成,先根据各选项中的比例模型推断其分子式,然后判断分子式是否为C6H6即可。

【详解】

A、

的分子组成为AB4,可以表示甲烷,分子式不是C6H6,选项A错误;

B、

分子组成为A2B4,可以表示乙烯,分子式不是C6H6,选项B错误;

C、

的分子组成为A2B6C,可以表示乙醇,分子式不是C6H6,选项C错误;

D、

为平面结构,分子式为A6B6,可以表示苯,分子式为C6H6,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组成与结构、比例模型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比例模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能够根据提供的比例模型判断其分子组成、空间结构,以及注意原子数目的多少。

12.B

【详解】

A.钠与水的反应时,钠熔成小球,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Ba(OH)2•8H2O和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多数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热量,但不是化学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

核素符号中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所以

Ir的质量数为172。

故选C。

14.B

【详解】

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位于第ⅤⅡA族,故A不选;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位于第IA族,故B选;

C.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ⅤA族,故C不选;

D.F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位于第ⅤⅢ族,故D不选;

故选B。

15.D

【详解】

光束通过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

A.盐酸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泥水属于浊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Fe(OH)3胶体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D

【详解】

A. 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A错误;

B.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故B错误;

C.该装置属于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

D.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该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做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7.B

【详解】

A、因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

B、因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因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所以SO2不能完全转化为SO3,故C错误;

D、因平衡状态时SO2和SO3的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故D错误;

答案选B。

18.A

【详解】

A.冶炼Ag、Hg采用热分解法,即该方法为热分解法,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属于湿法冶炼铜,故B不符合题意;

C.冶炼铁采用热还原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冶炼钠等活泼金属采用电解法冶炼,所以该方法属于电解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1.电解法:

该法适合冶炼金属活动性很强的金属,因为这类金属不能用一般的还原剂使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只能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2.热还原法:

该法可冶炼较活泼的金属,碳、一氧化碳、氢气、活泼金属等是常用的还原剂;3.热分解法:

有些金属仅用加热的方法就可以从矿石中得到,用该法可冶炼某些不活泼金属。

19.B

【详解】

A.该转化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实现;

B.该转化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氯化氢是还原剂,需要氧化剂才能实现,如二氧化锰;

C.该转化中Na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钠离子作氧化剂,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

D.该转化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则SO2是氧化剂,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如H2S;

故选B。

20.C

【详解】

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H+=Fe2++H2↑,故A错误;

B.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2H++CaCO3=H2O+CO2↑+Ca2+,故B错误;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Cl2+2Fe2+=2Cl-+2Fe3+,故C正确;

D.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SO42-+2H+=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一看”原子、电荷是否守恒:

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二看”拆分是否恰当:

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与客观事实相吻合。

21.C

【详解】

A. O2中只有O、O之间的共价键,故A不选;

B. HCl中只有H−Cl共价键,故B不选;

C. NaCl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C选;

D. CO2中只有C、O之间的共价键,故D不选;

故选C。

22.B

【详解】

A.CH2═CH2中的碳碳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H原子生成CH3CH3,属于加成反应;

B.

与溴反应,

中H原子被Br取代生成

,属于取代反应;

C.CH3CH2OH和O2燃烧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

D.CH2═CH2中的碳碳双键断裂,两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H原子和羟基生成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

故选B。

23.C

【详解】

A.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Na+的数目无法计算,故A错误;

B.溶液体积未知,Cl-的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故B错误;

C.1molNaCl电离产生1molCl-,所以Cl-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C正确;

D.溶液的体积未知,溶质NaCl的质量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C。

24.D

【详解】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酸性相对强弱顺序为:

HXO4>HYO4>HZO4,可知非金属性X>Y>Z,原子序数X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即X<Y<Z,故A错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HYO4>HZO4,则非金属性X>Y>Z,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Y>Z,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子序数:

Z>Y>X,故D正确。

故选D。

25.B

【详解】

A.3.2gSO2与2.3gNO2的物质的量都是0.05mol,二者都含有0.1molO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故A正确;

B.1mol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了1mol电子,即电子转移了NA;若氯气与铁反应,氯气只作氧化剂,则1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了2mol电子,即电子转移了2NA,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mol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了1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正确;

D.1L0.2mol/LFeCl2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2mol,0.2molFeCl2中含有0.4mol氯离子,即含有的Cl-离子数为0.4NA,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此题易错点在于B项,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时,一定要按实际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进行计算,同一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不尽相同。

26.煤油Na2O2Fe2O3不Fe(OH)3+3H+===Fe3++3H2O

【分析】

根据钠的活泼性分析其保存方法;根据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分析其用途;根据氢氧化铁的性质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

【详解】

(1)钠性质很活泼,和氧气及水都非常容易反应,所以实验室中少量的钠常常保存在煤油中,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故答案为:

煤油;Na2O2;

(2)氧化铁呈红棕色,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Fe2O3,故答案为:

Fe2O3;

(3)Fe(OH)3不溶于水,属于弱碱,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Fe(OH)3+3H+=Fe3++3H2O,故答案为:

不;Fe(OH)3+3H+=Fe3++3H2O。

27.SiO2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含吸水性脱水性

【分析】

根据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根据Cl-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结合实验现象及用途分析解答。

【详解】

(1)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而硅酸钠溶液属于矿物胶,导致难以打开瓶塞,故答案为:

SiO2;

(2)氯化银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所以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可以检验Cl-,若有白色沉淀,则说明该溶液中含Cl-,故答案为:

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含;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用来作干燥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有机物中的H、O按照水的组成脱去,留下C,所以会变黑,故答案为:

吸水性脱水性。

28.上有C2H6O羟基酯化

【分析】

I.根据苯的物理性质及萃取原理分析实验现象;根据乙烯的性质及实验现象分析乙烯的结构;

II.根据乙醇的结构分析解答;根据乙醇和乙酸的反应分析反应类型。

【详解】

I.

(1)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溴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苯加入到溴水中,苯萃取出溴,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上层是溴的苯溶液,呈橙红色,故答案为:

上;

(2)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