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264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docx

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小学

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设计理念】

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时,我将“美丽”一词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串起文本内在结构,由回顾居里夫人“容貌秀丽”到重点品读“精神美丽”,到感叹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让其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使学生悟其情——为科学献身、为人类作贡献的永恒之美;得其法——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

从揭题感知,走向“美丽”——自主学文,感知美丽——品读感悟,解读美丽——回归整体,升华美丽——课外拓展,延续“美丽”,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居里夫人外表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为身边什么是美丽的?

2、看来大家对美丽都有自己的认识。

老师很欣赏大家的观点。

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美丽穿越时空永恒不变,跨越百年依然绚烂。

(板书:

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18《跨越百年的美丽》3、全班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教学中在题目处设疑问,为阅读课串起一条主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二、自主学文,感知美丽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反馈: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6、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这一环节中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抓住关键信息进行交流,做到整体感知主人公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

三、品读感悟,感受外在美和巨大贡献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的法国科学院,看一看美丽的居里夫人。

(出示幻灯)

2、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段,思考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

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再读一读。

3、对话交流,感受美丽以及贡献的巨大。

4、通过我们读这些句子,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居里夫人的外表。

让我们把居里夫人的美丽读出来。

5、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和巨大的贡献,你这时是怎样的心情?

(佩服等)请你怀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幻灯:

第二段话的最后两句)

【设计意图:

美丽的含义是多层次的,作者在写形象美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关键的伏笔,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一、激趣入境,重温美丽

1、[出示幻灯片:

居里夫人的照片]

师:

同学们,让我们穿跃时空的隧道一同走进1898年12月26日。

这一天,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她今天要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

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她是谁?

通过老师的描述,她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用一个词来形容。

(板书:

美丽)

2、请同学们读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

3、师:

居里夫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居里夫人,去感受她跨越百年的美丽。

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老师想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可能会问:

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设计意图:

以居里夫人的长相美丽入手,交流资料,让学生对文章主人公产生亲切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学文做好准备。

]过渡:

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品读感悟,解读美丽

1、学生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

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生读课文,作批注。

(自主探究)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合作学习)

4、反馈交流:

A、领悟“内在美——对科学执著的追求”

句子一: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师: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居里夫人是第一人吗?

(不是)

师:

别人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她却要细细研究,从中你感受到了她的什么精神?

(治学严谨积极探索)

句子二: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1)大家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印象最深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而且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才炼出镭。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实验过程又非常的——复杂,而且我们知道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还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

会怎么说他呢?

(嘲讽、冷言冷语)4)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做着如此危险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付出?

(板书:

坚定执著)

5)朗读。

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读,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句子三: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1)、0.1克镭大概是多少?

(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

)这三年又九个月中,居里夫人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才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总结:

执着追求。

2)指导学生将提炼镭过程的艰难读出来。

小结:

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

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

B、领悟“内在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让我们再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师:

谁来说说?

句子一: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1)、“淡蓝色的荧光”指什么?

居里夫人“不屈的信念”是什么?

2)、居里夫人取得这项成就的代价是什么?

(美丽的容貌、健康的身体)

3)指导感情朗读。

句子二“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同学们,这个时候,居里夫人的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隐退,眼花耳鸣了,那么她还美吗?

<出示幻灯片:

“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

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了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

医生的证明是:

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罪魁祸首是镭!

”>(板书:

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句子三: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让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这句话.

师生合作读:

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不断地去发现、运用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指屏幕)2)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排比句,她充分地展示了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这种“变成”是努力一天就能达到的吗?

(生答:

不是),这种“变成”是只做一件事情就能达到的吗?

(生答:

不是)这种“变成”是发明一个简单的东西就能达到的吗?

(生答:

不是)正是因为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坚定执著的探索,对科学的勇于献身,换来了她对科学的巨大贡献,所以课文中说——[课件出示]“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3)这就是居里夫人生命境界的飞跃。

让我们带着深深的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再反复朗读品味,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既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C、领悟“内在美——淡泊名利”

1、谁还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预设:

1)、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

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

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2)、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出示幻灯片:

镭放射出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所以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

2、师:

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

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3、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设计意图:

抓住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对待名利的态度的明显对比,让学生感受这种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三、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1、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课题中的美丽是指什么?

为什么这种美丽能够跨越百年?

2、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生说)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3、居里夫人的这份美丽难道仅仅是“百年的美丽吗”?

(预设生说:

不,它是千年的美丽,也是万年的美丽,甚至是永恒的美丽。

)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

整堂课都是紧扣课题,紧扣美丽,总结时又再一次回扣,在一次次的回扣中,在语言文字的点滴学习中,学生逐步加深、升华了对“美丽”的认识,对“百年”的认识。

四、课外拓展,延续美丽

1、请大家结合读这篇文章时的感受,再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从课本走向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执著追求居里夫人献身科学

淡泊名利

【板书设计意图:

突出文章重点,体现文章内涵,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