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434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docx

七八年级文言文挖空练习

2019年中考文言复习之第一轮复习(七上文言挖空练习)

班别:

姓名:

学号:

要求:

(1)解释加点词语;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写在横线下面;

(3)完成文章后面的相应练习。

完成时间:

月日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文意理解:

一、《咏雪》中你更欣赏谁的比喻?

说说理由。

二、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完成时间:

月日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文意理解: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

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完成时间:

月日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文意理解

1.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 

2、请摘录一句你喜欢的警句,并简述理由。

(句子+句子理解+理由)   

 

完成时间:

月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文意理解:

1、从《狼》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狼的形象特点。

完成时间:

月日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2、对《杞人忧天》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故事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B.“晓之者”知识丰富,通晓天文知识,用他的知识为人解忧,为人热情,值得我们学习。

C.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懂得了对事物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知己知彼。

D.故事里的杞人之所以庸人自扰,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

2019年中考文言复习之第一轮复习(七下文言挖空练习)

要求:

(1)解释加点词语;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写在横线下面;

(3)完成文章后面的相应练习。

完成时间:

月日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章理解

1.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完成时间:

月日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 )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文章理解

1.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2.请你分析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完成时间:

月日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气愤的样子)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文意理解

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指出来。

完成时间:

月日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文意理解

1.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答:

2.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完成时间:

月日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意理解

1.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完成时间:

月日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文意理解

1.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019年中考文言复习之第一轮复习(八上文言挖空练习)

要求:

(1)解释加点词语;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写在横线下面;

(3)完成文章后面的相应练习。

完成时间:

月日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意理解

1、结合具体描写,概括三峡的四种美。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2、文章“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什么描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完成时间:

月日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意理解

《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感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体现了他的心怀。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意理解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和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的特点。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情感。

完成时间:

月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文意理解:

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答: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

含蓄地传达出

的高洁志趣。

完成时间:

月日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意理解:

(1)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3)孟子认为应如何才能成为大丈夫?

(用原句回答)

完成时间:

月日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意理解: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课文,选自《孟子》。

《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

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2)下列对文本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由卑微到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

B.“故”字领起,表明由前面六个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C.“人恒过……国恒亡”一句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富有人生哲理。

D.最后一句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完成时间:

月日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文意理解: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

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完成时间:

月日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1.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2.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2019年中考文言复习之第一轮复习(八下文言挖空练习)

要求:

(1)解释加点词语;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写在横线下面;

(3)完成文章后面的相应练习。

完成时间:

月日

9.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考练兵

1.选出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夹岸数百步/五十步笑百步B.往来种作/一鼓作气

C.便舍船,从口入/舍生取义D.并怡然自乐/心旷神怡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具体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社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完成时间:

月日

10.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怒己,曰奉壹。

中考练兵

1.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丁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B.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C.水尤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