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18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x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

七上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一、文学常识。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二、重要字词。

1、买履者---音lǚ,鞋。

2、自度其足——音duo,用作动词,量长短。

3、置之其坐——之:

代词,这里指量得的尺码。

其:

代词,他的。

坐:

通“座”,座位。

4、至之市---到去

5、忘操之——拿,携带。

5、吾忘持度——音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6、及反——及:

等,等到;反:

同“返”,返回。

7、市罢——集市。

8、宁信度——宁可。

9、无自信也——不

三、一字多义

足自度其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宁宁信度

遂鸡狗不得宁焉

四、主题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

一、文学常识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二、重要字词

1、涉江者——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舟中坠于水——从。

3、遽——立刻,匆忙。

4、契——雕刻。

5、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指代这儿。

之:

结构助词,不译。

坠:

掉落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求剑若此——像。

三、一字多义

其剑自舟坠于水,其:

他的

遽契其舟,其:

从其所契者,其:

而置之其座,其:

自己的

之:

结构助词,不译

四、主题。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七上幼时记趣

一、文学常识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

字三白。

号梅逸,苏州人。

清代散文家。

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已逸。

二、重要字词

1、余忆童稚时——稚:

幼小

2、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明:

眼力。

察:

看清。

秋毫: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3、必细察其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4、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

5、昂首观之——代指“群鹤舞空”现象

6、项为之强——强:

同“僵”,僵硬。

7、又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

8、徐喷以烟——用

9、作观——当做看。

10、果如鹤唳云端——(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11、怡然称快——称快:

喊痛快

12、常蹲其身——自己

13、以土砾凸者为邱——把当做,邱:

同“丘”,土山。

14、以凹者为壑——壑:

山沟

15、拔山倒树而来——移,搬开

16、盖一癞虾蟆也——原来是

17、方出神——正

18、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打;代癞蛤蟆

一词多义

1、以虫蚁为兽(把)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虫蚁为兽当做

3、驱之别院(它,代蛤蟆)

盖追先帝之殊遇(结构助词,的)

4、素帐白色的

吴广素爱人一向

四、主题

本文以朴素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作者儿时的几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充满童年天真、奇妙的想象,使藐小微物现出了物外之趣,美妙无穷。

七上三峡

一、文学常识

《三峡》作者(朝代)的;文章选自《》。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

3至于夏水襄陵

4或王命急宣

5虽乘奔御风

6飞漱其间

7哀转久绝

三、解释下列句子

1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四、文章的主旨

《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七上《梦溪笔谈》二则

一,文学常识

文章选自《》,它的作者是(朝代)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为秋田之害

2岁以大穰

3其虫旧曾有之

4钱氏据两浙时

5患其塔动

6未布瓦

7贻以金钗

三、解释下列句子

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2人皆伏其精练

四,主旨

《以虫治虫》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梵天寺木塔》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七下赵普

一、文学常识

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平政治家

二、文言实词

第一节第二节

普少习吏事:

熟悉普性深沉有岸谷:

严肃、刚正

寡学术:

少虽多忌克:

嫉妒刻薄

及为相:

等到担任在相位者多龌龊:

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

晚年手不释卷:

放下循默:

言语不多

阖户启箧:

关打开书箱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曾经复奏其人:

明日:

第三天

普颜色不变:

脸色

他日补缀旧纸:

连接

太祖乃悟:

醒悟卒用其人:

终于

三、一词多义

虽虽多忌刻而跪而拾之以归

虽我之死而能以天下为己任

乃太祖乃悟

见渔人乃大惊

四、主题分析

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

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

表现了一个中心: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叙事简洁。

七下短文两篇

一、文言实词

黄鹤楼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曾经休息

遂以名楼:

命名

下临江流: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形容词做名词,最美的地方。

于园

非显者刺:

名词做动词投下名帖

缘坡植牡丹、芍药:

沿着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

反而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

名词用作动词由高到低

至于园可无憾矣:

二、一词多义

于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其观其耸构巍峨

娠于磊石之手坐其中,颓然碧窈

至于园无可憾矣

以遂以名楼

以实奇

三、主题分析

《黄鹤楼》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黄鹤楼的所见所感,高度评价了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于园》着重介绍了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发了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七下黔之驴

一、文学常识:

选自《》柳宗元,代文学家。

二、重点词解:

1、船载以入2、窥之

3、稍出近之4、虎大骇

5、远遁6、以为且噬己也

7、觉无异能者8、益习其声

9、稍近益狎10、驴不胜怒

11、蹄之12、虎因喜

13、技止此耳14、乃去

三、成语:

黔驴技穷

四、寓意:

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吓到,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八上晏子使楚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2、《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3、晏婴,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语音

诣(yì)枳(zhǐ)缚(fù)

三、重点词语解释

1、晏子将使楚使:

出使

2、谓左右曰谓……曰:

对……说左右:

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习:

熟练辞:

言辞

4、今方来方:

将要

5、何坐坐:

犯罪

6、坐盗盗:

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捆绑诣: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固:

本来

9、叶徒相似徒:

10、其实味不同实:

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

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

才德极高的人熙通嬉,开玩笑

13、寡人反取病焉病:

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

离开座位

15、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四、古今异义词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

古义:

它的果实今义:

实际上

2、谓左右曰,左右,古义:

近侍今义:

左右表方位

3、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义;疾病

4、齐之习辞者也习:

古义:

熟练今义:

学习

五、一词多义

1、坐:

(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

坐盗)

六、主要内容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使楚国,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楚王:

无理无礼,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七、类文品读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延:

请)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傧者:

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临淄:

古代齐国的都城)三百闾(三百闾:

人口众多),张袂(袂:

衣裳的袖子)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踵:

脚后跟)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而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

“齐命(命:

派道)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不肖:

没有德才的人)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思考:

这则故事表现了晏子怎样的性格?

善于辞令,既不失国使的身份,又维护了国家尊严

附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

"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

"齐国没有人可派吗?

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

"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

"楚王说: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

"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

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

八上人琴俱亡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

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的文学家。

二、重点词解

1、俱:

都2、笃:

病重3、何以:

即以何,为什么4、都:

总,竟5、了:

完全6、索:

要7、舆:

轿子8、奔丧:

去看望丧事9、素:

一向,向来10、好:

喜欢11、径:

直往12、琴:

动词,弹琴13、既:

已经14、调:

协调15、因:

于是16、恸:

痛哭,极度悲哀17、绝:

气息终止死亡18、良:

很19、恸绝良久:

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三.下列加粗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项都表示“都”的意思。

B项“素好琴”是一向的意思,而“素帐”是白色的意思。

C项中“俱亡”的亡是死的意思,而“亡羊补牢”则是丢失的意思。

D项第一个“何以”是为什么的意思,而第二个“何以”是凭什么的意思。

四、“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五、主要内容: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 ,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六、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七、课外古文赏析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否)?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

“你的父亲在家不在?

”陈元方回答说:

“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

“不是人啊!

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二)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适逢胡人攻城。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注定要死去,你赶快离开吧!

”巨伯说:

“我从远方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难道这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胡人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

“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

”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来取代朋友的性命。

”胡人听了,对荀巨伯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仁义的国家。

”于是军队就撤回去,整个城都获救。

思考:

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八上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________。

二、重点词解

伐竹取道()日光下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

俶尔远逝()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往来翕忽()凄神寒骨()()

影布石上()犬牙差互()潭西南而望()

悄怆幽邃()心乐之()斗折蛇行()()

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水尤清冽()

三、一词多义

(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2)以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全石以为底(   )

(3)为为坻,为屿(   )

全石以为底(   )

四、主旨: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五、美文赏读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凹陷,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珍奇的树木和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如果在人烟稠密的地方,也可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和喜爱清静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失意惋惜!

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就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游者。

八上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画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唐宋散文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写作背景:

作者被贬低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初中阶段学过他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二、重点词解

1、欲:

将要。

2、户:

堂屋的门。

3、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5、寝:

睡,卧。

6、相与步于中庭:

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7、庭下如积水空明:

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如积水空明:

好像积水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8、藻荇(xìng):

均为水生植物。

9、交横:

交叉错杂。

10、盖: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11、闲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

耳:

罢了。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四、主要内容

(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  ,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五、课外拓展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淑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

午时进人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

(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

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

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

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八上治水必躬亲

一、重点词语解释:

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2.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3.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二、一词多义:

1盖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2度至之市而忘持度

盖一癞蛤蟆也非相度不得其情

盖大苏泛赤壁云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先自度其足

盖愚之勤且艰若此春风不度玉门关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八下马说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退之,谥号“文”,后人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共同发起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二:

重点词语解释: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三、一词多义:

1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策之不以其道

一食或尽粟一石执策而临之

3其其真无马邪4道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如土石何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咨诹善道

四、中心

文中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用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八下口技

一、文学常识

《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字,这篇文章选自       朝       编的小说              ,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三、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者,……的人)

⑵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宴,宴请,用作动词)

⑶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⑷众宾团坐(围绕而坐)

⑸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⑹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

⑺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⑻其夫呓语(说梦话)

⑼妇抚儿乳(喂奶)⑽众妙毕备(全、都)⑾宾客意少舒(意,心情。

少,稍微)

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⒀虽人有百手(即使)⒁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⒂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妙绝,极点)⒃变色离席(色,脸色。

座,座位)

⒄奋袖出臂(扬起、举起)⒅两股战战(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⒆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⒇曳屋许许声(拉)

②词类活用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⑵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⑷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

⑸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⑹侧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③一词多义

指:

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绝:

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妙:

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指:

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作:

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间:

1.中间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