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486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1.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里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其定义是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A.HSO3-B.HCOO-C.OH-D.C2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HSO3-能释放出氢离子,也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亚硫酸,因此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A正确;

B.HCOO-与氢离子反应生成甲酸,不能释放出氢离子,属于碱,B错误;

C.OH-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释放出氢离子,属于碱,C错误;

D.C2O42-与氢离子结合生成草酸氢根或草酸,不能释放出氢离子,属于碱,D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3腐蚀电路板:

Fe3++Cu=Fe2++Cu2+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OH-=H2O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O2-+2H2O+4NH4+

D.氨水和醋酸溶液混合:

NH3·H2O+CH3COOH=NH4++CH3COO-+H2O

【答案】D

【解析】

A.FeCl3腐蚀电路板:

2Fe3++Cu=2Fe2++Cu2+,A错误;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CO3-+OH-=CO32-+H2O,B错误;C.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13++3NH3·H2O=Al(OH)3↓+3NH4+,C错误;D.氨水和醋酸溶液混合生成醋酸铵和水:

NH3·H2O+CH3COOH=NH4++CH3CO0-+H2O,D正确,答案选D。

3.在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是蒸馏装置,适用于蒸馏实验,可分离互溶液体、但沸点不同的混合物,A不符合;

B、该装置用来进行焰色反应,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B正确;

C、该装置是过滤操作,适用于过滤实验,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C不符合;

D、该装置适用于蒸发实验,可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D不符合。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4g由CO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B.7.8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

C.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5.6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

A.CO2和N2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是44,且均由3个原子组成,所以4.4g由CO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A正确;B.Na2S和Na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是78,且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均是1:

2,所以7.8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B正确;C.2.3gNa的物质的量是0.1mol,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错误;D.5.6g铁粉的物质的量是0.1mol,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氯化铁,反应中氯气不足,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正确,答案选C。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正确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D.Al2O3易溶于水,可用作冶炼金属铝

【答案】B

【解析】

【详解】A.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A错误;

B.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B正确;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显酸性,不能用于干燥氨气,C错误;

D.Al2O3难溶于水,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Na+,无K+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正确,也可能含有HCO3-;B不正确,因为也可能CO32-等;C不正确,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因为观察钾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生成铁离子,进而和KSCN反应显红色,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聊城离子检验和鉴别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在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同时还应注意排除离子的干扰。

7.取36克某铁矿石(只含铁的氧化物和SiO2)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5.6g不溶物。

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后将沉淀灼烧,得32g红棕色固体。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铁矿石转化为红棕色固体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铁矿石溶于盐酸后得到的滤液中:

n(Fe2+):

n(Fe3+)=1:

1

C.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3O4

D.36g该铁矿石与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L

【答案】C

【解析】

某铁矿石(若只含铁的氧化物和SiO2)取36g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铁的氧化物溶解,SiO2不溶,则过滤、洗涤、干燥后得5.6g不溶物为SiO2,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过滤、洗涤后将沉淀灼烧,得32g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故固体中n(Fe)=2n(Fe2O3)=2×32/160mol=0.4mol;又铁的氧化物为36g-5.6g=30.4g,所以铁的氧化物中O元素的物质的量为(30.4-0.4×56)g÷16g/mol=0.5mol,则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4O5。

A、根据以上分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4O5,则最终转化为红棕色固体为Fe2O3,铁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4O5,可以看作是2FeO·Fe2O3,所以溶于盐酸后得到的滤液中n(Fe2+):

n(Fe3+)=1:

1,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4O5,C错误;D、铁的氧化物中O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消耗盐酸中的氢离子为1mol,则需要1L1mol/L的盐酸,D正确,答案选C。

8.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情节。

Ⅰ.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最佳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萃取B.升华C.分液D.蒸馏E.过滤

(1)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

(2)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___。

Ⅱ.实验室欲配置480ml0.1mol·L-1NaOH溶液。

(3)通过计算得知:

用托盘天平称取得NaOH质量为__________。

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除图中已有的仪器外,配置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

(4)配置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B.将称好的NaOH固体加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盖好瓶盖,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E.继续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容量瓶颈刻度1-2cm处

F.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1).C

(2).D(3).2.0g(4).ac(5).500mL容量瓶(6).BCAEFD(7).BD

【解析】

【分析】

(1)

(2)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沸点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蒸馏(或分馏)、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3)实验室欲配制48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因此用托盘天平称取的NaOH质量为0.5L×0.1mol/L×40g/mol=2.0g;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不需要分液漏斗和漏斗;

(4)根据操作步骤排出先后顺序;

(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

判断不当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影响。

【详解】

(1)汽油不溶于水,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需要分液,选C;

故答案为:

C;

(2)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沸点相差较大,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需要蒸馏,选D;

故答案为:

D;

(3)实验室欲配制48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因此用托盘天平称取的NaOH质量为0.5L×0.1mol/L×40g/mol=2.0g;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不需要分液漏斗和漏斗,答案选ac;

故答案为:

2.0g;ac;500mL容量瓶;

(4)操作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

故答案为:

BCAEFD;

(5)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导致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A错误;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B正确;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少,浓度偏高,C错误;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D正确。

答案选BD。

9.A、B、C、W均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

(1)若A、B、C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俗称苛性钠,W为无色无味气体,C受热分解可转化为B。

①向B溶液中通入W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A、B、C、W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A、W为单质,C的摩尔质量为46g·mol-1.

①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B时,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③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为气体单质,B、C均为酸性氧化物。

①由B生成C时,每生成1molC,消耗W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C溶于水形成化合物D,在加热的情况下,D的浓溶液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CO32-+H2O+CO2=2HCO3-

(2).NaOH+NaHCO3=Na2CO3+H2O(3).NO(4).不能(5).3NO2+H2O=2HNO3+NO(6).0.5mol(7).S+2H2SO4(浓)=3SO2↑+2H2O

【解析】

【分析】

(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A、B、C中均含有钠元素,A俗称苛性钠,则A为NaOH,W为无色气体,C受热分解可以转化为B,由转化关系可知W为CO2,B为碳酸钠,C为碳酸氢钠,据此分析;

(2)若A、B、C、W均为气体,其中A、W为单质,C的摩尔质量为46g/mol,则C为NO2,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N2、W为O2、B为NO,据此分析;

(3)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A为硫,W为气体单质,B、C为酸性氧化物,由转化关系可知W为O2、B为SO2、C为SO3,据此分析。

【详解】

(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A、B、C中均含有钠元素,A俗称苛性钠,则A为NaOH,W为无色气体,C受热分解可以转化为B,由转化关系可知W为CO2,B为碳酸钠,C为碳酸氢钠,据此分析:

①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H2O+CO2=2HCO3-;

②NaOH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NaHCO3=Na2CO3+H2O。

故答案为:

CO32-+H2O+CO2=2HCO3-;NaOH+NaHCO3=Na2CO3+H2O;

(2)若A、B、C、W均为气体,其中A、W为单质,C的摩尔质量为46g/mol,则C为NO2,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N2、W为O2、B为NO,据此分析:

①B的化学式为NO;

②因为NO和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则实验室制取B(NO)时,不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B;

③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

①NO;②不能;③3NO2+H2O=2HNO3+NO;

(3)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A为硫,W为气体单质,B、C为酸性氧化物,由转化关系可知W为O2、B为SO2、C为SO3,据此分析:

①由SO2生成SO3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

2SO3,每生成1molC(SO3),消耗W(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②SO3溶于水生成化合物D(H2SO4),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S+2H2SO4(浓)

3SO2↑+2H2O。

故答案为:

0.5mol;S+2H2SO4(浓)

3SO2↑+2H2O。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涉及Na、N、S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与转化,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反应的规律,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0.先有一瓶无色澄清溶液,可能由Na+、K+、NH4+、Fe2+、SO42-、I-、CO32-、Cl-、SO32-、MnO4-中的几种组成,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取适量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溶液A,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二:

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得到溶液B、白色沉淀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三:

向溶液B中通入适量Cl2,得到黄褐色溶液C。

(1)下列有关该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一定存在SO42-、I-、NH4+、SO32-

B.一定不存在Fe2+、CO32-、MnO4-

C.可能存在CO32-、Cl-、Na+、K+、

D.可用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原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并加热,也能得出步骤一、步骤二相同的结论。

(4)对于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确认其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Cl2+2I-=I2+2Cl-(3).Ba(OH)2(4).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

【解析】

【分析】

无色溶液可以知道一定不含Fe2+、MnO4-;

步骤一:

取适量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溶液A,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气体为氨气,一定含NH4+;

步骤二:

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得到溶液B、白色沉淀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为BaSO4,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SO2,则一定含有SO42-和SO32-;

步骤三:

向溶液B中通入适量Cl2,得到黄褐色溶液C,C中含碘单质,则原溶液一定含I-,以此来解答。

【详解】无色溶液不含有紫色MnO4-、淡绿色Fe2+。

步骤一得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表明原溶液含有NH4+。

步骤二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表明原溶液含有SO42-、SO32-。

步骤三得到的黄褐色溶液C是含有I2的溶液,表明原溶液含有I-。

(1)A.根据以上分析, 一定存在SO42-、I-、NH4+、SO32-,故A正确;

B. 根据以上分析,可能存在CO32-,故B错误;

C. 可能存在CO32-、Cl-、Na+、K+,故C正确;

D.SO42-、SO32-、Cl-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C;

(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反应是氯气置换碘的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l2+2I-=I2+2Cl-,

故答案为:

Cl2+2I-=I2+2Cl-;

(3)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SO32-与盐酸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再加入的物质既能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又能与NH4+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是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

故答案为:

Ba(OH)2;

(4)可通过焰色反应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Na+、K+,实验方法是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

故答案为:

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

1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f。

(2)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收集器及硬质玻璃管中的物质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有同学分析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2+,你认为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Fe和FeCl3B.FeCl2和FeCl3C.Fe、FeCl2和FeCl3D.Fe和FeCl2

(4)加入少许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

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在加入新制氯水后,并未得到深红色溶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对你所分析的原因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__________。

【答案】

(1).g

(2).h(3).d(4).e(5).有棕褐色烟生成(6).防止堵塞(其他合理答案均可)(7).KSCN(或NH4SCN)(8).合理(9).A(10).隔绝空气,防止Fe2+被氧化(11).2Fe2++Cl2=2Fe3++2Cl-(12).新制氯水将SCN-氧化(13).取少许该小组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因分析成立(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分析】

(1)排列顺序为气体的制取→洗气→干燥→氯气和铁的反应→尾气处理;

(2)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烟,导气管口较细,易堵塞;

(3)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和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血红色;Fe和稀盐酸、氯化铁反应生成FeCl2;

(4)Fe2+不稳定而易被氧化;Fe2+被氯气氧化生成Fe3+,从而增大Fe3+浓度;

(5)Fe3+和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血红色,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如果Fe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氯水后未得到深红色溶液,说明溶液中硫氰化铁浓度未变大。

【详解】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氯气干燥剂、碱石灰具有碱性而吸收氯气、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而抑制氯气溶解,装置排列顺序为气体的制取→洗气→干燥→氯气和铁的反应→尾气处理,所以装置连接顺序为a→g→h→d→e→b→c→f,

故答案为:

g;h;d;e;

(2)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烟,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棕褐色烟生成;棕褐色烟冷却易生成固体,导气管口较细,易堵塞,所以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

故答案为:

有棕褐色烟生成;防止堵塞(或其他合理描述都可);

(3)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和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血红色,所以试剂X为KSCN溶液;固体和氯气反应时可能没有完全反应,导致Fe和稀盐酸、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所以分析合理,固体中成分为Fe和FeCl3,

故答案为:

KSCN(或NH4SCN);合理;A;

(4)Fe2+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所以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Fe2+被氧化;Fe2+被氯气氧化生成Fe3+,从而增大Fe3+浓度,Fe3+、SCN-反应生成Fe(SCN)3,从而增大络合物浓度,溶液颜色加深,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

隔绝空气,防止Fe2+被氧化;2Fe2++Cl2=2Fe3++2Cl-;

(5)Fe3+和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血红色,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如果Fe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氯水后未得到深红色溶液,说明溶液中硫氰化铁浓度未变大,则可能原因是新制氯水将SCN-氧化;

其检验方法是:

取少许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因分析成立,

故答案为:

新制氯水将SCN-氧化;取少许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因分析成立。

【点睛】本题以氯气的制取、氯气和铁的反应为载体考查物质成分测定、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离子检验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实验方案设计的实施,易错点是装置排列顺序,注意结合实验目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