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693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附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相关的事件是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B.巴黎和会召开

C.国际联盟的成立

D.《九国公约》签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设问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相关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符合题意,因此选A。

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

2.东晋时期,卫夫人(传为王羲之之师)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等作品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

这说明当时

A.书法艺术离不开生活

B.楷书成为官方字体

C.字体演变是由圆到方

D.楷书艺术已经出现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字是楷书的特点,说明楷书艺术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书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是强调楷书艺术已经出现,排除A。

材料强调楷书艺术已经出现,而不是楷书成为官方字体,排除B。

C项说法与材料“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矛盾,排除。

3.“道光末,(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材料表明

A.商品化农业开始出现

B.农民的收入出现增长

C.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答案】C

【解析】

“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表明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化农业开始出现,排除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4.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

“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

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

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

”这表明张之洞

A.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

B.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

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D.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表明张之洞在内忧外患下著《劝学篇》,达到“会通中西,权衡新旧”的目的,结合他的地主阶级的阶级属性,可判断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故答案为C项。

在1898年的中国,“中体西用”已不属于新主张,排除A项;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不能反映是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

其中的“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张之洞在1898年5月出版《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具有反对政治制度改革的用意。

5.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应:

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

此材料表明

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

C.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D.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国会的立法权受到总统的制约,立法议案需要总统签署才能生效,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而不是总统对国会负责;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国会对总统的制约;D选项错误,美国政体体现的是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会具有立法权,并不是形式上的。

6.光绪帝曾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答案】B

【解析】

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一幕,具体来说是黄海海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时邓世昌已经殉国,故排除。

A选项是近代史中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与材料中内容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D选项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

7.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

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

这表明

A.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答案】B

【解析】

“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并不能说明罗马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故A错误;材料“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体现了罗马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并未完全照搬法律条文,故B正确;执法者并不是任意裁判,而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故C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妇女担保的问题,并不能体现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大法官们……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律规定与实践的灵活操作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

“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

”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强调勃列日涅夫对内改革的成果,即“苏联国力”逐渐赶上美国,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注重经济价值规律运用,故C项正确;A项是沿用斯大林时期的政策,并不是改革的措施排除;B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

9.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C

【解析】

君主专制始于秦朝,而非宗教原因,排除A;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那时候还没有皇权至上,排除B;题干强调“天子”统治者借助于广大民间这种注重尊卑的人伦秩序来统治子民,即天子是代天治民,故C正确;宗法制度衰落于春秋时期,早于题目中的“秦汉以后”,故排除D。

10.严复曾说:

“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

”这主要说明洋务派:

A.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D.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派的理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材料主要批评了洋务派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其它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想·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

甲午战争至少宣告的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失败,但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11.“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以上内容选自1938年8月召开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B.指出了抗战的正确途径

C.中共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共主张持久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8月召开中共洛川会议明确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为抗战指明了的正确途径,B正确;A项与材料所提的时间不符,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中共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5年的《八一宣言》,排除C;中共主张持久战是1938年5月提出,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

所以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全民族的抗战路线

12.1987年9月16日,为落实“政治要民主、国民党要改革、两岸要统一”三项重要任务,继正式解严、开放党禁之后,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开放大陆探亲行为。

此举

A.意在坚持一个中国,共同打击中华民族的敌人

B.有利于打破台海冷战僵局,开启两岸交流之门

C.开启了国共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的大门

D.打击了台独势力,使台湾陷入了严重困难

【答案】B

【解析】

1987年蒋经国开放大陆探亲,缓解了台湾地区的社会矛盾,打破了台海冷战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之门,两岸关系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故答案选B项。

A项中坚持一个中国题干看不出;C项错误,国共没有进行第三次谈判;D项不选,题干主要涉及的两岸的交流,没有提及台独势力。

13.有学者描述说:

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此描述旨在强调

A.近代科技对文艺复兴的促进作用

B.牛顿定理对其它自然学科的影响

C.牛顿科学精神所具有的哲学意义

D.经典力学为相对论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法国尤为突出”,材料中的时间是18世纪,可知是指法国启蒙运动,宣言理性主义,“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说明启蒙思想家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即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精神所具有的哲学意义,因此C选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时间是在14—17世纪,与题干无关,不选A选项;根据材料“18世纪后半世纪”“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法国尤为突出”等信息得知,材料指的是启蒙运动,无法得出牛顿定理对其它自然学科的影响,不选B选项;相对论是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存在的不足,但材料没有涉及相对论的问题,不选D选项。

14.邓小平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

为突破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的努力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发挥积极作用

③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外交关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要求的是建国初期外交关系,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包围,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于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准则的规范,1955年参加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③④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成就,当时国际环境相对缓和,和平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排除BCD项。

15.《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相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的作用。

这反映出当时

A.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C.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人们用电灯照明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由起到了广告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在晚上也可以活动,说明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开始出现广告的时间,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民营反映商业竞争异常激烈,故C选项错误;用电灯照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6.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等。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B.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

C.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

D.意大利有着独特的文化环境

【答案】C

【解析】

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从材料得出这一结论;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中统治者的行为就可以看出;D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故排除。

17.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

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

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学生留美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科技,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是不想让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中国人归国,以便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B项正确;A项不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敌对时美国出台两个法案的主旨,排除;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排除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D项错误。

所以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中国地区援助法案”“难民解救法案”的实质,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18.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学说还普遍被轻蔑地称为“夷学”。

冯桂芬是较早使用“西学”概念的中国人,于1861年著《采西学议》。

之后,“西学”概念逐渐走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已经是一个相当流行的褒义概念。

这反映出

A.西学引起中国社会分裂B.中西方国际地位互换

C.国人的世界观渐趋理性D.西方文化的渗透加速

【答案】C

【解析】

西学引起中国社会分裂不能从材料反映出来,故A错误;B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了近代国人对西学态度的变化:

从轻蔑鄙视到认同,实际上反映了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更趋理性,C正确;中国人对西学态度变化,不能反映西方文化的渗透加速,故D错误。

19.《明史》记载:

“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该制度

A.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

B.直接导致地方割据

C.保证了地方整治廉洁

D.有利于加强监察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监察制度。

明代中央政府设有监察机关,巡按御史奉命巡按地方,在维护中央集权、监察整饬吏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相符,故D项正确。

材料是关于“巡按”,而没有涉及内阁,故A项错误;明朝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割据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不符,故B项错误;虽然“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但不一定能保证地方吏治廉洁,故C项错误。

20.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

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城市经济的兴盛,市民文化繁荣,故C正确。

绘画艺术的繁荣,不属于原因,应该是现象,故A排除。

中国小说繁荣在明清时期,故B排除。

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与卖画度日无关,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影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特点

21.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这体现的原则是

A.自由

B.平等

C.民主

D.博爱

【答案】B

【解析】

“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说明临时政府革除了前清“老爷”等称呼,这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专制独裁等信息,不能体现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原则,故ACD错误。

22.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快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力式。

这一事件说明

A.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B.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C.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中”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等信息可以得出法院拥有制衡美国总统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总统特朗普“联邦法官”,无各州权利的阐释,故B项排除;材料中描述的是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制衡,而不是描述其是否有权,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美国是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不存在谁高于谁,故D项排除。

23.早期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

可见,这一画派强调

A.景色的虚幻特征

B.个体感受的表达

C.景物的瞬间真实

D.景物的细节描绘

【答案】C

【解析】

印象主义画派追求光和色效果,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捕捉景物的瞬间真实,故选C。

A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是现代主义风格,排除;D是现实主义,排除。

点睛:

本题要求对不同绘画风格的有基本判定,然后记住常见名画的派别,这样就容易得出答案。

24.北宋时,有人指出:

“(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这说明北宋时

A.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

B.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

C.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

D.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儒学影响力减弱,佛教影响力增强,因此到北宋时,儒学面临着复兴的重任,故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虽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但是儒学仍是官方主流意识;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到隋唐时期佛教的影响,无法得出北宋时期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

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25.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学生错误率较高。

材料中只显示唐宋两代的南北人口比例,不能判断北宋初期的全国人口数就一定多于唐天宝年间,故A项不正确。

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B错误。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古代对外贸易通道由陆路转为海路为主,故C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天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

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周之音”,认为不当讲授。

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

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近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搞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请同答:

(1)依据材料,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所产生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1)作用: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生计。

地位:

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特点:

把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康有为个人的经历和素养。

(3)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4)因素:

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

【解析】

(1)本问主要考查汉朝新儒学的作用和地位。

总结材料一的内容“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可以归纳出其作用的表现,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不难得出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官方正统思想。

(2)材料二中文字“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说明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显然这一说法不够科学,其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的宣传披上合法的外衣。

(3)本问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