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598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docx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

通信铁塔基础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本通信基站设计塔高为65.5M普通铁塔,塔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垫层为C10混凝土,基础及基础梁为C20,散水为C15混凝土,钢材均采用A3,钢筋HPB235用Φ表示,焊条采用E43,HRB335用Φ表示,焊条采用E50,凡焊接处均围焊、满焊,焊缝长为>120mm。

塔体组装完成后,用C10混凝土封堵塔脚,以防螺栓锈蚀及螺帽松动。

2施工组织

2.1施工前的准备

2.1.1技术准备

准备铁塔基础及机房的工程图及技术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

按照合同工期,编制土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作业计划书。

对内做好现场施工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的组织安排工作,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保证施工的顺利有序进行

施工人员在工程现场与建设单位代表共同确认《工程设计文件》是否需改动;若需改动,施工人员立即与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反馈,等项目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协商后给出处理意见,再进行相应的更改。

2.1.2物资准备、

所用砂应为中粗砂,水泥为P.032.5号,碎石必须满足各项试验标准的要求,钢材均采用A3,钢筋HPB235用Φ表示,焊条采用E43,机房用砖为Mu7.5红砖。

工程所有材料、成品、半成品或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品质要求,并附有质保书或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

2.1.3施工现场准备、

清除障碍物、修建临时设施,同时还应做好现场供水、供电,以及施工机具和材料等准备工作。

2.2施工机械

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动器、蛙式打夯机、钢筋拉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平板振动器、砂浆搅拌机、电焊机、双轮手拉车等。

3施工方案

3.1定位放线

放灰线时,首先应进行建筑定位和标高引测,然后根据基础的底面尺寸、埋置深度、土质好坏等不同情况,考虑施工需要,从而定出挖土边线和进行放灰线工作。

可用装有石灰粉末的长柄勺靠着木质板侧面,边撒边走,在地上画出灰线,标出基础挖土的界线。

在基坑开挖前,从设计图上查对基础的纵横轴线编号和基础施工详图,用经纬仪在矩形控制网上测定基础中心线的端点,同时在每个柱基中心线上,测定基础定位桩,每个基础的中心线上设置四个定位木桩,桩位离基础开挖线的距离为0.5—1.0m。

若基础之间的距离不大,可每隔一个或几个基础打一个定位桩,但两个定位桩的间距以不超过20m为宜,以便拉线恢复中间柱基的中线。

桩顶钉上铁钉作为标志,然后按施工图的柱基尺寸和已经确定的挖土边线尺寸,放出基坑上口挖土灰线,标出挖土X围。

3.2基坑(槽)开挖

基坑(槽)的施工:

基坑(槽)开挖有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本土方工程的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劳动强度大。

因此,在土方开挖、运输、填筑与压实等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施工,以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加快施工进度。

开挖基坑(槽)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进行施工,尽快完成。

因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断面、标高准确,土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查。

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用作回填外,不得在场地内任意堆放,应把多余的土运到弃土地区,以免妨碍施工。

为防止坑壁滑坍,根据土质情况及坑的深度,在坑顶两边一定距离(一般为0.8m)内不得堆放弃土,在此距离X围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3.3打垫层、浇筑砼基础

基坑挖好后,要立即做垫层或浇筑基础。

垫层为C10混凝土

3.3.1砼施工

材料的选择:

泵送砼的配合比应经试配而得。

砼的各项原材料要满足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砼采用5-31.5mm连续级配的碎石,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10%。

砂采用中砂。

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满足泵送砼水泥的最小用量宜为300Kg/立方米。

砂率为38~45%为宜,并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及掺合料增加砼的和易性及可泵性,满足砼的质量要求及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0~140mm。

3.3.1.1合理确定砼配合比

选择低水化热矿渣水泥;根据设计要求掺适量UEA微膨胀剂,并掺适当比例的粉煤灰,从而减少砼中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砼中不化热的效果。

资料有述每立方砼中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变化将使砼内部温度升降1度。

混凝土配合比单(32.5水泥)

型号

水灰比

材料

水泥

中粗沙

石子

C10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

0.64)

配合比

1

2.49

5.54

0.64

每立方砼用料(KG)

250

623

1386

161

每盘砼用料(KG)

50

124.6

277.2

32.2

C15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

0.57)

配合比

1

2.07

4.41

0.57

每立方砼用料(KG)

298

618

1314

170

每盘砼用料(KG)

50

103.5

220.5

28.5

C20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

0.47)

配合比

1

1.62

3.61

0.47

每立方砼用料(KG)

361

586

1303

170

每盘砼用料(KG)

50

81.2

180.5

23.5

C25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

0.43)

配合比

1

1.46

2.97

0.43

每立方砼用料(KG)

410

599

1216

175

每盘砼用料(KG)

50

73

148.5

21.5

3.3.1.2砼运输:

砼采用砼罐车运送,现场泵送,砼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不离析、不漏浆,并在砼初凝前入孔并捣实完毕。

3.3.1.3砼浇筑: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下料采用帆布导管垂直灌入桩孔内,并连续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1.5m。

扩大头部分振动棒操作工必项下到孔底进行振捣,振动棒布点要均匀,间距不得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即500mm,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以振至混凝土不再沉落,汽泡不再排出,表面开始泛浆并基本平坦为止。

3.3.2浇筑砼基础

3.3.2.1砼基础浇注前的准备

砼基础浇注前先铺20cm碎石垫层。

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砼的质量。

立模时模板要牢固、顺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浇筑前填写砼浇筑申请单,浇注时做好浇筑记录,浇筑完后,做好养护工作。

浇筑砼基础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筑基础预埋螺栓以下部分,浇注时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坐浆砼2~3cm,安放管节后再浇注管底以上砼,并要保证新旧砼的结合,以及管基砼与管壁的结合。

3.3.2.2砼的配制

砼的配制。

混凝土的配制所用的材料与性能要选用合适。

灌注桩混凝土的粗骨料可先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1/3,且不宜大于70mm,坍落度要求是35—50mm。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或混合料,以改善混凝土某些方面的性能。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外加剂的品质及掺量,必须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及气候条件、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经试验确定。

3.3.2.3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

混凝土浇筑前不应发生初凝和离析现象,如已发生,可进行重新搅拌,使混凝土恢复流动性和粘聚性后再进行浇筑。

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其坍落度仍应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

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

为了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必须分层浇筑。

每层浇筑厚度与捣实方法与结构的配筋情况有关,应符合混凝土施工规X的规定。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尽量连续作业。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要在前层混凝土凝结(终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3.3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浇入模板后,由于内部骨料之间的摩擦力、水泥砂浆的粘结力、拌和物与模板之间的磨擦力,使混凝土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

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对其进行捣实,以保证其密实度。

混凝土的振捣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振捣的方法有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两种。

常用机械振捣。

3.3.4砼养护

砼养护:

混凝土浇捣后,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需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如果气温较高,空气干燥,砼中水份蒸发较快,易出现脱水现象,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另外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缝纹,影响砼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故在砼初凝前抹压平整,若表面有浮浆层出不穷应凿除,以保证与上部底板的良好连接。

落筑完毕后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保持砼具有足够的润湿润状态。

3.4钢筋工程

3.4.1钢筋进场检验

不合格的钢材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已进入现场的钢材,钢筋进场除验收清单中各类钢筋数量外,还必须有出石合格证及材质证明,并按要求堆码整齐且作好钢筋标识。

按规X要求对进场钢筋进行机械性能的抽样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钢筋一律退场。

3.4.2钢筋加工

在钢筋下料和制作时应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进场钢筋复检及焊接试验合格后,严格按照图纸尺寸下料,一次加工成形。

在调直钢筋时,2m内不准备行人,如果现场狭窄时,应做防护围栏。

3.4.3钢筋绑架扎及连接

钢筋绑扎要求间距准确、绑扎牢固,应保证网眼的尺寸、根数、骨架的高度、宽度、长度,受力钢筋的间距、排距、弯起点的位置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避免钢筋移位,并按要求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严格遵照设计及设计变更要求施工。

钢筋连接:

竖向钢筋直径>=18mm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18mm采用冷搭接;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钢筋接头或搭接位置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X要求。

钢筋搭接和弯钩尺寸必须按规X规定施工,焊接钢筋应先做同芯后焊接,焊妆完毕后要及时清理焊渣。

在高空绑扎和安装钢筋,须注意不要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板或脚手架的某一部分。

焊或扎结向放置的钢筋骨架时,不得站在已绑扎好或焊接好的钢筋上工作。

3.5模板工程

3.5.1模板选型

本工程模板均选用18厚胶合板(规格为1830×915mm);背枋选用5×10cm木枋,背枋间距300mm。

模板加固采用直径12对拉螺杆,间距500~600mm。

梁净跨>4m时,模板按跨度的1~3‰起拱。

柱模板加固采用钢管套箍,套箍间距400~600mm。

筒体构件模板选用三角筒子模以确保筒体构件的平面尺寸及垂直度,标准层模板选用定型大模板,减少拼装时间,加快施工进程。

3.5.2模板的修整

模板缝用胶布进行贴封,每次拆模后都要将模板面带下的残渣清理干净,并刷好隔离层(根据现场监理的要求定是否需要)运至指定的地点备用,多余或废旧的模板要及时运走,损坏了的定型模板检及时修整并补充。

要保证模板不漏浆、不爆模、不变形。

3.5.3支模注意事项

一般采用钢模和木模配合。

支模时,严禁轴线位移,保证模板的几何尺寸。

模板的接缝要严密,模板的接搓不得超过规定标准,支模时一定要保证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的隔离剂涂刷时不得过多或过少,保证砼在拆模时不粘模,保证砼表面光洁度。

在砼浇筑时现场应有模板工配合,保证砼的截面尺寸。

浇筑前应检查和保养好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搅拌机必须有专人操作,专人负责,由技术人员进行砼施工配合比的技术交底,严格按配合比施工,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

砼浇筑前必须清理完钢筋和模板中的杂物,否则不予浇筑,砼震捣必须有专人,不得漏震,震捣的间距应按规定标准,间距不得过大。

砼浇筑时,木工、钢筋工应现场看管,保证模板的平整度、钢筋的间距离和保护层的厚度。

3.6接地体制作安装,安放地脚螺栓 

3.6.1接地体

接地体进深一般不小于0.7m。

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

对于大地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当一般做法的联合接地体的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向外延伸接地体、改良土壤、深埋电极、以及外引等方式。

接地系统中的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m的镀锌钢材、硅酸盐水泥(或其它低电阻率水泥)混凝土包封电极或石墨电极等。

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钢材,其规格要求如下:

钢管Φ50mm,壁厚不小于3.5mm;

角钢不应小于50mm×50mm×50mm;

扁钢不应小于40mm×4mm;

接地体之间的所有焊接点(浇灌在混凝土中的除外),均匀进行防腐处理。

接地体应避开埋设在污水排放和土壤腐蚀性强的区段。

当难以避开时,其接地体截面应适当增大。

也可选用石墨电级、混凝土包封电极或其它新型材料。

3.6.1接地线和接地引入线

接地线宜短、直,截面积为35—95mm2,材料为多股铜线。

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宜超过30m,其材料为镀锌扁钢,截面积不宜小于40mm×4mm或不小于95mm2的多股铜线。

接地引入线应作绝缘防腐处理,并不得在暖气地沟内布放,埋高时应避开污水管道和水沟,裸露在地面上部分应有防止机械操作的措施。

直流电源接地线截面积应根据直流供电回路允许压降确定。

各类设备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值确定。

一般宜选用导线截面为35—95mm2的多股铜导线。

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并应作防腐处理。

严禁在接地线中、交流中性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严禁利用其它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的组成部分。

由接地汇集排引出的设备接地线应设明显标识。

3.6.2安放地脚螺栓

3.6.3.1脚螺栓的检查

首先对地脚螺栓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有扭曲变形,若有要重新校正。

焊缝是否有裂纹、断开情况若有必须重新补焊,补焊时要符合焊接技术要求。

只有符合要求的地脚螺栓放可进行安放。

3.6.3.2地脚螺栓的定位

地脚螺栓定位时要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地脚螺栓的中心距及对角线的尺寸要反复核实。

误差要求不能大于±3mm。

最后,要调平地脚螺栓定位板。

3.6.3.3地脚螺栓的固定

将地脚螺栓与铁塔基础的纵向柱筋焊接,焊接材料为1m的Φ16螺纹钢,要求每个螺栓必须焊接到两根柱筋上,焊接处均围焊、满焊,焊缝长为>120mm。

3.7土方的填筑和压实,

3.7.1填土的要求

本铁塔基础回填土采用原场地土回填。

回填时,所用的土质必须经监理认可(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填土应分层进行,并采用同类土填筑。

分层厚度为200mm。

不能将各种土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填方内形成水囊。

填土必须具有一定的密实度,以避免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陷。

3.7.2填土压实方法

回填土压实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碾压、夯实、振动夯实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

本铁塔基础回填土压实采用人工振动夯实,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5cm,每层填土要压实4遍。

4施工资料

施工资料要与施工过程同步,并严格按照监理程序报验,每道工序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施工规X大全(修订缩印本)。

,2005

2.书名:

建筑施工技术(修订缩印本)。

金盾,2000

3.中华人民XX国建设部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