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194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docx

浙江省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周测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有声读物指将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语音技术录制成音频的作品,互联网时代可以以PC(个人电脑)端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媒介为载体将作品内容传递给用户。

有声读物作品在内容制作方面有两种形式。

第一,用户生产内容。

由于有声读物播放平台如懒人听书、酷我听书等准入门槛较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录制并上传自制内容。

第二,专业制作单位生产内容。

通过获得内容授权,内容提供商可以进行专业加工、编辑,以此累积海量有声资源,获得更多忠实用户。

但是有声读物产业存在许多问题,除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问题,还有版权处理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盗版等侵害作者著作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

(摘编自《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研究》)

材料二:

(摘编自《移动互联时代的有声阅读创新》)

材料三:

通常读者的阅读目的被分为三个阶段:

低级的猎奇阶段,中级的信息收集、解决问题阶段,高级的自我提升阶段。

但由于媒介的多元化,数字化时代不管人们处于哪个阶段,其阅读行为与“坐拥书城”的年代相比都更加零散、肤浅。

人们忙碌的生活破坏了安静的环境、惬意的心境,使传统的书香、墨香被高科技、高效率的生活所淘汰。

快节奏的筛选和接受,往往容易造成思维跳跃、零散,久而久之,使思考缺乏逻辑性和深度。

有声读物是碎片化、浅层化、快速化阅读中相对系统、深层次、速度慢的阅读方式。

在书本内容转换为声音时,并没有破坏书本原有的系统和逻辑,只是将书面的语言转换为较口头的表述方式,其内容和思想的维度并没有遭到破坏。

有声读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提供了相对慢且完整的阅读空间,在适应人们生活节奏的同时,提供了新的相对质量较高的知识获取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阅读碎片化、浅层化、快速化的发展态势。

(摘编自《浅析有声读物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材料四:

目前,中国有声读物尚处于起步阶段。

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有声读物,一直摆脱不了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特性,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免费习惯使得出版社想要依靠发行有声读物直接赢利比较困难。

对此,各家有声读物经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

国内知名的喜马拉雅FM,则致力于围绕出版、作家、主播、粉丝、品牌等打造产业链,通过粉丝效应树立品牌,逐渐形成Free(免费模式)+FM(有声基因)+Fans(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

什么样的书适合被制作成有声版本?

能否寻找到优秀的朗读者、成熟的制作团队、适合的发行渠道?

读者听众是否买账,是否愿意付费获取高质量的有声读物产品?

……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一条完备的有声读物产业链,将成为开拓有声读物业务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有声书,数字阅读的围猎场》)

7.下列对材料中“有声读物”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声读物指互联网用户用电脑或移动终端来使用录制为音频的文学作品等的作品。

B.有声读物指把文学作品等内容录制成音频并且以互联网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的作品。

C.有声读物指把文学作品等录制成音频后,用户通过购买的形式最终获得授权的作品。

D.有声读物是指个人或专业制作单位把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语音技术录制成音频的作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通过手机听书的方式打发不工作的时间,说明有声阅读的发展符合人们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碎片化信息的需求。

B.数字化时代,读者用新媒体阅读书籍,无论处于阅读目的的哪个阶段,与之前阅读纸质书籍的年代相比获得的知识都会更加零碎和肤浅。

C.容易造成思维跳跃的快节奏生活使人难以达到自我提升的阅读目的,而提供相对慢且完整阅读空间的有声阅读避免了这个问题。

D.有声读物只是把书面语言转换为较为口语的表述方式,没有破坏书本原来的系统和逻辑,所以其内容、思想的维度没有改变。

9.中国有声读物目前遇到哪些困境?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4分)

答:

7.D [A项材料一第一段的第一句给“有声读物”下了定义,即“将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语音技术录制成音频的作品”,所以是不是互联网用户、使用不使用电脑或移动客户端不是界定“有声读物”的标准。

B项“以互联网的形式传递”以偏概全。

C项“用户通过购买的形式最终获得授权”错,有声读物与用户是否购买并获得授权没有关系。

]

8.C [C项“有声阅读避免了这个问题”错,原文只是说有声读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阅读碎片化、浅层化、快速化的发展态势”。

]

9.

(1)困境:

①制作有声读物的网络文学作品本身质量不高。

②有声读物的版权问题。

③有声读物还不能摆脱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特性。

(2)办法:

①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问题,写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提升作品质量。

②对于版权问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积极打击盗版等侵权行为。

③对于不能摆脱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特性,各有声读物经营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更多的新的尝试。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周测卷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中国快递进入“单日亿件时代”!

市场规模自2014年起稳居世界第一!

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快递行业运行情况让不少人激动了一回。

从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

从2012年的56.9亿件到2016年的312.8亿件,再到2017年上半年就已达173.2亿件。

不仅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快递服务时限水平也基本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全程时限处于58—60小时,72小时准时率从2012年的72.4%提升到2016年的75.53%;距离在1000公里以下的快件中,有84.62%能在48小时内送达。

此外,快递申诉率更是创下历史新低,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为百万分之6.6,同比减少3.9个点。

(摘自新华网《“世界第一”实至名归 外国人:

我爱中国快递》,有删改)

材料二:

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治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

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瓶颈。

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

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总局之间单向封闭流动。

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达到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

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有删改)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高健《中国快递行业结构性分析》)

材料四: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下滑已是大势所趋,而快递业务则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普遍服务是邮政发展的立业之基。

国家邮政总局发布的2015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函件业务同比下滑18.3%,包裹业务同比下滑29.6%。

下滑幅度最小的是订销报纸和杂志业务,下滑幅度分别为1.7%和7.1%。

 邮政普遍服务,是国家要求邮政承担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即邮政服务网点要普及、资费要低廉、对传播文化类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邮件要给予优惠,并力求做到国家每个公民都能使用邮政。

(摘自《邮政普遍服务全线下滑 快递业务还有机会提升5个百分点》,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限缩短、准时率提高、申诉率降低是快递服务时限水平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的表现。

B.解决快递产业遇到的问题,需要行业自律和市场竞争,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

C.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既需要快递业为数据把关,也需要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

D.数据流通环节的安全必须实现信息数据快递公司总部对邮政总局的共享。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快递业发展喜人,市场规模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从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快递业务量单日已达亿件,进入“单日亿件时代”。

B.从材料三可知,国有企业无论在吸纳人员就业方面还是在行业收入方面,都高于其他四类企业,是快递业的主力军。

C.外资企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它的不断壮大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D.与快递业务有较大增长空间形成对比的是,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呈现下滑势头,说明该业务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被快递业务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快递业的继续发展除了法治化,还需要如何做?

请概括说明。

(4分)

答:

7.A [“申诉率降低”不属于“快递服务时限水平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的表现。

]

8.B [A项原文是“我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是指正常的状态下可以达到单日快递亿件,但不是指任何时候、任何状态都可以达到单日快递亿件。

C项无中生有,无法证明外资企业的不断壮大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有利。

D项无中生有,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具有公益性,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下滑已是大势所趋,而快递业务则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无法证明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会被快递业务取代。

]

9.①引入智能设备(机器人)来缩短服务时限;②开放多家经营,引入竞争机制。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3周周测卷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特别是感情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它的艺术旋律表达出来的。

书法艺术旋律是一篇书法整体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整体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开大阖。

这里重要的是整体,其次才是局部。

在整体旋律中,每一个字的用笔与结体,又以其大小、粗细、斜正、枯湿、长阔、轻重、快慢、断续,作出了与旋律相协调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整体旋律的艺术魅力。

《孙子兵法》: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书法旋律也是如此。

行气,有助于加强整体旋律的艺术感染力,但代替不了整体的旋律,它不是旋律的同义语。

行气,是书写字句时气势的连贯与呼应,它的产生也是由于书法家对于诗文感情的感受或由于形式的需要。

但是,它的产生是源于字句的各行各句,于是所表达出来的艺术魅力也便局限于本行的范围,而缺乏宏观的视野与整体的安排。

旋律,是从整体布局出发,用包括行气在内的多样的艺术手段,以托出诗文的感情或是以景色为目的所安排的大开大阖的艺术节奏。

有时,由于内涵的需要,甚至暂时把诗句的书写运行在中途停断一段时间,留下一段空白,也是艺术旋律的表达手段之一,这就更不是仅仅着眼于局部的行气所能包括的了。

没有整体的艺术旋律,便没有深沉的艺术。

千百年来,书法作品把诗词文赋所描写的人世间如此复杂的事物、如此不同的感情,都放置于一个同样平齐方正的算盘式的固定框架中,把本来看起来、读起来节奏长短、错落有致的诗句文辞,一律写成了难以断句、千篇一律的字群,这将如何去感动读者感情的心弦?

中国历代书法,在用笔、结体上,创造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局部行气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长期忽略了对整体艺术旋律的研究和运用,这大大埋没了书法艺术震撼读者感情的力量。

宋陆放翁诗曰: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书法亦然。

如向音乐借鉴,安排书法的整体旋律,其实和为歌词谱一支曲相仿,是诗文感情的波澜起伏决定了书法旋律的跌宕起伏。

再读一遍白居易的《琵琶行》当是有益的,其中关于乐声的描写,其实也是一篇对书法旋律的描写。

向绘画借鉴。

绘画中疏密、粗细、断续、曲直的对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运用,布局和变形的画理,都能使书法艺术得到借鉴。

书法中画意的布局,不仅能使诗文中画意的描写得到加强,更能使诗文的感情得到充分的抒发。

历代一些有创意的书法家中,同时也是画家的甚多。

还可向武术借鉴,向大自然借鉴,从文学中研究,从社会生活中学习。

在艺术旋律这片辽阔的天地里,中国书法必将会产生千万朵撼人心魄的艺术花朵。

(有删改)

7.下列对“书法艺术旋律”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对书法艺术旋律的分析,应着眼于书法艺术整体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起落开阖,而局部的变化是可以忽略的。

B.每个字的用笔与结体,要有整体的考虑,应根据作品的旋律,作出与之协调的变化,才能增加书法的艺术魅力。

C.《孙子兵法》说: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与书法艺术旋律的道理相通,可见孙子对书法也有独到的理解。

D.书法作品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它的艺术旋律表达出来的;而通过作品的内涵,也可加强整体旋律的艺术感染力。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旋律关注的是作品的整篇布局,出于内涵的需要,有些诗句在书写时停断一段时间,留下了空白,但旋律仍在。

B.行气代替不了书法作品整体的旋律,它是字句运行中气势的连贯与呼应,只能展示作品局部的艺术魅力。

C.千百年来,书法将诗文放置于固定框架中,写成难以断句、千篇一律的字群,因而难以感动读者感情的心弦。

D.我国历代书法注重了在用笔、结体这些局部行气上的探索,而长期忽略对整体艺术旋律进行研究和运用。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书法艺术与诗歌、音乐的相似之处。

(4分)

答:

7.B [A项“局部的变化是可以忽略的”错,原文中是说“其次才是局部”,并非可以忽略。

C项“孙子对书法也有独到的理解”缺乏根据,原文中只是作类比。

D项原文中是“行气”可“加强整体旋律的艺术感染力”。

]

8.C [原文是说把“复杂的事物”“不同的感情”置于“固定框架”中;原文用设问引人思索,并非结论。

]

9.①书法艺术与诗歌、音乐一样,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形式;②它们都注意整体布局与局部变化之间的联系;③它们都注重从自身之外汲取灵感与养分。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4周周测卷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都取决于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需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广大民众是基础和支撑。

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难以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创新型人才深深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植根于激励有章、赏罚得法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之中,如果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庞大的公众群体,就不可能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培育理解支持创新的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本课题组针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答题的方式,题目包含三个领域: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能力。

调查结果如下:

(资料来源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报告(2015~2016)》)

材料三:

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

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

2011年,日本发生的9.0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购食盐风波,这凸显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

而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传闻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

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人理所当然地相信了缺乏科学依据的谣传。

(摘编自秦大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

材料四:

新时期,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少数民族是最薄弱的短板。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不高,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不均衡,机制、体制不健全,科普能力发展不平衡。

科普产业弱小,科普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脱节。

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投入较低,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来源同材料一)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在三个领域的答对率都超过了60%,答对率较高的是北京市和陕西省。

B.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能力三个领域中,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的答对率都呈依次递减的趋势。

C.从参与调查的公民来看,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呈正比例关系:

科学知识越丰富,科学思想就越突出。

D.图表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其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高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迫在眉睫。

B.当前,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C.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公民的科学素质普遍偏低、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且目前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D.我国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高于农村居民,这说明在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上,城镇的科普经费投入足,各级财政投入多。

9.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述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迫切性,但角度有异,请分别加以概括。

(4分)

答:

7.D [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程度与公民的科学素质的高低并不一定呈现对应关系,如广州市在三个领域的答对率均略低于黑龙江省。

]

8.B [A项范围缩小,由材料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可知,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起决定性作用,科学素质只是国民素质的一部分。

C项“目前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错,材料四中的准确认识言外之意,便是解决方案。

D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费投入、财政投入只是其一。

]

9.材料一从对国家的影响这一角度来阐述,分别阐述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材料三从对个人的影响这一角度来阐述,材料认为科学素质会影响到公民个人的生活,并举了生活中的两个事例从反面加以论证。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5周周测卷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成绩好,谁就可以当官。

对这个制度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科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在世界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

即便在中国,在科举制产生之前也有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

从最早的贵族、门客,到军功、推荐(察举、征辟、孝廉),最后是九品中正制,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

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复杂化与国家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的倒逼。

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周朝,就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清完全不同,在制度层面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国。

和七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

这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其本义,就是“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

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

孟子对这个社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是君主,但他们和卿、大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已。

在这样的社会里,选拔官员自然倾向于世袭制。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

世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人们得到一些好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

既然大家的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世袭,我们卿为什么就不能世袭?

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

因此,在西周主要采取世官制,这个制度到了春秋时期虽然开始有所松动,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

我们翻翻《左传》就会发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代为卿,比如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齐国的高国,都是如此。

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经常从外界选拔官员,让官员生官员就行了。

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

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

在春秋中后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

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

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

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来越集中。

而权力越集中,官职也就越不像贵族的固有权利,而越像是国君的额外赏赐。

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

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国君即使想从民间选拔官员也无从选起。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增长。

一下子,官员潜在储备极大丰富。

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学了一肚子当君子的学问,怎肯老实待在家里浇粪种地?

孔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学而优则仕”的理论,给不甘心在家种地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

而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就整体性地崩溃了。

(选自《科举之前的选官史》,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世官制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世袭是人类的本能,等级制度则给了天子、诸侯、大夫等阶层采取世袭制的借口。

B.世官制在春秋时期虽有所松动,但依然占据主流位置,这让平民百姓很难获得机会走上仕途。

C.世官制作为相对稳定的制度,具有可预测性,可以缓解贵族内部的矛盾,在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

D.在各种原因影响下,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整体性地崩溃了,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从隋唐起盛行的科举制,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制度,可以看作是国家治理复杂化与囯家规模超大化倒逼现实政治的产物。

B.不同于宋元明清等时期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西周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C.孟子对理想化社会的描述,明确了不同的阶层在等级树上相去不远的地位,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D.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论契合了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心理,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

9.简要概括世官制出现崩塌征兆的两点原因。

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