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349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北京市12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6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2016东城二模】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8-10题。

(共10分)

【材料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材料二】

顺、康①间,吴门②有顾德麟号顾道人者,工琢砚,果出其手,端溪、龙尾③之精工镌凿者固不待言,即

村④常石,随意镂刻,亦必有致,自然古雅,名重于世。

德麟死,艺传于子,子不寿,媳邹氏袭其业,俗称顾二娘,又名顾亲娘者是也。

常与人讲论,其言曰:

“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

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

”其意乃效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意也。

其所作古雅而兼华美,当时实无其匹。

邹无子,螟蛉⑤二人俱得其传,惜死其一。

邹死,仅存一人名公望号仲吕者,实邹女之侄而冒姓顾,然亦无子。

(选自徐珂编撰《清稗类钞》)

①指清朝顺治、康熙两位皇帝。

②指江苏苏州、南京一带。

③端溪为溪名,龙尾为山名,二者附近皆产砚石,它们与甘肃洮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

④村名。

,音lè。

⑤养子的代称。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中轩敞者为舱砚为一石琢成

B.石青糁之乃石之本来面目

C.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D.若听茶声然然亦无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⑵艺传于子,子不寿

译文:

10.从材料二对顾德麟、顾二娘两位制砚名家作品的评价中,选出更贴合材料一里核舟艺术特点的一项,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两条理由即可。

4分)

答:

答案:

8.答案:

A

评分:

2分。

9.答案:

⑴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⑵(死前,德麟)将手艺传给了儿子,但他儿子寿命并不长。

评分:

共4分,每小题2分。

第一小题中,关键词“比”和句子的基本意思对即可;第二小题中,关键词“寿”和句子的基本意思对即可。

10.示例:

看法:

自然古雅。

理由:

自然是指王叔远雕刻核舟“因势象形”,他利用桃核修狭的特点——中间高宽处为船舱,刻八窗、许多文字、箬篷,船首尾5人,栩栩如生;古雅则指雕刻的主题,以苏轼和朋友泛舟赤壁为题材,其间还刻有颇有意境的对联等。

评分:

共4分。

其中,选出贴合的评价,2分;理由2分,主要结合材料一中核舟呈现的主要特点谈,两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附录】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顺治、康熙年间,吴门有位顾德麟号顾道人的人,擅长雕琢砚台,如果砚台出自他的手,用端溪、龙尾出产的石头精工细作雕琢的砚台本就不用说,即使是村普通的石头,依着它本来的样子雕刻,也一定有情致,自自然然古朴高雅,在社会上名重一时。

德麟过世,死前将手艺传给了儿子,但他儿子寿命并不长,之后儿媳邹氏承袭了这门手艺,大家平时叫她顾二娘,又叫她顾亲娘。

她时常和人谈论制砚,曾有这样的话:

“砚台是一块石头雕琢而成,一定要圆浑活泛而且丰腴润泽,才能见到雕刻的妙处。

倘若死板干瘦感觉很硬,这是石头的本来样子,那么你的雕琢打磨体现在哪儿?

”她的意思是效仿明朝铸造宣德炉的想法。

她的作品古雅而且兼有华美之感,在当时确实没有与她匹敌的作品。

邹氏没有孩子,她的两位养子都得到了她的真传,可惜早夭了一位。

邹氏过世后,仅留存一个叫公望号仲吕的,实际上是她的侄子而假冒姓顾,但他也没有孩子。

【2016西城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9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

……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

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

①黄子履庄:

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

机关。

7.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尝贻余核舟一贻:

(2)凿木人长寸许许: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翻译:

9.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

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①”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②”字来概括。

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③,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④。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答案:

7.答案:

(1)赠(或“赠送”)

(2)上下(或“左右”)

评分标准:

共2分。

每小题1分。

8.答案:

(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评分标准:

共4分,每小题2分。

9.答案示例:

①灵怪(或“奇巧”)②奇(或“神”)③刻字

④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

评分标准:

共4分,每空1分。

 

【2016海淀二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5-7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

【乙】

谢太傅云:

“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

“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

人问其所以,顾曰:

“谢云: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

人问其故,顾曰:

“四体妍蚩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

“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

注:

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

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

③[识具]见地,才略。

④[目精]眼珠。

⑤[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

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能以径寸之木以:

(2)尝贻余核舟一贻:

(3)左手倚一衡木衡:

(4)或数年不点目精或: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

(1)高可二黍许翻译:

(2)此子宜置丘壑中翻译:

7.【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

【甲】文段写奇巧人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①;【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②。

(要求: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

5.

(1)用

(2)赠送(3)同“横”(4)有时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

6.

(1)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深山幽谷中。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7.示例:

①依据木头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②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16朝阳二模】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5—19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①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②放。

”渔父曰: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③而啜其醨④?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⑥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注】①[三闾大夫]指屈原。

②[见]表被动,译为“被”。

③[糟]酒渣。

④[醨]薄酒。

⑤[察察]洁白的样子。

⑥[汶汶]浑浊的样子。

15.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行吟泽畔一目十行B.颜色憔悴声色俱厉

C.形容枯槁花容月貌D.何故而至此无缘无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屈原至于江滨翻译:

(2)是以见放翻译:

17.本文记叙了屈原与渔父之间的对话,从中我们得知屈原因为“

,②”而“见放”,又因不愿③而最终怀石投江,以身殉国。

(3分)

18.本文中有不少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成语,请你任选其一,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

答:

19.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将他投江自沉的农历五月初五定名为

”,并通过②、③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歌颂屈原。

(3分)

答案:

15.答案:

A(2分)

16.答案:

⑴屈原来到江边。

⑵因此被流放。

(共2分。

每题1分)

17.答案:

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③同流合污

(共3分。

每空1分)

18.答案:

随波逐流(形容枯槁)

(共2分。

书写1分,成语1分)

19.答案:

①端午节②赛龙舟③吃粽子(……)

(共3分。

每空1分)

【2016丰台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武陵一市井少年,善说谎。

偶于市中遇一老者,老者说之曰:

“人道你善谎,可向我说一个。

”少年曰:

“才闻众人放干了东湖,都去拿团鱼,小人也要去拿个,不得闲说。

”老者信之,径往东湖,湖水渺然,乃知此言即谎。

(选自《雪涛谐史》)

4.与“老者信之”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与之乘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无丝竹之乱耳D.山间之四时也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人道你善谎谎:

(2)才闻众人放干了东湖才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偶于市中遇一老者翻译:

(2)乃知此言即谎翻译:

7.阅读这个故事后,从“老者”方面,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3分)

答:

答案:

4.(2分)A

5.(2分)

(1)谎:

说谎

(2)才闻:

刚刚听说

评分标准:

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

6.(共4分)

(1)(少年)偶然在市井中遇到一个老人。

(2)(老人)才知道这番话就是说谎。

评分标准:

“于”“市”“乃”各1分,语句通顺畅达1分。

7.(3分)答案要点:

不要过于自信,不要轻视别人,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要保持清醒。

评分标准:

写出2点启示,意思对即可。

 

【2016石景山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4-6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

谈笑有鸿儒鸿:

__________

或栖于椟于:

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无案牍之劳形翻译:

__________

⑵未尝不与书俱翻译:

__________

6.【甲】文中刘禹锡不以“陋室”为“陋”是因为①,【乙】文中陆游以居室为“巢”是因为②,都体现了古代文人③的思想境界。

(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

4.⑴大⑵在

评分:

共2分。

每小题1分。

5.⑴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⑵没有哪里不是书的

评分:

共4分。

每小题2分。

6.①惟吾德馨②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示例:

安贫乐道

评分:

3分。

每空1分。

【2016通州二模】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9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7.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2)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

(2)时人莫之许也翻译:

9.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你认为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恰当吗?

结合【甲】【乙】两则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4分)

答:

答案:

7.

(1)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2)拜访

(共2分。

一词1分)

8.

(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2)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共4分。

基本内容符合语境即可。

内容不恰当酌情减分。

9.答案示例:

评价很对。

(1分)诸葛亮在遇到明主之前就有远大政治抱负,常自比管仲、乐毅。

出茅庐后,临危受命,与刘备一起建立蜀国,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接受托孤重任,为兴复汉室,多次北进中原。

具有鞠躬尽瘁的伟大情怀。

(2分)

(共4分。

判断1分;内容2分;表达1分)

 

【2016顺义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第6-8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①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③,悉更约束④,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①奢:

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②难:

驳倒。

③廉颇:

赵国良将。

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

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④约束:

纪律和规定。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

①然不谓善()②秦悉坑之()

7.下列加点“以”字的解释与“以天下莫能当”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光先帝遗德B.全石以为底

C.必以分人D.皆以美于徐公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①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翻译:

②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翻译:

                                        

9.你认为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6.

(1)擅长(1分)

(2)全部,都(1分)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7.D

评分:

共2分。

8.⑴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2分)

(2)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2分)

评分:

每句2分,共2分。

9.赵括只能纸上谈兵,空谈理论,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战争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却不知道变通。

(2分)

             

【2016怀柔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9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①曰: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②。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释:

①反:

“反”同“返”②页: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多助之至至:

⑵夫以老者之智以: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翻译:

__________

(2)既而君悔之,遣使追翻译:

__________

9.从乙文看,子奇采取了⑴和⑵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而达到“阿县大治,遂败魏师”的结果,这正印证了甲文所阐释的“⑶”的道理。

(4分)

答案:

7.(1分)⑴极点、(到了)极点

⑵(1分)凭借、用

8.(4分)⑴管辖百姓不是凭借国土的边疆界线⑵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他

9.(4分)⑴把兵库里的武器锻制成农具,给百姓使用(1分)⑵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民(1分)⑶“得道多助”或“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分)

【2016平谷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共10分)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

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

“牛羊无用,徒縻⑤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⑥。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

“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语之:

“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⑧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⑨。

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曹玮知镇戎军日: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

知:

主管。

镇戎军:

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

日:

……的时候。

②虏兵:

敌军。

③辎(zī)重:

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④部伍:

兵士的队伍行列。

⑤縻(mí):

束缚。

⑥候:

侦查。

⑦少选:

一会儿。

⑧几:

接近。

⑨阑:

残尽。

5.下列各选项两句话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乘锐便战      若为佣耕  

B.遂弃牛羊而还      遂逐齐师

C.乃止以待之       乃不知有汉

D.虏方苦疲甚       今齐地方千里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比其复来比:

(2)尝出战小捷尝: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故为贪利以诱之。

翻译:

(2)歇定可相驰矣。

翻译:

8.选文主要通过①描写来表现曹玮这一战斗指挥者的形象,突出其用兵谋略和作战经验。

他巧施计谋:

首先故意“②”,用假象迷惑敌人;接着以此引诱敌军“③”,造成敌人的疲劳;最后当敌军追击而来时,又请对方“④”,从而麻痹敌人的斗志,一举歼灭。

(①空用自己话回答,②③④空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5.B(2分)

6.

(1)等、等到

(2)曾经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

7.

(1)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来引诱他们。

(2)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

8.答案:

①语言②颇失部伍③遽还袭之④休憩士马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

 

【2016昌平二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