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484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二课时,北京市2006——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用法。

2,归纳解题步骤,寻找解题技巧。

课堂笔记

(2013年北京高考)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

“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彬顿首()谢()曰:

“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

“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

“煜入或不测,奈何?

“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

“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美曰:

“何谓也?

”彬曰:

“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

“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

“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觌(dí):

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受而籍之衣柜籍:

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典:

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

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仍: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

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4分)

三、本大题共三小题,共2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行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2012年北京高考)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

“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

”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

①执业:

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

②汛室:

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

借用

B.景淳竟死竟:

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赆:

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多:

称赞

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舍我吾宁舍之而受祸B然其行最著然独好周人急

C恐为他人得倘育而为风露所感D何以为报妻卧草中以号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头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2011年北京)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

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

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

①誳:

弯曲。

②河上:

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

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

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

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

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

简略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第二部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分)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2010年北京)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预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妄人也。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

①市:

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

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

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

聚集,搜集

  B.积券如山        券:

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       诣:

前往

  D.终不复言        复:

回答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译文: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译文: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译文: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译文:

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津津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到长远索引获得的利益较大”。

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

“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2009年北京)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

“得无难乎()?

”叔孙通曰: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

“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

“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

“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

传言“趋”。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

“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

学习、练习②谒者:

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

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

估量

C.若真鄙儒也鄙:

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竟:

直至……终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①及项梁之薛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2008年北京)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延寿举手舆中曰: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

①历召:

一一召请。

②学言:

学校。

③不殊:

没死。

④掾史:

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

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

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

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

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

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理解:

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理解:

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理解:

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理解:

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2007年)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