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618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古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白的《古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白的《古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白的《古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白的《古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李白的《古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李白的《古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李白的《古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白的《古风》.docx

《李白的《古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的《古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白的《古风》.docx

李白的《古风》

李白的《古风》

近读《李白诗选》(林莽著),盛夏之夜如处避暑山庄。

其中“秦王扫六合”(《古风》第三)一诗让我想起了刚刚结束的历史中考。

现结合课题研究,谈谈自己对这首“谪仙词”的点滴体会。

一、诗仙及其“谪仙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韩愈评价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言其“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记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人也!

’”所以,李白又号“谪仙人”。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取得了后世难以企及的成就,被称为“谪仙词”。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林莽所著《李白诗选》精心选取“谪仙词”一百多首,并依创作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题解、注释尤见功力。

阅读本书,可加深对李白其诗其人双方面的了解。

二、“秦王扫六合”与中考历史试题

1、“秦王扫六和”原文摘抄

《李白诗全集(卷一)》收录《古风》五十九首,而林莽的《李白诗选》选取其中三首:

“大雅久不作”(《古风》第一)、“秦王扫六合”(《古风》第三)、“齐有倜傥生”(《古风》第九)。

现将“秦王扫六合”全文摘抄如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2、中考历史试题选录

其一、2008年徐州市历史中考试题:

单选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A.废除丞相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D.建立皇帝制度

其二、2008年岳阳市历史中考试题:

单选题:

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

A.嬴政B.李世民C.拓跋宏D.武则天

其三、2009年甘肃兰州市历史中考题: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1)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

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

(2)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其四、2009年徐州市历史中考试题: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3、比对中考试题,赏析《古风》之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最后一个对手——齐国后,统一的秦帝国终于屹立在世界东方。

建立一整套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必然,因为秦一统天下本是大势所趋;而且,在文化上也早有准备,战国法家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

秦始皇将法家理论用之于实践,他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这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了。

政治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统一提供保障,而经济文化统一又促进了政治统一,社会系统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本就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

为了改变战国时期经济文化差别巨大的现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并试图通过焚书坑儒来达到控制人们的思想的目的。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不仅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国家内部的精神软件系统,还在疆域上巩固边防扩大疆域,使秦帝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其功,秦始皇认为三皇五帝所不如,故自称“始皇帝”,“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参见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历史试题)。

可见,秦始皇对自己的功绩是相当满意的。

其过,我们不妨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略见一斑: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参见2008年潍坊市、2009年重庆綦江县中考历史试题。

“秦王扫六合”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

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褒贬分明。

秦始皇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是他奢靡浪费,严刑峻法,残暴无道,最后落得家破国亡的结局。

 此诗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继而讽刺他追求神仙的荒唐行为。

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

李白此诗似为玄宗追慕仙事而发,以古喻今,借始皇之事来讽刺唐玄宗。

 在这首“秦王扫六合”中,雄健奔放的气概正是诗人久抑未张的政治强音,作为一个独具浪漫情怀的欲求致力仕途的诗人,缩首缩尾的儒家庸和与他的诗学和为人是格格不入的,而法家励精图治的宏图大略正与他的开阔自由的胸襟不谋而合,所以历来被儒家和世人憎畏的秦始皇,在李白的诗笔下是那样伟岸卓绝,似乎千古帝王惟始皇傲视寰宇, 天下诗人独李白旷逸四海。

三、《古风》入题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1、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方兴未艾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万世一系、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然而从20世纪初开始,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世纪性的浩劫,传统文化几近断裂。

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人文缺失、谈吐粗俗、人心浮躁、痞性日张、道德危浅,连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诚信都成了问题。

人心工程、文化工程亟需厉举。

   江泽民同志说过: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历史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因此,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当今全球一体化大潮中世界文化交流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必要而且迫切。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是由二百多位原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等共同倡议发起的,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滋养人文情怀,铸造民族精神”,并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的一项青少年“民族魂”教育的基础工程。

可以说,这项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如今,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积极响应。

今年五月四日,新沂市教育局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造三乡五园教育特色——‘五四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本次大赛的参赛节目都是各学校在校级比赛的基础上认真遴选报送的,整台节目精彩纷呈。

选手们或个人诵读,或集体群诵,或表演,或吟唱,从唐诗宋词到现代经典名篇,从汶川地震的悲痛到歌颂强大祖国的振兴,评委和观众沉浸其中,时而流泪沉思,时而微笑欢欣,与其说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比赛,不如说是一次经典诗文的美妙享受。

历史教材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本,像《古风》一般的经典诗文信手可拈,历史教学理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历史教学应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首先,历史教学要落实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开篇就揭示历史教学的时代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新课标还指出:

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以李白《古风》诗为例,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识记和领悟。

(1)解读文本,陶冶情操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第4课“唐诗宋词”,以“华光万丈的唐诗”为题介绍了李白的文学成就: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内容丰富,感情激越,场面壮阔,气势峥嵘,蕴含着勇往直前的力量和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

他随意创造,无拘无束,落笔如飞,出神入化,人称“诗仙”。

那么,如何理解李白的诗风及其精神内涵呢?

我们不妨结合《中国历史》七上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课“秦朝的统一”来加强识记和理解。

课文引用了李白的诗《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并要求学生“读读”。

教学时就要组织学生诵读这首诗,以此感悟秦始皇建立千秋功业的豪情壮志,进而理解始皇帝统一六国的伟大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通过诵读《古风》,不但实现了经典诗文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同时又加强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和认同,可谓一举多得!

(2)创设情境,加强诵读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设计了一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主题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赛诗会,通过配乐朗诵、表演、绘画、书法、演奏、舞蹈、演唱等,“让我们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这座宝库的一角,去感知它的博大精深,欣赏它的辉煌灿烂吧!

”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丰富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提高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历史中考试题,充满中国元素的诗书画印在试卷中比比皆是。

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渗入中考,既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精神滋养,让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中再次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彰显出历史中考的古典情怀,这一命题趋势值得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白诗选》,林莽著

2、李白词条,XX百科

3、历史课程标准

4、中考历史试题,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5、《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的重大意义》,XX网

6、《秦王扫六和》,XX百科

7、《李白诗风的特色——秦王扫六合》,作者:

沧海★一声笑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