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831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及多选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后,开始出现了(D)

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1994年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1、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12、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

“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是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13、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1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B)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15、“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果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

16、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17、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18、未来学家葛洛庞帝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观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2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D)

B.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

2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6、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7、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底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D)(2004年)

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该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28、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9、“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是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要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0、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D)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31、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吐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3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3、衡量生产力的客观尺度是(A)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3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3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

D.分工协作关系

 

36、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B)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37、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

它们是(D)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38、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3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40、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4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

42、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4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4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45、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C)2002年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4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C)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47、货币的本质是(B)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4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D)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49、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是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50、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C)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以作为支付手段

5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D)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5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B)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53、劳动力成为商品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54、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B)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5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D)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56、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57、资本家普通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D)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8、在揭示资本家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价值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9、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C)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60、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B)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61、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B)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62、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产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B)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6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64、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的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6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B)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6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D)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67、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现状说明(D)

A.政体和国体是没有联系的

B.有何种国体就有何种政体

C.有何种政体就有何种国体

D.政体和国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6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

6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70、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B)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7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达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

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BCE)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3、《传习录》记载:

”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B)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4、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

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CE)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的,部分是意识的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5、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DE)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E)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7、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该理解为(CDE)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8、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BD)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9、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

“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BDE)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10、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

11、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CD)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12、据报载,北京市某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

这是因为(BCD)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13、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E)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