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063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docx

学年论文阆中旅游开发与保护

学年论文

阆中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学年论文任务书

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

经济管理系

11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阆中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

阆中古城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本文通过对阆中古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立足于阆中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探讨阆中古城的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存在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1、联系实际、资料充实、数据准备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畅

3、观点正确、论述充分

4、字数在5000字以上

5、格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M].北京:

物出版社,1987.

2、阆中市档案局.名城档案(第1-3辑)[Z].2001.

3、南充历史文化旅游丛书编委会.古城阆中天下稀[M].2000.

4、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四川省阆中市旅游局.四川省阆中市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Z](2000-2015).2000.

5、阆中县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阆中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古城阆中历史概

述[Z].1984

6、范为.古阆中城风水探析[J].城市规划,1991,(3):

013.

7、赵美英,徐邓耀.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生态经济,2005,

(1):

12-16.

8、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M].2007.

指导教师:

职称:

2013年7月15日

系级教学单位审批:

年月日

阆中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摘要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

阆中古城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自2005年开始,阆中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确立了以旅游为先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迎来了旅游发展的高峰。

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古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古城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环境被污染、文物遭破坏、文化被同化等等己经成为阆中古城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在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成为阆中古城进行旅游开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阆中古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立足于阆中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探讨阆中古城的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存在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开发保护

TourismDevelopmentandProtectionResearchofLangzhong

Abstract

LangzhongisanoldcitywhichlocatedinthenortheasternmarginoftheSichuanBasin,theJialingRiver,LangzhongDohabeautifulwater,climate,abundant.Langzhongbelongtoculturaltourismresources,isahistoricalandculturalcity.NationalAAAAlevelscenicspotsLangzhongmeltingmountain,water,cityasawhole,brillianthistoryandcultureandbeautifulnaturalsceneryeachother.Since2005,wasnamedlangzhongChinaExcellentTourismCity,langzhongestablishedtourismasaleadingindustryofeconomicdevelopment,tourismdevelopmentusheredinthepeak.Alargeinfluxoftouriststothecitybringshugeeconomicbenefits,butalsotoprotecttheancientcitybroughtgreatpressure.Pollutionoftheenvironment,heritagedestruction,culturalassimilation,andsohasbecomethemainproblemfacingLangzhongcity.HowtoprotectionandtourismdevelopmentinthecitytofindasuitablepathbetweenbecomesLangzhongcityfortourismdevelopmentmustfaceandsolvetheproblems.BasedonLangzhongtourismdevelopmentandprotectionofthestatusquoanalysis,basedonLangzhongrich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exploreLangzhongtourismdevelopmentandprotectionoftheancientcityofproblemsandproposeappropriate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angzhong;Tourismdevelopment;Tourismprotection

摘要.................................................Ⅱ

Abstract.............................................Ⅲ

一、阆中古城旅游概况................................1

(一)历史文化........................................1

(二)区位条件.....................................2

二、阆中古城旅游发展的开发...........................4

(一)开发的现状....................................4

(二)开发存在的问题...............................5

(三)深度开发的策略.................................6

三、古城阆中的保护................................7

(一)古城阆中的保护现状...........................7

(二)古城的破坏情况..........................8

(三)古城保护策略..................................9

四、结论............................................11

参考文献.............................................12

阆中旅游已经取得的历史成绩,可以总结为:

进步快、基础好、形象佳。

以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为标志,阆中取得的进步是历史性的;但是它却还没有形成固化的观光旅游模式,而且现在市场上已有一部分是自由行的休闲度假旅游者。

及时调整适应,这是阆中的后发优势。

仅仅是古城的观光休闲旅游己经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为了发展需要把单纯古城观光及早地调整到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目的地,复合型开发。

同时,古城吸引力的中心灵魂归咎于“保护”,所以阆中旅游发展要开发与保护并重。

一、阆中古城旅游概况

(一)历史文化

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城,商代为彭国之地,周朝为巴子国域。

公元前330年(周显王三十九年),阆中为巴国都城,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攻占阆中,巴国灭。

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筑城设县,距今己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最早筑城置县的地方之一。

自置县开始,阆中为历代郡、州、府、道等行政军事治所,先后为汉、晋、隋的巴西郡治,唐、宋的阆州州治,元、明、清的保宁府治和川北道治。

清初,八旗军队攻占巴蜀要冲阆中,并设置四川省代行省会,阆中一度成为四川省的统治中心长达17年,举行过四次乡试。

证明这2300多年来,阆中一直是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阆中是全国四大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内涵丰厚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山水风光一起构成了阆中天人合一生动和谐的整体。

保存相当完整的明清古城兼之“三百里最秀丽”的嘉陵江美景汇集于此。

(二)区位条件

1、交通状况

近距离游客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是公路交通,目前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公路纵贯境内,南广高速也已建成通车,来自阆中周边地区的游客可以方便的到达,距离稍远的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游客也可由高速直达目的地。

2、服务设施

(1)东方广场、城南天下、嘉艺.上古城、中华间天城等大型观光、购物、休闲、娱乐场所陆续建成。

(2)住宿设施方面,已建成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饭店3家、古民居星级客栈10家;一家五星级、两家四星级、两家二星级正在筹建或建设之中。

(3)全市现有旅行社(包括分社和门市部))20家、导游(讲解员)约150名,旅游商品销售店100多家,旅游重点餐饮店50家,农家乐50余家。

成立旅游管理公司3家,开办了阆中市旅游学校,成立了旅游汽车公司。

3、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 

(1)与附近旅游地类型的异同:

阆中周边的旅游地还有南部县、南充市、仪陇县等,虽然这些地区也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的旅游类型,但是阆中古城还是有明显的优势,阆中古城是全国四大古城之一,整个古城的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所以在游客数量上远胜于周边其它地区。

 

(2)与附近旅游地间的距离:

阆中古城距南充市约120公里,汽车一小时左右便可到达,在这个半径范围内还有苍溪县、仪陇县、南部县等地区可以快速到达。

游客可以考虑这些地区和阆中古城一起呈线状旅游。

二、阆中古城旅游发展的开发

(一)开发的现状

1、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古城资源首屈一指,阆中,与丽江、平遥、款县齐名,是全国四大历史文化古城。

城非镇,古城较之古镇,更多了优秀文化的内涵。

现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汉恒侯祠、永安寺、五龙庙),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

(2)风水文化独领风骚,阆中与起他古城相比,最大的特点与优势便是它“三面环水,四面环山”的自然环境,与古城相构成的一幅绝妙的风水文化阐释图。

据清代遗留的古城图,整个古城的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也是四川唯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

(3)嘉陵山水出类拔萃,“阆中城南天下稀”是杜甫为阆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所抒的赞歌。

嘉陵江是长江支流中最秀丽的一条大江,伫立于江边的锦屏山被誉为“嘉陵第一江山”,是四川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中五大旅游区中“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中的重点景区之一。

(4)遵循“修旧如旧”的主导思想,古城内主要街区完成了贡院、张飞庙、华光楼修缮等工作,杜家客栈、李家大院、孔家大院、秦家大院、第等大院对游客开放;锦屏山成功创建4A级风景名胜区;五龙庙、永安寺、玉台山石塔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间苑仙乐”、“古风遗韵”两台民俗晚会向游客亮相。

2、阆中古城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从2003年起,阆中年游客量就突破了百万人次,到2013年阆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7.7亿元,占全市GDP12%以上。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来间游客的市场范围狭小性,并由此反映出的旅游开发问题。

90%以上的客源地市场仍然聚集在成渝两地,鲜有他省游客和国外游客。

来到阆中的游客对其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最具兴趣,其次是山水观光旅游产品。

(二)开发存在的问题

1、成型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

阆中拥有富集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就目前而言,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品只有古城旅游,阆中对外的宣传是“风水宝地”,由于相关的产品不多且不成熟,使得很多游客有一种“大众古城”的感受,没有得到相关好奇心的满足。

2、较小的客源半径和旅游格局

就旅游市场来讲,辐射范围局限在川、渝两地,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距离较远。

缺乏整合的开发思维,打游击战,这样就局限了资源优势的发挥,无法使游客达到应有的满意度。

旅游范围就只局限在古城区,区域狭小,还存留部分现代建筑,缺乏大景区大手笔的气势,游客个人空间不够,严重阻碍了旅游体验的美好感。

3、保护投入多,收益渠道少

古城谈到最多的就是以保护为前提来开发,“修旧如旧”和拆除不协调建筑以及其住户搬迁和安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而相对的收益渠道却仅限于部分景点的门票收入,便就是旅游购物收入和商业活动收入,最后流入政府财政用于老百姓基础工程的收入相形而下。

(三)深度开发的策略

1、旅游品牌的塑造

(1)古城品牌:

以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为标志,阆中取得的进步是历史性的。

阆中的优势是基础好,是23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佳,阆中以古城作为旅游主题,体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人文形象,城市形象,都给外界良好的印象。

(2)“嘉陵第一江山”品牌:

阆中古城,三面环水,四面靠山,嘉陵江绕城而过,呈“U”字形。

将阆中沿嘉陵江的锦屏山、东山园林等山水景区,规划为“嘉陵第一江山”旅游区。

(3)美食品牌:

阆中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由回族、汉、满族多民族饮食文化构成,风味小吃花色品种众多,烹调技艺高超。

牛肉凉面,锭子锅盔、糖烧摸、火锅、红烧牛肉,热卤烧腊,保宁白糖蒸模,川北凉粉、热凉面等誉满全川。

2、形成文化核心竞争力

把阆中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设计,体现文化、体现意境,阆中强调旅游是做目的地,不是简单做景区。

要按照按文化阆中的要求,甚至按艺术的方式来建设阆中。

老城沧桑,新城现代是一种城市意境。

新城老城将形成的这个依存关系,应该作为阆中的特色来安排。

旅游者在时空的对照中,感受古城的沧桑。

没有整体的概念,做不成一流目的地。

3、古城保护原生态文化是重点

把原文化生态设施的建设作为一个工程来做。

把一些有志于打造传统文化的市民集合起来,共同打造古城民居文化,建议打造百家小院文化工程,组织起来,要求做得完全不一样,百家小院,百样文化,分别打造,统一推出。

4、开发旅游商品,推动旅游纪念品产业化发展

将阆中原有的银河地毯、保宁醋、间州醋、张飞牛肉等知名旅游商品做大做强,形成国际知名品牌。

继续提升现有的丝棉织品、半夏曲、保宁压酒、千佛泡菜、双龙皮蛋等旅游商品,形成国内知名品牌。

开发灯笼、镇宅之宝、丝绸服饰等特色纪念品,创立品牌,形成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体系。

发展野菜种植和野菜餐饮,开发观光农业和绿色历史文化名餐。

5、强化旅游营销,拓展客源市场

实施整体营销战略。

组建阆中旅游经营公司,将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对分离,形成一个拳头对外;加强城市形象整体对外推介活动。

突出宣传主题。

改进宣传手段和方式,形成独有的特色个性;投巨资通过互联网宣传阆中旅游。

6、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市内的交通环境和改善市外交通环境,修建景区道路,形成旅游大环线。

完善城市美化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完善城市的通讯、购物、金融等与旅游要素相关的城市功能建设,为旅游者消费提供方便旅游环境。

三、古城阆中的保护

(一)古城阆中的保护现状

古城文化的保护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密不可分。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加上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国家在立法、财政、技术等许多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在过去20多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阆中古城是在1986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18年以来,阆中在古城文化的保护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1、阆中先后编制了《名城保护规划》、《古城保护实施办法》,成立了名城保护委员会,划定了古城核心保护、风貌保护和过度协调区。

2、维修了华光楼、川北贡院、巴巴寺、永安寺等古建筑40余处;投资1000余万元对华光楼历史街区、大东街等近3公里的古街道进行维修改造;铺设石板路,拆除卷帘门,更换木质门,修复吊檐、瓦当、望板、屋脊,装饰古街宫灯,规范铺面招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私营业主收购有代表性的古民居,进行有特色的保护性开发。

(二)古城的破坏情况

1、自然环境的破坏

自然环境涉及面非常广,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较大,往往很容易被破坏。

如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会造成一些重要地貌、景观的消失,森林锐减会带来土壤的大量流失,促使气候改变和大面积环境的异常。

2、文物古迹的破坏

阆中古迹众多,解放时期可查文物八百余处,但时至今日仅存二百多处。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逐步认识到古城保护的重要性,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古城保护力度不大,加上旅游的发展,致使许多文物古迹的毁坏仍在继续。

3、古城风貌的破坏

可以说,古城内任何与古城风貌相悖的因素都是对古城风貌的破坏。

如古城内的热电厂和火葬场高耸的烟囱与整个古城在视觉上极不协调,阻断了从锦屏山远眺蟠龙山的视觉廊道;东门、保宁中学、大东街城墙、盐市口附近等有大量与古城风格不相协调的高层建筑,显得不伦不类。

由于部门、近期利益和领导政绩的驱使,改变古城面貌的现象还在不断发生,把明明是精华的古城当成糟粕,明明是宝贝的古建当成包袱,明明是资源的古迹当成废物,以致大拆大建,造成破坏历史、破坏文化、破坏环境的后果。

(三)古城保护策略

1、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性保护

从2004年7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至此,阆中古城保护迈入法制化轨道。

阆中古城的保护应加大法规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保护法规体系,并严格实施和执行。

2、注重对本色文化的保护

有本色文化,才有特色。

不能让古城的内在魅力在商业化的进程中迅速流失,最重要的还是留住古城区内的居民,政府可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引导他们开发自己居住的古院落、古民居,打造出一批古韵十足,又各有特色的商铺、作坊、客栈、酒店、古玩店来,政府也应该投入资金对老城区进行改造。

3、对民风民俗的保护

(1)古城传统文化研究:

对风水文化的生活化研究,对巴渝文化、三国文化、回民风俗、科举文化等深入的项目研究

(2)兴建博物馆、民俗客栈:

一定要体现风水和谐的内涵,在建筑风貌上与古城“原生态”相协调。

(3)传统手工作坊、民间工艺及旅游产品制作和经营:

现有的丝绸作坊是成功的先例,应该在窗雕、编织等传统工艺上加大开发力度;

(4)传统娱乐业及民间艺术表演活动。

(5)民间工艺品开发、收藏、展示、交易活动。

4、对古城保护区建筑的保护

古城重点保护区内禁止新建工业企业和与古城建筑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

与古城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工业企业,应予以改造、拆除或搬迁。

古城建设控制区内一切建筑应与重点保护区的建筑风貌相协调。

建设控制区的建筑群体布局、高度、形体、色彩风格,不得影响古城的传统空间风貌,对妨碍视线走廊的多层、高层建筑和破坏重点保护区历史环境的建筑应有计划地予以降层改造或者拆除。

古城保护资金应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渠道筹集。

5、对环境的保护

古城保护区的沿街广告、店铺招牌、标识、标志应与古城风貌相协调。

禁止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饲养、屠宰猪、牛、羊等牲畜。

古城保护区文物的保护和考古发掘应遵循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与古城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工业企业,应予以改造、拆除或搬迁。

古城重点保护区内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逐步禁止使用原煤、柴禾。

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开设产生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环境的加工作坊。

6、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严格管理污水处厂,保证其工作效率;定期对水质量进行抽查;禁止向江内直接排放污水、污渣、垃圾;禁止游客随意向江内丢扔垃圾,尤其是塑料袋;停止一切对江水、河内岸边生物有破坏性的活动;在旅游高峰期,各重点景区,尤其是古城保护区内的景点,根据测算它们的环境容量,对限制最高游客游量,提高旅游质量,保护景区景点,适当采取分流措施是一个可靠的科学根据。

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古城阆中的旅游发展要注重山水城一体化开发,以提升产品作为深度开发的重要载体,以文化特质作为深度开发的核心竞争力,以保护古城作为旅游深度开发的关键基石,采取综合型开发模式,拓展收益渠道。

阆中要吸取丽江、平遥的成功经验,围绕古城独特的风水文化开发旅游,提高其知名度,吸引大量的外资开发古城。

改善周边环境、当地交通及居住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古城发展要取得同一时代多样性和同一性的均衡,使古城能够协调共生,有机生长,古今并存。

保护古城风水文化既能保护古城的旅游业,保护生存环境,保护人类文化,又能妥善处理古城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古城旅游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M].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7.

[2]阆中市档案局.名城档案(第1-3辑)[Z].2001.

[3]南充历史文化旅游丛书编委会.古城阆中天下稀[M].2000.

[4]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四川省阆中市旅游局.四川省阆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2000-2015).2000.

[5]阆中县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阆中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古城阆中历史概述[Z].1984

[6]范为.古阆中城风水探析[J].城市规划,1991,(3):

013.

[7]赵美英,徐邓耀.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生态经济,2005,

(1):

12-16.

[8]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M].2007.

[9]阆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10]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旅游专业学年论文成绩表

项目

评分

类别

比例(%)

导师评分

选题

10

平时表现

20

论文质量

40

评阅人评分

30

总分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