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431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

二、液化气罐、泵及相关管线泄漏或着火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一旦遇有火星或高热就有爆炸,燃烧的危险,它具有下列的几个特性:

a)极易引起火灾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由液态极易挥发为气体,并能迅速扩散蔓延。

因为它比空气重而往往停止集聚在地面的空隙、坑、沟、下水道等低洼处。

一时不易被风吹散,即使在平地上,也能沿地面迅速扩散到远处。

所以远处遇有明火,也能将泄露和集聚的液化石油气引燃,造成火灾。

b)爆炸的可能性极大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较宽,一般空气中含有2~10%的浓度,一遇明火就会爆炸。

如1升液化气与空气混合液达到2%时,就能形成体积为12.5m3的爆炸性的混合物。

使爆炸的可能范围大大扩大了,爆炸的危险性也就增加了。

c)破坏性强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速度为2000~3000米/秒。

火焰温度达2000℃,闪点在0℃以下最小燃烧量都在0.2--0.3毫焦。

在标准状况下1m3石油气完全燃烧时其发热值高达104.67兆焦,所以爆炸的威力大,其破坏性也很强。

d)具有冻伤危险

液化石油气是加压液化的石油气体,储存于罐或钢瓶中,在使用时又由液态减压气化变为气体。

一旦设备容器、管线破裂或钢阀崩开,大量液化气喷出,由液态急剧减压变为气态大量吸热,结霜冻冰如果喷到人的身上,就会造成冻伤。

e)能引起中毒

石油气是一种麻醉性中毒物,对人的器官有害,空气中石油的含量不超过1000mg/m3时就能引起中毒,轻度中毒者会发生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和全身乏力等。

轻度中毒,立即脱离危险区,到空气新鲜处休息片刻,就可能好转,中毒严重者,即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石油气,应及时组织抢救,否则造成死亡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球罐区球罐、泵房机泵及相关管线。

位置:

阀门、法兰、泵机封、过滤器、单向阀、安全阀、管线。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机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无季节性;会引起火灾、爆炸、冻伤、中毒。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管线腐蚀严重;罐严重超压;机泵密封严重损坏。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液化气泄漏着火事故现场自救小组组织

应急自救小组组长:

储运部主任

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

储运部工程师

应急自救小组临时组长:

储运部当班班长

应急自救小组成员:

储运罐区和装卸台当班员工、机动部值班人员

2.2职责

2.2.1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职责

a)根据事故现场的报告情况,判断事故性质,及时向公司应急小组报告并通过通讯联络工具指挥现场临时自救小组组长、根据应急预案程序组织现场自救,在赶往事故现场的过程中组织应急资源并确保配备投入到位,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b)同援助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处理好事故,如果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报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

c)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d)负责现场应急处置,落实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e)组织做好善后工作。

2.2.2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的职责

a)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b)接受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指挥,协助组织应急资源并确保配备投入到位。

c)负责联系和配合援助部门人员,共同处理好事故;并负责组织现场伤亡人员的救治和处置。

d)协助应急小组组长进行现场应急处置,落实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e)组织做好善后工作。

2.2.3应急自救小组临时组长的职责

a)在应急自救小组组长未履行职责前,临时履行应急自救小组组长职责。

b)根据事故现场的报告情况,初步判断事故性质,组织切断事故现场一切管线阀门,根据应急预案程序指挥班员停止现场一切作业,指挥班员对现场进行隔离,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

c)及时向应急自救小组组长(储运部主任)报告和公司调度员报告事故情况,并通过通讯联络工具指挥现场自救小组成员进行现场自救。

d)应急自救小组组长履职后,及时移交现场应急自救工作,并接受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指挥。

e)临时或定期组织应急自救小组组员进行应急自救演练,确保现场应急自救器材完好。

2.2.4应急自救小组组员的职责

a)接受应急自救小组临时组长或组长的指挥,负责停止现场一切作业,阻止周边一切动火作业。

b)负责隔离现场,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

c)接受应急自救小组临时组长或组长的安排,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现场应急处置。

d)积极参加临时或定期组织的应急自救演练。

e)熟练掌握应急自救器材的使用方法。

2.2.5事故第一发现人职责

a)发生事故后立即通知部门领导及现场人员;

b)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

c)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报警,并马上通知当班班长,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1.2当班班长接报后立即报告部门领导,并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处理事故,并宣布启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及相关程序、方法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3.1.3当无法有效处置事故或者超过公司救援能力范围时,由部门领导报告公司总指挥部,启动公司级响应,总指挥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立即成立事故救援小组,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并由单位负责人报请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

3.2球罐区球罐泄漏处置措施:

1)当班人员发现球罐区泄露,立即报告班长,由班长通知部门领导,同时向安环部报告。

2)罐区操作人员立即佩戴好防毒面具(泄露严重时佩戴空气呼吸器),停止正在进行的收付作业,并把罐体的相关阀门关掉,与其他管线、设备隔离。

3)打开泄漏罐及相近罐的喷淋水(或非常蒸汽线)进行隔离。

4)立即停止周围的一切作业,相关人员立即进行撤离现场。

5)安环部立即组织封锁各路口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6)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堵漏。

在堵漏不成功的情况下,经车间同意,在罐体上部分泄露的,可以采用倒罐操作,立即组织向低液位罐倒液化气;在罐体下部分泄露的,向罐里进行注水。

3.3液化气泵泄漏

3.3.1事故现象

1)漏点附近有浓烈液化气气味;

2)泄漏量大时漏点处有大量白色液体喷出并迅速汽化,有气流声音;

3)泵体有冷凝水或冰霜凝结;

4)泵房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

3.3.2事故原因

1)电机对轮不正,出现串轴。

2)机泵憋压。

3)密封老化、损坏。

4)泵体裂缝。

5)泵体引出管泄漏。

3.3.3事故确认

现场检查发现泄漏点。

3.3.4事故处理:

1)当班人员在发现后,立即佩戴好防毒面具。

2)停用该机泵,开备用泵送液化气;并将泵进出口阀门关掉。

3)停止周围动火作业及其他的作业,相关人员立即进行撤离现场。

4)开消防蒸汽进行驱散周围的液化气,并用水冲散地面上漏出的液化气,防止液化气聚集。

5)将泵体内的液化气放空至火炬。

6)通知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维修。

3.3.5注意事项

1)泵房弥漫液化气时应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操作。

2)发生泄漏后,不得按动一切非防爆开关。

3.4液化气泵体着火

1)立即按下停止按钮,关泵进出口阀,联系电气维修人员立即切断着火泵的电源。

班长组织人员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蒸汽灭火。

2)立即汇报部门领导及有关部门,及时通知与着火机泵相联系的装置做好流程的改动工作。

3)火势控制不了情况下,可立即向公司义务消防队报火警,报警内容:

着火物名称及机泵所在区域、火势大小、是否有人员受伤或被困。

4)立即切断泵房排水沟与下水道的联系阀,停止装油,所有装油车立即撤离现场。

5)若火势较大,及时打开着火机泵相邻的油罐的冷却水,配合公司消防队救火。

6)当发生小火灾时,则及时用消防器材扑灭。

尽快启动备用泵恢复生产。

7)参加事故处理的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好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

防止人员中毒。

人员被污染眼睛时应用干净水清洗。

8)事故处理结束后,班长应及时报告有关单位、部门,按照常规要求协助修复设备,恢复生产。

3.5电机着火

1)立即按下停止电钮,把泵停下,关闭进出口阀门,立即用干粉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灭火,同时向调度、班长及有关岗位汇报,联系电气维修人员来查明原因,如火势太大,立即报告公司消防队。

2)其它参见“泵体着火”处理。

3.6泵房管路及其它设施着火

1)关闭相应阀门切断进料,并用干粉灭火器或CO2灭火器扑灭,或开消防蒸汽灭火。

2)同时汇报班长、部门领导、相关装置负责人。

3)如果火势太大,立即用消防电话报火警。

注:

以上各类着火事故,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喷完后迅速离开,泵房内空气要畅通。

要防止人员窒息死亡事故。

3.7液化气罐下人孔法兰垫片损坏,罐体第一道阀门泄漏处理:

1)切断进料。

2)开泄漏球罐及周围球罐消防喷淋。

3)开蒸汽喷散烯释漏出的液化烃,避免液化气在低洼处聚集。

4)改通注水流程,向罐内注水,注水液位高于泄漏点。

3.8上人孔法兰垫片损坏;罐体焊缝裂开处理:

1)切断进料,将罐内介质倒至其它同种球罐。

2)开泄漏球罐及周围球罐消防喷淋。

3)开蒸汽喷散稀释漏出的液化气,避免液化气在低洼处聚集。

4)打开紧急放空阀向火炬管网泄压。

4、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

44.1事故现象

1)罐区有浓烈的介质气味,罐区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

2)泄漏量大时漏点处有大量白色液体喷出并迅速汽化,有气流声音;

3)漏点周围设备外表有冷凝水或冰霜凝结;

4.2事故原因

1)球罐超压,且安全阀失灵。

2)垫片老化、损坏。

3)罐体腐蚀穿孔。

4)罐体焊缝裂开。

5)阀门损坏。

44.3事故确认

现场检查发现泄漏点。

4.4.4事故处理

1)班组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并进行现场警戒。

2)停止附近一切用火作业。

3)在液化气泄漏区以及气体扩散区拉警戒线。

4)禁止无关行人及车辆进入。

5)联系消防车现场掩护。

5.注意事项:

1)进入液化气泄漏现场操作,必须使用铜制防爆工具,配戴空气呼吸器或过滤式防毒面具。

2)因静电或遇明火易产生着火爆炸恶性事故。

3)当发生液化气泄漏事故。

员工都必须关闭手机,非防爆通讯器材禁止使用。

4)绝对禁止启停电器,防止电机、电器开关在动作时产生火花,造成着火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