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471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docx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英语教研组经验材料

 

做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

2009.10

 

开发区第七中学是一所建校只有九年的新学校。

建校伊始,学校就根据所处的区域环境,生源条件,提出了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创办具有国际化教育特色的精品学校的办学宗旨。

英语教研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英语学科的特点,以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以“高效识词、适度集中、尽早阅读、促进听说读写”为科研课题,以培养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和国际化交流尝试,探索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发展之路。

一、国际交流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国际化教育作为我校“十一五”十大工程之一,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特色。

我校国际交流的宗旨是要培养具有“中国情、民族魂、世界观”的发展型师生。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和多元文化意识来突破和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框架,在相互包容和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富有中国特色,同时更具国际视野和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十年来,七中师生的足迹已经踏上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同时也有近十个国家的师生走进我们的校园。

国际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从而更新了我们的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文化意识,促进了英语教学;走出国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走出国门,在合作中追求卓越

英语教研组一直将国际化教育纳入英语教学之中。

自2003年以来,我校参与了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大连市教育局和英国北林肯郡教育局共同主持的中英教育合作项目。

英语教研组先后有13人,2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有7人作为文化使者到国外进行为期半年的文化交流,有一人到英国剑桥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

我校学生七次赴英国、美国交流学习。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英国北林肯郡的中小学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校园里到处充满着浓郁中国文化的气息。

中英两国国旗同时在英国校园升起;英国师生学中国话、写中国字、唱中文歌、画中国画、学中国功夫、练中国大课间操,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歌《茉莉花》在英国北林肯郡广为传唱,英国学生用情、用心唱出了中国民歌的韵律和节奏;中国古诗词《静夜思》等诗词被英国学生演绎的别有韵味。

我校师生应邀参加新加坡双语演唱会、舞蹈队舞进维也纳金色大厅。

同学们表演了中国艺术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国中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

师生们深入英美学校、社会、家庭,开展学习与实践活动、对耶鲁、牛津、剑桥、等一流世界名校的访问,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向世界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二)敞开校门,在交流中寻求超越

继我校师生成功地对英进行了多元的合作与交流后,2006年10月20日至10月25日,2008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英国托马斯中学师生怀着对我校外语教学成果的好奇,怀着对加深两校深厚友谊的期待,怀着对中国文化探究的愿望对我校进行了两次回访交流。

英国教师来访期间,英语教研组的教师展示我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风采,课堂上所展示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再加上流利的英语教学用语,使英方教师表示了由衷的赞赏和钦佩。

从我们的课堂上他们看到了中国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水平以及“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感受到了英语基础教育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又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此,英方的校长和教师深有感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英方学校第二次来访期间,管委会主任张世坤亲自会见了来访师生。

张世坤主任会见时,对我校的外语教学及国际交流工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

当英方访问团中有人萌生了将来要来中国做教师研究中国教育的念头时;当他们对中国孩子的文明程度、外语交际能力、学习习惯表示惊叹时;当他们震慑于我们运动会上锣鼓喧天的独特的热闹气氛时;当他们兴致勃勃的将摄相机、照相机对准运动场,听着中国孩子用流利的英语讲解着极具中国特色的秧歌、武术、太极、腰鼓时,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倍感震撼……我们在做着挺平常的事,但这不是在代表着中国、是在推广着中国的文化。

当他们要求和我们在网上用英语互通信息、合办报纸时,体现的正是我们用自己的不卑不亢、综合素质所赢得的他们对我们的尊重与平等;当他们用着那不太流利的汉语表达他们的感激与感动时,我们看到的正是在我们的影响下他们对中国文化日日见长的兴趣和热情;当分手时两国孩子们流下难舍的泪水,正是由我们亲手缔造的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的最好注释。

多次合作与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国学生的友谊、促进两校间的文化、学术交流,还为七中学子了解世界打开一扇窗,为同学们展示自己英语语言能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爱国主义精神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我校师生又通过这一平台自信地向世界展示了我校卓有成效的外语教育的成果及特色,吸引着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为未来的合作发展的双赢勾画美好蓝图。

二、英语教学,搭起走向世界的桥梁

在国际化交流中,英语教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充分发挥了英语学科的优势,突出了英语学科的特点。

近十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立足课堂教学、研发校本课程、强化研究性学习的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立足课堂教学,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自建校以来,英语教研组一直坚持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在不断探索、实践、补充、完善中,将国家课程标准从理论层面的学习变成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显性变为隐性,由原来知识层面的浅层次的指导变为能力层次的深层次指导。

我们将“一条主线,两个基点,三维目标,四项技能,五条策略”作为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形成了“自悟、导学、实践、创新”五种课堂教学模式。

五种课堂教学模式为:

1)高效识词,适度集中----“强化突破式”词汇教学模式;2)结构、情境、话题---“情景交际式”对话教学模式;3)三个环节,五个步骤----“自主探究式”课文整体教学模式;4)自主探究,纵横交错,形成结构----“三段发现式”语法教学模式;5)块状和条状相结合,构成网络----“网络覆盖式”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操作框架,体现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自悟”中学习;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目标。

即:

初中三年,收集整理优秀作文40篇;整理背诵美文佳句400条;认读理解英语词汇4000个;坚持听说训练时间40000分钟;精读泛读阅读材料400000字。

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信念——超越自己;具有了一个能力——正确拼读和记忆单词;培养了一个习惯——通过阅读收集和整理信息;学会了一个方法——自我反思,通过成绩的自我反馈,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达到自我调整学习策略,寻找语言规律,改进学习方法的目的。

      在实施五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贯穿了一个过程——考级制度。

我们将要求认读和掌握的四千单词,以不同的标准分类(以四会词、认读词分类;以字母、读音、词性分类;以常见词、派生词分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分成八个级别,每个级别500个单词,定期进行考级测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报考级别,通过考试的同学可以获取证书。

一次没能通过考试的同学,可以下次再考。

初三毕业时,有近90%的学生能通过八级考试。

        多年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这些年,先后有五位教师获全国评优课一等奖;五位教师获东北三省四市评优课一等奖;六位教师获省评优课一等奖;十一人次获大连市评优一等奖;一位教师在全国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今年我们又有一位教师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了评优课比赛。

(二)研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搭建国际化的桥梁,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培养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我们在五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设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隐性课等形成的多门校门课程等形式。

多姿多彩的校本课不仅促进了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全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成绩。

     1.让“21世纪报”走进课堂。

       自2004年我校成为“21世纪报”英语报刊实验学校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报纸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经过长期的尝试,最终形成了适合我校师生特点的灵活多变的报刊阅读校本课程。

为培养学生记读报笔记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做3-5篇读报笔记,其中2-3篇是教师规定必读篇章,其余为学生自选读报。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班级学生自由组成读报小组,按顺序轮流在全班主讲一次,时间为每节课前的5-8分钟,形式自定。

(可以是讲解式,也可以是问答式,可以是辩论式,也可以是表演式的);内容自选(可以是一个版面,也可以是一个话题,还可以是多个话题)。

实践证明,学生所选的内容往往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因而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尤其是初一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准备非常充分,小黑板、多媒体均得到了运用,效果显著。

在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使他们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技巧。

利用每周一节的英语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对整期的报纸进行通读或是对部分篇章进行精读。

教师在专题课中的角色是引领者和指导者,学生仍然是读报的主体。

根据年级的不同和读报目标的不同,专题课分为三种。

即:

初一年级以导读课为主,初二和初三是以串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以《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为载体,开发必读校本课程。

通过举办各种英语课内外活动,如:

读报笔记交流;读报知识竞赛;英语新闻播报;英语专刊编辑等活动,为搭建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

     2006年在教育部教学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我校参与的“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圆满结题。

期间我校承办国家级年会一次,有四位教师获“21世纪报”评优课全国一等奖;有十几篇论文获“21世纪报”优秀论文奖;有三人次代表学校在“21世纪报”年会上作经验介绍,受到与会的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有多位老师和学生撰写的文章在“21世纪报”上发表;我校教师孙常青还被选为代表赴英国参加“21世纪报”组织的国际会议。

      2、让“电影配音”拓展课堂。

    “电影配音”是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属于必读校本课程。

“电影配音”是我校承担的国家“十一五”初中双语教学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配音”是开展于课堂教学之外,却扎根于课程之内的校本课程。

每个寒假,“电影配音”作为独特的假期作业留给学生。

学生参与;题材选择要多样性;成绩评比要系列性;结果展示要实效性。

“电影配音”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首先,“电影配音”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综合训练。

配音要求语速恰当、发音准确、情感传神,学生们为了参与配音,一句句反复聆听、推敲、模仿、对比、再听、再模仿,在反复的练习中,他们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语速都得到了强化训练,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听到最纯正的语音,这一切都得益于“电影配音”活动的开展。

其次,“电影配音”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合作意识。

通过“电影配音”,为学生创设了不受时间、国度限制的最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这种形象直白的情感教育远远胜于教师的讲解。

与此同时,配音过程始终以小组形式出现,有班内组合,也有跨班级组合,无论那种组合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第三,“电影配音”,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个性化尝试。

我们将配音分为必选影片与自选影片相结合。

每个学年都有自己的别具特色的保留节目,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不同题材的影片。

这种将权利交给学生的做法,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每年的“电影配音”展示活动中,都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感人场面。

 2003年在大连市中学生英语展示会,我们学校的电影配音《狮子王》开创了大连市“电影配音”活动的先河,获得一等奖;第二年我们学校的电影配音《音乐之声》再获一等奖。

现在“电影配音”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精品;时时可表演;年年有展示”的蓬勃局面。

我们学生的电影配音不知感动了多少来参观的专家和同行。

       3、让“英文歌曲”延伸课堂。

我们学校的德育工程中有“七歌”活动。

英文歌曲被列在“七歌”之中。

音乐是无国界的,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

英文歌曲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产生共鸣。

英文歌曲中蕴含着巨大的语言潜能和英语实践机会,可以使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这必将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产生不可低估的效果。

在英语校本课研发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优美、经典的英语歌曲,编辑出校本课使用的《英语歌曲集》。

每个学期每个学年根据年级特点统一学会四首英文歌曲,同时每个班级还要自选两首英文歌曲学习。

如今的七中校园里,时时刻刻都能听到优美的英文歌曲,演唱英文歌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 强化研究性学习,呈现多彩教学效果

       建校之初,英语教研组率先在学校实施“先练后讲、先试后导”这一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实施“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我们从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入手。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

我们提出“以预习为主,以辅导为辅,以练习为助”的教学理念。

每天放学前,教师给学生下发预习提纲,提纲上体现第二天课堂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和各种渠道,多方查找资料,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攻克难点。

第二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

每天晨读时间,对学生预习作业进行检测,发现共性问题,课堂上集中突破。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预习,也让他们尝到了预习的甜头。

通过预习,教师讲课的时间明显少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明显增多了,学生的作业基本上在课堂完成。

课外少布置家庭作业,而是布置学生自学课本,进行预习和复习。

由于作业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就可以再课堂上进行巡视辅导,重点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这些同学遇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马上向老师请教,问题不积压,消除了心理负担,成绩便会大幅度提高。

      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更多尝试的机会,课堂上以练为主,让学生先练习,处处给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不教就试,不讲就练,不依赖教师的力量,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能力,亲自“跳一跳”摘到“果子”。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发表新见解,做到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能力了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连续七年的中考中,我们学校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开发区前茅。

平均分均高于区平均分三十分以上,连续多年英语学科单科状元都花落我家。

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连续九年取得大连市团体第一、第二和第三名的好成绩,有数百名学生获国家级和市级奖项。

在“太阳花杯”全国英语风采演讲比赛和“二十一世纪杯”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均有学生获一等奖,并有多人次在大连市“枫叶杯”演讲比赛中获奖。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做文化使者的平台

(一)集体备课,形成资源共享。

如今的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以往的“单一型”知识结构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分层次进行集体备课,做到“日碰头,周研讨,月讲座,年总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达到资源共享。

“日碰头”---每天利用中午时间集中,讨论研究当天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信息互通,经验共享,针对问题集体研究对策,对比每人反馈的信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

“周研讨”---每周坚持有两名教师分层主讲下一周的课,其他教师补充,形成学案,遇到有代表性的专题由一位教师上研讨课,组里教师听课、评课、反思、总结,推广经验。

“月讲座”---每月一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学科历史背景、敏感尖端信息、课堂内容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等等。

“年总结”---每人在年终的时候完成一篇有独特见地的教学论文,全校交流。

教师们用心总结的教学经验论文有40余篇分别在区、市、省乃至全国各级别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二)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以往对教师要求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互动关系,作为英语教师,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应该能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因此教师的知识应像一条流动的长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校的英语教师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校领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

宫旭老师带着学校的双语实验课题到剑桥求学,现已取得研究生学位回国任教。

98%的英语教师在国外进行过英语培训,其中有7人到英国任教,3人在国外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学习。

英语教师中有4人是研究生学历,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多人正在备考研究生。

组内的老教师们也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与年轻教师进行英文对话,提高自己的口语,给学生每天一个新惊喜。

90%的教师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坚持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并互相登陆留言,提供好的学习网站共同学习。

学校的五年规划中提出了“书香校园工程”,英语组的全体教师第一个响应学校要求,每天到四楼的英文阅览室和学生一起阅读外文原版书籍,认真记学习笔记,主动的自我充电。

每个备课组的教师集体统一时间到阅览室看书,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交流读书心得,共同提升。

英语教师的“书不离手”已经成了校园的一道新风景。

(三)强化科研,铸造自身特色。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英语组教师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为此,除了学校规定总体目标外,每个学年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课改项目。

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模式,为自己定位,完成从“合格型---经验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

英语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英语教研组老教师们率先垂范,业务精,能力强,在与青年教师结师徒对子、帮助青年教师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组长孙建华老师的“故事教学法”,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中掌握了原本很枯燥的语法;孙常青老师最先把对话配音引入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苏惠娟老师把数学的逻辑思维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傲人的成绩是最好的展示;高岩老师的字典不离手更是带出了一批查字典本领过硬,基础知识扎实的强兵!

青年教师不甘落后,汲取老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挖掘自身优势,互帮互助,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杨洋老师地道纯正的口语把学生们变成了她忠实的“粉丝”;何颖老师的亲和力让每个学生都醉心于英语课堂;张慧老师的课文树状图让课本立体生动起来;尹丽静老师更是两次在国家级的优质课大赛中一举夺冠,成为七中外语组的后起新秀。

青年骨干教师徐春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青年教师的拼劲儿与闯劲儿,被公认“最具潜质”的青年教师;“宫旭老师成长迅速,成绩显著并步入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市级领导称她的成长之为“宫旭现象”。

她们两个在提高业务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纵向发展,如今已经成功的走上了领导的岗位,双双破格提拔为业务副校长。

当然,七中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些教学风格的形成,除了每位教师个人努力之外,还得力于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和全体教师的互相帮助,正是每位教师各具特色的独特教学风格,构成七中英语教学的百花园。

近十年来,开发区七中英语教研组在教学上不断开拓,创新,坚持教学改革,坚持国际交流,汲取国外文化的先进理念,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探索一条具有七中特色的国际化交流的道路。

今后,我们还将踏踏实实去工作,认认真真去学习,充分品尝开拓发展之味,享受创新前进之乐,感受发展成功之美。

缔造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这是开发区七中全体英语教师永远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