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608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压轴卷适应性模拟训练三含答案

2019届高考化学(选考)三轮冲刺压轴卷

适应性模拟训练(三)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Mn2O7B.H2O

C.H2O2D.CO

2.(2018·杭州学军中学3月高三选考模拟)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A.干燥器B.坩埚

C.三角架D.坩埚钳

3.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CH3COONH4B.Cl2

C.盐酸D.Fe(OH)3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电离而呈酸性的是(  )

A.NH4ClB.Na2CO3

C.NaHSO4D.CH3CH2OH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这类物质通常称为碱性氧化物

B.在人类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使用

C.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从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铁制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因为常温下铁和浓H2SO4不反应

B.二氧化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

C.二氧化硫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物质,肥皂水等碱性物质促进其水解而解毒

7.下列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物质是(  )

A.FeCl3B.SO2

C.KBrD.NaHCO3

8.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

Ar

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NO2

C.次氯酸的电子式:

D.CH4的比例模型: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

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B.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

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C.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D.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故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与D2O互为同素异形体

B.乙二醇(HOCH2CH2OH)和甘油(CH2OHCHOHCH2OH)互为同系物

C.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其沸点各不相同

D.(CH3)2CHCH2CH(CH3)2的名称是2,5二甲基戊烷

12.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W

X

Y

Z

A.原子半径:

X>Y>W

B.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Z>W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Y

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Z>Y

13.解释下列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2I-+2Cl2===2Fe3++I2+4Cl-

B.新制氯水中滴加石灰水后,黄绿色褪去:

Cl2+Ca(OH)2===Ca2++Cl-+ClO-+H2O

C.次氯酸钙中通入过量SO2时:

ClO-+SO2+H2O===SO+Cl-+2H+

D.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SO2+2H2O+2MnO===5SO+2Mn2++4H+

1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B(g)2C(g) ΔH<0,A、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1

B.反应进行到1min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2min后,A的正反应速率一定等于C的逆反应速率

D.2min后,容器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经过常压分馏、裂化等工序炼制后即能制得纯净物

B.乙烷、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乙炔与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D.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与乙醇分别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相同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纤维素、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硬脂酸甘油酯和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物质,都能发生皂化反应

C.所有的氨基酸分子中都只含有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氨基(—NH2)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的(NH4)2SO4,溶液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17.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有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片腐蚀过程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

4Fe+6H2O+3O2===4Fe(OH)3

B.液滴之下氧气含量少,铁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Fe-3e-===Fe3+

C.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

O2+2H2O+4e-===4OH-

D.铁片腐蚀最严重的区域不是生锈最多的区域

18.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pH=2的盐酸和0.01mol·L-1的醋酸溶液,都用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后,醋酸溶液的pH值比盐酸的小

B.常温下,均为0.01mol·L-1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NH3·H2O)=n(NaOH)

C.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盐酸放出的氢气多

D.常温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19.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可以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0g氖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NA

B.2.8g铁粉与50mL4mol·L-1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SO3混合物中含有的硫原子数目为0.1NA

D.28g的C2H4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晶体固态时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说明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B.硅晶体和二氧化硅晶体中原子均以共价键结合,晶体类型相同

C.HF、HCl、HBr、HI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D.氮气很稳定是因为N2分子间作用力强

22.向两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的A2和2mol的B2发生反应:

A2(g)+2B2(g)2AB2(g)ΔH。

维持两个容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B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Ⅳ点不在曲线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点和Ⅱ点反应速率相等

B.Ⅳ点时反应未到达平衡v正

C.Ⅰ点时,A的平衡转化率为40%

D.将点Ⅱ所对应容器冷却到600K,可变成点Ⅰ

23.25℃时,0.1molNa2C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W点所示的溶液中:

c(Na+)+c(H+)=4c(CO)+c(OH-)+c(Cl-)

B.pH=4的溶液中:

c(H2CO3)+c(HCO)+c(CO)=0.1mol·L-1

C.pH=8的溶液中:

c(H+)+2c(H2CO3)+c(HCO)=c(OH-)+c(Cl-)

D.pH=11的溶液中:

c(Na+)>c(Cl-)>c(CO)>c(HCO)>c(H2CO3)

24.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Fe3+在pH=3.2时沉淀完全),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CuSO4·5H2O晶体

A.配制240mL1mol·L-1的CuSO4溶液,需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60.0g

B.步骤②的目的是将溶液Ⅰ中的Fe2+充分转化为Fe3+,实验操作可用足量的氯气代替H2O2

C.步骤③用CuCO3、Cu(OH)2代替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而不影响实验结果

D.步骤⑤的操作:

向漏斗中加入少量冷的蒸馏水,至浸没晶体,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25.某溶液可能含有Na+、NH、Fe2+、Fe3+、SO、CO、SiO、Cl-、I-的几种离子,已知各离子的浓度均相等,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

②取①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Fe3+、CO、SiO

B.该溶液中肯定存在NH、Fe2+、SO

C.另取原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Cl-

D.取原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显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六种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6分)已知某气态烃X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16g·L-1,A能发生银镜反应,E具有特殊香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

(1)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有机物D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

B.有机物A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机物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有机物E

D.有机物E中混有B和D,可用NaOH溶液将E分离出来

27.(6分)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有机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与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

A、B、C均为常见物质

(1)有机盐X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固体C与气体A中的某一成分可能发生某一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棕色固体,写出此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分)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主要装置如图中A所示,主要步骤①在a试管中按2∶3∶2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②按A图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b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③小火加热a试管中的混合液;④等b试管中收集到约2mL产物时停止加热。

撤下b试管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中可观察到b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经过洗涤杂质操作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字母)。

A.P2O5B.无水Na2SO4

C.碱石灰D.NaOH固体

(3)为充分利用反应物,该同学又设计了图中甲、乙两个装置(利用乙装置时,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提取烧瓶中的产物)。

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29.(4分)侯氏制碱法制得的NaHCO3固体中含有部分Na2CO3·nH2O(n<10)。

取该固体8.50g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增重1.44g)和碱石灰(增重1.76g)。

请计算:

(1)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g。

(2)固体中Na2CO3·nH2O的n值为________。

30.【加试题】(10分)(2018·杭州学军中学3月高三选考)Ⅰ.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多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及海洋生态环境改变。

已知:

CO2(g)+CaO(s)CaCO3(s)

(1)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不同温度对CaO吸收CO2效率的影响。

在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和足量CO2,在不同温度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发生如上反应,分别在t秒时测定CO2的浓度(mol·L-1)如下图。

①该反应在________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A.较高温度B.较低温度

C.任何温度D.任何温度下均不能

②A、B、C、D、E五点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2)在恒定温度下,一个体积固定为1L的容器中加入20gCaO和一定量的CO2气体,在10分钟达平衡的过程中CO2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为提高CO2的吸收率,下列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字母)。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升高温度

C.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部分CaCO3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不变,15分钟时将体积迅速增大至2L,在20分钟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下图中补充体积变化后CO2浓度变化示意图。

Ⅱ.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A(g)+nB(g)pC(g),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压强p/Pa

2×105

5×105

1×106

c(A)/mol·L-1

0.08

0.20

0.44

(3)当压强为1×106Pa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

(4)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下图是该方法处理污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中,污水的pH始终保持在5.0~6.0之间。

接通电源后,阴极产生的气体将污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而刮去,起到浮选净化作用;阳极产生的沉淀具有吸附性,吸附污物而沉积,起到凝聚净化作用。

阳极区生成沉淀的总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加试题】(10分)硼位于第ⅢA族,三氯化硼(BCl3)可用于制取乙硼烷(B2H6),也可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查阅资料:

①BCl3的沸点为12.5℃,熔点为-107.3℃;②2B+6HCl2BCl3↑+3H2↑;③硼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铝性质相似)。

设计实验: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利用氯气和单质硼反应制备三氯化硼

(1)常温下,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可以代替A装置中的反应,请写出高锰酸钾固体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拆去B装置,可能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可以用一个盛装_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干燥管代替F和G装置,使实验更简便。

(4)三氯化硼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硼酸(H3BO3)和白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先点燃A处酒精灯,后点燃D处酒精灯

②先点燃D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③同时点燃A,D处酒精灯

(6)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简易实验,以验证制得的产品中是否含有硼粉: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样品中含有硼粉;若无气泡产生,则样品中无硼粉。

32.【加试题】(10分)某蓝色荧光材料D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另一产物为甲醇,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1molA最多能与7molH2加成

B.化合物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化合物C具有碱性

D.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

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苯环;②1HNMR谱表明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

(5)设计以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A

2.C [C项,

是泥三角,不是三角架,错误。

]

3.D [CH3COONH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错误;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Fe(OH)3是弱电解质,故D正确。

]

4.C [A项,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中NH+H2ONH3·H2O+H+,因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错误;B项,Na2CO3溶液中:

CO+H2OHCO+OH-,溶液显碱性,错误;C项,NaHSO4电离:

NaHSO4===Na++H++SO,因电离呈酸性,正确;D项,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错误。

]

5.A [A项,碱性氧化物是只能与酸反应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错误;B项,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了,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微镜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一段距离。

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正确;C项,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正确;D项,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正确。

]

6.D [A项,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铁制容器可盛装冷的浓硫酸,错误;B项,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错误;C项,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证明SO2具有还原性,错误;D项,碱性条件能够促进酯类水解,可以将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转化为无毒物质,正确。

]

7.A [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所以要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需要用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把I-氧化为I2。

A项,FeCl3中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正确;B项,SO2虽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错误;C项,KBr具有还原性,错误;D项,NaHCO3没有氧化性,错误。

]

8.D [A项,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的质量数=20+18=38,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Ar,错误;B项,硝基苯中的硝基书写不规范,硝基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

,错误;C项,次氯酸中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H原子、Cl原子分别形成1个共价键,O原子分别与H、Cl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次氯酸正确的电子式为

,错误;D项,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的相对体积较大,其比例模型为

,正确。

]

9.C [A项,液晶介于晶体态和液态之间,既有晶体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正确;B项,氢键具有方向性,0℃时冰中的氢键较多,但由于它的方向性,导致水分子间只能在一定方向上成键,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正确;C项,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项,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SO2和氮氧化物的过度排放造成的,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正确。

]

10.D [一般指示剂用于酸碱滴定终点的判断,而pH计是测量pH的专门用具,精确度极高,所以肯定可以用于滴定终点的判断,A错误;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缺少了氧化过程,萃取后还要分液,B错误;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必须使温度迅速提高至约170℃,不可能是水浴加热(水浴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C错误;通常认为是Cl-替换氧化铝中的O2-而形成可溶性的氯化物,所以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Cl-破坏,D正确。

]

11.C [A项,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H2O与D2O均为化合物,错误;B项,结构相似是互为同系物条件之一,乙二醇分子中含有2个—OH,而甘油分子中有3个—OH,错误;C项,C5H12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沸点各不相同,正确;D项,(CH3)2CHCH2CH(CH3)2的名称应为2,4二甲基戊烷,错误。

]

12.D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假设W处于第一周期,则W为He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那么Z、Y、X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6、4,此时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不符合题意,故假设不成立。

W应处于第二周期,X、Y、Z处于第三周期,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2,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3,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4,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则a+(a+2)+(a+3)+(a+4)=21,解得a=3,故X是Al元素、Y是P元素、Z是S元素、W为F元素。

A项,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

X>Y>W,正确;B项,W为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单质氧化性:

W>Z,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W

W>Y,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Y,正确;D项,非金属性:

Z>Y,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Z>Y,其他价态不能根据非金属性比较,错误。

]

13.D [A项,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亚铁离子和碘离子都被氧化,2Fe2++4I-+3Cl2===2Fe3++2I2+6Cl-,错误;B项,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完全电离,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错误;C项,次氯酸钙中通入过量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进而生成硫酸钙沉淀,错误;D项,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离子方程式为5SO2+2H2O+2MnO===5SO+2Mn2++4H+,正确。

]

14.C [A项,由图像可知,在2min内,A、C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相等,说明A、C的化学计量系数相等,故x=2,错误;B项,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所以反应进行到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项,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2min后,A的正反应速率一定等于C的逆反应速率,正确;D项,容器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起始时加入A、B的量,所以平衡时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错误。

]

15.A

16.A [A项,蛋白质、纤维素、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正确;B项,硬脂酸甘油酯属于酯类物质,能发生皂化反应,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但不是皂化反应,不能生成高级脂肪酸盐,错误;C项,所有氨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