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468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docx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与乡镇武装部工作总结汇编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目录

第一篇: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第二篇: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篇: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第四篇:

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五篇: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正文

第一篇: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立足资源优势做优做强棉产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白一黑加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南棉北粮的格局发展壮大第一大产业。

镇党委、政府紧紧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棉花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

棉间的管理,建立棉花加工收购点,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我县成为棉花基地提供了保证,也加快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县城以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接壤,气候干燥,四季少雨,适宜棉花的生长。

全镇土地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适宜耕种面积达18.5万亩。

截止到XX年未,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亩产皮棉在13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棉花总产量达45万担,比XX年增加3万余担。

二、发展棉花产业的优势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棉花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镇党委坚持把发展棉花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到手上,坚持“改良品种,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向高产高效棉田集中。

加快棉花向优质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为重点,调整棉花产业内部结构,把棉花种植引向优质高产,增强市场竞争力。

不断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棉农盲目种植及低效种植。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研究解决棉花种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领导分片包干,与村(场)干部密切协调,以棉花相关环节实施量化管理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引起村干部重视,形成有机的管理局面,为全镇棉花丰产提供了保障,把握了方向。

2、重视技术

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始终是棉花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镇XX年选送部分村干部及种植能手共28名到县党校学习种植技术。

广泛开展村(场)内“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棉农民的操作技能。

以及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广大棉农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0余场次,提高了棉农的专业素质和全镇棉花管理总体水平,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全镇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并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模式。

3、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良种是棉花增产增效最有效、最直接的技术途径。

我们选用株型紧凑、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中棉所35号、长绒棉(新海21号、14号)为主栽品种。

从中优化了种植模式,使生产趋向优质、高产、高效区域发展

4、优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我镇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进一步优化配方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微肥,在盛蕾期、盛花期实施两次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同时认真实施氟乐灵化措施,防止草荒,提高肥料利用率。

5、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棉花市场形势,结合**县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在降低棉花收购成本上下功夫,牢牢的把握“久玖棉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这一有效途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了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

XX年、XX年两年先后与疆内大型企业纵横集团、香港百隆集团久玖棉业等达成协议,引进资金近XX万元在“塔南片区”建成了棉花收购站3处,有效地解决了多年以来塔南棉农售棉难的问题,实现销售旺季日均收购量达300吨以上的良好景象。

此外,还引进资金1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域修建了日收购量达到200吨以上的“富丽”棉花收购站。

通过收购点片的合理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售棉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的引进,也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二产、三产的增长比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增添了新的渠道,农民增收也进一步提高。

6、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春季为广大棉农提供棉种、地膜等农业物资信息,而且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农资质量,有效降低了棉花的投入成本,仅此一项就为全镇棉农节约投入成本上百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XX年我镇棉花生产将沿着“面积求稳定,产量求突破,效益上水平,套种上档次”的发展方向。

以优质、高产、高效、创新为发展目标,确保棉花生产的稳中求增。

同时,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前提下,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坚

第二篇: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xx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XX—XX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

XX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

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

植棉比价效应高,XX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

1∶10.5。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

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

到XX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

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

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

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

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和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省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成为交易市场股东。

力争到XX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皖东棉花交易市场。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信息技术与推广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1、建设棉花原种场。

选择条件较好的县棉花原种总场,建设3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培育2—3个适合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质棉种。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根据我县棉花播种量,按照全县植棉面积15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0万公斤,外销杂交棉种30万公斤,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左右。

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

重点扶持县棉花原种总场所属的棉花良种加工厂。

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4、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

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地的棉花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由县农委牵头,负责全县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

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在全县棉区围绕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机械化制钵、铺膜,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

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

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

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我县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

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

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绿箱”政策措施,在棉花生产、科研、良种繁育推广、棉田基本建设及技术培训等方面,县财政给予资金支持。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特别是种棉大户发展棉花生产。

(六)规范棉花市场秩序,严格质(转载请注明)量监督管理。

第三篇: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xx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XX—XX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

XX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

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

植棉比价效应高,XX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1∶10.5。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

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

到XX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

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

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

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

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和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省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成为交易市场股东。

力争到XX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皖东棉花交易市场。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信息技术与推广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1、建设棉花原种场。

选择条件较好的县棉花原种总场,建设3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培育2—3个适合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质棉种。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根据我县棉花播种量,按照全县植棉面积15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0万公斤,外销杂交棉种30万公斤,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左右。

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

重点扶持县棉花原种总场所属的棉花良种加工厂。

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4、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

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地的棉花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由县农委牵头,负责全县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

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在全县棉区围绕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机械化制钵、铺膜,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

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

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

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我县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

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

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绿箱”政策措施,在棉花生产、科研、良种繁育推广、棉田基本建设及技术培训等方面,县财政给予资金支持。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特别是种棉大户发展棉花生产。

(六)规范棉花市场秩序,严格质量监督管理。

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取得经营资格而擅自收购、加工的企业及擅自设立的棉花现货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

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混等混级等违法行为,

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轧花机和土打包机,一经发现,坚决封存销毁。

第四篇:

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棉花产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找文章到☆(:

///)一站在手,写作无

忧!

]加快棉花产业发展对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我县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棉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XX年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45家,其中棉纺企业6家,预计年产值近4亿元,棉花生产、营销和加工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是:

——面积逐年扩大,农民增收明显。

棉花是我县种植业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大宗作物,XX年种植面积10.8万亩,占农田种植总面积的32,是XX年4.2万亩的2.57倍。

其中铜闸、运漕两地种植面积达7.5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70。

据了解,棉花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县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30公斤左右,按目前棉花收购价2.55元/斤计算,亩产值1170元,每亩纯收入比水稻增收近500元。

经测算,在运漕、铜闸等镇,农民从棉田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棉花市场蓬勃发展。

目前,我县45家加工企业年加工籽棉10万吨,年产值4亿元,棉花经纪人4000多人,他们的足迹到了新疆、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年采购籽棉5万吨。

每到棉花收购季节,从外地调进的棉花车辆络绎不绝,交易市场火爆。

随着棉花市场的蓬勃发展,棉花企业税收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仅XX年,运漕镇棉花加工企业就实现税收200多万元,棉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经销赚钱、企业发展、政府增税”的“四赢”局面。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链初具雏形。

从1995年___创办首家棉花企业(裕丰轧花厂)以来,经过10年发展,棉花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XX年已发展到53家,其中还新上了6家棉纺企业,实现了从轧花到棉纺的跨越。

振华棉业于XX年投资1200万元新上了气流纺生产线,佳诚纺织投资XX万元建成环绽纺生产线,实现了从轧花到纺织的产业升级。

振华棉业XX年、XX年分别实现产值3200万元、42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5000万元,并跻身于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裕丰棉业、佳诚纺织也都跻身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这批骨干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营趋于理性,如振华棉业在今年开秤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推迟收购,待价格跌至2.6元/斤再行收购,较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目前的管理技术骨干都为市内本行业内的精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县棉花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长期存在并且日趋加重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认真研究。

从棉花种植情况来看,规模小、棉种杂、质量低。

我县棉花种植都是由小农生产为主,一家一户只有几亩地,生产规模小,种植零散,形不成规模。

同时,棉种市场混乱、棉花品质不高。

目前我县棉种市场品种繁杂,棉种价格每斤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造成质量差异很大。

加之我县众多棉花企业在收购季节纷纷抢购,忽视对收购棉花的质量要求,甚至出现混装、混级、优劣参半,造成收购的棉花品质不高,也很难生产出上等级的皮棉。

从棉花加工情况来看,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9家,年加工皮棉可达150万担,可实际只能加工40—50万担,仅占加工能力的30。

由于僧多粥少,各企业为抢购棉花,相互竞争,价格混乱。

同时,大部分棉花加工企业规模都很小,多数是三五个人合伙创办的小轧花企业,收购证和加工证两证齐全的仅8家,无证照经营问题非常普遍,有不少是“家庭作坊”和“路边棉站”。

据统计,全县拥有200吨打包机的棉花企业只有11家,其它都是60—80吨的小企业,无一家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400吨打包机的标准。

同时,这些无证企业大部分设备不符合棉花加工标准,许多还在使用土打包机和小轧花机加工棉花,棉花质量不高,资源浪费也严重。

另外,许多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企业做大做强显得办法不多,大多数企业还是家庭式管理,管理水平低。

所谓的股份制,也就是几个人各拿几万元凑在一起合办的企业,凭感情和关系维系企业,管理松散,难以发展壮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融资难制约企业发展。

由于棉花交易的季节性、集中性的特点,特别是棉花价格高的时候,银行放贷风险加大,不敢轻易放贷,棉纺企业收购资金严重不足。

调研时,所有棉花加工企业都反映在流

动资金上存在困难,银行贷款“门槛”太高,要求凭土地证等不动产作抵押,而我县新建的棉花加工企业用地都无法办理土地证。

许多企业在没有领到土地证的情况下,提出用机器设备、厂房等作抵押,银行也不认可。

棉花加工企业只能将解决流动资金的出路放在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上。

来源没有保障不说,而且成本也高,融资难使轧花企业无力库存籽棉加工,纺织企业无力

库存皮棉生产,企业只能生产半年、停产半年,开工不足极为普遍。

三、推进棉花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的棉花市场为棉花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内纺织工业快速发展为棉花生产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空间。

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承诺XX年至XX年全部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国内与国际棉花价差将缩小,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国际环境有所改善。

三是国内棉花产不足需矛盾有加剧趋势。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预测,“十一五”期间纺织业仍将保持较强增长势头,供不应求趋势将长期存在。

面对机遇,我们要在提高棉农组织化程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棉花生产规模化、棉花加工集约化和棉花流通网络化。

(一)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棉花向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当前要着力从农业标准化方面着手,推广优质棉品种,扩大间作套种,推进规模化生产、推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种棉综合效益和示范作用。

要选育并推广适合本地生产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正确引导棉农发展优质棉,杜绝棉花新品种乱引、乱种行为,从根本上消除棉花品种“多、乱、杂”;要开展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棉花产量;要积极推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以培育大企业集团为目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棉花产业整体水平。

随着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小企业在市场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退出市场是不争的事实。

如XX年,全县共有53家棉花加工企业,由于当年棉花企业普遍亏损(亏损面达80),今年已有8家企业停产或倒闭,未来5年,这种小的棉花企业退出市场的趋势还将继续。

当前,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立足现有棉花产业资源进行整合,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组改造步伐,培育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对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轧企业,在目前加工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不仅不能鼓励发展,还且还要控制发展,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实现我县棉花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三)以技术革新为核心,培育精细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

专家测算,棉花加工成棉纱可增值50-300,织成布又可增值50-100,印染加工制成成衣可增值100-300,再进入流通领域销售,还有10-50的增值空间。

我们要利用纺织品出口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含量,促进传统粗放加工向中、深度加工升级,提高棉花产业的加工增值水平。

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棉花企业基础,新上纺织、印染、服装等棉花深加工项目,实现由生产皮棉等初级产品向纺纱、织布、服装等方向迈进,改变棉花加工企业半年生产半年闲的浪费状况,实现棉花产业的最大收益。

(四)以发展棉花行业协会为主要形式,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棉花产业基础。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我县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棉花加工企业规模过小的小农经济模式,应积极创办棉花专业合作社,组建棉花行业协会,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把棉农组织起来,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作技术、同步管理,并逐步形成集中连片种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棉花质量,为推进棉花规模化生产提供必要条件,逐步改变棉花生产的落后状态。

第五篇: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岳麓区住建局XX年度服务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XX年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岳麓区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动协调服务,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今年,岳麓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

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政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

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

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

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