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586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docx

基坑围护施工方案湖州

二工程地质条件…………………………………………………………………………………………………………………………………………5

1、地理位..............................................................................................................................................................................5

第二章施工部署……………………………………………………………………………………………………………………………………..6

一、工程管理目标……………………………………………………………………………………………………………………………..6

第五章钢筋砼压顶梁及支撑施工…………………………………………………………………………………………………………23

3.、质量保护…………………………………………………………………………………………………..32

第六章土钉墙施工工艺及方法………………………………………………………………………………………………………….32

四、劳动力安排计划………………………………………………………………………………………………..39

第十一章 物资管理………………………………………………………………………………………………………47

第十三章工程桩机安拆方案…………………………………………………………………………………………………………………..55

第十四章总体施工流程图.................................................................................................................................................................57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规模

1、工程概况

湖州星汇半岛(二期)35号地块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块南临港南路、东临外庄路,西邻环庄路。

主要建筑物为:

1幢24层高层、1幢16层高层、一幢6层农贸市场、2层裙房及1层地下车库。

二、工程地质条件

2、地理位置

场地区域归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湖相堆积平原。

地块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块南临港南路、东临外庄路,西邻环庄路,周边目前较空旷。

场地大部分原为鱼塘和空地,勘探时,场地已用碎石土整平,整平后场地地面标高一般在3.0~3.9m

2、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湖州星汇半岛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周围工程地质报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

素填土;层粘土;1层淤泥;2层淤泥质粘土;5层粉质粘土;1层粉砂;2层砾砂;1层粉质粘土;2层粉质粘土夹粉砂;1层粉质粘土;2层粉砂;1层粉砂;2层砾砂;1层全风化凝灰岩;2层强风化凝灰岩;3层中风化凝灰岩。

三、基坑围护设计

1、本基坑围护设计采用四种支护方式:

1、南侧靠近港南路,采用Φ426沉管灌注桩挡土Φ500水泥搅拌桩止水的方案。

2、东北角距离用地红线及待建的兴业路较近,且具有较深的坑中坑,故采用Φ426沉管灌注桩加内支撑挡土的方案。

3、西侧环庄路及南侧金湖大桥下由于避让供电线路,现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

4、其余方向均采用大放破加Φ500水泥搅拌桩止水的方案。

水泥搅拌桩参数:

水泥搅拌桩桩径为500mm,搭接150,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5,水泥掺合量15%,内掺0.2%木钙,成桩工艺要求四次搅拌,二次喷浆,提升速度为0.5m/分,严格控制搅拌桩桩位及垂直度,桩位偏差小于50mm。

沉管灌注桩砼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a:

Φ-24d、Φ-30d、Φ-36d,钢筋搭接长度=1.2La。

钢筋保护厚度为40mm。

施工时采用跳打方式。

压顶梁、支撑混凝土等级均为C30,钢筋锚固长度为Φ-30d、Φ-36d。

土钉支护面层喷射C20混凝土,厚70;布置200×200Φ6.5双向钢筋网,每皮土钉设2Φ16加强钢筋与锚头焊接。

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段内喷射顺序应自是而下,一次喷射厚度不小于40mm,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天。

锚杆注浆压力为不小于0.4Mpa并维持3min,注浆量每米锚杆不小于25Kg水泥,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大于0.5,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

1~1:

2(重量比),水灰比为0.38~0.45。

第二章施工部署

根据本工程施工条件和设计方案的要求,为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工期,须充分挖掘潜力,配备足够性能良好的设备,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工序,采取各种工序流水作业,不同区域平行作业的施工顺序。

精心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四、工程管理目标

鉴于本工程的特点,根据公司有关要求,为此我们专门讨论研究决定确立本工程的四大目标:

1、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力争优良工程;

2、工程安全―――无安全事故;

3、工程工期―――按期完成,力争提前;

4、文明施工―――按标化布置,创标化工程。

五、编制依据

1、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湖州星汇半岛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提供的总平面图,地下一层基础平面图。

3、有关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规范、法规。

4、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2)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33/T1008-2000)

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G9258-97)

5)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范(CECS96-97)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其它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及规程

六、施工准备

3、现场准备

办理各种施工手续;

组织设备、人员进场,树立安全牌、防火设施;

地下管网测量及保护,平整场地,布设排水系统;

布置好材料堆放;

安排好临时用水、用电;

落实好材料供应商,制定供料计划,要求供应商既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必须满足施工进度需要。

4、技术准备

1)工程开工前,组织主要管理人员学习有关规范、规程文件;

2)组织主要管理人员仔细研究施工图,明确后方可施工;

3)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深化、完善;

4)进行施工技术总交底及各级施工技术交底;

5)根据合同工期编制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6)进行各级安全技术交底;

7)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七、施工顺序按排

总体安排均应分区分块进行流水施工。

5、围护搅拌桩的施工

6、围护沉管灌注桩施工

7、压顶梁、砼支撑梁施工

8、喷锚土钉墙结构

搅拌桩完成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后,开挖施工排水沟和集水井。

没基坑边线开挖第一层土方,进行坑外卸土,打设土钉,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及养护。

开挖第二层土方,并打设第二层土钉,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开挖至坑底。

注意事项:

基坑大面积开挖一般应在土钉施工至最后一道时开始,为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分区块施工,区块交接处应留30米左右的放坡。

第三章水泥搅拌桩施工

根据施工要求,结合本工程的技术装备、施工特点和施工经验,工程计划投入2台SJB-Ⅱ型双头水泥搅拌桩桩机。

该机具有移位方便,就位准确、垂直度控制精确、提升、下沉速度易控制、施工工序衔接紧凑、成桩周期短、生产安全、场容整洁等优点。

八、施工工艺流程

桩机就位→水泥浆搅拌→钻入搅拌喷浆→提升喷浆→复打喷浆→提升喷浆→成桩移位。

详见下页

九、施工方法

(1)、定位:

将搅拌桩机移至指定桩位,对中并校核机架的垂直度偏差。

(2)、预搅下沉:

启动搅拌桩机电机,放松卷扬机,使钻机沿导向架切土下沉至设计桩底标高。

(3)、制备水泥浆:

在桩机预搅下沉的同时,开始按设计要求配制水泥浆液。

(4)、开启灰浆泵,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液通过灰浆泵经钻杆、搅拌头泵入土中,边下沉边搅拌至设计桩底;等水泥浆液注入桩底30秒后,按规定的提升速度边提升边搅拌至设计桩顶标高。

(5)、第二次下沉搅拌:

边下沉边搅拌至设计桩底标高。

(6)、第二次提升喷浆:

送浆至桩底30秒后,按规定的提升速度边提升边搅拌至设计桩顶标高;关闭灰浆泵。

(7)、清洗:

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所有管路中残余水泥浆液,并将黏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除干净。

(8)、移位:

将搅拌桩机移至下一组桩,重复施工步骤1~8。

三、双头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完工

 

一十、

主要技术措施

(1)、水泥搅拌桩机、水泥浆液制作与输送系统,开机前必须进行调试,检查桩机运转、输送线路的畅通情况、正常性。

(2)、根据设计要求,结合设备性能的情况,所确定的施工技术参数通过试成桩几组,经监理确认后方可参照施工。

(3)、在搅拌桩机架标注深度标记,搅拌桩机喷浆和提升速度及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

并由当班班长记录搅拌桩机每次下沉和提升到时间,其深度记录误差不得大于100mm,时间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秒。

(4)、每桶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配好的浆液要不断地搅拌,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

(5)、为保证桩端施工质量,当浆液到达喷浆口后,应喷浆座底30秒,使浆液完全到达桩端方可提升。

(6)、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土层时,因下沉困难,可适宜喷水切削下沉。

(7)、成桩过程中,如因故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

若停机时间超过2小时,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宜先拆卸输浆系统,清洗为妥。

(8)、施工时,前台主要控制提升速度和次数,后台控制浆液数量,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9)、前台和后台必须有方便、易行的联络信号,以确保默契配合,工序衔接紧凑。

(10)、相邻桩位施工的搭接不应大于24小时,如因特殊原因超出24小时,则需进行特殊处理。

现场作好记录,以便后续施工桩位位置准确,确保搭接质量。

(11)、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浆液,水泥浆液必须用足,将其均匀地与土体搅拌结合。

(12)、现场当班施工员,全面负责前后台的协调工作,并监督前后台的操作和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一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基坑围护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周边道路、管线、建筑物的安全性。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施工前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记录。

质检人员和施工人员明确设计方案、设计和规范要求;明确施工控制参数、操作方法;明确质量控制要点,严格控制提喷速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浆液;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意外,明确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措施。

(2)、必须贯彻施工质量的四检查制度,即施工现场机台执行自检、项目部质检员执行互检、现场监理实行专检和抽检。

(3)、开工前,由测量员将水泥搅拌桩围护边线和施工控制线测设固定保护好,经监理验收认可后方可使用。

(4)、开工前,项目部组织质检人员对施工桩机、水泥浆配制系统、输浆线路等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合格后报监理验收,认可后方可投入使用。

(5)、水泥搅拌桩使用的水泥在进场时必须附有质量证明单,进场后即按要求在现场见证人员的监督下送检测试,经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施工过程中,机班长、拌浆工和质检员必须按设计要求把好机架定位、下沉速度、水泥浆液配合比、提喷速度、单桩喷浆量等质量控制环节。

(7)、当班质检员全面负责前后台的协调工作,并监督前后台的操作和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8)、经常性检查搅拌头刀片直径,并及时修补,以确保施工桩径。

 

第四章、沉管灌注桩施工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沉管灌注桩的工程。

2施工准备

2.1钢筋:

品种和规格按设计要求采用,有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

2.2主要机工具

2.2.1振动沉桩设备DZ90型振动锤,ZJB25型步履式桩架、卷扬机、加压装置、桩管、桩尖或钢筋混凝土预制等。

2.2.2配套机具设备:

有下料斗,1t机动翻斗车,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交流电焊机,氧割装置,50型装载机等。

2.3作业条件

2.3.1 根据现场的地质资料及设计施工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2.3.2 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

场地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对影响施工机械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适当处理(如铺设矿渣),并有排水措施。

2.3.3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及临时设施均已就绪。

2.3.4 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妥加保护,施工前已按施工图纸放出轴线、定位点,并已复核桩位。

2.3.5 在复杂土层施工时,应事先进行成孔试验,数量一般不小于2个。

2.3.6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及技术交底。

2.4作业人员

2.4.1主要作业人员:

钻机操作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焊工、测量工、技术员、电工

2.4.2钻机操作工和电工应持证上岗,其余工种接受安全和技术培训,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 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点位实测

 

将桩尖压入土中

 

 

钢筋检验

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检查

是否复打

拔管

灌注混凝土

埋设钢筋笼

是否到设计深度

桩机就位

沉管

成桩,移机下位

检验石砂、水泥质量

混凝土制作

混凝土运输

 

3.2操作工艺

3.2.1打沉桩机就位时,应垂直、平稳架设在打(沉)桩部位桩锤(振动箱)应对工程桩位同时,在桩架或套管上标出控制深度标记以便在施工中进行套管深度观测。

3.2.2采用活瓣式桩尖时,应先将桩尖活瓣用麻绳或铁丝捆紧合拢,活瓣间隙应紧密。

当桩尖对准桩基中心,并核查高速套管垂直度后,利用锤击及套管自重将桩尖压入中。

3.2.3 采用预制混凝土桩尖时,应先在桩基中心预埋好桩尖,在套管下端与桩尖接触处垫好缓冲材料。

桩机就位后,吊起套管,对准桩尖,使套管、桩尖、桩锤在一条垂直线上,利用锤重及套管自重将桩尖压入土中。

3.2.4 成桩施工顺序一般从中间开始,向两侧边或四周进行,对于群桩基础或桩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3.5d(d为桩径)时,应间隔施打,中间空出的桩,须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施打。

3.2.5开始沉管时应轻击慢振。

锤击沉管时,可用收紧钢绳加压或加配重的方法提高沉管速率。

当水或泥浆有可能进入桩管时,应事先在管内灌入1.5m左右的封底混凝土。

3.2.6 应按设计要求和试桩情况,严格控制沉管最后贯入度。

锤击沉管应测量最后二阵十击贯入度;振动沉管应测量最后两个2min贯入度。

3.2.7 在沉管过程中,如出现套管快速下沉或套管沉不下去的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如快速下沉是因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土层引起的,则应继续沉管作业。

如沉不下去是因桩尖顶住孤石或遇到硬土层引起的,则应放慢沉管速度(轻锤低击或慢振),待越过障碍后再正常沉管。

如仍沉不下去或沉管过深,最后贯入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应核对地质资料,会同建设单位研究处理。

3.2.8 钢筋笼的吊放,对通长的钢筋笼在成孔完成后埋设,短钢筋笼可在混凝土灌至设计标高时再埋设,埋设钢筋笼时要对准管孔。

垂直缓慢下降。

在混凝土桩顶采取构造连接插筋时,必须沿周围对称均匀垂直插入。

3.2.9 每次向套管内灌注混凝土时,如用长套管成孔短桩,则一次灌足,如成孔长桩,则第一次应尽量灌满。

混凝土坍落度宜为6-8cm,配筋混凝土坍落度宜为8-10cm。

3.2.10 灌注时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混凝土量与理论计算量之比)应不小于1。

一般土质为1.1;软土为1.2-1.3。

在施工中可根据不同土质的充盈系数,计算出单桩混凝土需用量,折后成料斗浇灌次数,以核对混凝土实际灌注量。

当充盈系数小于1时,应采用全桩复打;对于断桩及缩颈桩可局部复打,即复打超喧断桩或缩颈桩1m以上。

3.2.11 桩顶混凝土一般宜高出设计标高200mm左右,待以后施工承台时再凿除。

如设计有规定,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2.12每次拔管高度应以能容纳吊斗一次所灌注混凝土为限,并边拔边灌。

在任何情况下,套管内应保持不少于2m高度的混凝土,并按沉管方法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拔管。

在拔管过程中,应有专人用测锤或浮标检查管内混凝土下降情况,一次不应拔得过高。

3.2.13锤击沉管拔管方法是:

套管内灌入混凝土后,拔管速度均匀,对一般土层不宜大于1m/min;对软弱土层及软硬土层交界处不宜大于0.8m/min。

采用倒打拔管的打击次数,单动汽锤不得少于70次/min;自由落锤轻击(小落距锤击)不得少于50次/min。

在管底未拔到桩顶设计标高之前,倒打或轻击不得中断。

3.2.14振动沉管拔管方法可根据地基土具体情况,分别选用单打法或反插法进行。

单打法:

适用于含水量较小土层。

系在套管内灌入混凝土后,再振再拔,如此反复,直至套管全部拔出,在一般土层中拔管速度宜为1.2-1.5m/min,在软弱土层中不宜大于0.8-1.0m/min。

反插法:

适用于饱和土层。

当套管内灌入混凝土后,先振动再开始拔管,每次拔管高度为0.5-1,反插深度0.3-0.5m,同时不宜大于活瓣桩尖长度的2/3。

拔管过程应分段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表面,或高于地下水位1-1.5m以上。

拔管速度控制在0.5m/min以内。

在桩尖接近持力层处约1.5m范围内,宜多次反插,以扩大桩底端部面积。

当穿对淤泥夹层时,适当放慢拔管速度,减少拔管和反插深度。

反插法易使泥浆混入桩内造成夹泥桩,施工中应慎重采用。

3.2.15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就随时观测桩顶和地面有无水平位移及隆起,必要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2.16桩身混凝土浇注后有必要复打时,必须在原桩混凝土未初凝前在原桩位上重新安装桩尖,第二次沉管。

沉管后每次灌注混凝土应达到自然地面高,不得小灌。

拔管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桩管外壁和地面上的污泥。

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必须重合。

4 质量标准

4.1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要求执行。

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桩基础的中间桩

1

泥浆护壁钻孔桩

D≤1000mm

±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500mm

±50

100+0.01H

150+0.01H

2

套管成孔灌注桩

D≤1000mm

-20

<1

70

150

D>500mm

100

150

3

干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

4

人工挖孔法

混凝土护壁

+50

<0.5

50

150

钢套管护壁

+50

<1

100

200

备注:

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4.2灌注桩的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4.2.1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检查。

4.2.2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岩)性。

嵌岩桩必须有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4.2.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4.2.4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灌注桩的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1

主筋间距

±10

用钢尺量

2

长度

±100

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1

钢筋板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送检

2

箍筋间距

±20

用钢尺量

3

直径

±10

用钢尺量

4.3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1

桩位

第4.1条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2

孔深(m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桩体质量检验

设计要求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5

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垂直度

第4.1条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2

桩径

第4.1条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内衬厚度

3

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

4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m)

0.5~1.0

目测

5

沉渣厚度:

端承桩(mm)

磨擦桩(mm)

≤50

≤15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6

混凝土坍落度:

水下灌注(mm)

干施工(mm)

160~220

70~100

坍落度仪

7

钢筋笼安装深度(mm)

±100

用钢尺量

8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9

桩顶标高(mm)

+30,-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

垂直桩基中心线

1~2根桩

d≤500mm时,70,d>500mm

时,100

拉线和尺量检查

单排桩

群桩基础的边桩

沿桩基中心线

条形基础的桩

d≤500mm时,150

d>500mm时,150

拉线和尺量检查

注:

d为桩的直径,H为桩长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4.4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

序号

关键控制点

控制措施

1

成孔

随时控制泥浆比重,确保不塌孔

2

砼配置

用强制式搅拌机自动下料,及时测试塌落度等指标

3

砼浇注

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导管底端应始终埋人混凝

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浇注连续

4.5 质量记录

4.5.1 水泥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

4.5.2 钢筋出厂合格证以及原材、焊件检验报告

4.5.3 石子、砂的检验报告,焊件合格证

4.5.4 试桩的试压记录

4.5.5 灌注桩施工记录

4.5.6 混凝土试配中清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含比通知单

4.5.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4.5.8 桩位平面布置图

4.5.9 各工序取样见证记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0.1混凝土受冻

冬季施工,当气温低于0℃时,桩灌注混凝土要采取保温措施,拌和水要加热,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0℃。

桩顶要保盖保温,防止受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