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840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文.docx

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文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明代德清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为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        

B认为儒释道三教互相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作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4、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

他却说:

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庄周B.韩非子C.朱熹D.王阳明

5、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6、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③②①

7、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8、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④②

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是在()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獒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0、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11、毛泽东指出: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1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

13、在中国大地上首举社会主义大旗,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梁启超D.毛泽东

14、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

“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

”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变革思潮C.全盘西化思潮D.民主主义思潮

15、重大的科学研究,例如气候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以及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计算等,都需要复杂和巨量的计算。

1983年12月,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研制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它是()

A.“天河”系列计算机B.“银河”系列计算机

C.“方正”系列计算机D.“联想”系列计算机

16、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突出贡献是()

A.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B.挽救民族危机C.实行了君主立宪D.促进人民觉醒

17、北宋时期,居住在汴京的人生活中可能做到的有( )

A.欣赏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B.向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学习京剧演唱艺术

C.到“瓦子”去欣赏《窦娥冤》

D.阅读欣赏《三国演义》

18、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

A.发展高等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

C.重视扫盲教育D.模仿苏联教育

19、“感动中国”评委会曾对某位杰出人物有这样的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他”就是()

  A.袁隆平B.钱三强

C.邓稼先D.李四光

20、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

因为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

A.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革命态度

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22、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是他的著名论断。

下列说法中,符合“猫论”的是

A.“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B.“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3、“文革”期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⑤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A.①③②④⑤B.②③④C.③②④D.①③②④

24、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

25、中国近代史上,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6、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核心措施是

A.平均地权B.节制资本C.发展实业D.实行社会救济

27、“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体,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28、20世纪晚期,中国思想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成果

A.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C.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D.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指导思想

29、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三次会议具有特

别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次是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一次是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一次是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这三次会议是

A.一大、二大、七大B.一大、七大、十二大

C.一大、七大、十五大D.一大、七大、十四大

3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

C.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二、问答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

相较于材料一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9分)

(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分)

(3)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2分)

 

32、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8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C

A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C

B

D

A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C

C

A

B

C

C

A

 

二、问答题(共40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

相较于材料一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9分)

(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分)

(3)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2分)

答案:

(1)主张:

天人感应。

(或天人合一)。

(3分)

目的:

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3分)

地位:

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任答1点,共3分)

(2)关键:

薄敛节俭。

(2分)

地位:

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分)

(3)标准:

百姓的忧乐。

(1分)

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2分)

影响: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2分)

(4)理念:

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2分)

32、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8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

【答案】

(1)历史背景:

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被瓜分的命运。

(4分)

积极影响:

激发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分)

(2)世界潮流:

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2分)

重要思想:

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历史作用:

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分)

(3)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分)

核心: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分)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和积极影响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从外部因素:

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战争结果:

甲午战败;民族矛盾: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面临命运:

被瓜分的命运直接概括。

第二问可以从思想解放、民族意识觉醒加以概括。

(2)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发展历程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世界潮流可以从政治民主化:

民主共和;经济工业化:

资本主义发展归纳。

第二问重要思想根据材料二图示2和20世纪初的提示应该理解为旧三民主义思想。

第三问历史作用可以从两方面:

旧三民主义:

推动辛亥革命的发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概括第一问应该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问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4)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的理解。

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直接概括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继承与发展)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