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364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docx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议论文阅读理解

议论文文体知识

1、议论文:

2、三要素:

3、论点:

4、如何找论点:

5、论据种类:

6、论证方法:

7、议论文的结构:

8、语言特点:

议论文定义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观点的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正确、鲜明)

①在标题;②在开头;③在末尾;④在中间;⑤需自己归纳。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概括和严密

议论文阅读

(一)

把握论点,理清思路

小议传统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

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

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

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

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

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

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

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

“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

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2.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

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

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的两个角度论证的。

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

评分:

两个角度各1分,知道三段是递进关系1分。

3.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评分:

三个层次各1分,语言表述流畅有条理1分。

一笑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

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

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

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

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

尹文端问:

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

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

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

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

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

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

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

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

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

“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

”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

“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

”释迦牟尼又问: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

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

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用自己的话提炼亦可,如:

应微笑对待别人的赞誉与谩骂)(2分)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分)

.总分式(1分),文章第一、二段引用齐白石的座右铭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四段引用袁枚给尹文端戴高帽子的事论证“人誉之,一笑”,第五至八段引用释迦牟尼妙对谩骂者的故事论证“人骂之,一笑”(2分)

3.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

(扣住“谩骂”这个核心词,句式相同即可,2分)

4.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2分

第一个是从反面举例论证,第二个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3分

答题要领:

一是要切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抽象概括和具体来说均可,1分),二是要有言之成理的启示。

(2分),如:

每当我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时,师长的夸赞、同学们的羡慕总会让我沾沾自喜,(1分)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对荣辱往往是一笑而过的。

(2分)

本节课知识点归纳:

一、把握并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理清论证思路,明确论证结构

论据知识

1、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2、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

3、基本要求:

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常见的论据类考试题型

1、理解论据的作用。

2、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概括事实论据。

4、补写(或选择)论据。

问题:

★1、论据有什么作用?

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中考阅读材料

学贵质疑

……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

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

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请同学们分析这则论据材料证明了哪个观点?

证明了“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

”这一观点。

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

论点的作用是统帅论据

问题:

★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的特点

事实论据:

①必须真实可靠。

②必须典型,有代表性。

③必须与论点有着本质联系。

道理论据:

①引用的言论,应有权威性。

②直接引用时要原文抄录,不能断章取义。

③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1、音乐家贝多芬,战胜众多挫折,艰难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名著《史记》。

3、“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问题:

★3、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中考阅读材料

成功来自勤奋

……

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我们诉说着勤奋的重要性,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

虽然每一个勤奋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却一定出自勤奋。

在平常的生活中,总听到同学们抱怨,“为什么我不是天才?

”“为什么我不能成功?

”其实所谓的天才获得的成功,正是出于他们的勤奋和努力。

(1)请你为文段选择一个道理论据。

(2)请你为文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①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王尔德

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③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1、莫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

2、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

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最后他终于成为了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代饱学之人。

补写事实论据的要求:

(1)补写的论据要能证明观点,即论据与论点一致。

(2)补写论据的内容要真实、典型。

(3)补写论据的语言要简明、概括。

补写论据的答题技巧:

v紧扣论点精选论据

v观察例句照例仿写

v留心生活读书积累

1、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2、南京六尺巷的故事:

明代的张居正在京城做大官,有一次收到家里一封信,原来自己家和邻居为一堵墙发生争执。

他当即回信:

“来信只为一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收到他的回信,就让出了三尺,邻居也让出了三尺,就成了六尺巷。

知识的获取,需要我们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

作业:

v1、议论文文体知识熟记于心

v2、阅读议论文,做练习

(二)宽容美德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

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周总理和蔼地说:

“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

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

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到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

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

“我杀老佛爷的马。

”就勃然大怒而起:

“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么不会遭人唾弃呢?

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

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

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宽容是美德____

2.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

请分别用8个字概括。

周恩来:

____严以律己,宽以待人___________

李世民:

____不计旧恶,量才重用_______

秦始皇:

_________不计前怨,广纳贤才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是从_正面____进行论证,第③自然段是从_反面___进行论证,把两段结合起来看,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对比论证_______。

4、为文章补充一个正面的事实论据。

将相和

蔺相如有勇有谋,被赵王赏封为相国。

大将廉颇很不服气,想要羞辱蔺相如一番。

这消息传到了蔺相如耳中,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处处躲着廉颇,廉颇很是得意。

蔺相如的门客也很是不解,问道:

“如今相国如此胆小怕事,连百姓都感到羞耻,何况您堂堂相国呢?

”蔺相如答道:

“我都敢当面指责秦王,我还怕廉将军吗?

秦王不敢攻打我们,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同在,若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我忍让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

廉颇听说后,知道了错误,就去找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原谅了廉颇,二人结拜为兄弟,一文一武共同辅佐赵王治理天下。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令人敬佩。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29题。

(15分)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

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

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

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

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

正所谓。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

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

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

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

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

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

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

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注】①盈科:

溢满洼地。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6.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

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7.说说选文第⑤-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3分)

28.选文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9.从下列道理论据中,选出最适合填在选文第①段横线上的一项。

()(3分)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贞观政要》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

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

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

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

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

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

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

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

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

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

彭程。

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4分)

答: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

答: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

请简述理由。

(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善于倾听

①人际交往中,我们最怕也最无奈的就是被人误解,而我们常常也会误解别人。

要不怕误解,就要学会交流,要学会交流首先就要学会倾听。

②有一位母亲非常生儿子的气,向同事诉苦说:

“我实在是不了解他,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

”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问题。

③这位母亲说“我实在不了解他”,那“不了解”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他太不听我的话了”。

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去听孩子说话。

认真去听,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埋怨什么。

这位母亲却反过来去做,要了解孩子,却不去听他的,而是要他听她的,她当然不会了解孩子。

④所以说,我们要了解别人,善于倾听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⑤有人说,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⑥善于倾听对我们做什么工作都有帮助。

⑦曾有研究人员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研究。

因为这批推销员接受了同样的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

研究人员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对比,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

研究结果很有意思:

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说12分钟。

⑧很显然,说得少,自然听得多。

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内心想法自然了解得多,就会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⑨善于倾听,还能使你有好人缘。

⑩为什么?

因为一般人喜欢讲,不善于听。

因此,他喜欢讲,你善于听,那当然是一种绝配。

11美国最有影响的人生导师卡耐基,有一次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家里做客,整个晚上植物学家都津津有味地给卡耐基讲各种千奇百怪的植物。

而卡耐基呢?

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像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中间只是偶尔忍不住问一两句。

没想到,半夜离开时,植物学家紧握着卡耐基的手,兴奋地对卡耐基:

“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12卡耐基一个晚上根本就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听,却居然获得了“最好的谈话专家”的美誉!

(文/周士渊有删改)

14.本文第①段是如何引题的?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15.请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2分)

答:

16.第11段中两个“津津有味”相同吗?

谈谈你的理解。

(2分)

答:

17.说说本文第11段所用论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