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5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4设计方案的确定

1.4.1应达到的设计目的

本设计依据国际EIA/TIA568A、ISO/IEC11801等布线规范和中国通信行业标准,结合XXXX建筑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系统的使用、分布等情况,采用开放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和广泛的系统兼容性来适应当前各用户的需要,为计算机、数据、图文、图象、电话等弱电系统提供统一的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以适应多种系统组网方式的应用要求。

信息点和管理配线架都能够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或终端,大大减少各种应用系统维护、调整、升级和改造的时间和费用。

同时在性能和数量上兼顾未来15~20年内的业务和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提供灵活的、高性能、全开放、全兼容的信息传输媒介。

整个布线系统具有良好的星型拓扑结构。

1.4.2机房位置设置

根据用户使用需要和设备配置等要求,机房设在XXXXX。

1.4.3配线架和缆线设计建议

为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检修,根据用户需求,配线架设置为XXXX;

采用的缆线类别为XXXX。

1.4.4系统构成

根据本工程设计依据和用户实际需要,结合该建筑具体情况,本工程设计具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主干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四大系统。

(可根据实际定)

1.4.5工作区布线

根据XXXXX建筑各部分使用功能不同,按用户需要,对各个楼层通信引出端的数量的位置进行考虑,原则如下:

1.4.5.1电话话音通信引出端(信息点)按用户预测要求配置,信息点XXXX个。

1.4.5.2数据通信引出端按房间面积或类别配置,以下表为例:

工作区子系统配置表

楼层

双孔信息插座

单孔信息插座

信息点数

电梯间

2

24

30

204

206

1.4.5.3缆线类型选用

主要考虑是否采用屏蔽系统及选用缆线类别(是三类和五类非屏蔽线混合使用还是全部采用五类线,应将二者比较,设计中明确确定)。

在选择缆线和连接硬件时,应在确定某一类别后,应保持其一致性.

1.4.5.4工作区布线系统由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的用户连接电缆(光缆)及适配器组成。

1.4.6配线(水平)子系统

1.4.6.1根据信息点的数量和分布,兼顾远期用户需求情况,在XXXX楼层设置楼层配线架(FD),以便于水平布线子系统与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连接。

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光缆接线箱。

1.4.6.2根据各用户信息点的数量和分布位置,选用相应规格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与楼层配线架之间的水平电缆必须是连续的。

水平布线的长度不得超过90米。

(不包括信息插座和配线架端各5米的跳线)。

在能保证链路性能时,水平布线缆线长度可适当加长。

在话音和数据共用的信息点,选用双孔信息插座;

对于话音和数据需要单独使用的信息点,选用单孔信息插座。

安装要求:

1条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结在1个信息插座上。

1.4.7建筑物主干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的垂直(上升)的电缆或光缆的路由,是楼层配线架(FD)和建筑物配线架(BD)连接的主干路由。

为使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用量长度最短,连接最简便,设计中采用XXXXX对市话电缆作为话音用的传输媒质,与楼层配线架(FD)连接,另一端经XXXXX引到建筑物配线架(BD),然后与交换机连通。

对于高速数据主干,选用五类非屏蔽主干电缆(或室内XXXXX芯多模光缆,近期使用光纤XXXXX芯,另XXXX芯备用)作为传输媒质,与各楼层的光缆配线架和光电转换设备连接,并与各楼层的网管设备相连。

(光)电缆经XXXXX至计算机主机房,通过网络设备与计算机主机连接。

电缆长度不应超过90米。

1.4.8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间及大楼主设备间内,由相应的配线盘、跳线及辅助配件等组成。

借助于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

当工作人员位置迁移或调整时,可以灵活地改变用户的路由。

管理子系统应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每条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给定唯一的标志。

标志中写清名称、颜色、编号、字符串或其他组合(请结合具体情况阐述)。

系统配置表举例如下:

管理子系统配置表

配线架

信息点

24口

48口

100对

理线架

-1

MDF

4

1

6

1-3

IDF1

132

5

4-6

IDF2

180

7

7-9

IDF3

168

278

20

25

1.5主要工程量表及设备配置、缆线计算(举例)

表一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开砖墙槽

1122

敷设φ25钢管

100米

0.85

3

穿放HYA1-0.4电缆

1.1

敷设PVC管

12.81

暗放5类电缆

100米条

48.8

明布5类电缆

271.67

卡接4对对绞电缆

498

8

安装单孔信息插座

10个

0.6

9

24.0

10

安装机柜

11

电缆链路测试

链路

494

12

敷设管道光缆

千米条

0.45

13

敷设管道电缆

0.831

14

光缆中继段测试

中继段

15

垂直安装桥架

10米

88.5

16

30.3

表二楼层配线架配置表

语音点数量

信息点数量

配线架规格

楼层配线架数量(个)

光纤配线架LIU(个)

备注

表三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光缆)用量计算

楼层高度

(米)

语音用电(光)缆

数据用电(光)缆

语音点

(个)

主干长度(米)

平均长度(米)

轴数

注:

表三计算方法:

1、主干布线大对数电缆的轴数计算方法:

设A=平均长度=(最短长度+最长长度)/2x1.1+15〈1.1和15均为常用数据〉

B=305/AC=B的整数部分

所用缆线轴数=(话音点的数量/C的整数部分)+1

2、光缆的长度计算按实际长度进行计算。

表四水平布线电(光)缆用量计算

楼层数序

语音点(个)

数据点(个)

最短长度(米)

最长长度(米)

箱数

表四计算方法:

1、水平布线电缆的箱数计算方法:

设A=平均长度=(最短长度+最长长度)/2x1.1+(6~15)〈1.1和6~15均为常用数据,6~15根据工程实际取定〉

2、所用缆线箱数=(话音和数据信息点的数/C的整数部分)+1

1.6测试指标:

1.6.1电缆系统测试方法

电缆测试指标依据国家标准,GB/T50311、GB/T50312测试方法。

1.6.1.1基本信道测试:

A=E=2m

C+B≤90m

1.6.1.2连接图

连接图显示了双绞线的详细连接状况。

连接图测试通常是一个布线的最基本测试。

因而,对于布线系统我们均要求连接图测试。

连接图测试包括:

连通性、短路、串接、反接、串绕。

1.6.1.3测试长度:

测试长度应满足要求的范围内。

1.6.2电缆系统测试参数

表1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表

频率(MHz)

5类(dB)

1.00

2.5

4.00

4.5

8.00

6.3

10.00

7.0

16.00

9.2

20.00

10.3

25.00

11.4

31.25

12.8

62.50

18.5

100.00

表2信道衰减限值表

2.1

4.0

5.7

8.2

11.5

16.7

21.6

表3电缆接口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表

频率

(MHz)

最小回波损耗限值(dB)

C级

D级

1≤f<10

18

10≤f<16

16≤f<20

20≤f<100

表4、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

最小ACR限值(dB)

0.10

40

35

28

23

表5、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

系统

分级

最高传输

对绞电缆传输距离

(m)

光缆传输距离

应用举例

100Ω3类

100Ω5类

多模

单模

A

100kHz

2000

3000

-

PBX

B

1MHz

200

260

N-ISDN

C

16MHz

100

160

10Base-T

D

100MHz

100BASE-T

光缆

100BASE-F

表6、直流环路电阻限值

链路级别

A级

B级

最大环路电阻(Ω)

560

170

1.6.3光缆系统测试方法

光缆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

图5光纤链路测试连接图

1.6.4光缆系统测试参数

表7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大衰减限值表

光缆应用

类别

链路长度(m)

多模衰减值(dB)

单模衰减值(dB)

850(nm)

1300(nm)

1310(nm)

1550(nm)

配线(水平)子系统

2.2

干线(垂直)子系统

500

3.9

2.6

2.7

建筑群子系统

1500

7.4

3.6

表8、最小光回波损耗:

单模光缆

多模光缆

波长

1310nm

1550nm

850nm

1300nm

光回波损耗

26dB

20dB

指标己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

1.7安装施工要求:

1.7.1管道建设

本工程由XXXX人孔开口沿河堤边新修XXXX孔塑料管道至XXXX大楼,长XXXXX管公里,建手孔XXXXX个。

由于XXXXX在建设中,院内道路尚未形成,故本工程管道路由未能正式定线,待小区建设初具规模后由建设单位与相关单位协商,确定具体路由。

本设计简易管道按原土基础考虑。

管道埋深不小于0.7m(管顶距地平)。

管道坡降:

平地按千分之三设计,有坡度的按自然坡差考虑。

(此条应依据实际情况定)

1.7.2管槽安装、敷设

本设计采用金属槽道(桥架),以便敷设综合布线的缆线,桥架尺寸为50mmx300mm。

金属桥架安装在大楼走廊的顶棚内和弱电竖井内,安装工艺要求横平竖直,桥架间接缝处应用连接板对接,桥架对接处不出现缝隙。

顶棚内的桥架采用吊杆式安装,吊杆与吊杆之间保持1.5-2米距离,在线槽接头处、捌弯处增加吊杆1处。

竖井内的桥架安装在竖井内墙壁上(在机柜附近),安装具体位置详见图纸。

水平子系统的缆线由槽道引至各信息点,采用预埋在墙壁内、吊顶中或地板下暗敷管路。

暗管管径为15mm~25mm,暗管采用对缝钢管及PVC塑料管。

 敷设预埋PVC管、钢管时与楼房建设同步进行,PVC管、钢管预埋在墙内或楼层的水泥垫层内,敷设至图纸指定位置或业主指定的安装位置。

敷设应按照施工规范施工,PVC管敷设应做到平直,尽量或不要与楼内电源线、暖气管道等管线产生交越,PVC管与PVC管用PVC管直通对接;

钢管与钢管用管节接好。

管线在拐弯时做到自然弯曲,不要出现死弯现象影响电缆穿放。

敷设完一段管线后用纸塞住出口,防止水泥、砂石进入管线堵塞出口,保证穿放电缆时管线的畅通。

PVC管的敷设详见图纸。

  信息插座安装在图纸指定位置,插座安装高度距地为30cm,底盒、插座面板为国标86x86型,配线架宽度为标准XXX英吋。

1.7.3电缆敷设

配线子系统电缆穿管或沿金属桥架敷设,干线子系统电(光)缆采用电缆竖井方式敷设。

从现场实际勘察情况,该大楼正在建设中,所以本次工程按5类线暗敷设计。

UTP电缆敷设,依据综合布线国家标准规定布线结构采用星型拓朴,每条水平电缆长度从配线架至用户信息插座小于90米。

各种环网和总线网应用在配线架用跳线跳接实现。

  电缆在布放前应做好电缆布放计划表,穿放电缆时避免用力过大,以免拉伤电缆。

信息插座和配线架处应预留足够的端接余量。

电缆在穿放过程中应保持自然弯,不要在管内出现绞纽现象。

应按照相关通信电缆敷设标准施工。

  5类电缆墙内采用PVC管保护、桥架与PVC管间用镀锌软管保护,电缆在竖井和顶棚内用金属桥架保护。

从配线间至每个信息点之间穿放一根5类电缆,该段之间的5类电缆不应有复接和接头出现。

  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为40%~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时,截面利用率为25%~30%,线槽截面利用率为<5%。

1.7.4光缆的敷设

1.7.4.1施工复测:

光缆敷设前应按本设计文件提供的路由及施工图进行路由复测。

1.7.4.2布放光缆的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

主要牵引力应作用在加强芯上。

1.7.4.3光缆的最小曲率半径在安装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施工敷设过程中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敷设光缆时,严禁出现扭曲、浪涌、拖拉、背扣等现象。

1.7.4.4光缆线路的端别应以光交箱端为A端进行布放,宽带接入中心-宽带接入箱光缆布放时,宽带接入中心为A端。

1.7.4.5管道光缆的敷设与安装

1)对设计选定的管孔应先进行疏通,疏通后管孔清洗干净。

每孔内穿28/34塑料子管3根,子管伸出人孔壁20cm为宜。

2)子管穿放完毕后,子管端头应堵塞,人孔端口用塑料堵头固定。

3)光缆布放完毕用粘胶带将光缆与子管端口密封,人孔内光缆将使用25#电缆卡子固定人孔壁上。

4)为便于维护及识别光缆,施工完毕后,应在人(手)孔内把光缆挂上标识牌。

1.7.5配线系统管理

配线架的标识统一按照ANSI/TIA/EIA-606标准管理和执行。

配线架分为水平电缆、语音数据主干、电源和保护地线、外线、楼群管理区域,每一管理区域应该有相应标签来表示记录,并且每个配线管理区域分别用不同的区域色码标示,具体色码分配如下:

序号颜色标记区域1白色语音主干、数据主干2蓝色水平配线架管理3黄色电源和保护地线4棕色电信局光、电缆进线5紫色楼群间主干

1.7.6机架的安装

本次工程配置标准机柜,立式安装。

机柜内含配线架、电源插座、地线排。

1.7.7缆线终接

1.7.7.1电缆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电缆不应大于13mm。

1.7.7.25类电缆一端成端在宽带接入箱内的110型配线架或数据配线架上,另一端成端在信息插座上。

5类电缆与单孔电话插座和RJ45信息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具体卡接线序如下图所示 :

RJ45头接线示意图  

G(Green)-绿;

BL(Blue)-蓝;

BR(Brown)-棕;

W(White)-白;

O(Orange)-橙

1.7.8地线安装

1.7.8.1保护地线是宽带设备、网络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重要条件。

本次工程各配线架和水平桥架、垂直桥架的保护地线与大楼联合接地线接到一起,配线间、桥架保护地线从业主指定的地线接线端子接出,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Ω,机房内接地电阻小于1Ω(单独设置接地体时<4Ω)。

1.7.8.2综合布线系统的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与配线设备的机架应绝缘,并用单独导线引至接地汇流排,与配线设备、电缆屏蔽层等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1.7.8.3在易燃区域、大型公共场所和大楼竖井内应采用阻燃、低毒的光(电)缆。

1.8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8.1由于该建筑物信息点的户内走线路由及具体位置不确定,所以每户内预留布线材料30米。

(此条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8.2在多媒体配线箱下,各楼层均安装86X86的分线盒,线缆在此只做分散,不接续。

目的为各层间和为用户引线方便。

1.8.3多媒体配线箱之间的5类级联电缆做RJ45头处理后,直接接入网络设备RJ45接口。

1.8.4双口信息插座均安装1个RJ45模块和1个RJ11模块。

1.8.5本次工程未配置打线工具、RJ45工具等。

1.8.6电缆性能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50311规定,分为电气测试和工程施工两部分。

电缆测试主要有长度、线谱图、衰减、串扰、串扰衰减比、阻抗等;

光缆主要测试衰减。

2.概预算编制说明

2.1概述及概预算总额

本工程概、预算为XXXXXXXXXXXXXXXX综合布线单项工程一阶段设计预算。

该工程总投资为:

XXXXXX元。

其中:

建筑安装工程费为:

XXXXXX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

XXXXXXX元;

预备费:

XXXXXXX元。

2.2概预算编制依据

2.2.1原邮电部邮部(1995)626号“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定额》等标准的通知”。

2.2.2原邮电部(1997)173号文“关于印发通信行业建设工程补充预算定额的通知”。

2.2.3信息产业部“关于发布通信工程建设监理费计费标准规定(试行)的通知”。

2.2.41995年11月原邮电部颁发的《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二册。

2.2.51995年12月28日原邮电部邮部(1995)945号“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类别划分标准》的通知”

2.2.62002年1月7日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及其附件“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2.2.7原邮电部邮部(1996)582号文“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等两个定额标准的通知”。

2.2.8原邮电部邮部(1993)600号文“《关于收取通信工程定额编制管理费》的通知”。

2.2.9赔偿费根据xxx发[xxxx]xxx号“关于颁发《xxxxx城市道路占用挖掘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2.2.10设计单位向生产厂方及物资供应部门了解的主要材料最新市场价格。

2.2.112000年9月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预算定额》。

2.2.12财政部财文字(1996)2号文“关于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的规定的通知”。

2.2.132003年信息产业部规函(2003)13号《关于通信线路工程中电缆、光缆费用计列有关问题的通知》。

2.3有关费用的取定标准及计算方法

2.3.1器材运杂费及工器具运杂费,电缆以XXXX为供货地取定XXXX公里内相应费率XXXX%,钢材及其他材料以XXX供货地取定XXXX公里内相应费率按XXX%计列;

塑料及其制品运杂费以XXX为供货地取定XXXX公里内相应费率按XXXX%计列;

水泥及其制品运杂费以XXX为供货地取定XXXX公里内相应费率按XXXX%计列。

2.3.2依据945号文工程类别划分标准,工程应为XX类工程,施工企业为XXX级企业取定企业管理费XXX计列。

2.3.3临时设施费的计算以工程所在地距企业基地XXX公里以内取定相应费率。

2.3.4本工程按不成立专门筹建机构或委托监理计算建设单位管理费。

2.3.5施工队伍调遣费按施工企业距工程所在地XXX公里以内,考虑调遣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