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704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docx

高一政治精华教案价格变动的影响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政治精华教案价格变动的影响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对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以及价格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选择有更清醒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使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决定和调整产量、开发新产品的。

二、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幻灯片、常规。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决定价格的因素是价值,也知道价格会受到供求的影响,那价格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xx年11月,广州的百佳和万佳两个超市发起价格战,消费者用8毛钱就可以买到一只烧鸡,低价引来抢购狂潮。

同年12月,诺马特购物中心在羊城开业,标出:

生菜1角钱一斤、鸡蛋1角钱一只、玉米1角钱一斤,……超低的生鲜市场再次引来抢购狂潮。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板书)

一、价格变动的影响(板书)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上涨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价格下降

价格的变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

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消费的权力,他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购买,买什么商品。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比如,当超市的烧鸡、生鲜回升到原来的价格的时候,人们就不怎么购买了,而在当时,人们可是要排长队购买的啊。

就好像是书本上第一个思考题,有些商品在旺季购买,有些在淡季购买就是由于价格的因素。

市场上也是有“物美价廉”的商品,我们想想在什么时候就会有呢?

(学生思考)在供过于求的时候,还有就是当个别生产者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时候。

因此,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我们看书本的第二个练习题。

思考应该怎样回答。

(学生回答,)

分析:

“买涨不买落”的现象说明了除了价格的影响外,消费时还会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人们都想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当价格不断下降时,人们想等它再降价时再买;当价格上升的时候,人们为了不要多花钱买同样的东西,就会抓紧购买。

这些都说明价格变动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有特殊的情况存在,所以,书上是说“一般说来”,它不否定特殊情况。

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我们回想一下,非典的时候,米价、盐价曾一度上涨,但是购买的人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台风过后,肉类价格上升,也不见减少其购买量,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这是生活必需品,人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即使价格上涨了,还是要购买的。

相反,如果米价下降,人们也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没有人会因为大米降价而一下子买几百斤回去。

因此,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

前两节课,我们讲的本田飞度如果由8万元降到4万元,购买的人就会多了;再比如手机,90年代的时候要几万元一台,现在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台,购买的人就多了;今年7、8月的时候,广州的空调降价,引来大量的人购买。

但是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上升呢?

大家必会持币观望,等到价格合适的时候才出手。

可见,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生活必须品

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消费者对既定的商品的需求,除了受到该商品价格的影响外,还受到什么其他因素的影响?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替代品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互补品

是的,还有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我们找出替代品的含义并找出它的重点。

(学生思考,回答)

替代品是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的两种商品。

我们要注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比如:

由于今年的油价不断上升,一些城市就用较低价的乙醇汽油代替90#、93#的普通汽油,并且开发新能源汽车,用电动汽车代替烧油汽车。

再比如,去广州,汽车和飞机就是替代品,湛江—广州的汽车票是150元,如果机票降到140元,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打算坐汽车的人就会改乘飞机。

这些现象说明替代品对需求有什么影响呢?

这些都说明替代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它的价格不变或是降价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

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它的替代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互补品是另外一种影响因素,请同学们找出它的概念并分析它与替代品的不同,并且思考P16的思考题。

(学生思考,回答)

替代品是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而不用同时使用的商品;互补品是共同满足需要,而且必须同时使用的两种商品,缺一种都不行。

书本的题目说明汽车销量的增加导致汽油销量的增加,油价的上涨导致汽车销量的下降,因为两者是互补品。

也就是说,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使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相反,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引起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

以上我们知道了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它对于生产者来说,有说明影响呢?

(二)、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板书)

看书本P16和P17的两道思考题,思考为什么药农和高先生的结果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联系我们上节课讲的供求的图表(或是P17的图)来分析:

当牛蒡的价格上涨,高于价值的时候,药农有利可图就会扩大生产,当种植的规模过大,供应远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这时药农就严重亏本。

当狐皮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减产,当减产到一定规模时,供应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价格上升,高先生就赚钱了。

由此可见,价格的变动会调节生产者的生产,使其扩大生产规模或是缩小生产规模。

对于生产者来说,目的是赚钱,那就要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尽可能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大降价的空间,才具有打价格战的资本。

我们思考一下:

生产者怎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属于扩展性的题目,简单让学生了解。

比如:

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等)。

价格影响着人们对商品的选择,每个企业都在价格方面费尽心思。

但是价格是不是企业致胜的惟一“杀手锏”?

消费者在追求低价的同时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考虑点?

今年4月的安徽劣质奶粉造成的“大头婴儿”事件被媒体曝光。

这样的奶粉,即使价格再低,人们也不会购买,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

什么是“使用价值”,我们找出来。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简单地说是商品的有用性。

每种商品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比如:

棉衣可以御寒;食品可以充饥;书籍可以阅读;农药可以除虫……没有人会买没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

企业在追求低价的同时,必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做到“物美价廉”,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生产对路的商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调节生产(板书)2、提高劳动生产率(板书)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板书)

【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有关价格的影响问题,知道了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能判断替代品和互补品。

练习:

(略)

六、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一教学质量阶段检测与评估

(一)历史含解析byshi

王志红林永忱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答案】D

考点:

精耕细作。

本题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

关键信息: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2.《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

尽于是。

”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ABCD

【答案】D

考点: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从史料所叙述的这种犁的结构特点来看,当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

3.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

注意材料信息“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说明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口流动,开拓人们的视野,因此选A。

4.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答案】C

考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说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仍存在严重的技术垄断现象,这极容易导致技术的失传,所以C项说法最符合题意,ABD三项含义材料无法体现出来。

5.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答案】A

考点: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两汉时期的民营手工业的水平较高,从材料中“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可以看出当时规模比较大,故A项正确。

BC项题干不正确。

D项只是表面现象

6.2011年7月31日上午,沉默26天的故宫博物院终于证实,一件贵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宋代哥窑瓷器珍品7月4日在进行分析测试时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损坏。

下列有关瓷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哥窑是宋朝五大名窑之一,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B.瓷器制作水平的精湛体现了宋代手工业的发达

C.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D.明清时期瓷器种类更丰富,出现了彩瓷、珐琅彩等

【答案】C

考点:

制瓷业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瓷器种类丰富,瓷窑较多。

A、B、D叙述与史实相符,C错误,因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才陆续生产瓷器。

7.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

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答案】C

考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由此分析可知①③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②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④错误。

故选C。

8.马克思说: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答案】B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政策的理解。

由“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得知材料反映了明清政府的做法是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所以选B。

9.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进步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B

考点:

土地制度的演变。

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指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且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此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A、C项不是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

10.《明史》中记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

其后庄田遍郡县。

给事中齐庄言:

“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嚣立庄田,与贫民较利。

”这表明

A.皇室兼并土地加剧社会矛盾B.皇室已成为最大的土地占有者

C.明朝时期自耕农的生活困苦D.这是引发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答案】A

考点: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

从材料信息可知,明宪宗将曹吉祥的土地纳入宫中庄田,成为皇庄。

之后皇庄遍布各地郡县。

这反映了皇室对土地的兼并。

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故选A。

材料无法体现皇室占有土地的比重,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农民生活状况,排除C项;皇室兼并是土地兼并现象之一,而土地兼并只是引发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D项表述绝对。

11.xx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

芟》云:

“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

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答案】C

考点:

井田制。

根据材料“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并简要翻译其大意说明的是多人集体在田地耕种的情形,ABD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

12.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

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

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答案】D

考点: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的信息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排除B。

C项不是题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

“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示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

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故选D。

13.“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下列对这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答案】C

考点:

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

A项正确,商鞅变法时期是我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开始;B项正确,我国封建政权是小农经济为基础的;D项正确,这是是说的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

14.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

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答案】A

考点:

文艺复兴的影响。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对意大利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但它仍在这一时期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所以又说“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故本题选A。

15.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

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

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

“在他身

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

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

当的是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C.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答案】B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哥伦布的历史意义,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所以最准确的理解是B正确,ABC不是最好的。

1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

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

“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答案】A

考点:

荷兰殖民扩张。

依据题干中的信息“l7世纪”可判断:

A项正确,B项是在18世纪;C项是在16世纪;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A项。

17.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

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

(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

奥尔良(Orleans)。

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B.殖民活动影响

C.关系世代友好D.文化传统相同

【答案】B

考点:

殖民扩张。

16--18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

因此出现了新西兰、新奥尔良等等。

故选B。

18.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

“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

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考点:

早期殖民扩张。

根据题目中要求“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弊端的体现,其中①②③是弊端,④不是弊端,排除。

1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

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

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答案】C

考点:

近代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18世纪末叶后,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开展,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因此C项符合题意,D项表达不符合题意,AB两项只是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条件不是对中国自然资源发生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

20.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答案】C

考点: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

从信息“沿着河岸”“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也增多”这明显反映出改良蒸汽机普遍应用带来的影响。

故C项正确。

21.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

同样,在普鲁土,1911年,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

材料表明 

A.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长B.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加剧D.英德矛盾激化

【答案】B

考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材料数据很容易的看出,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财富急剧集中,贫富分化严重,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漏,故选B。

22.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答案】C

考点: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本质含义”,由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

而“江浙人摸钱”是指江浙人民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而ABD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

故选C。

23.《南海县志》(19l0年)载: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以其交洋人也。

”这反映了 

A.机器缫丝业曾受传统观念束缚B.近代工业创建于被迫开放的口岸

C.列强侵略刺激了中国工业起步D.近代洋务企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

【答案】A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

材料反映的是陈启沅创办缫丝厂,这个厂创办于广东南海,南海不是被迫开放的口岸,排除B。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于洋务企业的创办,陈启沅创办的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D。

从材料中“名‘鬼’,以其交洋人也”可看出其受到时人的心理排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4.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

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

“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答案】B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外国商品由中国商人代销的现实情形,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A项说法过于片面,B项全面概况的材料内容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

25.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

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他感慨的是 

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

C.官僚资本的势力庞大D.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答案】D

考点: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轮船招商局最早属于商办,但是受到官僚地主的剥削,因为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是在1927年—1949年出现故应该排除,所以说明中国洋务派企业的发战困难。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