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431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docx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

2.了解我国地形地势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3.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

【活动过程】

活动一:

阅读课本91页第一、二段文字,探讨下面的两个材料,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材料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50公里的线路中,大部分路轨铺设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路面上,穿过世界罕见的盐湖区,高寒低氧,干旱而多风沙,据测量,线路所经大部分地区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一年中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达70天左右,给设计和施工都带来很多困难。

由内地运往西藏的物资一年约70万吨,过去这些物资几乎都是通过青藏公路运输,运费贵,时间长,浪费大,现在由铁路运到格尔木,每年可为国家节约运费200多万元。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管道运输里程迅速增加,运输能力大幅提升。

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

其中输油管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

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开工建设,2004年12月30日全线供气,开通了我国横贯东西的一条能源大动脉。

根据《天然气管网布局及“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将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天然气基干管网。

1.联系实际,说说我国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2.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活动二:

阅读课本91页第三段文字,结合我国地形剖面图、三级阶梯划分和我国主要铁路线示意图

 

1.联系初中地理知识,回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2.讨论我国地形、地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活动三:

阅读课本92页两段文字,结合山区与平原的公路形态分布图

 

地表形态

限制因素

线路密度

线路形态

工程造价

平原

山区

 

讨论:

假设你是老板,让你在山区修建交通线路,那么你要注意哪些方面。

 

活动四:

结合课本事例,分析不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结合课本92页活动(四川省地形与交通线路分布)思考:

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2.结合课本93页活动(兰州城区主要交通线路)思考:

⑴从图中找出兰州城区沿什么分布?

为什么沿此因素分布?

⑵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是以东西走向为主,还是以南北走向为主?

⑶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活动五:

结合课本94页和活动一中的材料,分析当今影响交通线路建设主要因素。

举例说明。

 

思考:

结合四川省地形图和交通线路图,从地形和交通方面分析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因。

【课堂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自然条件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植被

2.下列关于山岳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B.山岳地区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以铁路为主,而后才是公路

D.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

3.扬州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逐渐萧条的原因是()

A.水源供应不足B.战争迫使人口迁移C.政治中心的转移D.交通条件变化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咸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4~5题。

 

4.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

5.影响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气候和土壤C.地形和水源D.土壤和水源

6.山区公路多呈“之”型延伸,主要是为了()

A.降低道路坡度B.经过更多的居民点C.减少建设工程量D.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二、判断题

7.在断层处可以修建交通线路。

()

8.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表现为东密西疏。

()

9.当今世界,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地形。

()

三、综合分析题

10.读下图回答:

⑴该地区地形基本上以___________米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地形区。

⑵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

⑶A城区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

____________。

⑷图中的条件为A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巩固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对外联系不便,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随着一系列铁路、公路的修建,如今蜀道不再难。

回答2~4题

2.关于四川省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部较稠密,多之字型分布B.西部较稀疏,多之字型分布

C.东部较稠密,多之字型分布D.东部较稀疏,多网状分布

3.成昆和宝成等铁路的修建,说明()

A.地形是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B.在山区修建铁路的费用已经不再昂贵

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更多的工程技术

D.人们可以在任意环境条件下修建铁路

4.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

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

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5~7题

 

5.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D.地形地质极为复杂

6.跨越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铁路线是()

A.襄渝线B.川黔线C.宝成线D.成渝线

7.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影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资源D.地形

二、判断题

8.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

()

9.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低的多。

()

三、综合分析题

10.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⑴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⑵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参考答案】

课题25: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活动一:

1.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

2.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活动二: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阶梯最小。

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为平原和丘陵交错分布,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修筑道路受地形限制少,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大。

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低。

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存的高寒地区,因而成为我国交通线路最稀疏的地区。

活动三:

地表形态

限制因素

线路密度

线路形态

工程造价

平原

网状分布

山区

呈“之”字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型(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活动四:

1。

盆地中部为平原,交通线路受地形影响小,以连通各聚落为目的,交通线路呈网状,川西山地高原受地形的限制,修筑交通线路时,为了避开高大的山脉,多沿河谷、山谷延伸,呈“之”字型。

2.①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地形崎岖,而黄河谷地较宽,地势相对较平坦,黄河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因此,城区交通沿河分布。

②受地形和城市形态的影响,市区主干道也以东西走向为主。

③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等。

活动五: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如瑞士与意大利之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成昆铁路,连接英国与法国的海底隧道等。

在历史上,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类活动的决定性因素。

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十分封闭,导致当时的人们出行十分不便,因而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人们可以修建隧道、桥梁穿越高山和峡谷。

因而,出入川渝地区的交通线路增多,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如今“蜀道不再难”了。

【课堂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D4.D5.C6.A

二、判断题

7.×8.√9.×

三、综合分析题

10.⑴200平原山区⑵沿河流沿交通线平原多,山区少,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故居民点分布多

⑶两条河流汇合处,并有铁路经过

⑷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活用水;铁路经过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进城市发育.

【巩固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C5.D6.A7.D

二、判断题

8.√9.×

三、综合分析题

10.⑴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⑵东北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