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844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质量评估一.docx

专题质量评估一

专题质量评估

(一)

专题1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4·枣庄高一检测)下列科学家中提出原子学说的是 (  )

A.拉瓦锡B.道尔顿

C.门捷列夫D.波义耳

【解析】选B。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2.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  )

①熔融的NaCl ②KNO3溶液 ③Cu ④酒精

⑤NaCl晶体 ⑥盐酸

A.①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⑥D.①③④⑤

【解析】选A。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①②③⑥虽然都能导电,但②⑥为混合物,③为单质,④在这两种状态时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⑤虽然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

【易错提醒】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1)许多单质如金属单质、石墨、晶体硅等都能导电,电解质溶液也能导电,但它们都不是电解质。

(2)电解质只有在电离出自由离子时才能导电,如NaCl晶体,HCl气体等虽然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

3.(2014·苏州高一检测)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解析】选C。

A为过滤,利用滤纸把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出来;B为渗析,利用胶体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D是丁达尔效应;这三项都与粒子的大小有关。

C为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是利用了溶解性,与粒子的大小无关。

4.(2014·淮南高一检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纯净物

B.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离子,但只能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

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解析】选C。

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为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如石墨和金刚石的混合物;氢元素可形成H+、H-两种离子,高锰酸根离子中含有金属锰元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团。

【易错提醒】本题易出现两个错误。

如果忽视了同素异形体的存在,认为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则易错选A;如果忽略了原子团而仅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则易错选D。

5.(2014·泉州高一检测)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军事等领域。

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几分钟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

【解析】选A。

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6.(2014·执信高一检测)为了配制100mL1mol·L-1的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

①NaOH固体放在纸上进行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次,洗涤液也均转入容量瓶中

⑤使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选D。

①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中称量;③溶解后应冷却至室温后再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⑤最后定容时应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B.1mol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D.1L1mol·L-1NaOH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大于NA

【解析】选B。

根据公式

=n=

可列式:

=

可判断A项正确;1molAl3+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B项错;1mol氦气(He是单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为NA,C项正确;1L1mol·L-1NaOH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包括氢氧化钠中的和水中的,所以大于NA,D项正确。

8.某溶液中(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含有K+、Mg2+、S

、N

四种离子,其中K+与Mg2+的个数之比为4∶5,则N

与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不是 (  )

A.8∶3B.3∶2

C.1∶3D.2∶3

【解析】选D。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n(K+)×1+n(Mg2+)×2=n(N

)×1+n(S

)×2,则n(N

)+2n(S

)=4+10=14,讨论可知D不符合。

9.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

(已知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水溶液导电 ⑤钠盐 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④⑤B.①②⑤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选C。

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①对;NaCl、Na2SO4都不能与硝酸反应,②错;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③对;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④对;Na2O、NaOH不属于钠盐,⑤错;NaCl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⑥错。

【变式训练】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同位素:

H2、D2、T2

B.电解质:

H2O、CH3COOH、NH4HCO3

C.胶体:

饱和氯化铁溶液、淀粉溶液、牛奶

D.硅酸盐产品:

晶体硅、水泥、陶瓷

【解析】选B。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而H2、D2、T2是单质,A不正确;饱和FeCl3溶液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且牛奶也不是胶体,C不正确;晶体硅属于单质,D不正确。

10.(2014·青岛高一检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两容器含有的 (  )

A.分子数和气体质量均不同

B.分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

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D.分子数、原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解析】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故这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A项,分子数相同,但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故质量不同,A错误;B项,分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B错误;C项,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C错误;D项,分子数相同,又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相同,且二者分子的中子数都为17,D正确。

11.现有①K2SO4 ②Ba(NO3)2 ③MgSO4 ④KOH

⑤CuCl2五种物质的溶液。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把它们鉴别出来,其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

A.⑤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⑤

C.⑤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

首先根据CuCl2溶液的颜色鉴别出CuCl2溶液,再用CuCl2溶液鉴别出KOH溶液,用KOH溶液鉴别出MgSO4溶液,用MgSO4溶液鉴别出Ba(NO3)2溶液,最后鉴别出K2SO4溶液。

【变式训练】对下列各组物质:

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  )

A.只有①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C。

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需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

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

①两者都易溶;④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

②CaCl2易溶,CaCO3难溶;③MnO2难溶,KCl易溶,可用指定方法分离。

12.(2014·台州高一检测)下图所示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所配制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

B.操作2是将溶解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操作4如果仰视,结果配得溶液浓度偏低

D.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要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平齐

【解析】选D。

A项,所配制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mol·L-1,正确;B项,操作2是用玻璃棒引流,将溶解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正确;C项,操作4如果仰视,溶液体积偏大,配得溶液浓度偏低,正确;D项,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附着在瓶颈上的液体没有流下来,是正常现象,不能再加水,错误。

【变式训练】(2014·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需要95mL0.1mol·L-1NaCl溶液,可选用100mL容量瓶来配制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5.2mL的盐酸

D.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NaCl

【解析】选B。

A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C项,量取

5.2mL的盐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D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取25.20gNaCl,D错误。

13.(2014·南京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化学变化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解析】选A。

红磷→白磷,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原子可以再分;O3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14.(2014·漳州高一检测)以下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等体积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钾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2∶3

B.150mL1mol·L-1的氯化钾溶液中的c(Cl-)与50mL1mol·L-1的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

C.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则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100%

D.20℃时,100g水可溶解34.2g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解析】选C。

A选项中由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比为1∶2∶3,可知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钾三种溶液中所含的S

物质的量之比为1∶2∶3,从而可推知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6∶9,故A错误;B选项中氯化钾的浓度等于氯化铝的浓度,c(Cl-)间的关系为1∶3,而不是相等,故B错误;由c=

可得出C正确;对于D选项,我们可以由质量分数的概念,轻松得出选项错误。

15.(能力挑战题)(2014·德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通入适量氧气后点燃

B.除去氧气中少量氮气:

使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C.除去石英(不溶于水和盐酸)中少量碳酸钙:

用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纯碱:

加入足量氯化钙,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选C。

二氧化碳中通入适量氧气,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燃烧;将氧气和氮气通过炽热的铜粉,这样反应的将是氧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石英即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这样就可以除掉石英中的碳酸钙;氯化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钙不能除去。

【互动探究】

(1)A选项中如果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如何除去?

提示:

把混合气体先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二氧化碳,再通入足量浓硫酸中除去水蒸气。

(2)D选项中能不能加入适量盐酸除去杂质?

提示:

能。

当滴加到不再有气体产生时正好除去杂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6.(14分)(2014·保定高一检测)

(1)干冰是固态CO2的俗称,常用于人工降雨,

22g干冰与A、B、C、D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完成下图中的方框。

(2)将标准状况下22.4L的HCl溶于水配成200m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配制300mL0.5mol·L-1氯化钠溶液,需要1.5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

(4)11.7gNaX含有Na+0.2mol,则NaX的摩尔质量为    。

【解析】

(1)22g干冰的物质的量为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含有1.5mol原子,个数为9.03×1023,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6g。

含相同质量碳原子的CH4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8g。

0.5molNH3的质量为8.5g。

(2)标准状况下22.4L的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200m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3)根据稀释定律,300mL×0.5mol·L-1=1.5mol·L-1×V,V=100mL。

(4)11.7gNaX含有Na+0.2mol,则NaX的摩尔质量为

=58.5g·mol-1。

答案:

(1)A.11.2L B.0.5mol C.9.03×1023

D.6g E.8g F.8.5g 

(2)5mol·L-1 (3)100 (4)58.5g·mol-1

【变式训练】(2014·温州高一检测)Ⅰ.根据下列数据判断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

(1)1.01×105Pa,273℃时气态单质Xn的密度为dg·L-1,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相同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态氢化物HmX的质量是等体积NH3的2倍。

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Ⅱ.

(1)20gA物质和14g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8.8gC物质、3.6gD物质和0.2mol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2)12.4gNa2X含有0.4molNa+,Na2X的摩尔质量为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解析】Ⅰ.

(1)在273℃时,气体摩尔体积是标准状况下的2倍,即Vm=2×

22.4L·mol-1=44.8L·mol-1,X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8d,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Hm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34,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m。

(3)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

g,1molX的质量为

g·NA,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NA。

Ⅱ.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m(E)=(20g+14g)-(8.8g+3.6g)=21.6g

则M(E)=

=

=108g·mol-1。

(2)Na2X  ~  2Na+

[46+Mr(X)]g2mol

12.4g0.4mol

=

则Mr(X)=16,为氧元素,其他各项由此而求出。

答案:

Ⅰ.

(1)

 

(2)34-m (3)

NA

Ⅱ.

(1)108g·mol-1 

(2)62g·mol-1 62 16 Na2O

17.(12分)某同学称取了4.0gNaOH固体,欲配制100mL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用到的能确定体积的两种玻璃仪器是    、    。

(2)操作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其在实验中的作用有 。

(3)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①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

②定容时仰视仪器上的刻度线    。

③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

(4)最后所得的溶液应存放在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请你填写该标签(见下图)。

【解析】

(1)实验中量筒和容量瓶可以确定溶液的体积。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在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3)①溶解时有液体溅出,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浓度偏小;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③定容后又加水,则溶液浓度偏小。

(4)该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1。

答案:

(1)量筒 容量瓶 

(2)搅拌、引流

(3)①偏小 ②偏小 ③偏小

(4)

【变式训练】实验室需要纯净的NaCl溶液,但现有的NaCl晶体混有少量Na2SO4和(NH4)2CO3,请设计实验除去杂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NH4)2CO3用加热好还是加强碱后再进行加热好?

你选择的是    ,其理由是 。

判断(NH4)2CO3已除尽的方法是 。

(2)除去S

的方法是 。

判断S

已除尽的方法是 。

【解析】比较NaCl和(NH4)2CO3的性质差异结合除杂的基本原则,不难得出加热好。

判断(NH4)2CO3是否被除尽时,要注意只能用盐酸,否则会带来杂质。

除去S

时先使用过量的BaCl2溶液,接着用过量的Na2CO3溶液来除去过量的BaCl2(二者不能颠倒),最后用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

答案:

(1)加热好 因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将残留物溶于水后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2)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 取加入BaCl2后的上层清液,再滴入少量BaCl2,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18.(14分)(2014·南安高一检测)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    ,②    。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关试剂是    。

A.酒精B.四氯化碳

C.醋酸D.甘油(易溶于水)

(3)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下图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① ,

② 。

(4)A仪器的名称是    ,B仪器的名称是    。

(5)海水中含有K+,用    方法进行检验,若含K+,实验现象为 。

(6)要测量含碘离子的溶液中I-的浓度,取25mL该溶液,先加几滴KSCN溶液,再逐滴滴入0.1mol·L-1FeCl3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色时I-全部反应:

2I-+2Fe3+====I2+2Fe2+。

①若实验室只有FeCl3固体,要配制500mL0.1mol·L-1的FeCl3溶液,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

在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FeCl3溶液浓度会    (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下同);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则浓度会    。

②若消耗FeCl3溶液20.4mL,则含碘离子的溶液中I-的浓度为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过程①为分离不溶性物质,应为过滤操作;过程②为从碘的水溶液中提取碘,应为萃取操作。

(2)应选择与水互不相溶的试剂四氯化碳。

(3)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支管口处。

(4)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5)检验K+应利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火焰。

(6)①配制500mLFeCl3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过程中若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则溶质偏少,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②c(I-)=

=0.082mol·L-1

答案:

(1)①过滤 ②萃取 

(2)B

(3)①冷凝水应下进上出(下口进上口出) ②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支管口处

(4)蒸馏烧瓶 冷凝管

(5)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为紫色

(6)①500mL容量瓶 偏低 偏高 ②0.082mol·L-1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