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考研经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41251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复旦考研经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考研经验.docx

《复旦考研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考研经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旦考研经验.docx

复旦考研经验

复旦大学金融学考试必看

    专业课是重中之重,很多跨校的都是在专业课上栽了跟头。

但大家也不用恐慌,毕竟考的宏观的东西多一些,微观还是很少的,我觉得你只要把书都能读懂了,再适当的看点别的,按我的想法,三遍足以,当然国经你可以多看两遍,从06年的试题来看,复旦的专业课还是没有超出指定参考书的范围,尽管出题风格较前几年有所改变。

但是只要看好书,把所有的经济原理都掌握好,问题还是不大的。

不像我同学考复旦管理学院的金融工程管理,那才叫难呢,大部分都是计算题,我看过,很头大的,所以大家想想,其实经院专业课还是比较容易的,跨专业的同学不用害怕,其实我觉得工科的跨专业考,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我大概说说参考书吧!

  ⑴尹伯成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跨专业的同学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可以先不看,等到你把周惠中和袁志刚的书刊晚了以后,有时间再来看看,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它对于考研的后期,尤其是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复习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系统性很强!

   ⑵袁志刚的《宏观经济学》比较权威,也是复习的重点。

比如04年考的AD/AS模型这本书强调很多。

这本书大家都说不怎么考第三部分,但我觉得你还是最好看看,实在没时间就算了,因为他今年的一道题就是跟第三部分有关联的,虽然以前没有考过这部分的内容,袁老师在课上说让大家回去再看看,因为复旦的每学期课时是比较少的,每周就只有三节课,所以袁老师最后就没怎么讲这部分!

  (3)周惠中的微观很好懂,大家只要结合那本绿皮书看好就可以了!

经济的东西虽然不全是记忆,但是如果不记住的话,答题的基础就没有了。

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初期,就先理解再有意识的开始记忆。

这会减少后期冲刺时的复习和记忆负担。

  (4)华民的《国际经济学》这本书号称“天书”,确实很难。

其实这本书是讲得很好的,能够用几段话或者几页就把一个很牛的定理讲完。

刚开始看第一遍的时候会比较吃力。

但是,只要坚持不要气馁,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

这本书是华民老师在几年前写的,有些许的错误,很多地方只有结合图形来自己揣摩了。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买华民老师的上课笔记来看,在复习后期就觉得笔记对我的帮助很大,很节省时间的!

因为笔记对很多书上没有细讲的地方都给了补充。

所以有条件的同学一定要把听课笔记买来看。

华老师的课是在每周四的早晨234节,听的人非常多,可能是名师效应吧!

他讲课都是按照他的课件来的,跟书上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所以我们听课都是光拿一个笔记本,都不用翻书,不过课后当然还需要看书再理解一下!

华老师的课讲得深入浅出,你只需要弄懂他讲的,现在也就是说是弄懂他的笔记,肯定没问题了!

外校的同学你可以再看看姜波克的国际金融,加深你的理解,这样子就很好懂了,因为国际经济学这本书后五章就是国际金融方面的.

    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我的建议是可以看看他那个国际贸易部分,也就是前十一章,看了对华民的书绝对是很好的补充,华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很助理解的,我就买来看了的,后面的我不建议看,因为有点偏差,毕竟它的出发点是美国经济.

这本书的看书秘诀就是就是结合听课笔记反复看,非常重要。

  ⑸尹伯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绿皮书,必备,因为几乎每一年都有可能在试卷上发现原题!

2000年之前基本上每年都有,这两年少了,但05年又出现了一道30分的原题,可见其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这两本书上有许多内容是参考书中教材上所没有的.对于那些题目我感觉还是明智放弃的好.考试还是很基础的.

这两本书很重要,要反复练,做个两三遍,以培养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即使没有出到原题,也能够自己推导。

 ⑹蒋学模的《政治经济学教材》  复习政经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把历年考过的题目在书上标出来,你会发现就是那几个章节,有的知识点考了几次,政经考的毕竟都还是经典问题。

复习时就看这些章节好了,不会超出这个范围的,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

 5.如何答题?

在答题时,经济学院的老师不大欣赏那种满篇废话没有条理的答案,不喜欢凑字数的学生,所以答题时切记,一定要有条理,让老师看清楚你的思路是怎样的.最好结合数学推理和图形,以求言简意赅.

 6.出题比例

一般是微观、宏观、世经、政经各占25%,但是06年出题政经突然加大,宏观很少 还有几套辅导班的内部练习题,也有答案,对训练你的答题方式和思维很有帮助的!

金融联考推荐书目列表

一.『国际金融学』推存书目:

1.《国际金融》钱荣堃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价格:

18元

2.《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36元

3.《国际金融学》姜波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价格:

28.9元

4.《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29元

二.『经济学』推荐书目:

1.《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价格:

24元

2.《微观经济学》黄亚均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16元

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价格:

60元

4.《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24元

5.《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22元

三.『货币银行学』推荐书目:

1.《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35元

2.《货币银行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价格:

38元

3.《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20元

4.《货币金融学》第四版米什金(中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价格:

75元

四.复旦经济学综合基础指定参考书

1.《政治经济学》逢锦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价格:

29.9元

2.《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价格:

42元

3.《宏观经济学》袁志刚上海人民出版社价格:

35元

4.《国际经济学》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30元

5.《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24元

6.《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价格:

22元

 

 

另外一个考生的经验

首先我说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本科是英语专业。

今年考研报了复旦金融,总分338,政治66,英语79,数学102,金融联考91,被调剂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在等待复试结果。

一年半前我在考研网BBS里看到了广大战友立志报复旦的豪言壮语,可能因为我是出生在上海的缘故,加之高考的惨败,心中就有了一种考回上海的冲动。

我本人对经济比较感兴趣,因此将目光放在了金融和贸易这两个专业上,都说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充满雄心壮志的我毅然地选择了复旦金融。

我本科没有学过数学,仅有高中的一些底子,加之金融学专业课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简直是天书,所以复习起来十分吃力。

在去年的8月份,联考考纲出来了,当时家里人就劝我换个有把握点的学校,我却没有半点犹豫,可能过度自信都是我们大多数考研人的通病吧。

说实话,我很明显感觉自己的复习时间不够,这使得我英语没有做任何复习,仅仅是考试前买了三套也不知道是谁编的模拟试卷看了一遍题型。

我的时间40%花在数学上,40%花在专业课上,20%在政治上。

考试前我数学已经差不多复习完了3遍,把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做了两遍,最后的24套题中的12套也做了两遍,当时自我感觉还可以,估计能打110-120左右,可最后考试才打了102,不过我自己也没有太多遗憾。

专业课是我最头疼的,刚开始看西方经济学的时候还觉得有些意思,可是一做到尹伯成的两本习题集我的头就大了,上面很多东西都不懂,基本上都是自己琢磨的。

到考试前基本上把西方经济学看了两遍,习题集也做了两遍,经常和同班一个考西南财大的一起讨论问题,他竟然说我说的很多理论他都没听说过~~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的参考书我是用的复旦的,但感觉书的结构性不强,反正也就对着02,03年的考纲看了两三遍,究竟自己掌握了多少也不清楚。

今年的联考试卷难度不是很大,但也不好答。

我只考了91分,三个计算题全军覆没,竟然一个也没对,这可是24分哪!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第一个那么容易的计算题一开始就算错了。

关于考试,我想也没有再多说的必要了。

我平时搜集资料主要是通过正在读复旦金融研一的朋友,笔记和往年试题都是他寄给我的,研究往年试题是很有必要的,今年就有两个大题是以前的原题。

对于跨专业的朋友,搜集资料尤其重要!

当我得知报考复旦金融的人数是1194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自己希望不大了,不管怎样我还是坚持考完了最后一门。

分数出来以后从复旦的师兄那打听得知复旦金融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923人,计划录取50人,其中包括10名免试生,也就是说实际只有40个名额。

复旦的初试分数线是372分,400分以上8个,最高分406,中财的一个MM。

最后52人参加复试,被淘汰12个,有几个(具体数字忘了)380分以上的。

联考专业课最高分是125分。

因为没有上线,为联系调剂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问了多少同学,最后被调剂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我想规劝打算报复旦金融的战友们,如果你是为了读金融这个专业,你可选择其他实力不错的学校,比如上财,西财,南开之类的。

如果你确实有复旦情节,无论怎样,还是会选择考的。

按照今年的难度,如果你能保证自己的公共课能打到270左右,你可以试一下,最好不要轻易选择复旦金融,不要让盲目自信冲昏了头脑。

合理估计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

最后希望每一位研友都能如愿以偿!

daneyxiao答网友问:

给dick1234:

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复习要基本上达到三遍以上,高鸿业的书不错,就是有些地方晦涩难懂,我建议你再买一套Makwin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先看一遍,这套书比较适合初学者,当然高鸿业的书还是必须要细看的,尹伯成的习题集上的大部分题还是值得一做的。

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应占专业课时间的一半,毕竟经济学是基础。

关于货银和国际金融,我建议你多看几个版本的书,货银人大黄达的不错,联系实际的比较多,复旦胡庆康的偏重理论一些,而且有些乱,不过他的那本习题集到是可以。

国际金融用高教司的,姜波克主编的,复旦版和武大版的也要看看。

总之,专业课要多花些时间记忆。

我这次联考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应该都没有失什么分,三个计算题和一个简答题就丢了30分以上,所以计算题也应该多练练,避免考试的时候手生。

给todayfellow:

很同意你对跨专业选择学校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西方经济学还是很有必要好好学一下的,其实把它学透了,学起国金和货银能省力不少,因为学会用经济学的思路来看待一些经济现象是很重要的,而且很多经济学科之间都有很大关联。

关于你说的金融报道,我个人倒没有买什么杂志,不过我经常去国研网上看一些资料,这个网站特别不错,更新也快,涉及到了很多前沿理论。

譬如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里面就有许多权威评论。

给todayfellow:

我觉得复试要看各自学校的安排,不过以后差额复试的趋势应该很明显了。

我复试的时候老师问了一个关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因素的简答题,不是很难。

你如果想跨专业考的话,在保证本专业考试能及格的前提下,要多花些时间在专业课上。

譬如复旦的专业面试,问的题都很专业,涉及到的面很广,没有较广泛的知识面是不行的。

透明度越高的学校,复试的要求也就越高。

金融和货银我是7月份以后才开始看的,感觉时间不够,你最好早些准备。

看到的一个消息:

金融联考指导小组电话会议南开分会场会议记录摘要(转)

今年联考的参考书目会有很大变动,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萨谬尔森的微观经济学以及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也将列入参考书目,2003年的考题很多直接援引自这些英文教材,例如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和各个学派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的问题、货币金融学的期权计算等。

参加2004年金融联考的学友应该对这些原版教材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教材不仅论述精辟,而且阐述了很多学术界前沿问题,受到很多出题老师的推崇,自然也成为了重要的命题依据。

至于广大本科生是否能看懂,这些针对美国经济的论述对我国是否有实际研究价值,就不是这些老学究们考虑的问题了。

另外,今年要增加对现实问题的“考察力度”,不再拘泥于书本,因此对许多金融界的现实问题也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主要的命题可能涉及银行监管问题、巴塞尔协议、欧洲央行货币金融体系,欧元对美元的汇率问题、美联储利率下调政策对美国国内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不良资产的改革、QFII的发展趋势等理论问题,而且很可能成为命题的重点。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我从联考指导小组刚刚召开的电话会议南开分会场的会议记录上看来的,信息的准确性是可以保证的。

给shebn:

复旦金融计划共招收50人,含10名免试生,按照差额比例52人进入复试,复试分数线为372分,复试共淘汰12人,其中有几个380多的。

复旦金融400分以上的8人,最高分是中央财大的一个MM,不是408就是406。

复旦金融今年全是公费生。

 

暑假复习计划

对于热门专业来说,考研战场上的激烈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专业课的角逐。

金融学是近年来排名前五的热门专业之一,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那么我们如何抓住暑期这个黄金时段做好第一轮的专业可复习呢?

尽管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这里面依然还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海文专业课教研室根据自己多年的专业课辅导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暑期复习计划。

暑期复习指导思想

金融学专业的暑期复习不论你是跨专业考还是本科学的就是金融学,不论你是已经开始了专业课的复习还是没有开始,建议你可以依然让自己停留在基础复习阶段,全面撒网。

因为暑假之所以被称为复习的黄金时段,是因为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不受任何人的打扰而拥有大块大块的时间,能够沉下心去看、去记、去理解、去联想。

从而能很快地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复习情况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点睛指导

由于看的书不是一本两本,所以一定要制定一个宏观的规划。

但这个规划重要的决不是时间的具体制定,而是看书的面要全,点要精、要牢固掌握。

否则一轮书看下来还是腹中空空,顶多有了些经济金融感觉。

大家在看书的时候还要注意下面问题:

1)要适当调控自己的读书注意力

大家在看书时一定要注意调控自己的读书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的侧重点上,尽管这些地方有可能很枯燥,也要耐着性子啃下去。

对于一些虽然有趣但考试考到的可能性比较小的知识点应该一带而过。

比如你如果要考中国人民银行,那么一些模型或经济图形的数学特征尽管很有趣,尤其对于理工的朋友来说。

但你也应该一带而过,因为五道口是不会考的(在知识点方面谁也没有权利这样说,但具体的考查方式上还是决定大家看书时重点的取舍的)。

你的时间约束永远是硬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如何解决看得太慢的问题

肯定会有朋友觉得看得很慢,有时当日给自己定下的任务不能完成。

其实快慢只是表象。

05届初试的第一名在写经验帖中就有提到他在开始看书时一天只看三页。

所以看得慢的朋友完全没有必要太过担心,但同时也要注意绝对不能让这成为你的借口。

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看得慢的原因是什么?

是精力不够集中还是读书的过程太注重思考?

如果是后者,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案就是要适当调整你的思考。

比如货银中货币供给的那一章,首先从感性上,货币供给的涉及主体:

央行是肯定的,同时不要忽略了银行和非银行公众。

而这3者各控制供给的哪个环节,通过什么工具,影响其控制作用大小的因素又是什么等。

回到课本,我们有: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

那我们如何定义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又是什么,而它和存款乘数又有何联系与区别等等?

而这个等式中的因素又如何和我们一开始的感性认识建立联系。

最后把货币创造的这个过程画出来形成体系,其他关于其的知识点都可围绕着你画出的骨干进行血肉补充。

照这样做的话,你就没有理由抓不住重点,或时间耗得过多。

这个阶段要用理性来做整体统揽,但如此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理性也如同一块易折的钢,她的韧性需要一点你的热情,一点对经济金融的爱。

这样每次进步都能让你产生一种既喜悦又感怀的心情,而这种复杂又单纯的快乐会让你反复流连其中。

第一遍时没必要给自己压力过大,要和第二阶段的任务区分开来。

此处假设自己在从事实务、在新闻发布会上向群众阐述、在解释给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听等等,都可以加深理解记忆。

推荐书目

对于金融学,很多学校都给出了指定参考书,大家可以依据学校的指定参考书去复习。

对于没有指定参考书的学校,我们给大家推荐以下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上下册,高鸿业主编

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著

金融学联考大纲

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易纲主编

货币银行学夏德仁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国际金融学四川人民出版社钱荣堃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唐旭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会计学、统计学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经济学核心教材

证券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周正庆主编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编著

财政学人大出版社陈共主编

金融热点前沿2唐旭新出版的著作

 

 

首先说说考复旦经济的理由吧。

在复旦的内部其实流传着一句话,就是:

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

但是在这个二流中,惟有经济和新闻例外(其他专业的别打我哟)。

为什么呢?

因为复旦毕竟是文科起家的学校,经济和新闻在全国数一数二,自然牛一些。

再者现在国家已经正式宣布上海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那么上海就成了很多年轻人跃跃欲试之地,复旦对于一个学经济的学生而言自然是不二之选。

然后说说我准备初试前的生活吧。

对于经济专业来说,初试是至关重要的,而初试四科中最重要的又是数学和专业课,也就是经济学综合基础。

那首先我说说政治和英语吧。

政治是我从11月开始看的,说实话,那些大段大段的简答和论述条款我真的很难背下来,怎么办呢?

只有多看,一遍遍的看,看多了总会有些印象。

很多人都误以为简答和论述是政治的重头戏,其实不然,高分的真正保证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选。

这也是我在考完政治后最深切的感受。

选择题的准备方法其实不难。

首先要仔仔细细的将那本小的红宝书看一遍,特别是一些细小的地方,然后找一本选择比较多的习题集练一下。

当然第一次看完书后做题总是错的比较多,于是再看几遍那本小书再去做,效果就好多了。

到了后期,因为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书了,就把以前做过的两本习题集蒙住答案重做,并且更加密集的多看小红宝书,这样你的政治也就比较有保障了。

至于英语,我觉得阅读是重点,其实整张试卷几乎就是阅读和作文,除开作文那30分,阅读整整占了70分,说不重要都不行。

怎么办呢?

我的方法就是在9月10月大量的做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补全文章,我当时就把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书都做了一遍,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到了11月就要开始做真题的,特别是近几年的真题,需要做很多遍,直到你认为你能揣摩出出题者的意图。

接着就是数学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数四比较简单,而数学又是150分的科目,所以数学考上130是必须要达到的。

个人认为数学还是应该参加一个辅导班,这样有助于老师替你梳理整条线,因为数学毕竟是理解型的科目,不是说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

接着就是要多做题,我个人认为二李的书更适合于我们考经济数学的人,比如他的660题,135分冲刺和最后400题,都比较贴近现在的出题思路。

而在考试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细心了,数四的题并不难,人人都会,当为什么最后的分数会有天壤之别,就是细心。

数四简单不代表它没有陷阱,你能不能细心的应付没一个陷阱就成为你能否考上130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就是压轴大戏专业课——经济学综合基础了。

我想说专业课的分考得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初试成绩,对复试时老师对你的评价也大有影响。

这里我就简单说说我复习专业课的经过吧。

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指定的书目是蒋学模写的,其实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在政治里也有涉及,只是两者考察的角度不同。

对于政治经济学,我认为只要将几个基本的原理比如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掌握好,就没什么问题了,应该说对政治经济学的考察是比较浅的。

然后是西方经济学,指定书目是周惠中的微观和袁志刚的宏观,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两门。

指定书目其实是中级西方经济学,在书的结尾部分已经和高级西方经济学接轨,所以还是比较难。

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才是考察的重点,比如通货膨胀模型、菲尔普斯曲线等,而后边的像非瓦尔拉一般均衡等在近几年还没有考过。

我个人建议在看这两本书前先看看尹伯成编的西方经济学,并做做配套习题集,他的书比较浅显一些,有利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就是国际经济学了,指定书目是华民的,这本书应该是最难的。

我认为多看书是关键,理出其中的模型,好像是接近50个,深入的去理解他们,记住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我看的时候有些模型真的很深奥无法理解,但后来我一遍又一遍的看书看笔记,终于越来越明白模型的真正含义,也正是因为我记牢了每一个模型,所以才在经济学综合基础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再说复试。

其实经济类的复试比初试简单多了,但还是特别重要,因为今年世经就刷了一个380多的。

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两个专业属于世经系,他们要经过五轮面试,所以比较辛苦,但每一轮里老师的问题也相应少些,也算是苦中带甜吧。

其他的所有专业都是两轮,专业课一轮,英语一轮。

我是先面试的英语,进去后老师会和你聊上一两句,然后迅速进入主题,也就是用英语问答专业知识。

你一共有两次机会,如果第一个问题不会还可以要求换第二个,如果两个都不会。

我也不知道后果是怎样,因为我答出了第一个。

但英语的比例是不大的,好像在复试中占30%吧。

接着就面试专业课了,阵容是三个老师和一个负责记录的研究生,程序是先从纸袋里抽出一个题目,然后你就回答,最好是在5分钟左右完成,因为太短会显得你没水准,太长也会使老师厌烦。

答完这个题后,老师会和你聊聊天,这个时候千万别松懈了,聊着聊着问题就飞来了,这些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

最后,祝大家明年取得好成绩!

 

据海文教育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

金融学从报名人数上来看,一直都是全国位居前五位的热门专业。

无庸置疑,这其中就业形势整体良好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也正是因为从就业形势来考虑,海文教育研究专家提醒大家:

如今报考金融学一定要冷静思考。

一、冷静思考其就业前景

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本科、研究)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

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

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

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始已经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涨,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

另外,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

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

在证券公司这个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将是一场灾难。

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加入到金融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金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向综合性质发展。

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

据说在一个现代投资银行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士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专业各异,有机械、通信、物理、法律等。

二、冷静思考其专业方向及院校选择

立志报考金融学的同学还要冷静思考你要选择什么方向和选择什么院校。

海文教研中心的专家提醒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遵循下面三个原则:

就近原则,专业优势原则、发展预期原则。

就近原则,即你要考虑在国内(外)哪些地区更能够让你一展所长,明确未来所要工作生活的地区,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