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2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docx

八年级生物试题分析

生物

临沂市2014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理念,以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为依托,较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的感悟和学习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试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的特点,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良好的区分度,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水平和生物科学素养,对今后的初中生物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1.试卷内容分析

知识点

题号

分值

生物与环境

1,26

9分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3,4,5

8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6,7

4分

生物圈中的人

8,9,10,11,12,13,14,27

22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5,17,18

6分

生物的多样性

16,20,23,25

8分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进化

21,24,29,31

19分

生物技术

19

2分

科学探究

28,30

14分

健康地生活

22,32

8分

生物试题既注重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又突出了重点。

本着增加区分度、有利选拔,兼顾高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

同时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试题的考查范围、难易度、题型等都与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要求一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试题表述严谨,新颖灵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

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试卷共100分,折合50分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附表:

试题中知识点分布表:

本试卷总分值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共25题,包括1—25题,每题2分,共50分,占总分值的50%。

二是非选择题,包括26—32题,7个小题共50分,占总分值的50%,包括识图解答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和应用能力题等。

2.试题特点:

2.1注重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涵盖面广,主干突出

试题秉承了以往试题的优点,以基础题为主,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考察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也非常关注生物学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

如1、2、3、5、6、7、15、16、17、18、19、20、22、23、25、26、32题等,这些题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健康的生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其中8、9、10、11、12、13、14、27题考查的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分值占22分,突出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另外21、24、29、31题考查了生物的遗传变异,分值占19分,凸显了这部分内容在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桥梁作用。

再次,28、30题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值占14分,突出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例如,26.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示图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一中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和。

(3)图二中C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4)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不可缺少的是。

(5)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本题

(1)考察了碳元素在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的循环形式是二氧化碳;

(2)考查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两个重要的生理作用;(3)考查了学生对直方图的解读和对生产者概念的理解;(4)生产者和分解者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5)低碳生活的方式,如节约水电、外出步行或骑自行车、无纸化办公等。

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都是在学生正确识图读图的基础上完成的。

例如:

27.下图所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所示的生理过程是。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这一过程在细胞的进行。

(2)当物质⑤分泌不足时,会出现一些症状,可以通过进行治疗。

(3)肝脏分泌的⑦虽不含消化酶,但具有的作用。

(4)若给病人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5)由①到②的血液成分中,显著减少的物质是,完成Ⅲ这一生理活动的意义是。

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了

(1)肺的通气;

(2)糖尿病的治疗方法;(3)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或乳化脂肪);(4)病人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5)肾脏的功能排尿(尿素等含氮废物)及排尿的生理意义。

选择题23.右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一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A.①香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①木耳、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①蘑菇、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①银耳、②侧柏、③墙藓、④紫菜

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野生动物的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种类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

C.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此题基础性较强,考查了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属于较易得分的题目。

17.“老鼠打洞”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由生活经验获得的②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③动物生来就有的④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属于教材上的基础知识。

2.2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产生活事例,注重对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有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试题涉及到的和实验探究与有关的题目有28题、30题,分值占到14分。

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

其中对基本实验知识技能的考查,如:

28.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往往选择在阴雨天或者傍晚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四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种子,温室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液控制情况如下图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

温室

A

B

C

D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0.1%

温度

20℃

20℃

30℃

30℃

培养液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蒸馏水

①他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种子进行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是。

③栽培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差的温室是。

④同学们收获的萝卜,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了“空心”现象,这是因为

⑤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理由是。

30.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B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现象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试题涉及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仪器的操作以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又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考查了学生的识别、识图、归纳和推理等综合能力。

这样有利于检阅学生是否真正认真的做过实验,同时也检验了生物教师是否开齐、开足实验课。

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可以考查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述能力。

这些能力的考查由浅入深,几乎涵盖了科学探究的主要能力;同时也能检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活动的教学是否还停留在让学生简单机械的记忆和模仿上。

2.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3.1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活学活用。

例如:

9.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e→d→a→b→c

C.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

D.若b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13.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D.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14.做试卷时,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

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小脑C.脊髓D.脑干

20.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4.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

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

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

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2.3.2关注社会热点,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例如:

3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100多万。

每年以20%-30%的速度逐年递增,仅1999-2002年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感染人数统计如下表:

传播途径

1990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性传播

332

419

530

663

血液传播

2894

3575

4436

5137

母婴传播

9

10

19

22

不详

1011

1197

1343

1631

 

材料二:

英国流行病学家曾对癌症的病因进行过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当的饮食和吸烟的致癌比例分别高达35%和30%,病毒感染占10%-15%,环境污染占7%-8%,饮酒占3%-5%,其他占7%。

据统计,目前我国恶性肿瘤(俗称“癌”)占死亡人数的百分率由1957年的5.17%上升到2009年的27.01%,在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

某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

发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

当然,也有许多食物中含有抑制癌变的物质,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等,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其结构特点是。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导致癌症发生的癌细胞具有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得少于3条,2分)

本题以《1999-2002年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感染人数统计表》及癌症病因的分析资料为媒介,考查了学生对传染病概念、传播途径等传染病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学生自身对健康生活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问题。

2.4注重对生物学图形、表格的识别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图形、表格能形象的表达生物学现象和生命活动过程,在考查识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比文字检测更好的效果。

通过读表、读图、识图、能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

例如:

31.下面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家蚕的发育过程,它的发育要依次经过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2)乙、丙两图所示结构反应了两种生殖方式,分别是;在乙结构中,鸡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在丙结构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胎儿发育成熟后,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

(3)图丁示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它的起点是[],其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随着发育的进行,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发育为能上陆生活的成蛙。

本题主要考查了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卵生和胎生的生殖方式的比较、青蛙的生殖发育方式特点,并且注重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2.5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加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开放性试题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为理想的题型,这些题目的思维角度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作答。

在评分标准上也不强调答案的惟一性,只要有理有据都可以视为正确,这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张扬个性,大胆创新。

例如,26题(5)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32题(3)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得少于3条,2分)

2.6渗透了关爱生命,爱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

26题(5)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本题所考查的环境问题是我们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

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通过本题进一步提醒学生树立节约地球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7注重初高中衔接知识的考查,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细胞、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和生态是高中的重点知识,而且高一就学,重点考查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也给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

3.下表中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细胞结构

主要功能

A

细胞膜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B

细胞核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

叶绿体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下图是小红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其中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丁→乙→甲→丙D.甲→丙→乙→丁

21.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29.羊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若用A和a分别表示羊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下图示羊的毛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羊毛色的显性性状是,其基因组成是。

(2)若4号与5号再行交配,生出黑色羊的几率是。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

本题借助羊毛色的遗传图解,考查了学生对生物性状、基因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生物后代性状概率的简单推算和正确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

通过答卷,我们今后应注重书写遗传图解的强化训练。

3.成绩统计分析及所反映的问题

3.1成绩统计

我们对本次考试随机抽取3-5万份学生试卷的非选择题成绩。

各个小题分数段人数分布图如下:

 

3.2非选择题(26—32题)难度统计及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试题难度在0.47到0.70之间,平均难度为0.598,平均得分在29.9分左右,整套试题稍微偏难,比去年难度加大,但是却又有一定的区分度,能较好的考查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

3.3非选择题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得分

0

1

2

3

4

5

6

7

人数

5681

1905

21886

12050

12403

33077

12541

2812

百分比

5.55%

1.86%

21.38%

11.77%

12.11%

32.32%

12.25%

2.75%

第26题(共7分)抽样102355人得分调查表

题号

抽查人数

抽查平均得分

本题满分

难度

26

59861

3.81

7

0.54

27

46411

3.76

8

0.47

28

32034

5.16

8

0.64

29

44583

3.89

7

0.55

30

40146

3.90

6

0.65

31

42185

5.60

8

0.70

32

40128

3.84

6

0.64

平均

40914

4.28

7.142857

0.598571

本题借助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图和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重点考察了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全过程和食物链中能量传递规律的理解。

从答卷来看约有15%在6—7分,32%集中在5分,约45%的集中在2—4分,约7%的在1分以下。

学生大多由于对物质循环概念理解记忆不透彻而失分。

特别是碳的循环形式,总之学生对图表理解不彻底,不精准在答题时偏离了本题的考察意图。

第27题(共8分)抽样97184人得分调查表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人数

18621

10290

9295

8942

9239

9618

10150

11146

9883

百分比

19.16%

10.59%

9.56%

9.20%

9.51%

9.90%

10.44%

11.47%

10.17%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主要生理活动过程。

此题学生得分率不高。

失分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肺的通气概念理解不准确。

27题

(1)Ⅰ、Ⅱ所示的生理过程是。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这一过程在细胞的进行。

②审题不细心,审题不准,答题不规范。

由此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深挖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

第28题(共8分)抽样78071人得分调查表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人数

5216

3407

5490

7742

9227

10232

12291

14572

9894

百分比

6.68%

4.36%

7.03%

9.92%

11.82%

13.11%

15.74%

18.67%

12.67%

本题以探究实验形式主要考查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本题失分主要体现:

学生答案的表述不够准确精炼,啰啰嗦嗦答不到关键点上。

另外,学生对于“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理解把握不精准。

此题应该属于基础性较强的题,但得分率不高,各分数段比较均匀。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

第29题(共7分)抽样97420人得分调查表

得分

0

1

2

3

4

5

6

7

人数

18585

13231

8543

4617

5134

8960

18353

19997

百分比

19.08%

13.58%

8.77%

4.74%

5.27%

9.20%

18.84%

20.53%

本题主要考查了羊毛色的遗传图解。

出错较多的是:

(2)若4号与5号再行交配,生出黑色羊的几率是。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

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书写遗传图解,在书写过程中,生殖细胞的配对出现错误、后代性状与基因组合不配对而失分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多写多练,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学会书写方法。

第30题(共6分)抽样92731人得分调查表

得分

0

1

2

3

4

5

6

人数

10005

6576

7608

9861

14723

23715

20243

百分比

10.79%

7.09%

8.20%

10.63%

15.88%

25.57%

21.83%

本题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深入浅出考查了学生对食物的消化、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较为开放灵活,能很好的考查学生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大部分同学都能得3--6分。

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不强。

如: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所以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基础教学加强图表分析能力培养和对生物学术语的应用。

第31题(共8分)抽样92833人得分调查表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人数

7705

3640

4367

5582

7013

9370

13338

19647

22171

百分比

8.30%

3.92%

4.70%

6.01%

7.55%

10.09%

14.37%

21.16%

23.88%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生物生殖发育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较为开放灵活,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题得分集中在5—8分。

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①对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②对卵生和胎生的概念把握不够精确。

对青蛙变态发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