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978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

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纲要导引

答题术语导学

(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积极对外扩张,蓄谋侵略的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显示了强大力量,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企图。

知识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8月,清政府迎战。

(2)朝鲜平壤陆战:

清军失利。

(3)黄海大战:

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和山东半岛:

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特权: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

(1)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3)拓展了列强资本输出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刺激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学思之窗] (见教材P59)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想。

提示: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危机。

谭嗣同的诗寄托了他无限的惆怅和悲凉。

为了救亡图存,诗人投身于变法维新运动,甚至不惜以死来唤醒世人。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蓄意侵略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

清政府腐朽无能,开战之前不积极部署,开战之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丧失制海权。

(2)客观方面: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大大增强;日本侵华蓄谋已久;西方列强的默许和支持。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最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给国人以极大触动,反思败因成为这一时期爱国志士探索救亡之路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二 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2)性质: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3)旗号:

“扶清灭洋”。

(4)高潮:

1900年出现于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八国联军侵华

(1)开始: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过程:

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先后占领天津、北京。

义和团的扶清与灭洋

(1)扶清:

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

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

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知识点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容

(1)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设“使馆界”,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3)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轻巧识记

一个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两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两大条约: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两大影响: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究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一 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直言:

“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日本通过该条约获得的赔款对日本最有利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提示: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材料一中“三亿五千万日元”是《马关条约》中中国给日本的赔款,这笔巨额赔款加速了日本的资本积累,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中“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等”说明了“三国干涉还辽”的危害。

深化拓展

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的表现

(1)甲午中日战争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次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2)甲午中日战争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

(3)甲午中日战争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4)甲午中日战争前侵华主要是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后到“以华治华”。

(5)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开始;战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论从史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

(1)从鸦片战争后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2)《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开办工厂,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探究点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材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1)材料一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

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

提示:

权益:

在中国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害:

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2)材料二反映了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变化:

以华制华。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材料一出自《马关条约》抓住“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只交所订进口税”等关键信息。

材料二出自《辛丑条约》,以句号为标志分为两层,对关键词“留兵驻守”“立时弹压惩办”进行分析。

 

深化拓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论从史出——列强侵略的主要影响

(1)对西方而言:

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

(2)对中国而言:

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

①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侵害了中国主权。

②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规范解题]

例 [2019·龙海高一检测]“租界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

”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题干材料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A项可排除;

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不符,可排除;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应排除。

答案:

C

审题干:

题干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中的“东洋驻重兵”“旁人鼾睡声”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验结论:

日本在中国占租界、驻重兵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这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C项正确。

[随堂检测]

1.[2019·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

”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尝试解答] __C__,

应紧扣“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分析判断这场战争。

2.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尝试解答] __B__

应注意分析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和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3.[2019·江西南昌八校高一期末]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中称: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B.《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尝试解答] __B__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

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用于履行此项条约内容。

这里的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尝试解答] __D__

题干材料“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是关键信息

5.有义和团揭帖写道: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义和团这种激昂的情绪主要来自(  )

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尝试解答] __A__

分析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6.《辛丑条约》规定:

“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

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

”这一不平等条约的影响是(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尝试解答] __C__

从材料中的“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京师至……山海关”这些信息,判断这一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课时作业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某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认为:

“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入摧枯拉朽”。

“某一时期”应是(  )

A.明朝中后期       B.甲午战争之前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30年代

解析:

明朝中后期,日本还没有能力对中国发动战争,中国知识分子不会有这样的言论,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前,中国知识分子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美梦,甲午战争使得这个美梦被击碎,故B项正确;20世纪初,中国已经被日本击败,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会存在天朝上国的言论,而是向日本学习,故D项错误。

答案:

B

2.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

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解析:

由材料“1895年”“杭州”“商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

答案:

B

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

A项与材料“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不能反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知识分子逐渐开始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而不是始于甲午中日战争,故D项错误。

答案:

C

4.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是增加了(  )

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

解析:

19世纪9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指《马关条约》,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D项正确。

答案:

D

5.下列条款中体现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新特征的是(  )

A.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

B.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C.大合众国船只进通商各港口时,必将船牌等件呈交领事官,转报海关……

D.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解析:

《马关条约》明确规定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原先的商品输出阶段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D项体现了上述史实特征。

答案:

D

6.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

“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

联军入城……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

”这里的“鬼子”是指(  )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D.日本军队

解析:

“庚子闹‘拳’”指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故题干中的“鬼子”指的是八国联军。

答案:

C

7.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

“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

”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西洋”可知,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地排外反映出其对近代历史发展趋势的非理性认识,故A项是正确理解。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8.《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

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2)结合材料一、二、三中三个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解析:

(1)问考查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的掌握。

(2)问注意把握列强侵华的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殖民瓜分——以华治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1)材料一:

《南京条约》;材料二:

《马关条约》;材料三:

《辛丑条约》。

(2)材料一规定关税商定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允许日本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材料三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改设外务部、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