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598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docx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

课题:

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六年级

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教学内容是公民意识教育,是本单元的起点。

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公民意识薄弱,普遍缺乏公民身份认同和公民意识缺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从公民身份和基本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

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深化国家观念,提高个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含义,掌握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方法;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提高阅读与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强化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重视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深化国家观念,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1.认知结构方面。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中,可能通过阅读、大众传媒或与成年人的谈话,已接触过“公民”一词,但在认知上一般倾向于“人”的说法,未能在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角度上了解公民的含义。

2.情感态度方面。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心理上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为公民权利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基础;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情感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尚不平衡,关于公民义务的道理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会难以理解。

3.由于这一代青少年中有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较为浅薄。

对他们进行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注意切合品德课程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展开学习过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强调思考人生与关注社会有机结合;着力优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及已有阅历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达到本节课中知识的学习认识,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闻回放

(新闻回放)(PPT课件)2015年年初,也门安全局势突然恶化,战事迅速蔓。

约600多名中国公民受困也门。

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

至3月30日,571名中国公民已全部安全撤离也门,同时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等国的公民平安撤离,赢得了举世普遍赞誉。

 

观看新闻

新闻回放,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最生动的教材之一。

通过看新闻,让学生集体感受、思考,导入新课。

二、提问导入

看完新闻后提问:

1.几百名中国人从被困也门到营救成功,从普通民众到我国最高领导人,都关注着什么?

2.几百名中国人的命运为什么会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乃至普通民众的关切?

3.师总结:

因为他们是中国公民,是中国的一分子。

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和政府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新闻,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强烈地想要去了解有关公民的一些知识。

三、公民身份的确认

师:

为什么中国公民在国内外受到如此的保护呢?

这还要从公民的起源和定义说起。

学习新知。

1.公民的起源

知识窗:

“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公民的限制很严格:

必须是本城邦的男子父母也得是本城邦的,而且得是成年男性,也就是说四种人不可能成为公民,一种是女性,第二种是奴隶第三种是外邦人,第四种是本城邦未成年男性。

师:

看了这段介绍,你们觉得在古希腊,所有人都有公民资格吗?

哪些人没有?

2.公民

定义: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中国公民: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条件限制吗?

注意:

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国籍及其取得方式

(1)定义: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国籍的取得方式:

依据出生取得,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比如我们)。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旅游、度假、留学、外出务工等);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不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

通过加入取得,即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自愿申请等方式而取得某国国籍,也称为继有国籍。

对于继有国籍,我国国籍法是这样规定的:

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还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两个前提是:

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申请是出于本人的自愿。

法律规定的条件是:

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有其他正当理由。

只要具备上述两个前提,同时又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3)双重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还规定: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因为我国法律不承认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杨振宁放弃美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事迹

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后,还是中国公民吗?

如果他没有放弃美国国籍,是否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为什么?

5.华侨、华人与华裔的区别

华侨是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外国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人。

华人是外国国籍的中国人。

华裔是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根据情境研讨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讨论:

我国法律不承认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通过知识介绍,让学生对公民身份的确认有初步的认识,为之后的内容做铺垫。

 

通过材料分析,开动学生的思维,从未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四、分组探究

选取公民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评价哪些属于对公民身份的正确看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师:

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或他人是不是公民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五张图片,思考哪些是对公民的正确看法,哪些是对公民的错误看法?

并说说你的依据。

出示幻灯片

(1)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说:

“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

(2)小旷很羡慕那些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的高中同学:

“他们真光荣,正式成为公民了。

(3)小怡在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

“小姨家又多了一个公民了。

(4)张萌到机场送朋友燕燕出国留学:

“真遗憾,燕燕从此不再是中国公民了。

(5)志强的邻居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

“他犯罪坐牢,一定会被剥夺公民身份。

 

小青的看法不正确,公民身份证只是公民个人身份的证明,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证的影响。

②小旷的看法不正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

③小怡的看法是对的,国籍的取得方式很重要的一种就是因出生而获得,她小姨的女儿一出生就是公民了。

④张萌的看法不正确,陈燕虽然出国留学了,但如果她不加入外国国籍,她还是中国公民。

(如果加入了外国国籍,她就不是中国公民。

志强的看法不正确,他的邻居受到刑罚处罚,坐牢只会被剥夺某些政治权利和自由,但他的生命健康权等人身权利还在,依然具有中国国籍,自然仍然是中国公民。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公民的身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五、国家与公民

师过渡:

那么取得一国公民资格意味着什么?

师:

意味着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缔结了一种法律关系,成为了某个国家的成员,一个主权国家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民,没有脱离公民的国家,也没有脱离国家之外的公民。

所有公民都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六、课堂总结

1.师:

国家是公民权利的强大后盾,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幸福和骄傲,我们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努力学习,遵守公德,让祖国人民对我满怀信心。

2.师:

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公民道德歌。

3.师:

伟大祖国,伴我成长;刻苦学习,再创辉煌!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学生一起朗诵。

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新教材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自我评价:

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表现型评价:

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景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3.公民意味着什么

1.公民的起源

2.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起源

公民

中国公民

国籍及取得方式

课题:

3公民意味着什么(认识居民身份证)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六年级

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的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课共分三课时完成任务,本节课属第二课时,重点认识居民身份证。

身份证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既熟悉又陌生。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身份证的了解和掌握,课前,我布置学生把家人的身份证记录下来,通过对比查看了解身份证号码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会观察,主动获取信息的态度。

课堂上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向组内成员汇报,让他们互相交流。

同伴间的交流即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其他伙伴养成倾听的习惯,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找出精彩和不足的地方,同时提高注意力。

整个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身份证的重要性,学会科学正确的使用身份证。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观察、询问、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加深对身份证正反面信息的认识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的了解;通过回顾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身份证的用处广泛,并通过“知识窗”的学习,行为的辨析,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考一考、想一想、看一看、辨一辨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猜测、推理、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给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要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不能轻易的借给别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1.认知结构方面。

通过对比,探寻身份证上面的信息及身份证编码的含义,体会公民身份号码的独一无二性。

2.情感态度方面。

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体会身份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懂得身份证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由于这一代独生子女众多,家长们的保护意识强,致使孩子们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较为浅薄。

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呈现,使孩子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结合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坚持以自主探究为载体、以问题导向为主线,展开学习。

注重体现道法课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三大特性。

采用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考一考、想一想、辨一辨等形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着力优化实践环节。

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达到本节课中知识的学习认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询问、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加深对身份证正反面信息的认识以及对身份证编码规律的了解;通过回顾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身份证的用处广泛,并通过“知识窗”的学习,行为的辨析,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

教学难点:

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呈现,使孩子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认识身份证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让大家回去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并搜集一下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

大家都完成了吗?

2、你们来考考老师,只要报号码让老师来猜,老师就能猜出是你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的身份证号码?

3、奇怪吧,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

是的,因为这些信息就藏在身份证背面的这些号码里面!

(多媒体出示:

居民身份证)

4、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居民身份证。

(出示课题:

认识居民身份证)

学生取出搜集到的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

 

学生报身份证号,老师猜

 

 

师生互动游戏,以教师的绝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合作,探究身份证的信息

(一)探寻身份证正反面的信息

1、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看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哪些信息?

看谁找得多?

(师提示:

有国徽的一面才是正面)

2、居民身份证上这么多信息中,哪个信息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知道老师刚刚为什么能根据号码来准确地猜测了吧。

3、为什么称公民身份号码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怎样组成的?

你能从身份号码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让我们一起来初步探寻一下身份证编码的规律。

仔细观察身份证,找相关信息

学生交流(1、身份证正面:

国徽、签发机关、有效期限)

(2、身份证背面:

姓名、性别、出生、住址)

公民身份号码

 

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强烈地想要去了解有关公民的一些知识。

(二)互助学习,感受身份证编码的规律。

(1)探究身份证编码的一般规律师:

身份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个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身份证资料。

(2)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深入探索身份证号码的含义。

A学生自愿说一个身份证号码,师板书

B先让学生数出一共有多少位数?

C这些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假如有学生知道也可以让学生说。

 

(4)完成考一考

师出示几个身份证号码

出示几张教师卡片照及几个身份证号码

 

1、仔细观察、比较、猜测,探究身份证编码的一般规律,然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学生提问

4、学生自主探究:

第1、2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第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城市。

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县(区)。

第7~14位上的数字是出生日期。

第15―17位上的数字表示顺序码,其中第17位上的数字表示“性别”。

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

第18位上的数字是校验码,是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也叫个人信息码。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是男还是女,并说出理由。

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出生年月并说出理由。

 

利用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初步感知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个人身份信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用几个老师的身份证号码作为练习,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头脑风暴,了解身份证的用处

师:

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知识,那么身份证到底有什么用?

师:

(出示视频:

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师:

结合您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身份证还有哪些用处?

师:

多媒体出示身份证应用领域(体现应用广泛)

师:

(出示视频,重要节假日)警察在关口查验身份证

师:

你知道警察为什么要查验身份证吗?

警察什么情况下可以查验身份证?

师:

出示知识窗

师小结:

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学生回答。

(如:

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等。

 

交流:

警察为什么要查验身份证

学生读一读知识窗,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

 

 

了解身份证的用处,感受身份证的用途广泛。

 

(四)行为辨析,强化身份证的重要性

师:

(出示视频或图片:

出了车站,火车票随地乱扔)

师:

你觉得这样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师小结:

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师:

出示告诉您(书上27页内容)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图或观看视频,说原因

给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要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不能轻易的借给别人。

让学生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框架。

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学会反思、学会总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也是评价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生评、师评。

学生根据老师所给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是自评;然后其他同学提出看法,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自评,为什么,还有没有补充,这是互评;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逐渐悉评价的方法,老师也可以作最后的终节性评价,从整体上评价学生对身份证编码的掌握、对身份证作用的了解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3.公民意味着什么

认识居民身份证

独一无二

用途广泛

注意事项

课题:

公民意味着什么(我是中国公民)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六年级

课时:

第3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三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

“公民身份从何而”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公民身份的来源以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认识居民身份证”这一部分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其用途;“我是中国公民”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国家建设的成就来体会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同时也认识到公民也要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三部分“我是中国公民”。

这部分内容通过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受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义务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公民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公民的使命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资料的呈现等,了解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知道“公民”一词,但是对于公民的来源、真正的含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以及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使命的认识也是比较缺失的。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在教学中,选取能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具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

通过学习和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国公民既有自豪感,但是又有使命和责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公民的基本知识,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我骄傲,我是中国公民

1.师:

刚刚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喜欢的歌曲,老师也有喜欢的歌曲,今天,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播放《中国话》

师:

这首歌是同学们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中国话,其实就是我们的普通话。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中国话。

2.出示资料:

全球十大流行语言排行榜汉语排名第一(针对母语使用人数)

师:

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3.师小结:

的确,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在学习中国话。

其实全世界不仅推崇我们的中国话,还有我们中国的文化。

4.出示录音资料:

世界各地已有548所孔子学院

5.师: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6.师小结:

的确,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科技等快速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越来越向往中国,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播放诗朗诵《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7.师:

作为中国人,值得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