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125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前言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的主体、是森林经营单位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制定林业生产年度计划与安排、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科学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永续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能力的需要,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森林经营方案是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同时依据林资发〔2006〕227号《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精神、依据林场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此经营方案。

本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是在上次(2001-2010年)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山西省2005年二类调查和2007年数字生态规划的森林资源数据,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

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侯神岭国有林场始建于1962年,其前身为怀步峪森林经营所,场址曾先后在侯神岭、怀步峪,1977年迁于现住址――李元镇马森村,距县城西北12公里处。

经营区分布于沁源县中峪、李元、灵空山、沁河、郭道和韩洪6个乡镇,45个行政村。

下设李元、中峪和沁河3个营林区,场部设有办公室、财务室、技术室、天保办等4个科室。

经2005年重新发证,现国有经营面积6080.7公顷。

侯神岭国有林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由单纯造林育林向采育结合转变,由单纯营林投资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由单纯林向绲交林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在建设过程中,努力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同时,注重应用现代林业新技术新成果,该场经营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天然林保护中取得很大效益和贡献。

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和显著成效,在国营林区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侯神岭国有林场在林业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党的林业政策正确指引下,在一代代林场职工的努力下,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用材。

同时,发挥了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的三大效益。

但是,大面积的天然林、针叶林和纯林,也给生物多样性、地力维护和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等,带来一些问题,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出现大小蠹危害,必须引以重视。

侯神岭国有林场面对目前国家对林业高度重视和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和大好形势,这将对林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本次对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重新编制,将进一步根据林场的现状和林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实用可行的思路,为今后指导和加快该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受到沁源县林业局、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及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规划院、候神岭国有林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案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问题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

 

山西省候神岭国有林场

森林经营方案

第一章基本概况

1.1自然环境

1.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候神岭林场位于太岳林区南部,沁源县中南部。

地理坐标东经112°8′--112°21′,北纬36°23′--36°40′,全场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32.5公里。

东与马西、马泉林场为邻,西与灵空山林场毗连,北靠龙门口、将台两林场,南与安泽县相接。

行政区域属于沁源县中峪乡、李元镇、灵空山镇、沁河镇、郭道镇、韩洪乡,场部驻沁源县李元镇马森村,位于县城西北12公里处。

经2005年重新发证,现国有经营面积为6080.7公顷。

林场范围涉及6个乡镇,45个行政村,6200户,居民约2.8万余人。

候神岭林场属于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定性为企业管理的科级单位,业务隶属省林业厅领导,行政属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领导。

1.1.2地质、地貌

林场境内地貌属中起伏侵蚀中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林场境内海拔989—1527米,岩石主要为片麻岩,属中高山天然林区。

1.1.3水文、气候

侯神岭国有林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年四季明显,冬季少雪干旱,春季多风干燥,夏季雨量集中的特点,气候温和干燥,年平均气温约8.3℃,日均温≥10℃的年积温2700℃左右,年降水量6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年日照2600小时,无霜期125天。

主要气候灾害有大风、冰雹、春旱等。

境内有狼尾河、柏子河两条较大的河流,从西向东流入沁河。

1.1.4土壤

侯神岭国有林场土壤主要为淋溶褐土和褐土,淋溶褐土占6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薄、中、厚面积比为5.9:

4:

0.1,有林地立地条件Ⅰ、Ⅱ、Ⅲ级,面积之比为1.1:

5.6:

3.3。

1.1.5植被

林场植被中乔木树种主要为油松,分布较为均匀,有少量辽东栎、落叶松,森林类型以天然油松纯林为主;灌木有沙棘、黄刺玫、榛子、樱桃、绣线菊、胡枝子、胡颓子、山桃、山杏等;草类有羊胡子草、白草等;农作物以玉米、谷类、豆类、马铃薯等为主。

1.2社会经济条件

1.2.1经济条件

该区域人口相对集中,产业以采煤、焦化为主,本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以煤矿、商业服务、外出务工为主。

经济相对发展较快,人均年均收入8000元以上。

1.2.2交通通讯

林场经营管护范围内交通便利,场部设在公路边,境内有干线公路40公里(沁洪线、崔程线),林道50多公里,乡村公路94公里,总长144公里,距离县城12公里。

通讯较为落后,手机信号不足,电脑不能上网,电话只能接通场部,急需改造。

1.3林场森林经营状况

1.3.1管理机构

候神岭林场属于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科级建制,行政属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领导。

为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

林场始建于1962年,其前身为怀步峪森林经营所,场址曾先后在侯神岭、怀步峪,1977年迁于现住址--李元镇马森村。

林场下设李元、中峪、城关三个营林区,场部设有办公室、财务室、技术室、天保办等4个科室。

1.3.2职工状况

侯神岭国有林场现有在编职工35人,离退休20人,在编职工中:

管理人员15人(其中包括财务人员2名、技术人员2名,天保办3名),管护队伍8人,待岗人员12人。

1.3.3林场设施

林场现有固定资产净值18.8万元;办公用房面积300平方米20间。

辅助用房面积612平方米13间,实现了“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网络);现有“二站、二点”等设施;有林道75公里,汽车1辆,摩托车1辆。

1.3.4森林经营

一九九八年九月,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二OO一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从此,侯神岭国有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保护天然林、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进行林业生态体系和后续产业体系建设。

随着林业建设的战略转变,林场原有经营模式被打破,旧的产业体系陷于瘫痪,收入来源被掐断,经济滑坡,职工收入降低,各方面矛盾凸现,保护与发展成为林场林业发展的首要课题。

侯神岭国有林场现有林业用地6070.5公顷,共涉及李元、中峪、城关三个营林区,50个林班,758个小班。

其中有林地4550.3公顷,疏林地472.5公顷,未成林地9.2公顷,灌木林地900公顷,无立木林地3公顷,宜林地135.5公顷。

森林覆盖率74.8﹪,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312819.8立方米。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场在管护好现有森林和林地同时,主要进行了造林和封山育林,其中:

造林386.7公顷,封山育林1460公顷,飞播造林366.7公顷,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

“十五”期间完成营林生产任务833.3公顷。

其中:

天保工程飞播造林386.7公顷,封山育林413.3公顷,世行核桃经济林33.3公顷。

“十一五”期间在完成国家天保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发展油松采脂、大苗移植、承揽社会绿化工程等,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侯神岭国有林场属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近几年来,在完成国家天保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完成了国债转贷和油松采脂、大苗移植、承揽社会绿化工程等,弥补了林场的经济不足。

1.3.5经济收入

侯神岭国有林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只有造林、封育任务,没有采伐指标,林场经济收入主要靠天保经费来支撑。

另外林场在完成国家天保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发展油松采脂、大苗移植、承揽社会绿化工程等项目,收入只能维持日常零星事务,不存在有经济收入。

第二章森林资源

本次森林经营方案以山西省2006年二类调查和2007年数字生态规划的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

2.1森林资源调查

2.1.1调查人员组成

本次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森林资源资源调查工作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牵头,抽调全省各林业规划院5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首先,组织全省森林经营方案试点工作的全体技术人员以乡镇为单位划分为12个组,质量检查组,对全局沁源县境内完整林场的所有森林资源进行补充调查和修订。

2.1.2调查方法制定

森林资源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总体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调查,提高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的调查精度。

技术标准严格执行《山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的各项相关标准。

1抽样调查

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太岳林局森林资源蓄积量是以沁源县为总体进行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总体抽样控制精度90为%。

根据沁源县以往资料估算蓄积量的变动系数为80%,要求用95%的可靠性进行估计,采用公式n=t²*c²/e²(其中n代表计算的样地数,t代表可靠性指标,当可靠性指标为95%时t=1.96,c代表变动系数,e代表相对误差)计算样本单元数,则计算的样地数为246个。

在沁源县1:

5土地利用现状图公里网格上进行布点,共布设样地269块,经现地调查确认落在有林地、疏林地内的有效样地221块,(其他样地落在县界外或落在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农田、未利用地及其他地类中的样地,按无效样地对待)。

2小班补充调查

根据《山西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山西省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工作。

(1)调查范围内容:

凡小班范围有变化或小班范围无变化但小班发生某种变化的均应填写小班调查记录卡,并根据补充调查记录统计修正森林资源统计表。

补充调查内容主要有:

地类、林种、小班面积、树种起源、林龄、权属及小班变化原因。

对因地类变化而增加林分蓄积量的小班还应测定树高、胸径、株数、蓄积、郁闭度等因子。

(2)调查方法:

利用1:

1万卫片和1:

1万地形图,采用对坡观察勾绘小班界限,然后深入小班调查核实小班的变化状况,需要实地量测林分蓄积量的采用角规测树和样圆调查两种方法。

2.1.3调查精度分析

本次林分蓄积抽样调查精度为92.87%,高于规定的总体估测精度要求。

经补充调查修正后的小班资源数据其蓄积量累计值与抽样调查估测值对比误差率为3.48%,均符合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

小班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抽样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小于±1倍标准误,符合精度要求,以各小班汇总的蓄积量可作为全场的总蓄积量。

2.2森林资源现状

2.2.1各类土地面积

侯神岭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6080.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070.5公顷,占99.8%,非林地面积10.2公顷,占0.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4550.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0%。

有林地全部为生态公益林。

详见附表1。

2.2.2林木蓄积

侯神岭国有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312819.8立方米,林分蓄积量296425.4立方米,占总蓄积量94.8%,疏林地蓄积量16394.4立方米,占总蓄积量5.2%。

林分中有林地全部为生态林。

详见附表2。

2.2.3林分面积、蓄积 

侯神岭国有林场林分总面积4550.3公顷,总蓄积296425.4立方米。

其中:

幼龄林面积221.1亩,占林分的4.9%,蓄积16676.7立方米,占林分的5.7%;中龄林面积1385.5亩,占林分的30.4%,蓄积66842.3立方米,占林分的22.5%;近熟林面积568.6亩,占林分的12.5%,蓄积36272.4立方米,占林分的12.2%;成过熟林面积2375.1亩,占林分的52.2%,蓄积176634立方米,占林分的59.6%。

详见附表4。

2.2.4人工林面积、蓄积

侯神岭国有林场人工林总面积758公顷,总蓄积49335.1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的16.7%,蓄积占林木总蓄积的16.6%。

详见附表4。

2.2.5天然林面积、蓄积

侯神岭国有林场天然林面积3792.3公顷,总蓄积247090.3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的83.3%,蓄积占林木总蓄积的83.4%。

详见附表4

2.2.6生态公益林面积

侯神岭国有林场界定生态公益林总面积6070.5公顷,占经营总面积的99.8%。

其中特殊(国家)公益林2022.4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33.3%;重点(地方)公益林4048.1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66.7%。

其中林业用地4550.3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5%;有林地4550.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0%。

详见附表5。

第三章上期经营方案实施评价

侯神岭国有林场上经理期的经营,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林场经营方向,由生产经营型变为生态保护型。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该场进入了后10年新的发展时期,这是林业纳入天然林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时期。

该场通过几十年的经营管理、保护和调整,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林保护基地和较完备的生态体系。

在上经理期间以坚持“以保为主、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加快资源培育和利用步伐,基本实现了本经理期间森林经营方案的目标。

3.1经营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场中心任务是森林管护,在管护好现有6070.5公顷森林和林地的同时,进行了造林和封山育林,其中:

造林386.7公顷,封山育林1460公顷,飞播造林366.7公顷,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

“十五”期间完成营林生产任务833.3公顷。

其中:

天保工程飞播造林386.7公顷,封山育林413.3公顷,世行核桃经济林33.3公顷。

“十一五”期间在完成国家天保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发展大苗移植、承揽社会绿化等多种经营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执行情况评价

林场上经理期的经营管理执行情况,归结为以下几点:

(1)坚持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建设卓有成效。

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实施,从此,侯神岭国有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

林场从经营商品林,变为发展和经营好生态公益林,发挥森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此,上经理期初,林场将商品林全部调整为公益林经营,公益林面积达到6070.5公顷,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100%。

(2)开展多种经营,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林场在以保护为基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先后发展以油松采脂、大苗移植、承揽社会绿化工程等,通过努力,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弥补了林场金费严重不足的缺口。

综上所述,该场上期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良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的预期目的,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经验与问题的分析

3.3.1主要经验

1森林资源总量增加

侯神岭国有林场上经理期间按照天然林工程保护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造林386.7公顷,封山育林1460公顷,飞播造林366.7公顷,并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

该场本期间已累计完成造林、封育等2213.4公顷。

2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

侯神岭国有林场始终坚持以天然林工程保护为中心,切实加强森林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林业行政执法建设,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深入抓好“三防”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努力该场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维护了林区的安定稳定。

3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侯神岭国有林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全场现有林业用地全部为生态公益林(地),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00%。

4社会贡献突出

侯神岭国有林场“十五、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86.7公顷,封山育林1460公顷,飞播造林366.7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场4550.3公顷公顷森林资源被得到了保护,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现象。

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为社会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3.3.2存在问题

1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成熟林比例过大

在现有林中,存在着中幼林少、近成过熟林多,树种单一,油松比重大等问题,森林抵御火灾和病虫害等功能较弱。

成过熟林面积2375.1公顷,蓄积176634立方米。

幼:

中:

近:

成过本期的面积比例为4.9:

30.4:

12.5:

52.2,蓄积比例为5.7:

22.5:

12.2:

59.6。

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的比例均偏大。

2树种结构单一,油松林比重过大

侯神岭国有林场所在地沁源县现有油松林面积99887.2公顷,蓄积量7192080.9立方米,称为油松之乡,林场现有有林地中,油松林4549.9公顷,蓄积量296351.3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4550.3公顷的99.99%,基本全为油松林。

树种单一以成为侯神岭国有林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矛盾。

3资金缺乏,林场工作难于更进一步发展

侯神岭国有林场经济陷入困境是从二OO一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从此,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保护天然林、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

随着林业建设的战略转变,林场原有经营模式被打破,旧的产业体系陷于瘫痪,收入来源被掐断,经济滑坡,职工收入降低,各方面矛盾凸现,保护与发展成为林场林业发展的首要课题。

作为林场没有生产任务,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全场一切开支主要靠天保经费来维持,天保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林场正常运行,更谈不上发展;另外,扶持林业发展政策落实也不够到位,争取到一些项目,配套资金也难以到位;金融部门对林场的政策性投入规模不大,林业建设任务与资金投入矛盾仍比较突出。

第四章 经营方针和目标

4.1经营方针

森林经营方针是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方针政策、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林场场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经理期内指导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和林场林业建设的行动指南。

经营方针应有时代性、针对性、方向性和简明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以及“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林业资源”的林业发展方针,林业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的发展模式,国有林场办场方针是“以林为本,合理开发,综合经营,全面发展”。

根据发展现代林业要求,以及国有林场的性质、任务、区位和特点,现代林场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培育管理科学,森林优质高效,生态经济协调,资源持续经营,基础设施先进,林场富裕和谐。

根据林场林地分布的特定位置和当地社会、生态效益的需要,响应FSC原则和标准,以及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实际,确定本经理期的经营方针为:

“以森林分类经营为指导,以保护为基础,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管理,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努力提高多资源开发和多种经营收入比例,改善经营效益,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

4.2经营目标

侯神岭林场是一个以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生态公益型林场,其森林经营的总体目标是:

实施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发挥各经营(管护)区的森林功能和价值,形成分类经营、分区管理的基本架构,完善森林保护体系,保持公益林稳定性,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

本经理期主要经营目标如下:

4.2.1 经营任务目标

1任务

(1)造林140.4公顷,其中宜林地135.6公顷、无立木林地3公顷、人工造林未成林地补植补种1.9公顷,加上现有林地4550.3公顷,达到4690.7公顷。

(2)封山管护3453.9公顷;

(3)封禁管护958.8公顷;

(4)封山育林公顷。

2目标

(1)有林地达到4690.7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原来74.8%增长到75.6%,增加0.8个百分点。

(2)坚持“以保为主、生态优先、分类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加快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步伐,使得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森林蓄积逐年增长,林种结构更趋合理,树种比例更加协调,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0.5%以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以内,实现森林“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4.2.2调整结构

继续调整树种结构、景观结构,提高森林服务功能和产品生产力。

4.2.3修复改善有林地

对现有林地进行修复改善,由原来的纯林向混交林、单层林向复层林、同龄林向异龄林、不稳定向稳定、景观单一型向景观多样化等转变。

4.2.4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以加快林场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使林场经济效益逐年好转,职工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全场职工人均收入有所增长。

4.2.5发展现代林业

林场以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动力,建立并完善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国有林场经济新格局。

根据林场发展的需要,为实现该场在新时期林业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良的目标。

4.3编案原则

⑴坚持科学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

⑵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⑶坚持尊重自然、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⑷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

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物质、精神全面发展的原则。

⑹坚持全社会参与,全方位筹集资金的原则。

4.4编案依据

根据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总体要求,本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4】9号)

3《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4]111号)

4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和森林培育、保护、采伐等方面的技术规程

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2005年8月)

6《森林抚育规程》(1995年12月)

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2003年8月)

8《封山育林技术规程》(2004年5月)

9《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2007年6月)

10《飞播造林技术规程》(2005年3月)

1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2001年3月)

1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2001年3月)

13《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2001年3月)

1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

15《山西省商品林改造技术规程》(DB14/T182-2008)

16《山西省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规程》(DB14/T183-2008)

17《山西省商品林抚育采伐技术规程》(DB14/T184-2008)

18《山西省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DB14/T185-2008)

19《沁源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20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近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