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421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x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前言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的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制定林业生产年度计划与安排、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的规性文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科学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永续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能力的需要,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森林经营方案是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同时依据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的精神,依据林场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此经营方案。

本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是依据省2016年二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

长信林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由单纯造林育林向采育结合转变,由单纯营林投资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由单纯林向混交林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在建设过程中,努力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同时,注重应用现代林业新技术新成果,该场经营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天然林保护中取得很大效益和贡献。

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和显著成效,在国营林区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和辐射作用。

长信林场在林业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党的林业政策正确指引下,在一代代林场职工的努力下,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用材。

同时,发挥了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的三大效益。

但是,大面积的天然林、针叶林和纯林,也给生物多样性、地力维护和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等,带来一些问题,必须引以重视。

长信林场面对目前国家对林业高度重视和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和大好形势,这将对林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本次对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重新编制,将进一步根据林场的现状和林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实用可行的思路,为今后指导和加快该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受到了市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县国营长信林场

森林经营方案

第一章基本概况

1.1自然环境

1.1.1地理位置

县国营长信林场是一个始建于1956年的生态防护型国有林场,总场位于市北郊,京深高速公路西侧,107国道东侧、白马河下游南岸,紧靠107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下辖长信、白云山、灵霄山三个林区,总面积1.9327万亩,白云山和灵霄山林区主要以天然林为主,长信林区全部是人工林。

其中:

长信林区1.5333万亩,位于市北郊白马岸,东起晏家屯镇北王段村,西至皇寺镇西青山村;白云山林区0.2137万亩,位于县西部山区浆水镇和路罗镇境;灵霄山林区0.1857万亩,位于县西部山区北小庄境。

1.1.2地质、地貌

长信林区位于平原区,白云山和灵霄山林区为太行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林场境海拔100-957米,岩石以片麻岩和石英砂岩为主。

1.1.3水文、气候

我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旱多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年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1—13度,年平均降水量558.7mm;项目区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气候条件适宜于多种林木生长与发育。

1.1.4土壤

白云山分场和灵霄山分场以片麻岩和石英砂岩为主要成土母质的棕壤、褐土、红土、草甸土等,褐土分布最广,占95%以上;长信分场以山前平原冲积扇形成的沙质壤土为主,立地条件适合多种树木生长。

1.2社会经济条件

县是一个山区大县,林业大县。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造林绿化、兴林致富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发动、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深化林业改革,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转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山场开发治理高潮,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经济沟为主要治理模式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顶坡沟谷滩立体开发”的太行山绿化之路,使全县的林木数量不断增加,使我县的林业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林木资源130.59万亩,其中:

人工造林面积117.33万亩,天然林面积13.26万亩。

集体林面积达129.57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130.56万亩的99.2%。

森林覆盖率达44.7%,植被覆盖率达87%,活立木蓄积达255万立方米。

全县干鲜果树面积达56万亩,2637万株,年产量突破1.1亿公斤,年产值达3.6亿元,林果业收入已成为山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县共界定国家级公益林26.23万亩,省级公益林1.5万亩,县级公益林15万亩。

国家级公益林中一级公益林8.1039万亩,三级公益林18.1261万亩。

1.3林场森林经营状况

1.3.1管理

长信林场始建于1956年,属于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股级建制,行政隶属县林业局。

1.3.2职工状况

全场共有职工100人:

退休人员12人,在职职工76人,长期临时工12人。

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36人,中专学历20人;具有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30人;25—40岁之间50人,40岁以上26人。

1.3.3林场设施

林场现有固定资产净值900万元,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面积1392平方米,林场全部实现了“五通”即:

通路、通水、通电、通、通网络;现有林道50公里,汽车2辆。

1.3.4森林经营

国家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以来,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保护天然林、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进行林业生态体系和后续产业体系建设。

随着林业建设的战略转变,林场原有经营模式被打破,旧的产业体系陷于瘫痪,收入来源被掐断,经济滑坡,职工收入降低,各方面矛盾凸显,保护与发展成为林场林业发展的首要课题。

林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640亩,其中:

有林地13765亩,苗圃地3000亩,宜林地1875亩。

林场森林覆盖率为87.7﹪,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3000立方米。

                        

停止天然林采伐以来,林场在管护好现有森林和林地的同时,主要进行了林中空闲地的补植补造,造林800亩,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

同时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发展了良种苗木的繁育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弥补了林场的经济不足。

第二章森林资源

本次森林经营方案以2016年二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

2.1森林资源调查

2.1.1调查人员组成

本次森林资源资源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林调队牵头,抽调林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1.2调查方法制定

森林资源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总体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调查,提高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的调查精度。

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的各项相关标准。

1抽样调查

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的要求,林场森林资源蓄积量是以林场为总体进行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总体抽样控制精度为91.2%。

2小班补充调查

根据《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工作。

(1)调查围容:

凡发生变化的小班,均应重新调查,并填写小班调查记录卡,并根据补充调查记录统计修正森林资源统计表。

补充调查容主要有:

地类、林种、小班面积、树种起源、林龄、权属及小班变化原因。

对因地类变化而增加林分蓄积量的小班还应测定树高、胸径、株数、蓄积、郁闭度等因子。

(2)调查方法:

利用1:

1万卫星影像图和1:

1万地形图,采用对坡观察勾绘小班界限,然后深入小班调查核实小班的变化状况,需要实地量测林分蓄积量的采用角规测树和样圆调查两种方法。

2.1.3调查精度分析

本次林分蓄积抽样调查精度为91.2%,高于规定的总体估测精度要求。

经补充调查修正后的小班资源数据其蓄积量累计值与抽样调查估测值对比误差率为3.24%,均符合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

小班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抽样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小于±1倍标准误,符合精度要求,以各小班汇总的蓄积量可作为全场的总蓄积量。

2.2森林资源现状

2.2.1各类土地面积

林场经营总面积为19327亩。

其中:

林业用地18640亩,非林业用地687亩。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765亩,苗圃地3000亩,宜林地1875亩。

有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3.8%;苗圃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6.1%;宜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1%。

2.2.2林木蓄积

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3000立方米。

2.2.3有林地面积、蓄积 

林场有林地面积为18640亩,总蓄积为1243000立方米。

其中:

幼龄林面积391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1%,幼龄林蓄积2110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1.7%;中龄林面积12601亩,占有林地面积的67.6%,中龄林蓄积84325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67.9%;近熟林面积5163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7.7%,近熟林蓄积34510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27.8%;成过熟林面积485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6%,成过熟林蓄积3355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2.7%。

2.2.6生态公益林面积

林场生态公益林面积6300亩,占经营总面积的32.6%。

第三章上期经营方案实施评价

该场通过几十年的经营管理、保护和调整,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林保护基地和较完备的生态体系。

在上经理期间以坚持“以保为主、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加快资源培育和利用步伐,基本实现了本经理期间森林经营方案的目标。

3.1经营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林场中心任务是森林管护,在管护好现有18640亩林地的同时,进行了林中空闲地补植补造、造林800亩,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

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发展了良种苗木的繁育生产,繁育各种苗木2000万株,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弥补了林场的经济不足。

3.2 执行情况评价

林场上经理期的经营管理执行情况,归结为以下几点:

(1)坚持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建设卓有成效。

禁伐以来,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

林场从经营商品林,变为发展和经营好生态公益林,发挥森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现在林场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6000亩,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32%。

(2)开展多种经营,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林场在以保护为基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繁育各种苗木2000万株,通过努力,实现经济收入5000万元,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弥补了林场经费严重不足的缺口。

综上所述,该场上期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良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的预期目的,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经验与问题的分析

3.3.1主要经验

1森林资源总量增加

林场上经理期间完成造林800亩,并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

2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

林场切实加强森林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林业行政执法建设,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深入抓好“三防”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努力该场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维护了林区的稳定。

3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林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全场现有林业用地的32%已界定为国家重点公益林。

3.3.2存在问题

1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在乔木林中,存在着幼龄林和成过熟林比例过小,中龄林比例过大的问题。

幼:

中:

近:

成过本期的面积比例为2.1:

67.6:

27.7:

2.6,蓄积比例为1.7:

67.9:

27.8:

2.7。

2树种结构单一,柞树比重过大

林场现有有林地中,柞树林面积为3285亩,蓄积量为211258.4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17.5%,绝大部分为柞树林。

树种单一已成为林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矛盾。

3资金匮乏,林场工作难于开展

林场经济陷入困境是从二OO一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从此,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保护天然林、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

随着林业建设的战略转变,林场原有经营模式被打破,旧的产业体系陷于瘫痪,收入来源被掐断,经济滑坡,职工收入降低,各方面矛盾凸显,保护与发展成为林场林业发展的首要课题。

作为林场没有生产任务,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全场一切开支主要靠公益林补助经费来维持,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林场正常运行,更谈不上发展;另外,扶持林业发展政策落实也不够到位,争取到一些项目,配套资金也难以到位;金融部门对林场的政策性投入规模不大,林业建设任务与资金投入矛盾仍比较突出。

第四章 经营方针和目标

4.1经营方针

森林经营方针是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方针政策、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林场场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经理期指导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和林场林业建设的行动指南。

经营方针应具有时代性、针对性、方向性和简明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以及“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林业资源”的林业发展方针,林业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的发展模式,国有林场办场方针是“以林为本,合理开发,综合经营,全面发展”。

根据发展现代林业要求,以及国有林场的性质、任务、区位和特点,现代林场建设的基本容和要求是:

培育管理科学,森林优质高效,生态经济协调,资源持续经营,基础设施先进,林场富裕和谐。

根据林场林地分布的特定位置和当地社会、生态效益的需要,响应FSC原则和标准,以及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实际,确定本经理期的经营方针为:

“以森林分类经营为指导,以保护为基础,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管理,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努力提高多资源开发和多种经营收入比例,改善经营效益,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

4.2经营目标

林场是一个以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生态公益型林场,其森林经营的总体目标是:

实施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发挥各经营(管护)区的森林功能和价值,形成分类经营、分区管理的基本架构,完善森林保护体系,保持公益林稳定性,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

本经理期主要经营目标如下:

4.2.1 经营任务目标

1任务

(1)造林1000亩。

(2)封山育林1465亩。

(3)国家重点公益林封山管护6300亩,每年6300亩。

(4)中龄林抚育6000亩。

(5)苗圃地建设3000亩公顷,每年新育苗300亩。

(6)林区道路建设70公里,其中:

新修林道20公里,维修和改造林道50公里。

2目标

(1)到2027年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4765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87.7%增长到88.5%,增加0.8个百分点。

(2)坚持“以保为主、生态优先、分类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加快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步伐,使得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森林蓄积逐年增长,林种结构更趋合理,树种比例更加协调,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0.5%以下,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以,实现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4.2.2调整结构

继续调整树种结构、景观结构,提高森林服务功能和产品生产力。

4.2.3修复改善有林地

对现有林地进行修复改善,由原来的纯林向混交林、单层林向复层林、同龄林向异龄林、不稳定向稳定、景观单一型向景观多样化等转变。

4.2.4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以加快林场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使林场经济效益逐年好转,职工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全场职工人均收入有所增长。

4.2.5发展现代林业

林场以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动力,建立并完善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国有林场经济新格局。

努力实现林场在新时期林业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良的目标。

4.3编案原则

⑴坚持科学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

⑵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⑶坚持尊重自然、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⑷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

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物质、精神全面发展的原则。

⑹坚持全社会参与,全方位筹集资金的原则。

4.4编案依据

根据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总体要求,本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依据为:

1《中华人民国森林法》(199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4】9号)

3《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4]111号)

4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

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2005年8月)

6《森林抚育规程》(1995年12月)

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2003年8月)

8《封山育林技术规程》(2004年5月)

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2001年3月)

10《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2001年3月)

1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2001年3月)

1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

13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14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近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成果

第五章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组织

根据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分类经营,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效益,以保护生态公益林为主体,在保护的前提下实行集约经营,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努力提高森林总体质量。

5.1制定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类型(组)的原则

1、分类经营、科学管理的原则;

2、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的原则;

3、生态和经济兼顾、最佳效益的原则;

4、优化结构、规模经营的原则。

5.4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类型

在遵照制定经营类型原则和依据的前提下,针对林场的资源现状,确定经营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生态重要性等级和区域生态敏感级指标等因素,确定经营类型,在经营类型前提下,进一步确定经营措施类型,通过经营措施类型的实施,实现经营类型所确定的目标,便于林场在本经理期经营管理中合理运用。

林场从林种划分上均为生态防护林,其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为天然水土保持林和人工水土保持林两个大的经营类型。

森林经营管理类型设计表

林种

经营类型

经营类型代码

立地质量等级

经营周期

培育目标

造林技术

幼龄林抚育管护

中龄林抚育管护

采伐与更新

公益林(防护林)

天然水土保持林

1

Ⅱ、Ⅲ、Ⅳ

不限

水土保持

封山育林

定株抚育,封山管护

适当采伐,封山管护

天然更新

人工水土保持林

2

Ⅱ、Ⅲ、Ⅳ

不限

水土保持

人工造林或封山育林

定株抚育,封山管护

择伐、生态疏伐、卫生伐

天然更新

5.5森林经营措施类型组织

为了确保在规划期实施的各种经营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针对各经营管理类型组森林资源结构、功能和林分质量的差异性,根据林分的现有状况、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经济条件对森林经营类型进行组织。

林场围绕经营类型根据各小班的现状综合分析确定了以下五种经营措施类型如下。

1、更新造林型

在该类型组中根据经营对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林场采用了防特林人工营造一种经营类型措施。

通过以上经营措施类型的实施,能够增加国有林场的林地面积,促进林分健康生长。

2、封禁培育型

根据该类型组的经营对象、培育目标的不同,林场采用了封山育林和封山管护两种经营类型措施。

对于有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以及具备封育条件的宜林地、疏林地等林分实行封山育林;对林场的省级重点公益林全部实行封山管护,通过以上两种经营措施类型的实施,以保持森林生态的自然恢复和自我完善。

3、抚育间伐型

根据该类型组的经营对象、培育目标的不同,林场采用了防特林定株抚育采伐和防特林生态疏伐两种经营类型措施。

对于林场省级重点公益林有林地中的幼龄林林分进行防特林定株抚育采伐;对于林场省级重点公益林有林地中的中龄林林分进行防特林生态疏伐。

4、林分改造型

根据该类型组的经营对象、培育目标的不同,林场采用了低效防护林择伐改造一种经营类型措施。

对于林场省级重点公益林有林地中的近成熟林林分进行低效防护林择伐改造。

5、种苗经营型

根据该类型组的经营对象、培育目标的不同,林场采用了苗圃地建设一种经营类型措施。

对具备苗木生产条件的林业用地进行种苗生产。

第六章生态公益林培育、管护及采伐规划

生态公益林经营规划设计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是合理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的主要依据。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来进行森林经营方向的确定。

6.1建设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保护,合理利用,依法治林,科教兴林,着力培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林业产业两大体系。

6.2规划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3)坚持尊重自然、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

(5)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物质、精神全面发展的原则。

(6)适时采伐各类可利用资源,不要求主伐和更新采伐未成熟林分。

(7)有利于改善林分树种组成,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6.3 公益林管护规划

生态公益林管护是保护森林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通过采取封山、封禁管护,能使森林得到修养生息,促进自身健康生长,维持特有自然景观,林场现对省级重点公益林全部采取了封山管护一种管护措施。

6.3.1管护对象

林场对6300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全部进行封山管护。

6.3.2管护类型

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公益林划分标准,将林场生态公益林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三个保护等级。

本次编案依据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和《生态公益林抚育规程规定》规定,所有生态公益林均应加强管护。

森林管护分为封禁管护、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三个等级。

林场根据生态公益林森林管护情况采取了封山管护一个经营类型。

封山管护就是对生态脆弱区重要性一般或较低,亚脆弱区重要性高、较高或一般,亚稳定重要性高的水源涵养林(地)、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和护岸林等重点生态公益防护林进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封禁,严格限制采伐、开垦、放牧等人为干扰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6.3.3管护面积

国家重点公益林封山管护总面积为6300亩,每年封山管护6300亩。

6.3.4管护设施

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有三个管护站,分别为长信管护站、白云山管护站和灵霄山管护站,计划在2018年对以上三个管护站全部进行改造。

6.3.5管护措施

对林场国家重点公益林全面进行封山管护,严格限制采伐、开垦、放牧等人为干扰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1、提高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社区联防体系。

要利用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