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004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初三化学自主招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A.

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

B.

镁条燃烧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2.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A.(100+A)gB.100g

C.

gD.(10-A·a%)g

3.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

稀盐酸

双氧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4.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5.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6.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7.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的SO2用烧碱溶液

B.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的Na2CO3用稀盐酸

C.除去CO中少量的CO2用澄清的石灰水

D.除去CuSO4固体中少量的Fe粉用水溶解后过滤

8.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分别取气体样品,倒入澄清石灰水

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含量

B

分别取少量液体,各加入二氧化锰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

取一个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氮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D

分别取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水

 

A.AB.BC.CD.D

10.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有

①电解水

②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③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④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4个B.3个C.2个D.1个

11.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的一种或几种。

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MgCl2一定有,NaOH一定无

C.HCl和MgCl2一定有

D.HCl一定有,NaOH、H2SO4一定无,MgCl2可能有

1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  )

A.4.6B.4.4gC.2.8gD.5.6g

13.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

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D.右试管比左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15.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NH4NO3固体溶于水

B.煅烧石灰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金属

D.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16.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A.H2CO3、CO2、CaCO3、CaO

B.CO2、CaCO3、Ca(OH)2、CaO

C.CaCO3、CaO、Ca(OH)2、CaCl2

D.H2CO3、CO2、Ca(OH)2、CaCl2

18.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C.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D.反应③可得NaOH

19.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aCl2HClNaNO3B.FeCl3NaClKNO3

C.K2CO3Ba(NO3)2NaOHD.KOHHCl(NH4)2SO4

20.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不正确的是

A.CO2(CO)→CuO

B.CaCl2溶液(HCl)→碳酸钙

C.NaCl(泥沙)→水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21.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X=Y

2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Ca2+CO32-SO42-B.H+Cl-NO3-OH-

C.Na+K+Cl-NO3-D.Na+NH4+NO3-OH-

2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CO2

水蒸气

通过碱石灰

B

K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C

CaO

CaCO3

高温煅烧

D

CuO

Cu

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A.AB.BC.CD.D

24.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SO4

D.Cu(过量)、FeCl2、HCl

2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略去)。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④为吸热反应

B.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A

C.图中涉及的物质类别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D.图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二、实验题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_____(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a管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B装置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_____。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___。

(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6g,则加入a管中的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g

27.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发生装置选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O2并长时间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某小组同学将棉花团投入水槽中,发现溶液为墨绿色,摇晃水槽,又变成紫红色,可能是生成了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缘故。

(3)为进一步研究KMnO4制氧时的失重率,某小组查阅了如下资料,回答:

(资料卡片):

1、反应中固体失重率为O2与KMnO4质量比;

2、研究表明,KMnO4受热分解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KMnO4

K2MnO4+K2Mn4O8+O2↑(失重率约为13.5%)

B、KMnO4

KMnO2+O2↑(失重率约为20.3%)

①取8.0g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O2的质量可能为___________

A.0.81gB.1.08gC.1.42gD.1.63g

②在43.9℃~377.9℃范围中,KMnO4的失重率为18.0%,结合资料分析,在43.9℃~377.9℃范围中,KMnO4分解反应主要以_______________(填“a”或“B”)为主。

28.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若加热前装置A中固体为混合物,请写出加热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如下图装置G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3)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____(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了解到这个优点后,他想借助于装置F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氧气,你认为该同学实验能取得成功吗?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①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1→2→4→3b.2→1→3→4

c.4→3→1→2d.3→4→2→1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都变红,请你分析两条试纸变红的情况是。

A.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B.上面和下面一起变红

C.上面先变红,下面后变红D.以上均有可能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验证: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

验证①、验证②。

3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_________。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进行组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将②⑦⑩连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还应增加一个装有_________________的洗气瓶。

(4)已知: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NO2)。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铜丝和金属丝都可以上下移动)

兴趣小组同学在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并装入药品后,进行了以下操作:

先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使CaCO3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观察到装置C中石灰水变浑浊后,将铜丝下移使之与稀HNO3起反应。

①先让CaCO3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丝和金属丝设计成可以上下移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④证明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N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⑤下列关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两者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B.一氧化氮可发生氧化反应

C.二氧化氮可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1.已知氯酸钾(KClO3)固体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也可制得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KCl)固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按如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KKClO3

5580

KKClO3、MnO2(质量比1:

1)

3350

KKClO3、CuO(质量比1:

1)

 

KKClO3、Fe2O3(质量比1:

1)

3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比较,氧化铜催化效果仅次于二氧化锰,请你推出其分解温度(用t表示)的取值范围:

(交流反思)

(3)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和

不变;

(4)影响氯酸钾分解快慢除催化剂种类外,你认为还可能有的影响因素是

(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镁也是固体,故固体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D、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说明所得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就相当于计算该温度下溶解Ag无水碳酸钠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该温度下,Na2CO3溶解度为Ag,说明加入100g水该温度下正好饱和,所以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故选B。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说明X和Y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混合之后放出热量。

【详解】

①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②水和氢氧化钠混合之后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③水和氯化钠不反应,混合之后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题意;⑤水和硝酸铵混合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

D

【解析】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镁不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小,图像中表示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B、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值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氢氧化铜会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出现氢氧化铜沉淀,与图像不符,错误;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横坐标是硫酸质量,在硫酸量不足是产生氢气多少跟硫酸质量有关,硫酸加入到一定质量时铁反应完,最终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与图像相符,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

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

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详解】

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

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

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

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

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Mg反应速率大于Fe,两者生成的氢气的量一样。

A、由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那么生成同量的氢气,消耗的Fe的质量大于Mg,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生成同量的氢气,Mg肯定有剩余,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氢气的量相同,消耗的盐酸的量也相同,正确;C、由图可知,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同量的氢气,消耗的Fe的质量更多,因此错误。

7.C

解析:

C

【解析】A.CO2和SO2都与烧碱溶液反应;B.Na2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C.CO2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能达到除杂目的;D.CuSO4能溶于水,Fe粉不溶,加水溶解、过滤后,再将溶液蒸发结晶才能得硫酸铜固体;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B

解析:

B

【解析】

A、酚酞试液遇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B、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硝酸钾和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能鉴别开,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盐酸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选B

9.A

解析:

A

【解析】

A、别取气体样品,倒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区别不明显,不能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向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中有气泡冒出,水中没有,能达到实验目的;C、用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氮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气体能被压缩,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能达到实验目的;D、向碳酸钠溶液和水中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水,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水实验,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应是1:

8,错误,

B、向一定量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盐酸,使酸性减弱,PH不断增大,但不可能会大于7,错误,

C、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盐酸的质量,故当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最终当金属全部反应,等质量的金属镁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大,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

KOH+HCl=KCl+H2O,CuCl2+2KOH=Cu(OH)2↓+2KCl,故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待盐酸全部被反应完,才开始产生沉淀,正确,故选C

考点:

图像题的解答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图像可知,因Ba(OH)2可与H2SO4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而刚开始加入Ba(OH)2溶液时,并未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无H2SO4。

继续加入Ba(OH)2溶液又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Ba(OH)2消耗掉溶液中的HCl后,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