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094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儿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儿童年龄分期

(1)胎儿期:

妊娠早期〔器官形成,易流产、畸形、夭折〕—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前后各12周〕

(2)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出生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7足天=妊娠后期+分娩+新生儿早期

死亡率最高

(3)婴儿期〔出生后——1周岁〕

(4)幼儿期〔1—3岁〕

(5)学龄前期

(6)学龄期

(7)青春期〔自性发育始〕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1.两个生长发育高峰:

婴儿期、青春期

2.体格发育的常用指标

(1)体重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由于摄入不足、胎粪与水分的排出,暂时性〕;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日体重未恢复出生水平,考虑喂养不足或病理性原因

②2倍:

3月末3倍:

12月龄4倍:

2岁

③公式:

[可选公式]1-6月m=bm+a*0.7

7-12月m=6+a*o.25

2岁至青春前期m=a*2+7<或8>

[或用公式]3-12月m=/2

1-6岁m=a*2+8

7-12岁m=/2

(2)身高〔身长〕

①出生:

50cm——>1岁:

75cm<前3月占一半>——>2岁:

85cm

②2-12岁身高〔长〕计算公式:

身高=a*7+77

(3)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

(4)囟门①前囟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长约1.5-2cm;

1-1.5岁闭合,最多不超过2岁

②后囟

(5)牙齿:

乳牙20〔先下后上,先前后后〕,恒牙32

乳牙4-10月萌出,超过12月未萌出则为延迟

3.性早熟:

女8岁前,男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性发育延迟:

女14岁后,男16岁后未出现第二性征

4.神经心理发育

(1)神经系统发育

(2)感知发育

(3)运动的发育: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4)语言的发育:

发音阶段——理解语言阶段——表达语言阶段〔12月始〕P30

5.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分期与主要问题

婴儿期〔信任vs不信任〕——幼儿期〔自主vs羞怯或怀疑〕——

学龄前期〔主动vs内疚或负罪感〕——学龄期<勤奋vs自卑>——

青春期〔角色认同vs角色混淆〕

第三章儿童保健

1.各年龄期儿童特点与保健要点

(1)胎儿期:

前3个月致畸敏感,后3个月营养非常重要

(2)婴儿期易患:

①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②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学龄前期易患:

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免疫性疾病

(3)生理性厌食:

18月左右

2.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单独性游戏——平行性游戏——联合性/合作性游戏————竞赛性游戏

3.意外伤害:

儿童青少年第一死因

4.计划免疫〔plannedimmunization〕:

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5.主动免疫〔activeimmunization〕:

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疫苗〕

6.被动免疫〔passiveimmunization〕: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与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7.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

月〔年〕龄

接种

剂次

接种部位

接种

途径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略下处

皮内

脊灰疫苗

2,3,4月龄,4周岁

4

口服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

麻风疫苗

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

0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18月——24月——4岁

乙肝乙肝脊灰脊灰脊灰百白破乙肝麻风百白破脊灰

卡介苗百白破百白破

P.s①卡介苗:

2周左右局部红肿;6-8周显现结核菌素试验阳性,8-12周结痂

②百白破: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癫痫有抽搐史者禁用

第四章儿童营养

1.宏量营养素供能:

蛋白质—4kcal/g;脂肪—9kcal/g;碳水化合物—4kcal/g

2.儿童能量消耗:

①基础代谢率;②食物的热力作用;③活动消耗;④排泄消耗;⑤生长所需〔儿童时期特需,占25%—30%〕

3.儿童每日所需能量:

1周,60kcal/kg——2-3周,100kcal/kg——1岁以内,110kcal/kg,以后每3岁减去10kcal——15岁,60kcal/kg

4.婴儿需水:

150ml/

5.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含有适合儿童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和多种增强抗病能力的免疫物质

(2)经济、方便,温度与泌乳度适宜

(3)母乳新鲜无污染

(4)密切母子感情

(5)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在受孕机会

(6)促使母亲体型恢复

6.指导哺乳技巧

(1)尽早开奶〔出生后15min至2h,减轻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低血糖〕;

(2)交替哺乳,排空乳房

(3)不宜过久〔15min〕

(4)姿势正确

(5)适时断乳〔4-6月后引入半固体食物〕

7.部分母乳喂养:

补授法、代授法

8.全牛奶的家庭改造

(1)稀释:

生后不足2周者采用2:

1牛奶,逐渐过渡,满月后用全奶

(2)加糖:

100ml加5-8g糖

(3)加热:

灭菌、变性

9.奶量摄入的估计

(1)

能量需要量:

110kcal/〔kg·d〕

①配方奶:

供能5kcal/g

②全牛奶:

8%糖牛奶供能1kcal/ml

(2)液体需要量:

150ml/kg

——喂养次数:

5次/天

10.婴儿食物转换

<1>时间:

4-6月龄后,每天乳量已达800-1000ml或每次哺乳超过200ml

原则:

①引入食物的质与量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

②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停引入新食物

③食物转化时应先选择既易于婴儿消化吸收,又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同时又不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过渡期食物的引入

月龄

食物形状

4-6

泥状

7-9

末状

10-12

碎状

11.婴儿喂养长出现的问题

〔1〕溢乳:

喂乳后竖起拍背,保持右侧卧位、头位略高

〔2〕母乳性黄疸

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与其家庭支持

1.各年龄段呼吸和脉搏正常值

年龄

呼吸〔次/分〕

脉搏/心率〔次/分〕

呼吸:

脉搏/心率

新生儿

40-45

120-140

1:

3

1岁以内

30-40

110-130

1:

3-1:

4

1-3岁

25-30

100-120

1:

3-1:

4

4-7岁

20-25

80-100

1:

4

8-14岁

18-25

70-90

1:

4

2.血压测量

(1)袖带宽度:

上臂长度的1/2—2/3

(2)收缩压〔mmHg〕=80+〔年龄*2〕

舒张压〔mmHg〕=2/3收缩压

3.儿童体液平衡特点

(1)年龄越小,体液总量越多〔间质液比例较高,血浆和细胞内液比例基本稳定〕

(2)测定血钠估计血浆渗透压〔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主要作用〕:

血浆渗透压〔mmol/l〕=〔血钠+10〕×2

(3)水代谢特点

1)水需要量大,交换率高,对缺水耐受力差

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4.脱水

——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与其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水占体重比例〔ml/kg〕

<5%

5%-10%

>10%

精神状态

稍差或烦躁

萎靡或烦躁不安

淡漠或昏迷

皮肤

稍干、弹性较差

干、苍白、弹性差

干、花纹、弹性极差

粘膜

稍干燥

干燥

极干燥或干裂

前囟和眼窝

较凹陷

凹陷

明显凹陷

眼泪

口渴

明显

烦渴

尿量

稍少

明显减少

极少或无尿

四肢

稍凉

厥冷

周围循环衰竭

不明显

明显

5.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1〕临床表现

分度

血HCO3-〔mmol/L〕

临床表现

轻度

18-13

症状、体征不明显

中度

13-9

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深长,口唇呈樱桃红色

重度

<9

症状、体征进一步加重,恶心呕吐,呼气有酮味,心率加快,昏睡或昏迷

(2)治疗要点

1〕pH<7.3时用碱性药物,首选5%碳酸氢钠〔加5%或10%葡萄糖液稀释3.5倍成等张液体〕

2〕所需碳酸氢钠毫升数-BE〔剩余碱〕×0.5×体重〔kg〕

<22-HCO3-〕×体重〔kg〕

先给与计算量的1/2,复查血气后调整剂量

3〕病情危重者给与5%碳酸氢钠5ml/kg,可提高HCO3-5mmol/L

6.钾代谢异常:

低血钾症

治疗要点:

1〕量:

一般每日220-300mg/kg,重者每日300-450mg/kg

2〕途径:

常静脉滴注,口服更安全,切忌静脉推注

3〕不宜过浓:

≤0.3%;不宜过快:

≥8h

7.液体疗法

(1)常用溶液

1)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的配置:

溶液

张力

加入溶液〔ml〕

名称

含义

5%或10%葡萄糖

10%氯化钠

5%碳酸氢钠

2:

1含钠液

氯化钠:

碳酸氢钠

1

加至500

30

47

1:

1含钠液

氯化钠:

葡萄糖

1/2

20

1:

2含钠液

1/3

15

1:

4含钠液

1/5

10

2:

3:

1含钠液

氯化钠:

葡萄糖:

碳酸氢钠

1/2

15

24

4:

3:

2含钠液

2/3

20

33

2)口服补液盐〔ORS〕:

临用前温开水1000ml溶解,总渗透压245mmol/L,2/3张,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

(2)液体疗法的实施

1〕原则:

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抽搐补钙

2〕定量、定性、定时

累积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

定量

〔ml/kg〕

轻度脱水

30-50

10-40

60-80

中度脱水

50-100

中度脱水

100-150

定性

〔张〕

低渗性脱水

2/3

1/3——1/2

1/4——1/5

等渗性脱水

1/2

高渗性脱水

1/3——1/5

定时

8-12h内

补完累积损失量后12-16h内

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1.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

〔∞,37周〕早产儿——[37周,42周>足月产儿——[42周,∞>过期产儿

根据体重:

〔∞,2500g>低出生体重儿——[2500g,4000g]正常出生体重儿——<4000g,∞>巨大儿

——〔∞,1000g〕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g,1500g>极低出生体重儿;

(2)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同胎龄儿平均体重>

〔∞,10%,A〕小于胎龄儿〔SGA〕——[10%A,90%A]适于胎龄儿〔AGA〕——〔∞,10%A,〕大于胎龄儿〔AGA〕

*足月小样儿:

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

(3)高危儿: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包括:

①母亲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②异常分娩的新生儿;③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

2.正常足月儿:

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特点

①心率:

120-140次/分,血压70/50mmHg

②24小时内排尿,若出生后48小时无尿需要检查原因

③足月儿出生时原始神经反射:

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

正常阳性反射:

巴氏征、克氏征、佛斯特征

*适中温度〔neutralenvironmenttemperature,NET〕:

维持正常体核与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2)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②生理性黄疸;③乳腺肿大;④马牙、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疹

3.早产儿特点

*呼吸暂停〔apnea〕: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浅表而不规则,常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即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即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4.早产儿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护理措施要点]

(1)维持体温恒定:

①体重小于2000g者,尽早置婴儿暖箱保暖

②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

(2)合理喂养:

①早产儿配方乳

②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

间歇/持续鼻饲喂养

③能量不足者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并合理安排、详细记录

④与时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

(3)维持有效呼吸: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时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

②发绀与时查因并吸氧,维持动脉氧分压50-8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一旦改善症状立即停用

(4)密切观察病情,加强输液管理

(5)预防感染

(6)健康教育

(7)发展性照顾:

目标——使小儿所处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并帮助小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的环境

5.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rn〕:

胎儿因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出生后1分钟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型酸中毒.

[病因]:

①孕母因素;②胎盘和脐带因素;③分娩因素;④胎儿因素;〔P162〕

[病理生理]:

呼吸改变〔原发性呼吸暂停——>继发性呼吸暂停〕——>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

[临床表现]

〔1〕胎儿缺氧:

宫内窒息,胎动增加、心率加快〔>160次/分〕——>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减慢或不规则

〔<100次/分〕、羊水被胎粪污染成黄绿色或墨绿色

〔2〕Apgar评分:

a.评分标准

体征

评分标准

0

1

2

皮肤颜色A

青紫或苍白

躯干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P

<100

>100

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G

有些动作

哭、喷嚏

肌肉张力A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能活动

呼吸R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b.评分:

0~3重度窒息;4~7轻度窒息;8~10正常

c.测量时间:

出生1分钟、5分钟、10分钟

(3)各器官受损表现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自主呼吸障碍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有关

(3)焦虑与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有关

[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与时复苏——ABCDE复苏方案

A清理呼吸道{根本}

①置于远红外台或预热的保暖台上

②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与全身

③体位:

肩部垫高2-2.5cm,颈部轻微伸仰

④立即吸尽口、咽、鼻粘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s,先吸口腔再吸鼻腔粘液

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关键}

①触觉刺激:

拍打足板,按摩婴儿背

②正压通气:

面罩或插管

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条件: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s后心率小于60次/分

或心率在60次/分不在增加

*方法:

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

9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

深度1.5-2cm

D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胸外心脏按压30s不能恢复正常循环

*扩容剂

E评估和环境〔保温〕{贯穿}

*评估:

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窒息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

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

6.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病因]

(1)缺氧:

①围生期窒息〔主要〕;②反复呼吸暂停;③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④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2)缺血:

①心跳停止或严重的心动过缓;②重度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

内容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意识

兴奋、激惹

嗜睡、反应迟钝

意识不清,常昏迷

肌张力

正常

降低

松软

原始

反射

拥抱

稍活跃

减弱

消失

吸吮

正常

惊厥

常有

频繁

中枢性呼吸衰竭

无或轻

常有

瞳孔改变

无或缩小

不对称或扩大

前囟张力

正常

正常或稍饱满

饱满紧张

病程与预后

24h内明显,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72h内明显;

病情恶化者可有后遗症

重度患儿死亡率高

存活者多数有后遗症

[治疗要点]

(1)支持方法:

①供氧:

保持PaO2>50-70mmHg,PaCO2<40mmHg;

②纠正酸中毒:

碳酸氢钠

③维持血压: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④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

⑤补液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钠

(3)治疗脑水肿:

呋塞米、甘露醇

(4)亚低温治疗:

人工诱导体温下降2-4℃,全身性/头部降温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缺血缺氧导致呼吸中枢损害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呼吸衰竭

(3)有失用综合症的危险与缺血缺氧导致的后遗症有关

[护理措施]

*亚低温治疗

降温〔运用循环水冷却法进行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34-35℃〕——>复温〔体温上身温度不低于每小时0.5℃〕——>监测

7.新生儿黄疸

[病因]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①胆红素生成较多;②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

③肝功能尚未完全发育;④肝肠循环旺盛

[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特点——①生后2-3d内出现,4-5d达到高峰;②一般情况良好;③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③血清胆红素上限:

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

(2)病理性黄疸

1〕特点——①出生后24H内出现;②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③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2〕主要原因——

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败血症

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症

胆道闭锁〔2周后出现并进行性加重,粪由黄转白,肝进行性增大逐渐发展呈肝硬化〕

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一般状况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

3天,黄疸下降即可确诊〕

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G6PD缺陷〕

药物性黄疸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2)蓝光疗法、提早喂养、保持通便

(3)护肝

(4)支持疗法〔控制感染、注意保暖、提供营养、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5)降低游离胆红素〔酶诱导剂、血浆、白蛋白〕

8.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1)ABO血型不合:

多为母亲O型,婴儿A型或B型;50%在第一胎可发病

(2)Rh血型不合:

一般不在第一胎发生;多发生在Rh阴性母和Rh阳性儿中,但也可能发生在母婴均为阳性时

[临床表现]

(1)Rh溶血比ABO溶血更严重

(2)临床表现

1〕黄疸〔24H内出现并迅速加重〕

2〕贫血

3〕肝脾肿大

4〕胆红素脑病〔出生后2-7d,早产儿尤易〕

(3)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典型临床表现

分期

表现

持续时间

警告期

反应力下降,肌张力下降,吸吮力下降

痉挛期

肌张力增高,发热、抽搐,呼吸不规则

恢复期

肌张力恢复,体温正常,抽搐减少

2w

后遗症期

听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牙釉质发育不良,智力落后

终生

[治疗要点]

(1)产前治疗:

孕妇血浆置换术、宫内输血

(2)新生儿治疗:

换血疗法、光照疗法、纠正贫血、对症治疗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

①注意皮肤黏膜、巩膜色泽,评价进展情况

②如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③观察大小便量、次数与性质,若胎粪延迟排出则予灌肠

(2)喂养:

调整方式,保证摄入

(3)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

①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

②遵医嘱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③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4)健康教育:

①母乳性黄疸:

嘱可继续母乳喂养;若仍有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较重,一般情况较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

②红细胞G6PD缺陷者忌食蚕豆与其制品

③出现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做好康复治疗和护理

9.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败血症—7d—迟发型败血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自身因素: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屏障功能差

(2)病原菌: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

(3)感染途径:

产前〔孕妇明显感染〕、产中〔产道感染〕、产后〔细菌侵入〕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辅助检查]血培养

[治疗要点]①抗菌治疗〔早期、联合、足量、静脉〕;②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恒定

(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主要药物毒副作用

(3)与时处理局部病灶

(4)保证营养供给

(5)观察病情:

①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有脑膜炎可能

②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感染性休克或DIC

(6)健康教育:

正确喂养、保持皮肤清洁

1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coldinjuresyndrome〕:

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症状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neonatorum,SN〕

[病因]

(1)新生儿体温调节和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②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③能量储备少,产热不足;④缺乏寒颤等物理产热方式;⑤皮下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者多,体温降低时皮质易发生硬化

(2)寒冷损伤

(3)其他:

严重感染、早产、颅内出血、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1)发病初期:

体温降低、吸吮差或拒乳、哭声弱

(2)病情加重

1〕低体温:

体核温度降至35℃以下,重症降至30℃

2〕硬肿:

皮肤硬化&水肿,发生顺序:

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多器官功能损害

4〕病情分度:

轻度〔≥35℃〕、中度〔<35℃〕、重度〔<30℃〕

[护理措施]

(1)复温〔2〕合理喂养

〔3〕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4〕预防感染

〔5〕观察病情〔6〕健康教育

第七章常见营养障碍患儿的护理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

(1)概念: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