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030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docx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

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排了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教学难点

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导入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

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

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

21乡下人家)

 

教学

过程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

”。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朗读理解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并且说说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

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冠”“率”“搬”

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2.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难点

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品读赏析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熟读课文。

导入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教学

过程

二、自主读文

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以下两个教学点进行。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和“装饰”的含义。

(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四、整理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学习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板书

设计

乡下人家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综合性学习”

作业

布置

1.填写《练习册》。

2.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导入

一、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教学

过程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小结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设计

牧场之国

“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

作业

布置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乡村四月》。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朗读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

过程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板书

设计

乡村四月

劳作的繁忙

作业

布置

背诵并默写《乡村四月》。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自主体会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朗读古诗。

导入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教学

过程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

白天。

⑵ 耘:

除草。

⑶ 耘田:

在田里除草。

⑷ 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⑸ 各当家:

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

⑹ 未解:

不懂。

⑺ 供:

参加。

⑻ 耕织:

耕田织布。

⑼ 傍:

靠近。

⑽ 桑阴:

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

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小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板书

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聪明好学

作业

布置

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体会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朗读古诗。

导入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

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

试着背一背。

教学

过程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

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板书

设计

渔歌子

景物

颜色

作业

布置

背诵并默写《渔歌子》。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预习

朗读课文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导入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

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教学

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d.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三、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

四、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板书

设计

麦哨

孩子淳朴可爱

景色美丽亲切

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

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作业

布置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口语交际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怀,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方法

口语交流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订栏

导入

一、谈话导入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再次到乡村去领略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吧!

 

教学

过程

二、小组交流

要求:

1、注意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2、互说互评,互相感染启发。

3、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予以指导。

三、分组汇报

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

那里的天是那么蓝,那里的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

有请小导游们带我们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生①:

各位朋友,欢迎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农家做客!

让清凉的风吹去您一身的疲劳,让甘甜的水洗去您一路的风尘。

生②:

这是一个宁静的傍晚的小山村,层层梯田里禾苗绿油油的,清清的小溪边一群劳动归来的人们在洗脸,远山如黛,倦鸟归巢,我仿佛闻到了袅袅炊烟中饭菜的清香。

生③……

2、乡村生活乐趣多:

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生活恬静而充实。

你在乡下生活过吗?

你了解到的农家生活是怎样的?

生①:

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每逢节假日我都喜欢到那儿去玩。

下河摸鱼虾,上树摘果子,田边捉泥鳅,地里挖红薯。

真是其乐无穷啊!

生②:

我还知道一些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呢!

3、乡土气息小制作:

师:

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农家人休闲时的心灵手巧。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乡土气息小制作。

生展示并说怎么收集到的经过和感受。

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

清醇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

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诗歌和舞蹈。

《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游山西村》等。

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广阔农村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下面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或收集到的资料。

四、评选优秀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谁的感受最深刻,谁的展示最清楚。

小结

五、课外拓展

课后将图片配上解说词,将各种资料整理好在展示台里展出,还可办一期乡村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板书

设计

田园风光美如画

乡村生活乐趣多

乡土气息小制作

田园诗歌意盎然

日新月异新农村

作业

布置

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教学

后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课题

习作六

教学目标

1、将同学们在本组学习中开展的“走进田园”“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2、借助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

3、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4、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2、培养独立习作与修改成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1、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