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6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神刘伯承三天两次一地设伏七亘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村边一条宽不足两米的大道,就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通道,路南边是高约10米的土坎,路北是几十米深的山沟。

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地形上来说,七亘村都是锁钥之地。

半山腰的纪念亭

1937年9月,日军在侵占北平、天津和保定之后,进一步大举南下和西迸,企图占领整个华北地区。

为了保卫山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二战区迅速调集十多万部队,在太原以北的忻口地区组织防御。

同时,又调集8个师,据守娘子关,以确保忻口方向的侧翼安全。

日军猛攻忻口十多日,却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

日军虽然三次临阵更换指挥官,也都未能挽回局面,不得不改变策略,急令沿平汉路南下占领石家庄的第20、109师团,转而沿正太路西进,企图先夺取娘子关,再占领太原,从侧后包抄忻口守军。

七亘村的战略位置与敌我态势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中麓的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晋东著名的关隘之一,是从河北出入山西的咽喉,一旦娘子关失守,不仅将使坚守忻口的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而且也会使太原处于晋东、晋北两路日军的钳形攻击之中。

也就是说,日军只要占领娘子关,就可以彻底改变忻口、太原两个方向的不利态势,一下子取得在山西战场上的主动权。

日军第20、109师团,沿正太路西进,击溃沿途的国民党守军,直抵娘子关下,但遭到了娘子关守军的顽强抗击,几次进攻都被击退,便以第109师团继续在正面攻击娘子关,而以第20师团一部由河北省井陉县测鱼镇向南迂回娘子关守军背后,并迅速攻陷娘子关东南的旧关及附近高地,娘子关的战局顿时危急起来。

10月18日,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训处主任张浩率师部及第386旅进抵山西省平定县地区,积极寻机侧击日军,支援娘子关守军的防御作战。

10月25日午后,刘伯承师长带着师部机关干部和警卫班30余人到七亘村附近察看地形。

经过实地察看和对敌情的分析,刘师长认为,七亘村是日军20师团进犯平定、太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军伏击日军的理想之地。

果然当天下午,侦察分队就报告日军20师团开始向平定方向进犯,还有辎重部队约1000余人,正在距七亘村10公里的测鱼镇宿营,刘师长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判断七亘村是测鱼镇通往平定的咽喉要道,日军明天一定会经七亘村向前方运送军需物资,于是立即命令386旅陈赓旅长调集部队在七亘村路南的土坎上设伏,准备伏击日军。

陈赓随即命令386旅772团副团长王近山率第3营及特务连1个排连夜进入七亘村设伏。

第一次伏击

王近山率第3营进抵七亘村后,进一步详细察看地形,选择伏击地,开始进行战前准备。

10月26日拂晓,王近山带领3营进入伏击地区。

他将2个连又1个排布置在七亘村至甲南峪间的大道南侧,把另外2个连作为预备队,控制七亘村以南高地,并派出侦察分队,前往东石门村一带侦察,及时掌握敌情。

营指挥所设在离大道约300米的北边山头上,从那里俯瞰,七亘村及大道尽收眼底。

指挥所山头上配备重机枪1挺,重机枪的枪声就是伏击战斗开始的信号,同时战斗开始后还可以用重机枪火力控制大道。

东口古塞

上午8时左右,王近山带着3营营长郭国言、副营长雷绍康等人,爬到附近最高的山头观察敌情。

突然,他们从望远镜里看到,约3公里处有一股日军正向七亘村运动。

随后,又得到侦察人员的报告,说日军的辎重部队共有300多人,前后各有数十名步兵掩护,正向七亘村开来。

得到敌情,王近山一面报告陈赓旅长,一面立即召集3营的营连干部开会,他根据日军的行进队形,进一步明确了各连的主要战斗任务:

12连担任正面突击,负责夺取辎重;

11连配轻机枪3挺,担任穿插、阻击和包围,战斗打响以后,11连要沿山沟迅速占领七亘村南大道两侧,切断日军前队掩护步兵同辎重部队的联系,阻止其增援,然后要以一部分兵力,抢占七亘村西南的定盘山,形成对前队步兵的包围,以保证12连顺利消灭日军辎重部队;

特务连的1个排负责截尾,切断辎重部队的退路。

根据这一部署,各单位跑步进入阵地。

战士们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有的钻进草木丛,有的用野草和树叶把自己伪装起来,有的藏在土坎、岩石后,严阵以待做好了战斗准备。

9时许,从测鱼镇出动的日军逐渐进入伏击圈。

日军沿正太路西犯以来,一路上都没受到什么阻击,所以十分麻痹,虽然派出了警戒搜索,也是相当松懈。

前队步兵与辎重部队距离约300米,后面掩护的步兵距离辎重部队更远。

日军前队步兵接近营庄时,辎重部队正好进入12连的伏击圈。

王近山立即命令重机枪开火,重机枪一响,伏击部队随即向日军猛烈射击。

刹那间,成群的手榴弹,密集的子弹,便全部倾泻在日军辎重部队的队列中。

地形太有利了,手榴弹只消拉开导火索,随手往下扔就可以准确落到日军队列中。

正在行进中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完全打懵了,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便已经死伤了一大片。

这时,11连按照原定计划,迅速抢占了七亘村南大道两侧及西南的定盘山,将日军步兵和辎重部队分割截断。

当日军前队步兵企图掉头增援辎重部队时,就遭到了11连的阻击。

而日军后队的掩护部队,又被击毙的骡马以及抛弃的军用物资挡住了道路,无法与辎重部队会合。

被截在中间的辎重部队,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骡马也受到惊吓,四处奔跑,在狭窄的道路上自相践踏,有不少人被挤下了路北的深沟,使整个战场更加混乱。

残存的日军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开始向东石门方向逃窜,刚跑到甲南峪,就遭到了预先埋伏在那里的特务连1个排的猛烈袭击,又被打得乱成一团。

这时王近山命令预备队的9连、10连投入战斗。

11连、12连也从山上猛冲下来,与残余的日军展开白刃战。

两个多小时后,枪声、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

日军辎重部队除少数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大都被歼。

此战八路军毙伤日军20师团辎重队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一批军用物资,772团的伤亡才10多人,打了一场干脆漂亮的伏击战。

第二次伏击

八路军打了胜仗的消息很快在七亘村一带传开,附近乡村的老百姓纷纷选派代表抬着肥猪送到八路军驻地。

就在八路军欢庆胜利之时,当天晚上,刘伯承得到情报:

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在继续向旧关迂回。

刘伯承很清楚日军的意图还是急于要打通正太路,威胁太原,夹击忻口。

所以他判断七亘村仍然是日军进军的必由之路,因为这里再没有第二条道路。

再从日军目前的作战特点来看,他们一路胜利,非常骄横,很是任性。

加上“用兵不复”的兵法常识,日军万万想不到八路军还会在同一地点再次设伏。

于是,刘伯承断然决定还在七亘村,再给日军一次伏击。

为了迷惑日军,当27日日军派部队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让第772团3营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实际上772团3营绕了一圈又返了回来,悄悄集结在七亘村以西改道庙公路南侧的山地里。

10月28日,王近山率3营来到七亘村以西,这次伏击地点就在七亘村西面的山路,其中9连、10连埋伏在七亘村至改道庙间的大道南侧,11连、12连及特务连1个排作为预备队,同样也派出侦察分队,侦察测鱼镇日军的动静。

上午10时左右,侦察分队发现一支日军辎重部队正向七亘村开来。

这次,日军接受了上次遭到伏击的教训,加强了对辎重部队的保护,前面以100余人的骑兵开路,后面由100余名步兵掩护。

而且行军也比上次要谨慎得多,对周围的搜索和警戒更为严密。

王近山立即用电话报告陈赓,陈赓指示坚决出击!

同时派第2营和第1营的1个连火速赶来支援。

11时左右,日军先头骑兵进入伏击区。

这次日军警惕性明显比上次高了,凡是可疑之处,都先用掷弹筒和机枪轰击扫射,然后才向前推进。

日军边走边打,大道两侧不断响起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

但八路军指战员有了上次作战的经验,人人沉着镇静,个个隐蔽巧妙。

即使呼啸的榴弹掠过头顶,在身边爆炸,大家也严守纪律,纹丝不动。

不一会,还下起了秋雨,但战士们卧在泥水里,隐蔽如初,丝毫不受影响。

当日军骑兵通过改道庙到达营庄,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王近山一声令下,伏击部队一起向日军辎重部队猛烈开火,顿时将日军打得人仰马翻,刚刚到达营庄的日军骑兵,看到辎重部队受到袭击,马上回过头来增援。

日军骑兵很快发现了3营的指挥所,随即集中火力攻击3营指挥所,侧翼的八路军部队当即开火还击,用猛烈火力压制住日军骑兵。

但是日军骑兵的救援行动还是有所成效,辎重部队在骑兵的接应下,有一部分冲过伏击地区逃到平定,还有一部分辎重部队则在后队的接应下逃回测鱼镇。

由于这次日军吸取了上次被伏击的教训,沿途的警觉性较高,掩护兵力也更多,加之风雨交加,道路泥泞,增援的2营未能按时赶到,所以只消灭了日军约100多人,八路军伤亡也比上一次多,有20多人。

七亘村的纪念碑

经典之战

七亘村重叠设伏,在三天时间里,在同一地点,连续伏击两次,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极富传奇性和戏剧性,可以说是把兵法中的“兵不厌诈”运用到极致,真正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可见刘伯承高超的指挥艺术。

和长生口两次作战相比,第一是时间间隔短,两次长生口之战足足差了四个月,而这次连头带尾就是三天;

第二是作战性质不同,两次长生口之战,一次是遭遇战,一次是伏击战,而七亘村两次都是伏击战,就连具体作战手段都是如出一辙,简直就是上一次的重复,只是伏击地点从七亘村东面改到了七亘村西面,两次伏击地点距离也不过只有几百米,基本上就是在同一个小区域中。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令人称奇的重叠设伏的成功,主要是刘伯承对地形、敌情的准确分析,七亘村是井陉到平定唯一的必经之路,日军除了这条路之外就没有别的路了,而且日军由于之前一路上的顺利进军,极其骄横,第一次警戒松懈,第二次是根本不会想到还有第二次伏击,所以刘伯承才会做出重叠设伏的决定,而且取得了奇效。

这也正是八路军在敌后游击战中组织伏击战的基本要素,也就是必须要选择最有利的地形,掌握确切的敌情,这是伏击战成功的前提条件。

七亘村重叠设伏,在这两点上做得非常到位,因此成为八路军伏击战的一个经典战例。

八路军驻防洞

驻防洞铭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