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304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docx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内容提要】:

教育改革指向创造意识的培养。

教学中应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

教师应当努力矫正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作业观,把培养创造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纳入作业设计之中,从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作业目标。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开发潜能,习得方法,习得规律,使有差异的学生在同一练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意义上的平等教育。

设计灵活多样的开放性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学生爱做、乐做作业。

开放性的作业类型有:

自主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创编型作业、鉴赏型作业、生活型作业、调研型作业。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关键词】:

作业改革、作业设计、全面发展、评价艺术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

①因此,随着语文改革的深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课堂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形成了可喜的局面。

但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

学生的语文作业仍然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程度不等地存在着六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缺乏科学性;三是渗透不广,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四是层级不高,知识的层次耗时过多,技能、智力这两个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五是对象不分,因材施教的原则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六是形式不活,单调重复,缺乏创新。

总量过大,质量偏低,以数量代质量——小学语文作业量与质的这种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

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教育改革指向创造意识的培养。

为此,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人尽其才,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我们必须反思现行的作业观、智力观,把智力多元的结构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

而作业的改革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应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

下面,将以反复的调查与实践为依据,论述我对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原则与实践。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原则

小学语文作业应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地讲,语文作业的设计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合理构建小学语文作业的结构体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首先,作业设计需要以课标为准绳,依据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其次,小学语文作业的各个训练点,如“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都应当统筹兼顾,形成合理的比例和序列。

再次,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革。

2、主体性原则。

首先,作业的宗旨要明确,作业的形式要活泼,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业的难度要适宜,有利于实现由前一个发展水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向后一个发展水平(或称“最近发展区”)的转变。

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作业的量度和难度作出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某一层次上的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3、启发性原则。

课标中强调指出: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

”②小学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形式开始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一些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如独立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已有所发展。

为了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小学语文作业应当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启发性。

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

4、渗透性原则。

小学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首先是由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它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课标中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③再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小学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效益性原则。

学生作业需要一定量的投入,才能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实现知识向技能、智力的发展和转化,但是语文作业并非“多多益善”,依靠“题海战术”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传统的作业观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因此,老师要求学生大量地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大量考题练习,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

可是,学生在常年纸与笔的机械摩擦中,逐渐消钝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这些统一、单调的作业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教学质量总是得不到提高。

再者,小学语文作业总量的畸形膨胀也会阻碍学生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

从语文学科内部来看,除了语文课外作业,还有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发挥特长,发展个性,还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课改后的小学课程体系,学科课程门类众多,活动课程异彩纷呈,环境课程亟待开发。

这一切客观上已经不容许小学语文作业无限制地膨胀,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掘,坚持效益至上,以质取胜,在确保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作业总量。

二、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

教师应当努力矫正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作业观,把培养创造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纳入作业设计中,从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作业目标。

1、作业目标求多元。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同时也是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

如学完《冀中的地道战》一课后,让学生观看《地道战》这部影片,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给任丘地道画一张示意图,再要求学生给示意图配上解说词,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画出地道的施工图,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创作新的地道图。

这项作业的目标是多元的,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及时代背景,又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能力。

学生们很感兴趣,在充分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挥了想象力,运用绘画知识画出了不同的示意图,有的同学还画出了地道的施工图,俨然一个小工程师。

这样的作业,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

2、作业目标求再发展。

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有的教师习惯于布置大量的抄写词语;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有的教师就让学生把字典上的解释抄一遍;为了让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有的教师就让学生在作业时查字典等等。

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

这都是传统作业观的做法,这种作业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少,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作业目标求再发展为依据,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题目。

如,理解词语时,可以提供语言环境,选词填空,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后,不仅理解了词义,而且理解了词语运用的范围和场合,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又如让学生听一段话,回答问题。

训练学生听的敏感性,有意识地听和有选择性地记忆听话材料,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在学习了《世纪宝鼎》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拟写一条呼吁和平的标语。

(2)请你通过查阅资料、看电视、上网等途径,继续关注国际形式,然后给美国总统布什或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写一封信,呼吁和平。

(3)请你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为2010年的亚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并附上说明。

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心声融入一条条标语中:

世纪宝鼎中国铸造,世界和平共同创造;要和平不要战争,携手共创美好家园;让世界不再弥漫战火的硝烟,让痛苦远离人类的心灵;让和平鸽把和平的种子撒遍地球的每个角落……有的学生在给安南先生和布什总统写的信中,都纷纷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更表达了共创繁荣、昌盛、和平的世界的美好愿望。

有的学生则是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设计了吉祥物,还用上了数字说明、象征等方法加以说明,把观察、阅读、表达等互相联系起来,构成整体,既促进了读写结合,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效果之佳,不言而喻。

三、开放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爱做、乐做

作业形式体现着作业设计的原则,反映了全新的作业观,为此,在作业设计的形式上,应该坚持发展性,开放型,多样化,主动性,趣味性的设计策略。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作业的形式应力求灵活多样,内容应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即使是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子的练习,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题目,使学生爱做、乐做作业。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一)自主型作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概度。

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要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吃得了。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设计以下几项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比较:

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1)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

(2)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3)是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

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

比如学完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之后,设计如下几种作业类型,供学生选择性地进行作业:

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春天的感受;

爱绘画的你,不妨把诗中的景象自己动手画一画;

爱文学的你,不妨写首春天的小诗;

爱观察的你,不妨找找春天其他的特点;

爱历史的你,不妨去查查苏轼和惠崇的背景资料;

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首春天的歌给大家听;

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一篇相关短文并摘录文中的优美语句。

自然而然,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倍感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与几项作业,高质量地完成了作业任务,真正达到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操作型作业,提供活动的机会

一位教育家说过: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1、绘画。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课文或古诗,这些文章美丽如画,如果能让学生拿起彩笔,把语言变成图画,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能力。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

2、实验。

学科间的渗透、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

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

如学了《捞铁牛》,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

学完《虹》后,让学生做一做“喷虹”的小实验,并把看到的彩虹的颜色画下来。

让学生学唱《小小的船》,自编舞蹈动作跳一跳等等。

这样的作业,综合运用了自然、美术、语文、音乐、舞蹈等各科知识与技能,发展了学生审美、想象、操作及语言表达、交际等能力。

让开放性作业成为学生释放自我潜能的“自留地”,努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3、制作。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完成一个小制作,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内化,同时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如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做一个“琥珀”等。

(三)创编型作业,提供表现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对文中情境进行想像,或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等等。

如学了《凡卡》后,让学生续写《凡卡的信寄出以后》;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后,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学了《晏子使楚》,让学生自由组织,排演课本剧;学了《蝙蝠和雷达》一文后,让学生通过查询、访谈,收集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小报。

这样的作业,扩大了信息容量,拓展了认知领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鉴赏型作业,提供拓展的机会

鉴赏型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审美素质,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

如学了《月光曲》之后,让学生亲耳聆听一下贝多芬的《月光曲》;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学生课外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在学完这样的课文后,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进行欣赏,然后开展相应的活动。

如学完《桂林山水》、《长城》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若能据图写上一段导游词更好,并结合开展了“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的机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学生需要以认知为主的学习,也需要以体验为主的学习。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大的背景中,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要把语文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1、用生活丰富作业内容。

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粽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土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学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南京长江大桥》等课文后,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少年宫、工厂等地方。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

用语文的手段,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比如学了小数点,可以布置学生编数学故事《小数点漫游记》,让学生的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

(六)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调研型作业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

例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广告语,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参与讨论,没用多久就写好了。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知识、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又设计一个专题作业:

就空气的污染和保护问题组织一次科学考察活动。

先确定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本市空气污染的情况如何?

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污染源有哪些?

怎样减少空气污染?

然后可组织学生去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到气象站了解大气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接着讨论交流,撰写考察小报告或科学小论文。

由于学生经过看、问、想,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较好的文章。

在这些过程中,不但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探索精神,提升了综合素质。

(七)自创型作业,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留作业一直是教师行为,学生无权参与,那些不顾学生实际差异、千篇一律式的作业,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造力,并使其陷入疲于应付、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因此,学生怕留作业。

如果我们换一种作业方式,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让其学了课文生字新词后,找出形近字出组词题,既巩固了生字新词,又完成了一项作业,他为自己的成功出题兴奋不已。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互相作业,你出题给我,我出题给你,班级组织同学们自行成立“合作学习伙伴”,也可以搞一次题目征集比赛,也可以评优,也可以把我们的考试题目就从他们所出题目中选出,当然学生的兴趣就会更高。

学生自已设计作业,学生间互相设计作业,也可以鼓励学生给教师出题,这样一来,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

孩子们的思维在沸腾着,设计的作业犹如春天的百花,争齐斗艳,芳香四溢,而更令人欣慰的是它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闪光一面。

他们可以“温故而知新”,由“不知者”变为“知之者”,何乐而不为呢?

四、重视作业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开发潜能,习得方法,习得规律,使有差异的学生在同一练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意义上的平等教育。

具体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每个学生在作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一个班级几十个人,要求统一却又程度不齐,若以大多数中等生为准设计练习,置优差两头而不顾,由于同一信息量与度不大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造成后进生完不成,优等生受束缚。

所以,作业设计须精心考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以此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在教《田忌赛马》时,我布置了这么一个作业:

自由组合,自己分配角色,自己排演一个课本短剧。

可是并非每位同学都会找到合适的搭档,都会演好。

所以,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1)排演完整剧,

(2)练读一段对话,(3)读好与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有关的一(几)句话。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喜好,选择其中的一份来完成。

至于作业完成的方式,我认为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也可以改一改。

有时可以让优生指导学困生,共同完成一份作业,学困生得到帮助,优生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有时可让优生与优生共同合作,互相开启思维,有所创新;有时甚至可以是一个小团体的组合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2、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习得语言表达方法和规律。

练习和课堂教学的知识和方法、规律相配合,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应用并掌握方法、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创造。

设计作业也要有远见,作业依据教材传知识、育能力的同时,还需激创造。

在学习了《黄河象》一文后,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假想是科学的、严密的,教师设计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种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

有一位教师出示了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槐树、一棵柏树,这两棵树合抱着,只有一个树干。

先让学生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

有的说看到一棵树,有的说看到两棵树。

学生说完后再告诉学生,这就是北京公园里的“槐柏合抱”,实属罕见,引来了不少游客。

但谁都不知道这两棵树是怎样形成的,请你来当一名科学家,做一次“创造性地假想”,围绕奇树的形成假想一个故事。

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科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

五、讲究评价艺术,保护学生创造热情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1、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

2、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并且,利用不同的亮点,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风。

3、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评价不在于看学生获得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开放性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将知识作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训练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教师应当做好这条路上的引路人,用课改的新理念去荡涤传统教育中的尘埃,让我们的作业革命能带领学生走出重压的困境,一同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新境界。

注释:

①参看[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②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参看[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理论》,施良方崔允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从批判走向建设》,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美]梅里尔·哈明著,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199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