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573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docx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

《组织行为学》常用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

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

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

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

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

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

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

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

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

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

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

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

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

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

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

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

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

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但马德最后得到了提升去了陕西,明娟十分失望。

她未能得到提升就够糟的了,使她无法忍受的是选中的竟然是马德。

她和阿苏曾戏称马德为:

“讨厌先生”,因为他们都受不了马德的狂妄自大。

明娟觉得马德的中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侮辱,这使她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了反思。

当传言证实了她的猜测:

阿苏对决策的作出施加了重大影响之后,她决定把她同阿苏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

办公室里的关系冷了下来,持续了一个多月,阿苏也很快就放弃了试图同明娟修复关系的行动,他们之间开始互不交流,仅用不署名的小便条进行交流。

最后,他们的顶头上司威恩无法再忍受这种冷战气氛,把他们两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会,“我们要呆在这,直到你们重新成为朋友为止。

”威恩说道,“至少我要知道你们究竟有什么别扭。

”明娟开始不承认,她否认她同阿苏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变化。

后来她看到威恩是严肃认真、誓不罢休的,只得说道:

“阿苏似乎更喜欢和马德打交道。

”阿苏惊讶地张大了嘴,吭哧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威恩告诉明娟:

“部分是由于阿苏的功劳,马德被安全的踢走了,而且以后你们谁也不用再想法对付他了。

但如果你是对那个提升感到不满的话,你应该知道阿苏说了许多你的好话,并指出如果我们把你埋没到中西部去,这个部门会变得有多糟。

加上分红的话,你的收入仍然与马德一样多。

如果你在这儿的工作继续很出色的话,你就可以去负责一个比中西部地区好得多的地方。

你想不想来点咖啡”?

在喝

并为自己的不公正态度向阿他看到她的优秀和效率,

明娟和阿苏在每天的十点钟

明娟感到十分尴尬,她抬头向阿苏看去,阿苏耸了耸肩,说道:

咖啡的时候,明娟向阿苏诉说了在过去这个月里她是怎么想的,苏道歉。

阿苏向明娟解释了她所认为的疏远冷漠实际上是某种敬畏:

结果他非常小心翼翼,惟恐哪儿阻碍到她了。

第二天,办公室又恢复了正常。

但是一项新的惯例建立起来了:

起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他们的友好状态使在他们周围工作的同事们从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了。

思考题:

①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②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

案例三:

不到两年换一个,换了12任厂长也没摆脱亏损的一家国有企业,却在一个农民手里起死回生。

1994年5月,当王义堂接手河南泌阳县水泥厂时,该厂亏损123万元,到年底,王义堂却使该厂盈利70万元。

第二年实现利税525万元。

第三年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仍实现利税470万元。

当年水泥厂多年亏损,再任命谁为厂长呢?

难!

有人说,:

“让王义堂试试吧!

”。

王义堂堂?

这提议让大家一楞,:

他是水泥厂所在地的农民,他怎么能当国有企业的厂长呢?

可再一琢磨,认为王义堂有本事,他和人合伙开办的个公司,个个盈利。

县里与王义堂签订了委托经营协议。

王义堂交10万元抵押金,企业亏损,抵押金没收;企业盈利,退还抵押金本息,还可按30%的比例得到奖励。

谈起当时厂里的情况,王义堂至今记忆犹新:

全厂413名职工,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13人,厂长一正八副,各自为政。

一个科室有五.六个人,天天没事干。

来三五个客人,是一.

两桌相陪;来一个客人,也是一.两桌相陪,20个月吃掉30多万元。

上任后,王义堂把原来的9个正.副厂长全部免掉,但对原来的规章制度,没有改变,只是不让原来的制度成为挂在墙上的空口号。

他规定,职工犯错误只允许三次,第四次就开除。

不过,他到底也没开除一个人,倒是有二.三十个光棍汉主动调走了,因为实行计件工资后,这些人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光拿钱不干活了。

于是,企业每小时水泥的产量从过去的五.六吨提高到十多吨。

起初,有城里人身份的人对王义堂的严格不很满意,但王义堂早上5点钟就上班,一天在厂里呆十几个小时,他的责任心,最终让职工认可了。

针对王义堂现象,一位经济学家评论说,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个案-厂长.经理

个人的道德境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生死兴衰。

这不是纯经济学所能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目前企业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关注并研究王义堂现象有着特殊的意义。

[思考题]:

①.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②.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何现实意义?

案例四:

陆振华是一位继承了祖传绝招——巧制一种人称“无敌先锋”的蚊香的农民企业家,他的乡镇蚊香厂,生产“斑马”牌简装和精装等系列蚊香产品。

由于质量优秀、灭蚊有奇效,牌子打得很响,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

奇怪的是,陆厂长只注意经管这家450人的蚊香厂和分布很广的蚊香销售网,似乎并未注意利用目前的大好形势去扩大纵深。

外省的市场没有打开,本省的市场也未占全;陆没有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强调质量是生命,决不允许采取任何措施危及产品质量。

陆的工厂主要设有质量检验科、生产科、销售科和设备维修科,还有财会科和一个小小的开发科。

其实他的产品很少改变,品种不多;他坚持生产陆家一绝这种传统产品,服务对象也是“老”主顾们。

不久前,曾在深圳闯过天下并发了财的表哥鲍发,来访陆厂长。

对蚊香厂的发展称赞一番,还想投资入伙。

但他说陆振华太保守,不敢开拓。

他认为牌子已创出,不必僵守原有标准,应当大力扩充品种与产量,向省外甚至海外扩展。

他觉得该厂目前的组织结构太僵化,只适于常规生产,不适应变化与发展;各职能部门局限于本领域,看不到整体和长远,彼此间沟通与协调不畅。

他希望陆振华彻底改组该厂结构,按不同产品系列来划分部门,才能适应大发展的新形势,千万别坐失良机。

但陆振华听不进去,反生反感,两人话不投机,争执激烈,互相讥讽,终于使他表哥拂袖而去,不欢而散。

问题:

⑴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陆家蚊香厂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结构?

它有何优缺点?

适合于什么样的环境?

⑵鲍发建议的产品型结构是怎样的?

有何优缺点?

案例五:

某面包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某面包公司于1971年开创时只是一家小面包房,开设一间商店。

到1980年因经营得法,又开设了另外八间商店,拥有十辆卡车,可将产品送往全市和近郊各工厂,公司职工达120人。

公司老板唐济简直是随心所欲地经营着他的企业,他的妻子和三个子女都被任命为高级职员。

他的长子唐文曾经劝他编制组织结构图,明确公司各部门的权责,使管理更有条理。

唐却认为,由于没有组织图,他才可能机动地分配各部门的任务,这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正式的组织结构图会限制他的经营方式,使他不能适应环境和职员能力方面的变化。

后来在1983年,唐文还是按现实情况绘出一张组织结构图,见图1。

由于感到很不合理,没敢对父亲讲。

总经理(唐济)

助理经理副总经理经理助理

(唐文)(唐妻)(唐武)

┌─

┬─

┬─

┬─┬零

─┬

─┬

─┬

─┬─

12

理任

图1:

1983年的组织结构图

1985年唐济突然去世,家人协商由刚从大学毕业的唐文继任总经理,掌握公司大权。

唐文首先想到的是改革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过反复思考,设计出另一张组织结构图,见图2。

他自认为这一改革有许多好处,对公司发展有利。

但又感到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将家庭成员从重要职位上调开,可能使他们不满(尽管他了解公司职工对其父原来的安排都有些怨言)。

于是他准备逐步实施这项改革,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完成它。

总经理

家族成员及某些高级职员)

产品销

产品

售及情

制造

报部经

部经

┌─┬─┐

┌─┐

工商情

生采

┌─┐

厂店报

产购

设汽

批管处

处处

备车

发理

保队

处处

图2:

1985年设计的组织结构图

[思考题]:

⑴唐文为什么要把组织结构该成图2的样子,原先的结构有什么问题?

⑵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他应当如何分步骤地予以实施?

案例六:

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

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胡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

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每组各设有进、出车体缓冲存放区。

这个厂的建筑也颇独特,由三栋两层及一栋单层的六边形厂房拼凑成十字形。

建筑的窗户特别大,分隔成明亮、安静而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车间。

没有了传送带,底盘和车身是由专门的电动车传送来的。

这种车沿地面敷设的导电铜带运动,由计算机按既定程序控制。

不过当发现问题时,工人可以手工操作,使他离开主传送流程。

例如见油漆上有一道划痕,工人便可把它转回喷漆作业组,修复后再重返主流程,仍归计算机制导。

车身在电动车上可作90度滚动,以消除传统作业中因姿势长期固定而引起

的疲劳。

验员检查,将结果输向中央计算机。

当发现某质量问题一再出现时,业组终端屏幕上显示出来,并附有以前对同类问题如何排除的资料。

时报喜,质量优秀稳定的信息也及时得到反馈。

产量、生产率、进度数据则定期显示。

据1976年的调查,几乎该厂全体职工都表示喜欢新方法。

沃尔沃公司便又陆续按这种非传统方式,建造了另四家新厂,每厂规模都是不到600名职工。

这一改革当然冒了颇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失败,不仅经济上代价高昂,公司内外信誉也会遭具大损失。

卡尔玛的成功鼓励他们再进一步。

卡尔玛改革的核心是群体协作,工人以作业组为单元活动。

但这是一个另起炉灶的新建

小厂,它是否也能用于按传统观点设计并运转多年的大型老厂呢?

这是一种颇为不同而风险更大的改革尝试。

沃尔沃在西海岸哥德堡市建有一家8000人的托斯兰达汽车厂,是1964年完全按传统装配线设计建造的。

它生产的汽车构成该公司产品的主体,改造略一不慎而影响了生产,损失将是极为巨大的。

这个厂工作再设计的试验不是公司总部指导的,是由该厂管理人员在工会和全体职工配合下自己搞起来的。

这个厂设有吸收工人参加并有较大发言权的各级工作委员会及咨询小组55个,没有工人同意,改革寸步难行。

因为任何改革总要引起短期的不习惯与不方便,工资制度上也要适应由个人奖到小组集体奖的转变。

其实,这厂早就酝酿并在逐步试行着工作再设计,所以与其说托斯兰达厂是紧跟卡尔玛厂,毋宁说前者是后者的摇篮。

因为后者的许多办法是先在前者试行的。

例如那种电动装载车以及使车身翻侧使工人不必蹲在地坑里仰头向上操作的装置,都是从托斯兰达厂学去的。

这个厂改革的第一步是放权,尽量使它的冲压、车身、喷漆和装配四大车间成为自主的实体,因为每个车间各有其独特问题,不能一刀切。

例如1973年,车身车间组成一个专题工作组来解决降低噪音与粉尘问题。

车间主动请来应用美术学院的专家,经几处摸索,把这车间变成了全公司最明亮整洁的场所之一。

改革自己的工作条件,变成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挑战。

各级工作委员会和咨询组都有一定经费解决自己的问题。

于是形成了浓郁的改革气氛。

又如车内装潢车间,流水线上设有15个装配点。

早在这厂刚投产的1064年,工人中就有人主张经常换换岗位,因为老在同一岗位上干,不但乏味,而且身体某些部位易疲劳。

可是另一些工人不愿意,直到19966年这些工人才自己定了一套轮换制度,每人都学会这15个岗位上的操作技术而成为多面手,每天轮换一至数次,并自己负责检验自己干的活计和负责纠正缺陷。

这时,他们不但体验到换岗能减轻劳累,而且培育出一种群体意识。

后来他们把全组工作的计划与检查都接受过来,使工作更加丰富化了,全组缺勤与离职率大幅度下降,工作质量也提高了。

这种现象在这厂里颇为典型:

一开始有相当一些人抵制改革,随着同事间接触的增加,一个自发的与友谊与共同认识为基础的真正的群体(不是行政上硬性编成的班组)形成了。

这种从人际接触发展到培育出友谊是不容易的,在装配线上更费时日。

但一旦真正的群体形成,就能做出许多超出原来狭隘目的的事来。

工作从轮换到扩大化直至丰富化,人们对工作的满意感逐步增加。

托斯兰达厂在1970年,仅3%的装配工人搞工作轮换,1971年达到10%,1972年达到18%,然后开始加速,1973年达到30%,1977年已达60%。

改革自己的工作内容成了多数工人的自然要求。

但总有少数人,特别是年纪偏大的,是始终不喜欢任何改变的。

到1976年末期,这厂的装配车间才开始有人跟传统的装配线告别,组成了两个各有9人参加的作业组,每组承包一定辆数的汽车装配,作业改到装配工作台上去进行。

9名组员什么都干,从底盘装配到车身与车门安装,直至最后内部装修与检验。

每组每周要开一至数次生产组务会,研究生产情况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渐渐地,装配工作台完全取代了装配线。

诚然,这种工厂的基建与设备投资要比常规厂高一至三成,占地面积也要大些。

但沃尔沃公司声称他的得远大于失,赔钱的买卖他是不会干的。

装配台平均约每小时装配成一辆车,生产率至少不低于装配线,而工人满意感大增,离职率从40%至50%降到25%,质量有所

上升。

尽管瑞典的劳力成本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沃尔沃却能保持一直赚钱,利润占销售额中的百分比仍属汽车业中三家最高者之一。

思考题:

⑴沃尔沃公司的工作再设计过程说明了什么?

⑵从沃尔沃公司工作再设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案例七:

揭榜的积极性有多高?

厂里正式张榜招贤,宣布谁能解决三车间工艺上那个老大难的技术问题,就发给奖金

8000元,决不食言云云。

小吴看了,在心理捉摸开了:

这问题正巧是他在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选的题目,来厂后自己对它又很感兴趣,私下搜集了一些数据,查过一些参考文献,对解决它有了一些朦胧的设想。

当然把握并不太大,别人已干了好几年没解决,人家就是“废物”?

所以只能说有一半把握吧!

可是,就算我解决了又怎么样呢?

不错,既然出了告示,这8000元奖金大概跑不了,可是自己并不缺钱用,不稀罕这奖金。

当然解决了它是对国家建设的一个贡献,但跟他的抱负比,只能算小事一件罢了。

去钻研这问题,要费一番脑筋,倒是有点吸引力的,还能接受锻炼、长知识。

不过,估计这方面的收获也不会太大对了,

最要紧的是这事的成功与否,对他跟组里同事的关系会有什么影响,对这一点小吴是十分关心的。

啊呀,真要搞成了,那人家会不会说我“好出风头”、“财迷心窍”?

坏了,多半会有人妒忌我、讥讽我、暗自给我一下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我真攻下了这一关,全厂闻名,广播站也会报道。

但这又有啥了不起呢?

切不可图虚名而招实祸呵!

何况,若失败了,多么丢脸,人家会笑话我“不自量力”的他反复推敲斟酌,拿不定主意:

去揭榜,还是

不揭?

现在根据他这一番考虑,用期望论模型的术语和概念来加以表达,归纳在下表中:

奖酬R

取值范围

给国家建设做贡献工作本身兴趣与挑战荣誉与同事

关系

奖金

绩效期望E1

0~1

0.5

奖酬期望E2i

-1~+1

0.2

0.3

0.5

-0.8

1

奖酬效价Vi

0~1

0.8

0.5

0.2

1

0.2

思考题]:

小吴到底会不会揭榜?

积极性有多高?

请用期望理论加以分析。

案例八:

贾厂长的困惑

贾炳灿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业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

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当厂长的。

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

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

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了一条。

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

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

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

厂里400

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

本厂未建家属宿舍,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浦东,要摆渡上班。

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迟到。

他们想迁来工厂附近,无处可迁;要调往住处附近工厂,很难成功,女工更难办。

所有这些,使迟到不能责怪工人自己。

贾厂长认为应当从取消这条厂规下手改革。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忘动,此禁一开,纪律松弛,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厂还设有考勤钟,迟到一次扣1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三次罚30元。

我厂才扣1元,算个啥?

但贾厂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一元钱虽少,工人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

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全厂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起,工人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

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厂的轰动,职工们报以热烈的掌

不过贾厂长又补充道:

“迟到不扣奖金,是因为常有客观原因。

但早退则不可原谅,因

为责在自己,理应重罚;所以凡未到点而提前洗手、洗澡、吃饭者,要扣半年奖金!

”这有

时等于几个月的工资啊。

贾厂长觉得这条补充规定跟前面取消原规定同样公平合理,但工人

们却反应冷淡。

新厂规颁布不久,发现有7名女工提前2分钟至3分钟不等去洗澡。

人事科请示怎么办,贾厂长断然说到:

“照厂规扣她们半年奖金,这才能令行禁止嘛。

”于是处分的告示贴了出来。

次日中午,贾厂长偶过厂门,遇上了受罚女工之一的小郭,问她道:

“罚了你,服气不?

”小郭不理而疾走,老贾追上几步,又问。

小郭悻悻然扭头道:

“有什么服不服?

还不是你厂长说了算!

”她一边离去一边喃喃地说:

“你厂长大人可曾上女澡堂去看过那像啥样子?

贾厂长默然。

他想:

“我是男的,怎么会去过女澡堂?

”但当天下午趁澡堂还没开放,跟总务科长老陈和工会主席老梁一块去看了一躺女澡堂。

原来这澡堂低矮狭小,破旧阴暗,一共才设有12个淋浴喷头,其中还有3个不太好使。

贾厂长想,全厂194名女工,分两班也每班有近百人,淋一次浴要排多久队?

下了小夜班洗完澡,到家该几点了?

明早还有家务活要干呢。

她们对早退受重罚不服,是有道理的。

看来这条厂规制定时,对这些有关情况欠调查了解了⋯⋯

下一步怎么办?

处分布告已经公布了,难道又收回不成?

厂长新到任订的厂规,马上又取消或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