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97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docx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之欧阳语创编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时间:

2021.03.01

创作:

欧阳语

(1)实验名称:

室内外温度的丈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

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调: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空中1.5米左右,不克不及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克不及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

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年夜气温度的丈量,可以了解本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

气温的丈量

实验器材:

温度计

实验步调:

1、选择两个地址:

阳光下和向阳处来丈量它们的温度;

2、丈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向阳处的温度低,说明丈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向阳的处所。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明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更的。

(3)实验名称:

制作风向标

实验器材:

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年夜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实验步调: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裂缝。

2、用硬纸板剪一个年夜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年夜的箭翼。

辨别拔出吸管两真个裂缝,并固定。

3、用一根年夜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拔出铅笔一真个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标的目的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

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

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调: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

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

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调: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

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

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

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调:

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更。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更。

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

(7)实验名称:

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

实验器材:

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调:

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

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

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8)实验名称:

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

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调: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辨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

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克不及溶解于水。

(9)实验名称:

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

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

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调: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克不及溶解为止。

2、依照同样办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克不及溶解为止。

3、完成教材29页记录表。

实验现象:

约溶解了7份食盐,2份小苏打。

实验结果:

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合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合的。

(10)实验名称: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

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调:

1、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

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频频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更。

实验结果:

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11)实验名称:

哪一个溶解得快

实验目的:

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

实验步调:

1、将两份食盐辨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将剩余的两份食盐辨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现象:

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比不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比放入冷水中的溶解的快一些。

实验结果:

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温度高也能加速物质的溶解。

(12)实验名称:

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实验目的:

探究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

.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

实验步调:

A、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辨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年夜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B、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辨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年夜小相同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

3.把切碎和不切碎的2份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C、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辨别倒入100毫升冷水和100毫升热水。

2.把2快年夜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D、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倒入不合水量的水。

2.把2块年夜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A.搅拌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B.切碎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C.热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

D.水量多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果:

搅拌、切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

(13)实验名称:

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多克食盐

实验目的:

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年夜。

实验器材:

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20包、

实验步调: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克不及溶解为止。

2、记录一共放入了几多份食盐。

3、100毫升水年夜约能溶解几多克食盐。

实验现象:

100毫升水溶解了18份食盐,再加19份时食盐便沉到杯底不克不及溶解了。

实验结果:

100毫升水年夜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4)实验名称:

听听音叉收回的声音

实验目的:

比较年夜、小音叉收回的声音

实验器材:

年夜、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调:

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描述这个音叉收回的不合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年夜小音叉,你发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轻敲年夜音叉时,收回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年夜音叉时,收回的声音强、高音。

轻敲小音叉时,收回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收回的声音强、高音。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年夜小音叉,小音叉收回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

小音叉收回的声音强,年夜音叉收回的声音弱。

(15)实验名称:

使物体爆发声音

实验目的:

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爆发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

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调:

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其实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爆发声音,这是为什么?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其实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爆发声音,这是为什么?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其实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爆发声音,这是为什么?

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实验现象:

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作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鼓,物体振动了,收回了声音。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其实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爆发声音。

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其实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爆发声音。

实验结果:

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16)实验名称:

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目的:

观察水面波纹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实验器材:

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调: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

什么变更。

2、水面的变更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现象: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波纹呈现。

实验结果:

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17)实验名称: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更

实验目的:

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实验器材:

钢尺、。

实验步调:

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年夜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用力要适度)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年夜,收回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年夜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收回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合?

并记录下来。

4、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年夜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现象:

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收回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年夜,收回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

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收回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年夜,收回的声音强。

(18)实验名称: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更

实验目的:

探究盛有不合水量的杯子爆发声音的高低。

实验器材:

盛有不合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

实验步调:

1、预测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合水量的4个烧杯口,它们收回的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合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收回的声音。

(用力要均匀)

3、重复实验3次。

4、完成教材50页实验记录表,你发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1号杯子收回的声音低,2号杯子收回的声音较低,3号杯子收回的声音较高,4号杯子收回的声音高。

实验结果:

杯中的水量越多收回的声音越低,杯中的水量越少收回的声音越高。

(19)实验名称:

尺子的音高变更

实验目的:

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实验器材:

钢尺一把。

实验步调: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

用高、较高、较低、低暗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尺子伸出桌面4厘米时,拨动尺子收回的声音高。

尺子伸出桌面8厘米时,拨动尺子收回的声音较高。

尺子伸出桌面12厘米时,拨动尺子收回的声音较低。

尺子伸出桌面16厘米时,拨动尺子收回的声音低。

实验结果:

尺子越短,收回的音高高;尺子越长,收回的音高低

(20)实验名称:

振植物体与声波

实验目的:

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

实验器材:

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德律风

实验步调:

1、再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摆荡的。

2、拉直土德律风“电线”,一名同学在德律风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德律风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

你发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振动的音叉水面有圆形的波纹散开。

声音通过土德律风的线从一端传向另一端。

实验结果: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

声音通过“德律风线”,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

(21)实验名称:

声音在不合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目的:

探究声音在不合物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器材:

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步调:

1、找一位同学在资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资料的音叉。

2、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现象:

使用铝箔听不到音叉的声音,感受不到音叉的振动。

使用木质米尺听到音叉的声音较小,感受到音叉轻微的振动。

使用棉线听到音叉的声音较高,感受到音叉较强的振动。

使用尼龙绳听到音叉的声音高,感受到音叉强烈的振动。

实验结果:

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

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

(22)实验名称: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实验目的:

探究鼓膜的振动

实验器材:

塑料杯子、气球皮、扎线、音叉、小沙粒

实验步调:

1、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子口上,用扎线平整的扎紧。

2、在模拟的“鼓膜”上,放几粒小沙粒。

3、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合和远近不合的声音。

4、观察在音叉收回不合强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实验现象:

当声音年夜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时,“鼓膜”振动微弱;当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

实验结果:

当声音年夜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时,“鼓膜”振动微弱;当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

(23)实验名称:

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

探究怎样控制物体的发声。

实验器材:

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

实验步调: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产生装置—发声罐。

2、用手捂住罐口,声音有什么变更?

3、用纸、毛巾、棉花辨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更?

实验现象:

用手用手、纸、毛巾、棉花捂住罐口,发声罐收回的声音小了。

实验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办法来减小噪音

(24)实验名称:

观察我们的身体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上肢的运动。

实验器材:

人体基本结构图

实验步调:

1、观察身体的外形。

2、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实验现象:

人体分红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年夜的部分,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均衡。

对称的。

实验结果:

人体分红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年夜的部分,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均衡。

对称的。

(25)实验名称:

观察上肢的运动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上肢的运动。

实验器材:

哑铃。

实验步调:

1、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

体会在这一举措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频频做上述举措,并在运动时,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合部位,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更的。

实验现象:

用力时,胳膊上的肌肉变硬了。

骨骼、关节和肌肉都介入了运动。

实验结果: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配合的。

(26)实验名称:

丈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目的:

探究宁静与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实验器材:

秒表

实验步调:

实验一:

在宁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实验二:

在宁静状态下,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实验三:

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实验四:

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实验结果:

实验一:

在宁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次;

实验二:

在宁静状态下,1分钟内心跳()次;

实验三:

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呼吸()次;

实验四:

在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心跳()次

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次左右,心跳在()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27)实验名称:

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目的:

探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实验器材:

塑料袋

实验步调:

频频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在频频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实验结果:

说明了在频频呼吸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还说明了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以至于最后呼吸困难,有要窒息的感觉。

人体运动时需要年夜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比平时多。

(28)实验名称:

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目的:

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器材:

洗耳球一个、水槽一个、水

实验步调:

1、捏住洗耳球,松手时水被吸入塑料管中,这时要马上移开洗耳球,让吸上来的水流进水盆里。

2、用洗耳球将低处水盆里的水输送到高处的水盆里,看一分钟能吸几多次?

输送几多水?

实验现象:

1、我发明一分钟能吸55次左右,输送了年夜约10千克的水。

2、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只是慢了些。

实验结果:

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

时间:

2021.03.01

创作:

欧阳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